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省委常委-《当国委回首三十年》

  2011年元旦的钟声刚刚敲响,林枫就接到省委紧急通知,要求他立即赴省城参加重要会议。这次会议的规格之高、保密之严,让林枫意识到将有重大人事变动。

  在省委会议室里,林枫见到了来自中组部的领导。经过德建集团案和刘明案两次重大考验,38岁的林枫已经成为全省最年轻的市委书记,也是中央重点关注的优秀年轻干部。

  林枫同志,你在清江的工作很出色。中组部的领导开门见山,中央经过研究,决定给你压更重的担子。

  林枫平静地等待着下文。

  拟任命你为江东省委常委、北阳市市委书记。

  这个任命让林枫深感意外。北阳市是北方重要的工业基地,但近年来发展滞后,矛盾突出。让他以一个外来者的身份直接担任省委常委兼省会城市一把手,这既是对他能力的肯定,也是前所未有的挑战。

  感谢组织的信任,但我担心自己经验不足...

  经验是在实践中积累的。中组部领导打断他,中央看中的就是你敢于碰硬、善于破局的能力。北阳现在就需要你这样的干部。

  回到清江,林枫开始交接工作。让他欣慰的是,经过几年培养,清江已经形成了一支想干事、能干事的干部队伍。沈清云被提名为清江市市长人选,将继续推进他们共同制定的发展蓝图。

  离任前夕,林枫独自走在清江的街道上。五年的时间,这座城市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曾经污染严重的河流变得清澈,破旧的棚户区变成了现代化小区,老百姓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在开发区,他遇到了几位企业负责人。

  林书记,听说您要走了?

  真舍不得您啊!

  林枫与他们一一握手:清江的发展要靠你们继续努力。

  最让林枫感动的是,离任当天,数以千计的群众自发来到市委市政府门口送行。有人举着清江人民的好书记的横幅,有人提着自家产的土特产,场面令人动容。

  林书记,谢谢您!一位老人拉着他的手老泪纵横,是您让清江变了样!

  这是党和政府应该做的。林枫的眼眶也湿润了。

  赴任北阳前,林枫特意回了一趟青泉老家。父母已经搬进了新房,妹妹一家也过得很好。更让他欣慰的是,表弟小军如今已经成为汽修厂的技术骨干,还带了两个徒弟。

  哥,谢谢你当年的那顿骂。小军不好意思地说,要不是你,我现在可能还在混日子。

  路是自己走的。林枫拍拍他的肩膀,只要你踏实肯干,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好。

  在北阳的任职并不轻松。这个老工业基地正面临着转型升级的阵痛:国有企业改革进入深水区,大量职工需要安置;传统产业萎缩,新兴产业尚未形成支撑;财政压力巨大,民生欠账较多...

  到任第一天,林枫就遇到了下马威。一群下岗工人聚集在市委门口,要求解决生活困难。

  新书记来了有什么用?能给我们发工资吗?工人们情绪激动。

  林枫没有回避,而是走到工人中间:同志们,我是林枫,新任的市委书记。大家有什么困难,可以直接跟我说。

  说有什么用?我们都下岗半年了!

  半年拿不到工资,家里都快揭不开锅了!

  林枫认真听着,不时在本子上记录。等大家说完,他诚恳地说:

  同志们,你们的情况我都记下了。给我一个月时间,我一定给大家一个交代。

  我们凭什么相信你?

  就凭这个。林枫拿出工作证,如果一个月后问题还得不到解决,你们可以直接来找我,我林枫说话算话。

  这番坦诚的态度让工人们的情绪逐渐平复。事后,林枫立即召开专题会议,研究下岗职工安置问题。

  当前最紧迫的是要确保基本生活。林枫指出,立即启动应急救助机制,同时加快推动再就业培训。

  在他的强力推动下,北阳市很快出台了帮扶下岗职工的十项措施。一个月后,当林枫再次见到那些工人时,他们的脸上已经有了笑容。

  林书记,谢谢您!培训补贴发下来了,工作也有着落了!

  这是我们应该做的。林枫说,但我要告诉大家,单靠政府的救助不是长久之计。我们要一起努力,让北阳重新焕发活力。

  为了找准北阳的发展方向,林枫用两个月时间跑遍了全市所有县区。调研中他发现,北阳虽然面临困难,但工业基础雄厚,人才资源丰富,关键是找准转型升级的突破口。

  在他的主导下,北阳市制定了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双轮驱动的发展战略。一方面改造提升装备制造、冶金等传统优势产业,另一方面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然而,改革从来不会一帆风顺。在推动国企改革时,林枫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阻力。

  一天晚上,某大型国企的负责人找到林枫住所。

  林书记,改革能不能缓一缓?我们厂上万职工,改革太快会出乱子的。

  长痛不如短痛。林枫态度坚决,现在不改,将来问题会更严重。

  可是...

  没有可是。林枫打断他,改革势在必行。有什么困难,市委市政府帮你们解决,但改革的方向不能变。

  为了让改革顺利推进,林枫创造性地提出了改革过渡期方案:在改革期间,政府提供专项补贴,确保职工基本生活;同时设立创业基金,鼓励职工自主创业。

  这个方案得到了大多数职工的理解和支持。更让林枫欣慰的是,沈清云在清江推行的很多成功经验,在北阳也得到了很好的应用。

  虽然两人现在相隔千里,但经常通过电话交流工作。在一次次的思想碰撞中,他们共同成长,感情也愈发深厚。

  2011年夏天,北阳的改革开始显现成效。一家濒临破产的老国企通过改制重组,重新焕发生机;几个新兴产业项目相继落地,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

  更让人惊喜的是,在北阳下属的一个贫困县,林枫推广的龙头企业 合作社 农户模式大获成功,帮助数千农民脱贫致富。

  林书记,咱们县的特色农产品现在都卖到国外去了!当地的县委书记兴奋地汇报。

  这就是转型升级的力量。林枫感慨地说。

  年底,北阳市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经济增速由负转正,财政收入大幅增长,民生投入创历史新高...

  在省委常委会上,主要领导对林枫的工作给予高度评价:林枫同志用实践证明,年轻的干部同样可以挑重担、打硬仗。

  面对成绩,林枫保持着一贯的清醒。他知道,北阳的改革发展才刚刚起步,前面的路还很长。

  除夕之夜,林枫一个人在办公室加班。窗外,北阳的夜空飘着雪花,与清江的夜景截然不同。

  手机响起,是沈清云发来的视频邀请。

  还在加班?视频那头的沈清云关切地问。

  你不也是?林枫笑道。

  两人隔着屏幕相视而笑。虽然身处两地,但心始终在一起。

  清江下雪了吗?

  下了,很美。沈清云把镜头转向窗外,不过,没有北阳的雪大。

  简单的对话,却透着深深的牵挂。

  等北阳的工作走上正轨,我就向组织申请,把你调过来。

  不用急,沈清云温柔地说,你在哪里,我的心就在哪里。

  挂断视频,林枫继续批阅文件。他知道,在新的征程上,他不仅要带领北阳实现振兴发展,还要经营好这份来之不易的感情。

  而无论前路有多少艰难险阻,他都将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因为在他心中,始终燃烧着为民服务的赤子之心,这份初心,将照亮他前行的每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