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竹影琴-《乡音的星辰民间小故事》

  月牙湾的竹林里,藏着架百年老竹琴。琴身是整根湘妃竹雕的,竹节处留着天然的月牙形凹陷,风穿过时会发出叮咚声,像谁在轻轻拨弦。守琴人是个聋子,姓苏,镇上人都喊他苏聋子。他听不见声音,却总爱在竹琴旁摆张竹凳,手指悬在琴身上方,仿佛在弹奏只有自己能听见的曲调。

  那年谷雨,镇上飘着连绵的细雨。一个穿蓝布长衫的先生带着个梳双丫髻的小姑娘住进了溪边的老祠堂。先生说他叫温砚秋,是来寻一味叫还魂草的药材,小姑娘是他的侄女,名叫阿禾,耳朵后面长着圈银亮的绒毛,像极了某种兽类的耳郭。

  阿禾第一次见到苏聋子时,正蹲在竹琴旁数竹节。苏聋子突然伸手捂住她的眼睛,阿禾闻到他掌心有股竹沥的清香,混着淡淡的霉味。等她挣开眼,看见竹琴的第七个竹节上,不知何时凝出颗露珠,露珠里映着个小小的人影,正对着她点头。

  这琴会选人。温砚秋不知何时站在身后,手里的油纸伞滴着水,月牙湾的老人们说,百年前有个竹妖死在天雷下,魂灵钻进这根湘妃竹里,才有了这架琴。

  阿禾摸了摸耳朵后面的绒毛,突然咯咯笑起来。她指着竹琴对温砚秋比划:叔叔,它在唱竹根甜,竹梢苦温砚秋的脸色微微变了,慌忙拉着阿禾往回走,伞沿的水滴落在青石板上,溅起细碎的水花。

  从那以后,阿禾每天都要溜去竹林。她不像别的孩子那样吵闹,只是趴在竹琴旁,耳朵贴着琴身,小脸上时而欢喜时而忧愁。苏聋子就在一旁削竹篾,削出的竹丝细如发丝,缠绕在竹琴的凹陷处,竟真的像张琴弦。

  夏至那天,天空突然裂开道口子,瓢泼大雨裹着冰雹砸下来。阿禾被雷声惊醒,看见温砚秋正往她耳朵后面抹什么药膏,那药膏泛着银光,抹上去凉丝丝的。今晚躲在屋里别出去,温砚秋的声音发颤,竹琴要渡劫了。

  可阿禾还是跑了出去。她冲进竹林时,看见苏聋子正把自己的手指往竹节里塞,鲜血顺着竹纹流淌,在雨水中开出一朵朵小红花。竹琴剧烈地摇晃着,竹节处的凹陷里钻出无数根青绿色的藤蔓,像蛇一样缠上苏聋子的胳膊。

  它怕雷。阿禾突然开口,声音清脆得像山涧泉水,我能听见它在哭。

  苏聋子转过头,浑浊的眼睛里第一次有了光彩。他松开手,藤蔓立刻缠上阿禾的手腕,阿禾却不害怕,反而把耳朵贴得更近。竹琴里传来呜咽声,像无数根竹管在同时哭泣,阿禾跟着那声音哼唱起来,耳朵后面的银毛在雨里闪闪发亮。

  温砚秋赶来时,正看见一道闪电劈在竹琴上。白光里,他看见竹琴的竹节处裂开道缝,缝里躺着个巴掌大的小人,浑身覆盖着竹叶般的鳞片,眼睛像两颗晨露。阿禾的血顺着藤蔓流进裂缝,小人突然睁开眼,对着阿禾露出尖尖的牙齿,像是在笑。

  第二天雨停时,竹琴不见了。苏聋子坐在原地,手指上的伤口结了层琥珀色的痂,像镶嵌在皮肉里的玛瑙。阿禾耳朵后面的银毛褪成了淡粉色,她告诉温砚秋,竹妖说要去南边找一片新开的竹林,等竹笋冒尖时就回来。

  温砚秋没再找还魂草。他在竹林边盖了间竹屋,和苏聋子一起住了下来。阿禾每天都会去原来放竹琴的地方,用苏聋子削的竹丝编小篮子,编好就挂在竹枝上。镇上人说,清晨路过竹林时,总能听见细碎的叮咚声,像竹琴在响,又像谁在篮子里藏了串银铃。

  秋分那天,阿禾在竹枝上发现个竹编的小盒子,里面装着颗透明的珠子,珠子里裹着片竹叶,叶脉清晰得能数出纹路。她把珠子挂在脖子上,夜里做梦,梦见自己变成了片竹叶,躺在竹妖的手心里,听他讲那些藏在竹根深处的故事。

  苏聋子依旧听不见声音,但他削竹丝的手艺越来越好。那些细如发丝的竹丝缠绕在竹枝上,风一吹,竟真的弹出了调子。温砚秋说,那是竹妖在远方回应呢,等到来年谷雨,说不定就真的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