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章 会算卦的铜钱-《乡音的星辰民间小故事》

  开封府有个摆摊算卦的,名叫马半仙,其实半点仙术没有,全靠瞎蒙。有人问姻缘,他就说“红鸾星动”;问财运,便讲“破财消灾”。街坊们背后笑他:“这半仙,怕是连自己明天能不能吃上肉包子都算不准。”

  这天马半仙去旧货摊换铜钱,在个豁口陶罐里摸到枚老铜钱,黄铜的,边缘磨得发亮,正面刻着“康熙通宝”,背面却多了个小刻痕,像只歪歪扭扭的眼睛。摊主说:“这钱邪性,扔地上能自己翻身,五文钱拿走。”

  马半仙揣着铜钱回了卦摊。夜里他数钱时,那枚铜钱突然“叮”地跳起来,在桌上转了三圈,背面的“眼睛”对着他,竟开口说话了,声音像铜板碰撞:“你这卦算得,还不如街头卖唱的准。”

  马半仙吓得差点把钱匣子扣头上:“你……你是啥东西?”铜钱又转了圈:“我是乾隆年间的账房先生,名叫钱通,算错了一笔账被东家打死,魂就附在这铜钱上了。我不光会算账,还会算人心。”

  马半仙捏着铜钱看,铜面上的“眼睛”像是真在眨。“你会算卦?”钱通“叮”地笑了:“不光会算,还能帮人指条明路,谁心里藏着难处,我这铜钱一抛就知道。”

  第二天一早,个农妇哭着来问卦,说儿子丢了三天,官府不管。马半仙刚要胡诌,铜钱突然在他手里发烫,他一抛,铜钱落在卦盘上,背面的“眼睛”指着城外的龙王庙。

  “去那儿找找。”他话刚说完,农妇就疯了似的跑了。傍晚时,农妇抱着儿子来谢,说孩子掉进庙后的枯井里,是铜钱的指引让她找到了。马半仙摸着铜钱笑:“你比我这‘半仙’灵多了。”钱通在铜钱里哼了声:“那是,当年我算粮税从没错过。”

  打这起,铜钱成了马半仙的“活卦书”。

  有回绸缎铺的王掌柜来问财运,说想囤批丝绸。马半仙刚要应承,铜钱突然“叮”地跳起来,在卦盘上转个不停,最后正面朝上,刻着“亏”字的影子。“这生意做不得,”钱通的声音发沉,“我算出南边要发大水,丝绸运不过来。”

  王掌柜将信将疑,没敢囤货。没过半月,果然听说南边水患,囤丝绸的商户全赔了本。王掌柜给马半仙送了匹好绸子,他红着脸收下,铜钱在兜里“叮”地响,像是在说“该得的”。

  卦摊旁有个卖豆腐脑的姑娘,名叫豆儿,梳着双丫髻,碗里总多放半勺卤。她爹原是钱庄的伙计,被掌柜诬陷挪用银子,关在大牢里,豆儿每天来给马半仙送碗豆腐脑,其实是想求他算算爹啥时候能出来。

  马半仙看着她冻红的手,铜钱突然“叮”地撞了撞他的指尖,抛起来落在豆儿的碗里,背面的“眼睛”指着钱庄后院的老槐树。“去树下挖挖看。”他低声说。豆儿半信半疑,夜里果然在树下挖出个布包,里面是掌柜自己挪用银子的账本。

  拿着账本去衙门,豆儿爹立马被放了出来。父女俩给马半仙磕响头,他赶紧扶起,铜钱在怀里“叮”地轻响,像是在叹口气。

  麻烦找上门是在冬天。被豆儿爹揭发的钱庄掌柜买通了捕头,说马半仙妖言惑众,带着人来砸卦摊,还要抢铜钱。“这是我的吃饭家伙!”马半仙死死攥着铜钱,捕头使个眼色,手下的人举着棍子就打。

  铜钱突然“叮”地炸开金光,在空中转了个圈,落在捕头的钱袋上,袋里的银子全掉了出来,每锭银子上都刻着钱庄的记号——原是掌柜贿赂他的。“你拿赃银办案,还有脸抓人?”钱通的声音像炸雷。

  周围的街坊都围过来看,捕头的脸白得像纸,带着人灰溜溜地跑了,连掉在地上的腰牌都忘了捡。

  马半仙用掌柜赔的钱盘下了个小铺面,豆儿的豆腐脑摊也挪到了旁边。铜钱虽然没了金光,可算卦还是准得很,人们说这铜钱能辨善恶,比官府的明镜还亮。豆儿的爹在铺子里帮忙写卦签,总说:“好本事得用在正地方。”

  有天夜里,铜钱突然变得冰凉,铜面上的“眼睛”慢慢淡了。“我要走了,”钱通的声音越来越弱,“帮你们清了冤屈,也算对得起我这账房先生的名声了。”马半仙和豆儿捧着铜钱掉眼泪,铜钱突然“叮”地响了最后一声,像是在跟他们告别。

  第二天早上,铜钱变成了枚普通的老钱,再也不会说话了。

  马半仙把铜钱串在钥匙上,算卦时还是那副慢悠悠的样子,可街坊们都说,听他说话心里踏实。豆儿的豆腐脑里总多放半勺糖,说是给“钱先生”留的。有回孩子们围着铜钱问:“马爷爷,这钱真能算卦?”马半仙掂着铜钱笑:“它算的不是卦,是良心。人要是摸着良心做事,不用算也知道路该往哪儿走。”

  风从铺面的窗缝钻进来,吹动铜钱“叮铃”响,像是钱通在算账,又像是无数个铜板在唱歌,听得人心里暖和,比任何金玉良言都实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