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竞选大战!-《70年代,我在长白山下当知青》

  王书记因祸得福,要调去县里当常委、副县长的消息,像长了腿一样在公社传开了。

  临走前,他特意来了趟秀山屯,没去队部,直接到了陈卫东家。

  周文韬也在,三人围着炕桌,烫了壶酒,炒了盘鸡蛋,就是一餐便饭。

  王书记端起酒盅,感慨万千,“卫东啊,这回真是多亏了你那篇文章!我这心里……既高兴,又有点不踏实。”

  陈卫东跟他碰了一下,“王书记,您高升是好事!去了县里,眼界更宽,说话也更有分量,更能照应咱们下面……”

  王书记叹口气,“理是这么个理……可我就是担心,我这一走,公社这摊子……新来的书记要是不对路,你们秀山屯这刚烧起来的火苗,可别让人给掐灭了。县官不如现管啊……”

  这话说到了陈卫东心坎上了!

  他沉吟一下,试探着问,“王书记,那您看,这新书记的人选……”

  王书记压低了声音,“我肯定极力推荐老支书!德顺大哥为人正派,根基深,最重要的是还有你帮衬着!”

  “可……听说省里也有人想塞人下来,是个年轻干部,好像还是个女同志……李书记那边,压力也不小!”

  王书记一走,公社书记这个位子立刻成了香饽饽。

  风声传出来,大家都猜是现在的副书记黄丽华要转正。

  黄丽华自己也这么觉得,走路都带着风……

  这下秀山屯可炸了锅!

  谁不知道黄丽华跟陈卫东不对付?

  要是她当了书记,秀山屯还能有好日子过?

  陈卫东心里也急,虽然金大爷去活动了,可官场上的事,谁说得准?

  他赶紧把老支书、赵福贵大队长,还有王振军、李春梅、周文韬这几个核心的人都叫到一块商量!

  老支书赵德顺吧嗒着烟袋,眉头拧成了疙瘩,“我都这把岁数了,还争个啥书记不书记的?安安稳稳在屯子里养老就挺好。”

  “老支书,这话不对!”陈卫东还没开口,赵福贵先急了。

  “您要不顶上,来个像黄丽华那样的,咱公社还能有好?咱秀山屯刚过上好日子,可不能让她给搅和黄了!”

  王振军也沉声道,“老支书,您得站出来!您坐镇公社,卫东兄弟在后面出谋划策,咱们白河公社才能真的富起来。不然,上边压力一来,啥好政策都得半途而废。”

  李春梅嗓门亮,“就是!德顺叔,您就当是为了咱全公社的老百姓!您就看在卫东带着咱们拼命干出这点成绩的份上,也得去争一争!不然大伙儿的心血不就白费了?”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老支书沉默地听着,烟雾缭绕。

  最后,他看向陈卫东,“卫东,你说,咱真有把握?就算我当上了,这担子……可不轻啊。”

  陈卫东目光坚定:“老支书,您放心!不需要您干多久,三年!就三年!”

  “您去公社坐镇,扛住上面的压力,我在下面带着大伙儿干!”

  “我向您保证,三年内,不仅让秀山屯再上一个台阶,还要让白河公社大多数大队,都能跟着沾光,吃饱饭,手里有余钱!要是做不到,我陈卫东没脸见您!”

  老支书看着眼前这一张张充满期盼的脸,尤其是陈卫东那不容置疑的眼神,猛地一拍炕沿!

  “中!为了大伙儿,我老头子就豁出这张老脸,去争一争!”

  说干就干。

  陈卫东立刻成了老支书的“军师”!

  他熬了两个通宵,给老支书写了一份厚厚的材料,一份是朴实无华却满是实干成绩的履历!

  另一份是详尽的《白河公社未来发展五年规划》,里面把秀山屯的成功经验掰开揉碎,讲了怎么因地制宜发展副业,怎么搞活经济,写得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

  这两份材料,通过王书记的手,直接送到了县委李书记桌上。

  同时,赵福贵大队长和王振军、李春梅他们也动了起来。

  赵福贵和王振军带着“秀山屯副业发展帮扶计划”,挨个拜访其他大队的书记和队长,话说的也实在!

  “要是我们老支书能主事,卫东说了,一定根据各大队的情况,帮大家找路子,传技术,咱们一起过好日子!”

  李春梅则发挥她妇女队长的优势,去找各大队的妇女主任拉家常,话里话外都是老支书为人公道、体恤乡亲,跟着他能过上好日子……

  利益是最实在的。

  除了跟陈卫东有旧怨的青山大队明确支持黄丽华,其他大队的干部心里都有一本账!

  黄丽华的关系再硬,能当饭吃?

  老支书上来,有陈卫东这个能人实实在在帮大家挣钱,这才是正道!

  一时间,基层的支持呼声大多倒向了老支书……

  黄丽华那边也没闲着,她爹黄德海在县革委会也没少活动!

  正月十四,就在这节骨眼上,金大爷风尘仆仆地回来了。

  他进屋灌了半瓢凉水,对迎上来的陈卫东只说了两句,“京城的老首长发话了,‘踏实肯干的基层同志,该重用!’……省里那条线,也有人打了招呼。”

  这话像一颗定心丸,但陈卫东知道,任命没下来之前,啥变数都可能发生!

  他决定按原计划进行,麻痹对手。

  第二天,正月十五,他就陪着老支书,以“拜个晚年,聊聊春耕”的名义,开始走访各大队。

  他们不去公社,直接下到屯子里,跟社员们蹲在地头聊天。

  老支书话不多,但句句实在!

  “咱庄稼人,就图个吃饱穿暖……我要是能为大家做点事,就一条!带着大伙儿,把地种好,再把副业搞起来,让咱公社每个屯子,年底分红都能厚实点!”

  有社员问,“德顺叔,俺们大队也能像秀山屯那么富吗?”

  老支书看向陈卫东,陈卫东接过话。

  “不敢说一模一样,但只要肯干,找准路子,肯定能比现在强得多!”

  “老支书要是主事,我们秀山屯有的技术、门路,只要适合,一定帮大家安排!”

  实实在在的好处摆在面前,社员们没有不叫好的。

  一圈走下来,老支书的声望更高了,人心也更齐了。

  大家都眼巴巴盼着,这个能带着他们过上好日子的老支书,真能坐上公社头把交椅。

  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在正月十五的月光下,悄然进入了最关键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