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2章 王二柱和会算账的老算盘-《乡音的星辰民间小故事》

  王家村有个王二柱,二十出头,是个出了名的“糊涂虫”。

  他爹留了个杂货铺,让他守着。可他算账能把白菜价算成猪肉钱,找零能多给人半两银子。没半年,铺子就快撑不下去了。

  这天晚上,二柱对着账本唉声叹气。油灯忽明忽暗,柜台上那把传了三代的老算盘,突然“噼里啪啦”自己响了起来。

  二柱吓得差点掀翻桌子:“谁?谁在动我算盘?”

  “别嚎了,是我。”老算盘的声音粗哑,像老树皮摩擦,“跟你这糊涂蛋待半年,我再不出来,铺子就得改成要饭的棚子。”

  二柱揉了揉眼睛,见算盘珠子还在自己蹦跶,才敢凑过去:“您…您是算盘精?”

  “算你没傻透。”算盘上的横梁亮了点光,“我跟着你爷爷、你爹,算过的账能堆成山。今儿个实在看不下去了,出来搭把手。”

  二柱乐了,赶紧给算盘擦了擦灰:“那您能帮我算账不?我昨天把盐钱算错,赔了两文钱呢。”

  “两文钱都心疼?”算盘哼了一声,“明儿一早,张屠户来买酱油,你按我说的算。他要一斤,你就说‘屠户大哥,今儿酱油打折,买两斤送半两’,保准他多买。”

  第二天,张屠户果然来了。二柱照着算盘的话一说,张屠户眼睛一亮:“还有这好事?那我买四斤!”

  等张屠户走了,二柱数着钱,嘴都合不拢。算盘又响了:“别乐太早,下午李婶来买针线,你得跟她拉家常,问她孙子满岁宴办不办。她一高兴,准能多买两捆线。”

  果然,李婶来的时候,二柱跟她聊起孙子,李婶笑得合不拢嘴,不仅买了针线,还多买了两匹花布。

  打这天起,二柱的杂货铺变了样。算盘天天在他耳边支招:谁家要办喜事,该推荐红绸子;谁家孩子要上学,得备着笔墨纸砚。没俩月,铺子的生意就红火起来,比他爹在的时候还强。

  可麻烦也跟着来了。

  邻村的刘三,是个出了名的“赖账鬼”。他来买了两斤酒、三斤肉,说先记账,过两天给。二柱心软,就答应了。可过了半个月,刘三也没提还钱的事。

  二柱去要账,刘三却不认账:“我啥时候在你那儿买过东西?你别想讹我!”

  二柱气得脸红脖子粗,回来就跟算盘诉苦。算盘珠子“啪”地一拍:“这刘三,去年还欠西头王铁匠的锄头钱没还。明儿他再来,我帮你治他。”

  第二天,刘三果然又来了,还想赊账买袋米。二柱刚要开口,算盘突然大声响起来:“刘三!去年三月初五,你买了两斤酒、三斤肉,欠我家二柱五百文;去年五月十二,你在王铁匠那儿买了把锄头,欠三百文;今年正月初八,你在张裁缝那儿做了件棉袄,欠八百文…你还想赊米?”

  刘三吓得脸都白了,周围买东西的人也都盯着他看。他赶紧掏出钱,连米都不敢买了,灰溜溜地跑了。

  二柱笑得直拍大腿:“您可太厉害了!连他欠别人的钱都知道。”

  “我跟着你爷爷的时候,就记着村里的账呢。”算盘得意地响了两声,“不过,这赖账的人得防着点,以后别随便赊账了。”

  二柱点点头,心里却有了个新想法。他跟算盘说:“村里好多人不会算账,有的人卖粮食算错了钱,有的人买东西被坑了。咱们能不能帮大家算账啊?”

  算盘想了想:“行啊,不过得有个规矩,不能白算。让他们给点东西当谢礼,比如一把菜、两个鸡蛋,就行。”

  二柱就在铺子门口挂了个牌子:“免费算账,谢礼随意。”

  消息一传开,来算账的人就多了。张大娘卖了豆子,来算多少钱;赵大哥买了化肥,来算划不划算。二柱照着算盘说的,一一算清楚,从没出过错。来的人都高兴,有的给把青菜,有的给个南瓜,铺子后院都堆满了。

  有天,县里的账房先生路过王家村,听说了二柱和会算账的算盘,特意来看看。他出了道难题:“有三个人买布,一人买三尺,每尺五文钱,一共多少钱?”

  二柱还没开口,算盘就“噼里啪啦”响起来:“三乘三得九,九乘五得四十五,一共四十五文钱!”

  账房先生惊呆了,又出了几道更难的题,算盘都算得又快又准。账房先生竖起大拇指:“这算盘真是个宝贝!我在县里算账,都没这么快。”

  后来,县里的粮店缺个账房先生,账房先生就推荐了二柱。二柱有点犹豫,跟算盘商量:“我去县里了,铺子咋办啊?”

  “你傻啊?”算盘敲了敲柜台,“你可以把铺子交给你邻居赵大叔看着,你每月回来两次。县里的工钱高,还能学更多算账的本事,多好。”

  二柱听了,就答应了。去了县里,他凭着算盘的帮忙,把粮店的账算得清清楚楚,掌柜的特别满意,还给他涨了工钱。

  可没过多久,二柱就想家了。他想念村里的人,想念铺子后院的青菜,更想念每天跟算盘聊天的日子。

  这天晚上,二柱对着算盘叹气:“要是能把村里的人和铺子都带来就好了。”

  算盘响了响:“你可以在县里开个分铺啊。把村里的土特产运到县里卖,比如王家村的小米、李家村的花生,肯定受欢迎。”

  二柱眼睛一亮,赶紧跟掌柜的商量。掌柜的也觉得是个好主意,还愿意出钱帮忙。

  没过多久,二柱的杂货铺就在县城开了分铺。他把村里的人叫来帮忙,把村里的土特产运到县里,生意特别好。村里的人也跟着赚了钱,都夸二柱有本事。

  可算盘却越来越没精神,声音也越来越小。二柱急了:“您咋了?是不是不舒服?”

  算盘叹了口气:“我陪了你们王家三代人,算的账太多,灵气快用完了。我要走了,以后你得自己算账了。”

  二柱的眼泪一下子就掉了下来:“您别走,我还没好好谢您呢。”

  “不用谢,”算盘的声音软了下来,“你能把铺子做好,能帮村里的人,我就高兴了。我走以后,你把我放在铺子的柜台上,看到我,就想起要好好算账,好好做人。”

  说完,算盘就没了声音,横梁上的光也灭了。

  二柱把算盘放在县城分铺的柜台上,每天都擦得干干净净。他凭着自己学的本事,把账算得清清楚楚,生意也越做越大。

  后来,有人问二柱:“你咋这么会算账啊?”

  二柱就指着柜台上的老算盘,笑着说:“我有个好师傅,它教我的。”

  人们都说,王家村的王二柱,有个会算账的老算盘,是个有福气的人。而二柱知道,那不是福气,是老算盘用自己的灵气,帮他走出了一条好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