谢依水不是没来过这里,只是次数极少。
这里一家人都在,小儿活泼,怕生见熟。谢依水担心自己来了他们会不自在,所以很少来。
眼下刚跨过院门,这一家人一字排开从大到小排列,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真诚的笑意,仿佛欢迎领导莅临。
列队相迎,谢依水感觉自己仿佛来到了前世的商场促销现场。
而且这两人不知道怎么跟小孩说的,脸都笑僵了都不敢收敛笑容。
她伸出右手往下压了压,请放松好么。
李珊云看着谢依水的目光疑惑地看看孩子们,她干笑一下,拍了拍孩子们。说好的真挚的笑,这搞得,不知道的还以为平时女郎怎么他们了。
得到母亲的示意,两个孩子微微收敛。二人的表情从皮笑肉不笑,逐渐转变为皮笑肉也笑。
谢依水身后的重言都被这小儿稚态给逗乐了,她提着食盒先走一步放到院内石桌上。“来来来,我这儿有好吃的糕点,快看看你们喜欢吃什么。”
重言招呼着孩子们,分明是转移孩子视线——女郎对他们有话要说。
祝敬文后撤半步,顺势做请,厅堂便在前路。
李珊云看看和孩子们有来有往的重言,再看看夫君,她是要留下还是一块进去?
谢依水缓声道:“夫人也一块进去吧。”
李珊云拘谨了一下,“乡下人,什么夫人不夫人的,女郎唤我云娘即可。”乍一听夫人,她还以为自己身后突然蹦出了个女人呢,怪吓人的。
谢依水点头,都行。
三人步入小厅,此处肃正干净。装潢还是原来的装潢,布局原模原样。
偏谢依水一走进,那种文人笔墨的秀气便拂面而来。左右巡视一眼立即收回视线,她落座主位,“今日前来,我有两问想要请教祝先生和李娘子。”
祝敬文觉得谢依水太郑重了。
他们在这儿就是干的教学的活儿,什么请教不请教,直说便是。无须客气。
李珊云不解地看着谢依水,“女郎想问什么?”在她心中谢依水的形象比自家父亲的还要高大三分,如果连谢依水都没法弄懂,李珊云不认为自己能为其答疑解惑。
“一是问问我弟弟的功课,祝先生。”谢依水看向右手边的祝敬文,“他最近学得怎么样?”
祝敬文一听是小郎君,他暗暗点头,斟酌字眼。“二郎聪颖机智,有心学的话大概的东西都能弄懂。”人不笨,就是过于活泼好动,心思摇摆不定,沉不下心来。
短时教学见效,时间一拉长人就开始变傻了。
直到现在祝敬文都记得自己一转身,看到的就是扈通明眼冒金星还倔强‘好学’的姿态。
填扈通明这个文学无底洞,当事人受罪,老师本人其实也没好到哪去。
但这些都不必说。
祝敬文缓了缓,垂眸实事求是道:“只是二郎志不在此。”不感兴趣的东西,即使再用心成效都不会多显着。
祝敬文瞄了眼谢依水,见她没生气才敢说下去,“总体进步,但后续进步空间也很大。”
谢依水语气轻松,似乎早有预料。“有进步就好!于父母而言,孩子平安健康即可。我同父亲讨论过,其言让他知礼识趣便好,旁的也不奢求。
先生莫有压力,按照您的计划慢慢来就成。”
至少到下一届春闱前,祝敬文都会待在这里。谢依水觉得学个三年也差不多了。
得谢依水的准话,作为老师的本人也是狠狠松了一口气。“第一问关于二郎,那第二问?”
谢依水偏头看向左手边的李珊云,“娘子和先生都是沧州人士,能不能和我说说沧州,聊聊那处的风土人情?”
来京都的时日不算短,突发奇想女郎来找他们话家常的可能性有多大?李珊云看看夫君,眸光微沉,事情没那么简单。
祝敬文硬着头皮道:“女郎是想问我们的老家,还是沧州的大致乡土风气?”
老家还有话可说,别的地方……说实话哪怕都属沧州他都不敢打包票说全部认识。
不过大概的还是可以提一提,应该大差不差。
谢依水莞尔一笑,示意他们不用紧张。“我父刚接了个外出的公务。”
扈赏春是户部侍郎,秋收正盛,除了税收事宜还有什么能让户部的人跑一趟?
扈大人要去沧州?
祝敬文思索一遍,沧州不少地方都受了旱灾影响,不过多是沧州北地。他们居住的地方更靠近京都方向,也就是南地。
自妻儿来到京都后,他和村长的联系也没落下。
据村长所言,老家附近地带倒是尚可,大家的生活并没有受灾情影响。只是北地的一些亲友南下求粮时透露——当时天气不好,地里粮食受灾严重,恐秋收大损,交不起赋税。
若去沧州收税的人是扈大人,祝敬文觉得沧州的百姓应该不会太难过。
他如实道:“若扈大人去沧州公干不必担忧,我曾去过府城几趟,据我同窗所言,风闻沧州知府齐大人是陛下母族的后辈。若秋收有损,扈大人和齐大人联名上奏,应不妨事。”
自家人好说话,即使达不成目标也不至于掉乌纱帽。
而且谢依水不是成了准离王妃了吗?四舍五入也算是南家人了,皇帝应该不至于这么不给面子。
呵呵。
谢依水朱唇轻启,“他去的是吉州。”
公干事宜没什么好隐瞒的,这种官员动向在皇城属于日常调动,信息公开,无需费神。
祝敬文刚脑子嗡了一下,没听清。“什…什么?”
谢依水看着他不说话,“冷静点祝先生。”
到底谁才是该冷静的人啊?祝敬文感受着自己不受控的心跳,伸手一捂,手都开始震了。
谢依水大囧,你那是手抖了好吧。
还没完,祝敬文双目凝神看到谢依水格外平静的面容。对比之差距,感触之反差,他直觉自己才是真正的扈家人。
李珊云感觉自家夫君要晕过去了,她上前扶住当事人,“如此喜怒于形,今后该当如何。”
这里一家人都在,小儿活泼,怕生见熟。谢依水担心自己来了他们会不自在,所以很少来。
眼下刚跨过院门,这一家人一字排开从大到小排列,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真诚的笑意,仿佛欢迎领导莅临。
列队相迎,谢依水感觉自己仿佛来到了前世的商场促销现场。
而且这两人不知道怎么跟小孩说的,脸都笑僵了都不敢收敛笑容。
她伸出右手往下压了压,请放松好么。
李珊云看着谢依水的目光疑惑地看看孩子们,她干笑一下,拍了拍孩子们。说好的真挚的笑,这搞得,不知道的还以为平时女郎怎么他们了。
得到母亲的示意,两个孩子微微收敛。二人的表情从皮笑肉不笑,逐渐转变为皮笑肉也笑。
谢依水身后的重言都被这小儿稚态给逗乐了,她提着食盒先走一步放到院内石桌上。“来来来,我这儿有好吃的糕点,快看看你们喜欢吃什么。”
重言招呼着孩子们,分明是转移孩子视线——女郎对他们有话要说。
祝敬文后撤半步,顺势做请,厅堂便在前路。
李珊云看看和孩子们有来有往的重言,再看看夫君,她是要留下还是一块进去?
谢依水缓声道:“夫人也一块进去吧。”
李珊云拘谨了一下,“乡下人,什么夫人不夫人的,女郎唤我云娘即可。”乍一听夫人,她还以为自己身后突然蹦出了个女人呢,怪吓人的。
谢依水点头,都行。
三人步入小厅,此处肃正干净。装潢还是原来的装潢,布局原模原样。
偏谢依水一走进,那种文人笔墨的秀气便拂面而来。左右巡视一眼立即收回视线,她落座主位,“今日前来,我有两问想要请教祝先生和李娘子。”
祝敬文觉得谢依水太郑重了。
他们在这儿就是干的教学的活儿,什么请教不请教,直说便是。无须客气。
李珊云不解地看着谢依水,“女郎想问什么?”在她心中谢依水的形象比自家父亲的还要高大三分,如果连谢依水都没法弄懂,李珊云不认为自己能为其答疑解惑。
“一是问问我弟弟的功课,祝先生。”谢依水看向右手边的祝敬文,“他最近学得怎么样?”
祝敬文一听是小郎君,他暗暗点头,斟酌字眼。“二郎聪颖机智,有心学的话大概的东西都能弄懂。”人不笨,就是过于活泼好动,心思摇摆不定,沉不下心来。
短时教学见效,时间一拉长人就开始变傻了。
直到现在祝敬文都记得自己一转身,看到的就是扈通明眼冒金星还倔强‘好学’的姿态。
填扈通明这个文学无底洞,当事人受罪,老师本人其实也没好到哪去。
但这些都不必说。
祝敬文缓了缓,垂眸实事求是道:“只是二郎志不在此。”不感兴趣的东西,即使再用心成效都不会多显着。
祝敬文瞄了眼谢依水,见她没生气才敢说下去,“总体进步,但后续进步空间也很大。”
谢依水语气轻松,似乎早有预料。“有进步就好!于父母而言,孩子平安健康即可。我同父亲讨论过,其言让他知礼识趣便好,旁的也不奢求。
先生莫有压力,按照您的计划慢慢来就成。”
至少到下一届春闱前,祝敬文都会待在这里。谢依水觉得学个三年也差不多了。
得谢依水的准话,作为老师的本人也是狠狠松了一口气。“第一问关于二郎,那第二问?”
谢依水偏头看向左手边的李珊云,“娘子和先生都是沧州人士,能不能和我说说沧州,聊聊那处的风土人情?”
来京都的时日不算短,突发奇想女郎来找他们话家常的可能性有多大?李珊云看看夫君,眸光微沉,事情没那么简单。
祝敬文硬着头皮道:“女郎是想问我们的老家,还是沧州的大致乡土风气?”
老家还有话可说,别的地方……说实话哪怕都属沧州他都不敢打包票说全部认识。
不过大概的还是可以提一提,应该大差不差。
谢依水莞尔一笑,示意他们不用紧张。“我父刚接了个外出的公务。”
扈赏春是户部侍郎,秋收正盛,除了税收事宜还有什么能让户部的人跑一趟?
扈大人要去沧州?
祝敬文思索一遍,沧州不少地方都受了旱灾影响,不过多是沧州北地。他们居住的地方更靠近京都方向,也就是南地。
自妻儿来到京都后,他和村长的联系也没落下。
据村长所言,老家附近地带倒是尚可,大家的生活并没有受灾情影响。只是北地的一些亲友南下求粮时透露——当时天气不好,地里粮食受灾严重,恐秋收大损,交不起赋税。
若去沧州收税的人是扈大人,祝敬文觉得沧州的百姓应该不会太难过。
他如实道:“若扈大人去沧州公干不必担忧,我曾去过府城几趟,据我同窗所言,风闻沧州知府齐大人是陛下母族的后辈。若秋收有损,扈大人和齐大人联名上奏,应不妨事。”
自家人好说话,即使达不成目标也不至于掉乌纱帽。
而且谢依水不是成了准离王妃了吗?四舍五入也算是南家人了,皇帝应该不至于这么不给面子。
呵呵。
谢依水朱唇轻启,“他去的是吉州。”
公干事宜没什么好隐瞒的,这种官员动向在皇城属于日常调动,信息公开,无需费神。
祝敬文刚脑子嗡了一下,没听清。“什…什么?”
谢依水看着他不说话,“冷静点祝先生。”
到底谁才是该冷静的人啊?祝敬文感受着自己不受控的心跳,伸手一捂,手都开始震了。
谢依水大囧,你那是手抖了好吧。
还没完,祝敬文双目凝神看到谢依水格外平静的面容。对比之差距,感触之反差,他直觉自己才是真正的扈家人。
李珊云感觉自家夫君要晕过去了,她上前扶住当事人,“如此喜怒于形,今后该当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