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季的雨淅淅沥沥下了半个月,老旧小区的空地上积着浑浊的水洼。周秀兰打着伞经过3号楼后面的荒地时,看见隔壁单元的王老头正对着杂草丛生的地块叹气。这处荒废多年的空地,不知何时成了居民们倒建筑垃圾的地方。
周老师,您说咱们能不能把这儿利用起来?王老头突然开口,我年轻时在乡下种过菜,要是能开垦成菜园......这话像是点亮了什么,周秀兰眼前浮现出小区里那些闲不住的老人,还有放学后总在楼道里打闹的孩子们。
第二天一早,周秀兰就带着王老头去找居委会。没想到这个提议得到了热烈响应。三天后,共享菜园的公告贴在了小区公告栏:划分种植区域,居民自愿认领,收获的蔬菜按需分配。消息传开,报名的人比预想中多得多,连平日总抱怨的年轻夫妻都来登记。
开垦那天,三十多个居民带着锄头、铁锹聚在空地上。年轻爸爸们负责清理建筑垃圾,老太太们蹲在一旁挑拣碎石,几个孩子举着小铲子当。住在顶楼的张姐特意搬来梯子,用废弃的旧木板钉成围栏。周秀兰发现,那些平时在电梯里碰面都不打招呼的邻居,此刻正互相递着毛巾,讨论着怎么改良土壤。
菜园被分成二十个方形地块,每块插着认领人的木牌。周秀兰和王老头负责最边上的一块,他们撒下了小白菜和生菜的种子。隔壁地块是开便利店的小两口,种了番茄和辣椒。最热闹的要数带着孙子来的刘奶奶,五岁的小孙子蹲在田埂上,非要把歪歪扭扭的字刻在木牌上。
浇水时大家共享一个水桶,施肥用的有机肥是各家攒下的果皮菜叶。渐渐地,菜园成了小区最有人气的地方。晨练的老人会顺道来看看菜苗长势,接孩子放学的家长总要绕路来聊几句。有天傍晚,周秀兰看见平时总捧着手机的中学生,正蹲在地里认真观察菜青虫,笔记本上画满了昆虫笔记。
然而七月的一场暴雨,让精心照料的菜园遭了殃。周秀兰打着电筒冒雨赶到时,看见十几个邻居已经在抢救菜苗。有人用塑料布盖住低洼处的菜畦,有人徒手疏通排水渠,住在对门的李工程师连夜设计出简易排水方案。第二天清晨,大家自发捐出备用菜种,重新补种的菜苗在阳光下舒展着嫩绿的叶子。
收获季来得比预想中早。周秀兰摘了第一茬小白菜,洗净后分装成小袋,挨家挨户送去。对门独居的退休教师捧着新鲜蔬菜,眼眶发红:多少年没吃到这么水灵的青菜了。共享菜园旁支起了长桌,西红柿炒蛋、青椒肉丝的香气飘满小区,孩子们举着用菜叶喂兔子,老人们围坐在一起分享种植经验。
最意外的收获发生在深秋。物业公司突然找到居委会,说有开发商看中了这块地,打算建停车场。消息传开那天,整个菜园都安静了。第二天清晨,开发商的工作人员来测量时,看见二十多户居民手拉手站在菜园里,最小的孩子举着守护我们的菜园的手绘标语。最终,开发商被居民们的热情打动,同意保留菜园,并出资修建了水泥步道和灌溉系统。
如今,共享菜园成了小区最特别的风景。春天播下希望的种子,夏天收获翠绿的生机,秋天分享丰收的喜悦,冬天则堆起可爱的雪人。周秀兰时常想起开垦那天的场景,原来再荒芜的土地,只要有人用心耕耘,就能长出温暖的故事。那些共同劳作的汗水,分享收获的笑容,早已让这个菜园超越了种植的意义,成了连接邻里情感的纽带。每当夕阳西下,菜园里总能看见居民们忙碌的身影,笑声和交谈声随风飘散,在钢筋水泥的城市里,织就了一片充满温情的田园。
周老师,您说咱们能不能把这儿利用起来?王老头突然开口,我年轻时在乡下种过菜,要是能开垦成菜园......这话像是点亮了什么,周秀兰眼前浮现出小区里那些闲不住的老人,还有放学后总在楼道里打闹的孩子们。
第二天一早,周秀兰就带着王老头去找居委会。没想到这个提议得到了热烈响应。三天后,共享菜园的公告贴在了小区公告栏:划分种植区域,居民自愿认领,收获的蔬菜按需分配。消息传开,报名的人比预想中多得多,连平日总抱怨的年轻夫妻都来登记。
开垦那天,三十多个居民带着锄头、铁锹聚在空地上。年轻爸爸们负责清理建筑垃圾,老太太们蹲在一旁挑拣碎石,几个孩子举着小铲子当。住在顶楼的张姐特意搬来梯子,用废弃的旧木板钉成围栏。周秀兰发现,那些平时在电梯里碰面都不打招呼的邻居,此刻正互相递着毛巾,讨论着怎么改良土壤。
菜园被分成二十个方形地块,每块插着认领人的木牌。周秀兰和王老头负责最边上的一块,他们撒下了小白菜和生菜的种子。隔壁地块是开便利店的小两口,种了番茄和辣椒。最热闹的要数带着孙子来的刘奶奶,五岁的小孙子蹲在田埂上,非要把歪歪扭扭的字刻在木牌上。
浇水时大家共享一个水桶,施肥用的有机肥是各家攒下的果皮菜叶。渐渐地,菜园成了小区最有人气的地方。晨练的老人会顺道来看看菜苗长势,接孩子放学的家长总要绕路来聊几句。有天傍晚,周秀兰看见平时总捧着手机的中学生,正蹲在地里认真观察菜青虫,笔记本上画满了昆虫笔记。
然而七月的一场暴雨,让精心照料的菜园遭了殃。周秀兰打着电筒冒雨赶到时,看见十几个邻居已经在抢救菜苗。有人用塑料布盖住低洼处的菜畦,有人徒手疏通排水渠,住在对门的李工程师连夜设计出简易排水方案。第二天清晨,大家自发捐出备用菜种,重新补种的菜苗在阳光下舒展着嫩绿的叶子。
收获季来得比预想中早。周秀兰摘了第一茬小白菜,洗净后分装成小袋,挨家挨户送去。对门独居的退休教师捧着新鲜蔬菜,眼眶发红:多少年没吃到这么水灵的青菜了。共享菜园旁支起了长桌,西红柿炒蛋、青椒肉丝的香气飘满小区,孩子们举着用菜叶喂兔子,老人们围坐在一起分享种植经验。
最意外的收获发生在深秋。物业公司突然找到居委会,说有开发商看中了这块地,打算建停车场。消息传开那天,整个菜园都安静了。第二天清晨,开发商的工作人员来测量时,看见二十多户居民手拉手站在菜园里,最小的孩子举着守护我们的菜园的手绘标语。最终,开发商被居民们的热情打动,同意保留菜园,并出资修建了水泥步道和灌溉系统。
如今,共享菜园成了小区最特别的风景。春天播下希望的种子,夏天收获翠绿的生机,秋天分享丰收的喜悦,冬天则堆起可爱的雪人。周秀兰时常想起开垦那天的场景,原来再荒芜的土地,只要有人用心耕耘,就能长出温暖的故事。那些共同劳作的汗水,分享收获的笑容,早已让这个菜园超越了种植的意义,成了连接邻里情感的纽带。每当夕阳西下,菜园里总能看见居民们忙碌的身影,笑声和交谈声随风飘散,在钢筋水泥的城市里,织就了一片充满温情的田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