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创业者”的悲情退场
(虚拟创业失败复盘会)
唐太宗李世民:项羽之败,非战之罪,乃用人之失,格局之限也。可惜了这身本事。
宋太祖赵匡胤:无颜见江东父老?何必呢!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学学我,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一样开创大宋。
汉武帝刘彻:自刎也好,省得祖父动手了。这种级别的竞争对手,必须彻底清除,不能留后患。
刘邦(唏嘘状):说实话,老项是个好对手,就是太要面子了。
【正文】
垓下之夜,四面楚歌。项羽知道最后的时刻即将来临。他连夜率领八百精锐骑兵突围南逃。汉军发现后,派灌婴率领五千骑兵紧追不舍。
一路溃逃与众叛亲离
等到项羽渡过淮河时,跟随他的骑兵只剩下一百多人了。逃到阴陵(今安徽定远西北)时,他们迷了路,向一个老农问路。老农骗他们说:“向左走。”结果项羽一行人向左,陷进了大沼泽地中,被汉军追上了。
这一个小小的细节,仿佛是天意,也像是民心的向背。项羽的暴虐(如坑杀降卒、焚烧宫室)早已失了民心,连一个普通老农都不愿意帮助他。
项羽只好又带着部下向东突围,到了东城(今安徽定远东南)时,身边只剩下二十八骑。而汉军的追兵有数千人。项羽自知难以脱身,对部下说:“我起兵至今八年,身经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即便到了穷途末路,他依然认为自己的失败是“天意”,而不是自己的战略、用人有问题。他将二十八骑分为四队,面向四方,对汉军发起了最后一次冲锋。他大喝一声,汉军人马俱惊,溃退数里。项羽果然骁勇,再次证明了他的个人战斗力天花板级别。
但他个人的勇武,已经无法扭转整个“公司”破产的命运。他逃到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乌江浦)边,乌江亭长撑着小船在那里等他,对他说:“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这是项羽最后的机会,一个可以退回江东、据守一隅、等待时机“东山再起”的机会。这就像是一个失败的创业者,虽然失去了大部分市场,但还保留着最初的“核心代码”(江东根据地)和一部分“种子用户”(江东子弟),有机会开发“新产品”卷土重来。
然而,项羽拒绝了。他苦笑着说:“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这段话,道尽了一个“明星创业者”的骄傲、愧疚和绝望。他把自己的失败归咎于天意,他无颜面对当初“投资”他的“江东父老”(早期投资人)。在他的认知里,创业要么全赢,要么全输,没有“苟且偷生”“猥琐发育”的概念。
他将自己的坐骑乌骓马送给了亭长,然后命令剩下的部下全部下马步战,与汉军短兵相接。仅项羽一人就杀了数百汉兵,他自己也身受十余处伤。最后,他看到了汉军中的一个熟人——骑兵司马吕马童。
项羽说:“我听说汉王悬赏千金、封万户要我的脑袋,这个好处就给你吧!”说完,拔剑自刎而死。
一代枭雄,“西楚霸业”的CEO,就此陨落。他的死,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他的失败,固然有其刚愎自用、战略短视、不善用人等原因,但其个人英雄主义的悲情退场,也为他赢得了后世无数的叹息。
王翳抢到了项羽的头,其他骑兵为了争夺项羽的尸体,甚至互相践踏厮杀,死了几十人。最终,杨喜、吕马童、吕胜、杨武各得到一部分肢体。五人将尸体拼凑起来,证实确是项羽。刘邦履行承诺,将万户侯的封地一分为五,封这五人为侯。
项羽的悲剧,在于他始终是一个孤独的、无法与团队和时代和解的“霸王”,而不是一个能够整合资源、共建生态的“帝王”。
【本章吐槽】
· 创业者的心态:项羽的“无颜见江东父老”,是很多明星创业者的通病:把面子看得比里子重要,无法接受阶段性失败,缺乏韧性。
· 商业模式的终结:项羽的“武力并购”模式,在打天下时效率极高,但在治天下和整合资源时,就显得格格不入。他的退场,也宣告了这种单一、霸道商业模式的失败。
· 现实的利益:项羽的尸体被争抢分封,赤裸裸地展现了在巨大利益面前,所谓的“尊重”是多么脆弱。刘邦用对手的尸体,完美地进行了一次对下属的股权激励。
---
(虚拟创业失败复盘会)
唐太宗李世民:项羽之败,非战之罪,乃用人之失,格局之限也。可惜了这身本事。
宋太祖赵匡胤:无颜见江东父老?何必呢!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学学我,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一样开创大宋。
汉武帝刘彻:自刎也好,省得祖父动手了。这种级别的竞争对手,必须彻底清除,不能留后患。
刘邦(唏嘘状):说实话,老项是个好对手,就是太要面子了。
【正文】
垓下之夜,四面楚歌。项羽知道最后的时刻即将来临。他连夜率领八百精锐骑兵突围南逃。汉军发现后,派灌婴率领五千骑兵紧追不舍。
一路溃逃与众叛亲离
等到项羽渡过淮河时,跟随他的骑兵只剩下一百多人了。逃到阴陵(今安徽定远西北)时,他们迷了路,向一个老农问路。老农骗他们说:“向左走。”结果项羽一行人向左,陷进了大沼泽地中,被汉军追上了。
这一个小小的细节,仿佛是天意,也像是民心的向背。项羽的暴虐(如坑杀降卒、焚烧宫室)早已失了民心,连一个普通老农都不愿意帮助他。
项羽只好又带着部下向东突围,到了东城(今安徽定远东南)时,身边只剩下二十八骑。而汉军的追兵有数千人。项羽自知难以脱身,对部下说:“我起兵至今八年,身经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即便到了穷途末路,他依然认为自己的失败是“天意”,而不是自己的战略、用人有问题。他将二十八骑分为四队,面向四方,对汉军发起了最后一次冲锋。他大喝一声,汉军人马俱惊,溃退数里。项羽果然骁勇,再次证明了他的个人战斗力天花板级别。
但他个人的勇武,已经无法扭转整个“公司”破产的命运。他逃到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乌江浦)边,乌江亭长撑着小船在那里等他,对他说:“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这是项羽最后的机会,一个可以退回江东、据守一隅、等待时机“东山再起”的机会。这就像是一个失败的创业者,虽然失去了大部分市场,但还保留着最初的“核心代码”(江东根据地)和一部分“种子用户”(江东子弟),有机会开发“新产品”卷土重来。
然而,项羽拒绝了。他苦笑着说:“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这段话,道尽了一个“明星创业者”的骄傲、愧疚和绝望。他把自己的失败归咎于天意,他无颜面对当初“投资”他的“江东父老”(早期投资人)。在他的认知里,创业要么全赢,要么全输,没有“苟且偷生”“猥琐发育”的概念。
他将自己的坐骑乌骓马送给了亭长,然后命令剩下的部下全部下马步战,与汉军短兵相接。仅项羽一人就杀了数百汉兵,他自己也身受十余处伤。最后,他看到了汉军中的一个熟人——骑兵司马吕马童。
项羽说:“我听说汉王悬赏千金、封万户要我的脑袋,这个好处就给你吧!”说完,拔剑自刎而死。
一代枭雄,“西楚霸业”的CEO,就此陨落。他的死,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他的失败,固然有其刚愎自用、战略短视、不善用人等原因,但其个人英雄主义的悲情退场,也为他赢得了后世无数的叹息。
王翳抢到了项羽的头,其他骑兵为了争夺项羽的尸体,甚至互相践踏厮杀,死了几十人。最终,杨喜、吕马童、吕胜、杨武各得到一部分肢体。五人将尸体拼凑起来,证实确是项羽。刘邦履行承诺,将万户侯的封地一分为五,封这五人为侯。
项羽的悲剧,在于他始终是一个孤独的、无法与团队和时代和解的“霸王”,而不是一个能够整合资源、共建生态的“帝王”。
【本章吐槽】
· 创业者的心态:项羽的“无颜见江东父老”,是很多明星创业者的通病:把面子看得比里子重要,无法接受阶段性失败,缺乏韧性。
· 商业模式的终结:项羽的“武力并购”模式,在打天下时效率极高,但在治天下和整合资源时,就显得格格不入。他的退场,也宣告了这种单一、霸道商业模式的失败。
· 现实的利益:项羽的尸体被争抢分封,赤裸裸地展现了在巨大利益面前,所谓的“尊重”是多么脆弱。刘邦用对手的尸体,完美地进行了一次对下属的股权激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