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 草编席的软心肠-《乡音的星辰民间小故事》

  在淮河滩的芦苇荡边,有个叫席子湾的小村子。村里的人最会编草席,用的是滩上的芦苇,晒得金黄,编出来的席子又软又结实。可村西头老何家的席子最特别——是用百年老芦苇编的,席面带着细密的花纹,卷起来像条大蟒蛇,据说能随人心气变温凉:心善的人躺上去,三伏天也透着股清爽;心术不正的人沾边,寒冬腊月都像坐在火炉上。

  守着草席的是何老汉,大伙儿都喊他席子爷。老汉的手像老树皮,指缝里总嵌着芦苇屑,每天天不亮就去滩上割芦苇,说带着露水的芦苇编席子,能养人。他有个孙女叫苇子,扎着条粗辫子,辫梢系着芦苇花,最爱蹲在爷爷身边看编席,说席子上的花纹是会跑的小鱼。

  村里有个游手好闲的二赖子,总惦记着这张神席。有回他趁席子爷去赶集,偷偷溜进院子,想把席子卷走卖钱。刚把席子抱起来,突然觉得烫手,一声扔在地上,席子展开,边缘的芦苇尖竟像小刀子似的,在他手背上划了道血口子。二赖子捂着伤口骂:这破席子成精了!

  开春那会儿,滩上的芦苇被一场大水冲得稀稀拉拉,编席子的料不够了。镇上的张掌柜趁机压价,说就这破芦苇,编的席子顶多值三文钱。村民们急得直搓手,二赖子却偷偷把别人割的芦苇藏起来,想等涨价了再卖。

  苇子看在眼里,趁张掌柜来买席子爷的新席,故意把那张神席铺在院里。张掌柜刚要坐,突然跳起来,龇牙咧嘴地喊:烫!烫死我了!原来他刚压了邻村王寡妇的席子钱,心里正犯嘀咕。苇子蹲在席子边偷笑,席子上的花纹竟真像小鱼似的,得更快了。

  没过几天,张掌柜就乖乖把压的钱补了回来,还一个劲说:老何家的席子有灵性,骗不得。席子爷摸着席子说:不是席子灵,是人心亮。

  入夏时,村里爆发了疟疾,不少人上吐下泻,药铺的青蒿都卖光了。村长老船头急得直转圈,说再这么下去,得请道士来跳大神。席子爷看着急,把神席铺在院里,往上面晒了满满一层青蒿,说让席子吸点药气,兴许能管用。

  晒了三天,他把席子上的青蒿收起来,分给生病的人家煮水喝。说也奇怪,喝了药的人当天就退了烧,没过五天,村里的疟疾竟全好了。二赖子也染了病,却不好意思来要药,躲在屋里硬扛,苇子偷偷送了半篓过去,说席子爷让给的。二赖子红着脸接过去,喝的时候总觉得青蒿水带着股甜味。

  这事传到了县城的李财主耳朵里。李财主是个大胖子,听说席子湾有张能的神席,立马带着家丁,坐着马车就来了,站在院门口叉着腰喊:这席子是我李家祖上传丢的,今儿必须拉回去!

  席子爷把席子卷起来抱在怀里:李老爷,这席子在我家炕头铺了三十年,编席子的芦苇还是我亲手割的呢。李财主冷笑一声,指挥家丁:给我抢!这么神的东西,该铺在我家祠堂里!

  家丁刚伸手,席子突然展开,像条大蟒蛇似的,边缘的芦苇尖直挺挺地对着家丁。更怪的是,席子上的花纹竟变成了一个个小铜钱,在阳光下晃得人睁不开眼——那是李财主去年昧下的赈灾款数目。

  二赖子蹲在墙根看热闹,笑得直拍大腿:好!这席子比账房先生还精明!李财主的脸红得像猪肝,骂了句,带着家丁灰溜溜地走了,临走时还被门槛绊了个趔趄,差点摔进苇子晾的芦苇堆里。

  秋天割芦苇时,席子爷突然咳得厉害,痰里带着血。郎中说是肺里积了寒气,得用老冰糖炖雪梨补。苇子急得直掉泪,二赖子提着两斤野鸭蛋来看望,挠着头说:我……我去山里采过野蜂蜜,能治咳嗽,就是路远......

  当天夜里,苇子抱着席子哭:席子席子,救救爷爷吧,我以后天天给你扫芦苇屑。眼泪掉在席子上,竟渗了进去。第二天一早,她发现席子的缝隙里卡着块蜂蜜,金黄金黄的,还沾着根野蜂针。

  二赖子一看就咋舌:这是崖上的野蜂蜜,能换半车米!他自告奋勇陪着苇子去县城,把蜂蜜卖了,买回了冰糖雪梨。席子爷吃了几天,咳嗽竟慢慢好了,又能去滩上割芦苇了。

  这事过后,草编席成了席子湾的宝贝。谁家娶媳妇,来借席子铺新房,准能和和美美;谁家孩子夜哭,把席子边角剪下一小块缝在枕头上,孩子准能睡安稳。二赖子也改了性子,跟着席子爷学编席子,说:这席子教会我,手心向上不如手心向下,挣来的才踏实。

  后来席子爷活到九十九岁,在一个晒芦苇的午后安详地走了,苇子接过了那张神席。她嫁了个撑船的后生,生了个儿子叫。小家伙刚会爬,就爱在席子上打滚,席子上的花纹到哪,他就追到哪,咯咯笑个不停。

  如今那张草编席还铺在何老家的炕上,芦苇色的席面被磨得发亮,边缘换了好几茬新芦苇。路过的船家要是问起这席子的来历,苇子就会笑着说:哪有啥来历?它呀,就像咱淮河滩的芦苇,看着软,骨子里有劲儿,你对它真,它就给你凉丝丝的舒坦;你要是糊弄它,它可不就给你点热辣辣的教训?

  二赖子后来在村口开了家芦苇铺,柜台上总摆着块席子碎片,谁来买芦苇都要讲段席子的故事,末了加句:做人啊,得像这草编席,经纬分明,才能铺得平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