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织云坊的秘密-《乡音的星辰民间小故事》

  深巷尽头,有座不起眼的织云坊。灰瓦白墙常年紧闭,只在每月十五的清晨,坊门才会半掩,飘出若有若无的草木清香。街坊邻里传言,坊主是位神秘的织娘,能将云彩织成衣裳,可谁也没见过她的真面目,连布料的价格都要用暗号约定。

  十六岁的阿夏在布庄当学徒,每日抱着布匹穿梭于街巷。她有双出奇灵巧的手,却总被掌柜训斥心思野——别的学徒钻研染织技法,她偏爱盯着天空发呆,在碎布上描绘云朵变幻的形状。

  某个暴雨突至的午后,阿夏抱着淋湿的绸缎躲进织云坊的屋檐下。门突然吱呀轻响,白发苍苍的老妪探出头:姑娘,可愿进来躲雨?屋内光线昏暗,数十架织机静静伫立,空气中浮动着月光般柔和的光晕。老妪自称林嬷嬷,正是织云坊的掌事。

  阿夏望着墙上悬挂的素色绸缎,呼吸骤然急促——那些看似普通的布料,竟在烛火下泛着银河般的微光,隐约浮现出晨雾、晚霞与星轨。这是用云丝织就的天衣。林嬷嬷抚过绸缎,但织云坊快撑不下去了,如今的人只爱艳丽花色,再没人懂素色里藏着的天地。

  当夜,阿夏主动留下帮忙。她发现织机旁摆放着古怪的铜壶,壶口连接着细长的竹管,直通屋顶。林嬷嬷解释:收集云气需要特定时辰和天气,卯时朝露、申时骤雨、子时星辉,都是难得的好料子。说话间,铜壶突然发出嗡鸣,竹管开始簌簌颤动,一缕淡青色雾气顺着管道流入织机。

  正当阿夏惊叹时,门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五个蒙面人踹开房门,领头的壮汉亮出短刀:把织云秘术交出来!王家布庄说了,谁拿到方子赏银千两!林嬷嬷挡在织机前,白发因愤怒微微颤抖。阿夏抄起案上的竹梭,突然想起白日里观察到的云气走向,将竹梭狠狠掷向铜壶的导气管。

  随着的一声,积蓄的云气化作屏障炸开,淡青色烟雾弥漫全屋。阿夏拉着林嬷嬷躲进织机后的暗门,沿着狭窄的石阶往下跑。地底密室里,整面墙的竹筒整齐排列,每个竹筒都封存着不同颜色的云气,墙角更摞着泛黄的古籍,记载着失传已久的织云古法。

  其实织云坊不止织云。林嬷嬷点亮壁灯,苍老的声音带着释然,三百年前,我们的先祖发现,当不同节气的云气与人心愿共鸣,就能织出带有特殊力量的布料。但这种力量被贪婪之人觊觎,才不得不转入地下。

  此时地面传来重物撞击声,追兵似乎在寻找入口。阿夏突然翻到古籍中记载的驱云阵,结合白天所见的织机构造,抓起几根竹筒开始调配云气。当淡紫色的雾霭与银白色星光在织机上交织,密室的石门轰然洞开,翻腾的云雾化作凶猛的白象,将闯入者卷出门外。

  天亮时分,王家布庄的人灰溜溜撤走了。阿夏望着初升的朝阳,突发奇想将朝霞的赤色云气与夜露的银白混合。当第一缕阳光照在新织的绸缎上,布料竟缓缓浮现出流动的光影,如同将整个日出过程封印其中。

  这件惊世之作很快传遍京城。皇帝下旨要将织云坊收归皇家,林嬷嬷却将坊主印信交给阿夏:真正的织云术,不该藏在深巷里。你带着它,去让更多人看见云的力量。

  多年后,京城最繁华的街道上,矗立着金碧辉煌的织云阁。阁中不仅售卖精美云锦,更开设学堂传授织云技艺。人们常说,在某个清晨或黄昏,若你看见天边有朵形状奇特的云彩,那定是阿夏在收集新的灵感——毕竟,天空才是最大的染坊,而人心,永远是最奇妙的织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