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国际音乐 festival 合作,打造跨文化舞台-《星光重启:爱意系统助我逆天改命》

  英国萨默塞特郡的田野上,格拉斯顿伯里音乐节的巨型帐篷正在搭建,彩色的旗帜在风中飘扬,远处传来设备调试的吉他声。林晚星站在 “东方舞台” 的设计图前,手指划过图纸上 “龙凤呈祥” 的纹样与 “敦煌飞天” 的投影图案,眼神坚定:“我们要让这个舞台,成为东方音乐走向世界的窗口,让全球观众听到不一样的声音。”

  2031 年 6 月,林晚星团队与全球顶级音乐 festival “格拉斯顿伯里音乐节” 达成深度合作,在音乐节核心区域设立专属 “东方舞台”。这是格拉斯顿伯里音乐节创办 50 年来,首次为东方音乐单独开辟舞台,也是林晚星推动公司音乐版权国际化、促进跨文化交流的重要尝试。团队邀请公司旗下中外艺人共同登台,将中国传统乐器、戏曲元素与流行音乐、摇滚、K-pop、弗拉门戈等国际音乐风格融合,打造一场 “跨越国界的音乐盛宴”。当苏晓的《Light of My Life》在田野上响起,当陆哲与金敏赫的摇滚节奏点燃全场,当卡门的弗拉门戈舞步与京剧唱腔碰撞,超 10 万观众挥舞着荧光棒,在音乐中忘记语言的隔阂,感受文化交融的魅力。这场演出不仅让《Light of My Life》登上 Spotify 实时榜单前十,更被格拉斯顿伯里音乐节主办方评为 “最成功的跨文化音乐舞台之一”,让东方音乐在国际舞台上绽放出耀眼光芒。

  格拉斯顿伯里音乐节是全球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广的音乐 festival 之一,每年吸引超 20 万观众参与,汇聚了摇滚、流行、电子、民谣等多种音乐风格的顶级艺人。林晚星团队与音乐节主办方的合作,始于半年前的一次文化交流会议。当时,主办方提出 “希望为观众带来更多元的文化体验”,而林晚星团队正计划推动公司音乐的国际化传播,双方一拍即合,决定共同打造 “东方舞台”。

  “东方舞台” 的设计,由中国舞台设计师与英国团队共同完成,核心是 “现代舞台技术 传统东方美学” 的融合。舞台主背景采用可升降的 LED 屏,平时呈现 “水墨流动” 的动态效果,艺人表演时则根据歌曲风格切换为 “敦煌壁画”“京剧脸谱”“青花瓷纹样” 等东方元素;舞台两侧的立柱设计成 “中国红” 颜色的盘龙柱,柱身上雕刻着传统云纹,灯光亮起时,盘龙柱会投射出金色的光影,仿佛穿越千年的宫殿立柱;舞台前方的观众区,铺设了印有 “二十四节气” 图案的地毯,观众踩在上面,就像走进了一幅 “东方生活画卷”。

  “我们不想把‘东方’做成刻板的符号,而是希望通过细节,让观众感受到东方美学的‘意境’,” 舞台设计师张颖说,“比如水墨背景,不是简单的图片播放,而是会根据音乐的节奏变化,墨色的浓淡、流动的速度都会随之调整,就像音乐在‘画纸上跳舞’;盘龙柱的光影,也会根据歌曲的情绪切换,欢快的歌曲时光影明亮,抒情的歌曲时光影柔和,让舞台与音乐融为一体。”

  为了确保舞台效果,团队还特意从中国运输了一批传统乐器与道具,包括古筝、二胡、琵琶、京剧脸谱、皮影等,这些物品不仅用于艺人表演,还被布置在舞台周围的展示区,观众可以近距离观看、触摸,感受东方文化的细节。“很多外国观众第一次见到皮影,都觉得特别神奇,” 工作人员说,“有个小朋友还问‘这个小木偶怎么会动呀’,我们的志愿者就给她讲解皮影的制作与表演方法,她听得特别认真,还说‘以后要去中国看真正的皮影戏’。”

  “东方舞台” 的艺人选曲,遵循 “融合不生硬,特色不突兀” 的原则。林晚星团队与艺人反复沟通,根据每位艺人的音乐风格,为他们量身定制表演方案,确保东方元素与国际音乐风格能够自然结合,既展现东方音乐的独特魅力,又能让外国观众产生共鸣。

  苏晓的表演以 “抒情流行 中国传统乐器” 为主,她选择了《Light of My Life》与《逆光》两首歌曲,并准备了中英文两个版本。《Light of My Life》的中文版加入了古筝与二胡伴奏,古筝的清脆与二胡的悠扬,为歌曲增添了 “东方浪漫” 的氛围;英文版则保留了原曲的抒情内核,只在间奏部分加入琵琶独奏,让外国观众在熟悉的旋律中,感受到东方乐器的独特韵味。《逆光》的改编则更加大胆,团队邀请了中国传统打击乐器 “编钟” 演奏家参与录制,编钟的厚重音色与歌曲的激昂节奏结合,打造出 “跨越时空的力量感”。

  陆哲与韩国歌手金敏赫的合作,聚焦 “摇滚 K-pop 东方节奏”。他们共同演唱的《Break the Wall》,原本是一首充满力量感的摇滚歌曲,改编时加入了中国传统鼓点与韩国伽倻琴的旋律。中国鼓的 “咚咚” 声增强了歌曲的节奏感,伽倻琴的清脆则为歌曲增添了 “灵动” 的元素,再加上陆哲的中文说唱与金敏赫的韩语演唱,三种语言、三种音乐风格完美融合,充满 “打破界限” 的力量。“我们想通过这首歌告诉观众,音乐没有国界,不同的语言、不同的风格,都能碰撞出好听的火花,” 陆哲说,“排练时,我和金敏赫经常一起讨论如何让鼓点与伽倻琴更好地结合,有时候会因为一个小节的节奏争论半天,但最后听到成品时,都觉得特别值得。”

  西班牙艺人卡门的表演,则是 “弗拉门戈 京剧” 的创新尝试。卡门是公司签约的弗拉门戈歌手与舞者,擅长将弗拉门戈的热情与流行音乐结合。这次她与中国民乐演奏家、京剧演员合作,演唱原创歌曲《nco in Beijing》。歌曲的前奏采用弗拉门戈吉他与京剧 “京胡” 的合奏,弗拉门戈吉他的欢快与京胡的高亢形成鲜明对比,却又意外和谐;主歌部分,卡门用西班牙语演唱弗拉门戈风格的旋律,京剧演员则在一旁用 “念白” 的方式加入中文歌词,“北京的风,吹过长安街;马德里的阳光,照进小茶馆”,将两座城市的画面串联起来;副歌部分,卡门跳起弗拉门戈舞步,京剧演员则表演 “水袖” 动作,红色的水袖与卡门的红色舞裙在舞台上飞舞,成为全场最惊艳的画面。

  2031 年 6 月 22 日,格拉斯顿伯里音乐节 “东方舞台” 正式开启。当天下午,舞台周围就挤满了观众,有提前听说 “东方舞台” 的音乐爱好者,有对东方文化好奇的外国游客,还有特意从中国赶来的粉丝。当舞台的水墨背景亮起,盘龙柱投射出金色的光影,全场观众发出了惊叹声,一场跨越文化的音乐盛宴,就此拉开序幕。

  苏晓是 “东方舞台” 的第一位表演者。当她穿着一身白色长裙,抱着吉他走上舞台时,全场观众瞬间安静下来。《Light of My Life》的前奏响起,古筝的旋律像流水一样流淌出来,苏晓的声音温柔而清澈,“月光洒在窗沿,你在我身边,这是我生命中最亮的光线”,中文歌词虽然很多外国观众听不懂,但他们被旋律与苏晓的情感打动,纷纷举起手机,记录下这个温暖的瞬间。

  间奏部分,二胡独奏响起,悠扬的音色让全场观众都屏住了呼吸。有个外国观众在台下小声说:“这个乐器的声音太好听了,像在诉说一个动人的故事。” 苏晓看到观众的反应,笑着用英语说:“这是中国的二胡,它的声音就像人的歌声一样,能表达很多情感。接下来,我用英语为大家演唱这首歌,希望你们能感受到其中的爱与温暖。”

  英文版的《Light of My Life》响起时,全场观众跟着节奏轻轻摇晃身体,有不少观众还跟着哼唱副歌部分。当琵琶在间奏部分独奏时,有个小女孩跑到舞台前方,踮着脚尖看着舞台上的琵琶演奏家,眼睛里满是好奇。苏晓看到后,特意走到舞台边缘,对着小女孩微笑,小女孩也害羞地挥了挥手,这个温馨的互动,让全场观众都笑了起来。

  演唱《逆光》时,舞台背景切换为 “日出东方” 的画面,编钟的声音响起,厚重而庄严。苏晓的声音变得坚定而有力,“迎着风向前行,我要做我自己,就算全世界都否定,我也要坚持到底”。当歌曲唱到高潮部分,全场观众都站起来,挥舞着荧光棒,跟着节奏鼓掌,还有些观众用中文大喊 “加油”,虽然发音不太标准,却充满了热情。“这是我第一次在国际舞台上听到这么多外国观众说中文,” 苏晓后来回忆说,“那种感动,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

  陆哲与金敏赫的表演,彻底点燃了 “东方舞台” 的热情。当他们穿着黑色皮衣,带着乐队走上舞台时,全场观众发出了欢呼声。《Break the Wall》的前奏响起,中国鼓的 “咚咚” 声震撼全场,观众们立刻跟着节奏跺脚,舞台前方的地面都仿佛在震动。

  陆哲的中文说唱充满力量,“打破所有界限,我们一起向前,不管语言不同,不管肤色不同,音乐让我们相连”,金敏赫的韩语演唱则充满激情,两人的配合默契十足。间奏部分,伽倻琴的旋律响起,与摇滚吉他形成鲜明对比,却又完美融合,观众们都惊讶地张大了嘴巴,“原来摇滚还能这么玩”“这个乐器的声音太特别了”。

  表演到一半时,陆哲突然用英语对观众说:“现在,我想邀请大家一起互动,我喊‘Break the Wall’,你们就喊‘Yeah’,好不好?” 全场观众齐声回答 “好”。“Break the Wall”“Yeah”“Break the Wall”“Yeah”,整齐的呼喊声在田野上回荡,还有些观众举起了写着 “Break the Wall” 的牌子,场面十分壮观。

  金敏赫也用英语跟观众互动:“我第一次来格拉斯顿伯里音乐节,也第一次在舞台上加入中国鼓的元素,我觉得特别酷。音乐没有国界,希望我们的歌能让大家感受到团结的力量。” 说完,他与陆哲击掌,两人一起唱起了歌曲的最后一段,全场观众都跟着一起哼唱,还有些观众跳上了舞台周围的桌子,跟着节奏跳舞,气氛达到了高潮。

  卡门的表演,是 “东方舞台” 最惊艳的环节。当她穿着红色的弗拉门戈舞裙,踩着高跟鞋走上舞台时,全场观众的目光都被她吸引。《nco in Beijing》的前奏响起,弗拉门戈吉他与京胡的合奏让观众们眼前一亮,“这两种乐器居然能一起演奏,太神奇了”。

  卡门的弗拉门戈舞步热情而有力,红色的舞裙在舞台上旋转,像一团燃烧的火焰。京剧演员穿着华丽的戏服,在舞台另一侧表演 “水袖”,红色的水袖与卡门的舞裙相互呼应,形成一幅 “东西方共舞” 的美丽画面。当卡门用西班牙语唱到 “马德里的阳光,照进小茶馆” 时,京剧演员用念白说道 “北京的风,吹过长安街”,两种语言的对话,让全场观众都感受到了文化交融的奇妙。

  间奏部分,卡门邀请京剧演员一起跳舞,京剧演员的水袖与卡门的舞步配合默契,时而分离,时而相拥,仿佛在讲述一个跨越国界的故事。有个外国观众激动地站起来,大喊 “Azing”,还有些观众拿出手机,开启直播,让更多人看到这个精彩的瞬间。

  表演结束时,卡门与京剧演员、民乐演奏家一起鞠躬,全场观众都站起来鼓掌,掌声持续了整整五分钟。“这是我表演生涯中最特别的一次经历,” 卡门说,“弗拉门戈是我的根,京剧是中国的文化瑰宝,能把它们结合在一起,让更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