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董事长英年早逝与周公辅政-《帝王串串烧》

  就在大周集团各项业务逐渐走上正轨,总部建设也初具规模,品牌价值达到顶峰之时,一个巨大的危机悄然降临。

  集团的创始人、核心领袖、董事长兼CEO姬发,由于长期高强度工作(灭商、分封、制礼、迁都),积劳成疾,一病不起。

  董事会(王室成员和重臣)一片慌乱。诸侯们(分公司CEO们)也纷纷派人前来探听消息,心思各异。刚刚稳定下来的局面,似乎又蒙上了一层阴影。

  【跨时空吐槽会议室】

  刘备:呜呼!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悲哉武王!

  诸葛亮:亮深有感触……其后辅政之责,重于泰山。

  康熙:幼主登基,权臣辅政,最易生乱。周公旦可谓千古楷模。

  王莽:(眼神闪烁)辅政……呵……

  病榻前,姬发拉着弟弟周公旦的手,气息微弱:

  “王弟……集团……就托付给你了……你侄子诵(姬诵,即周成王)还小……你要当好这个……首席运营官(COO)……代理CEO……务必稳住局面……推进公司章程……(企业文化)……”

  他又看向姜子牙、召公奭等重臣:“诸位……元老……务必……精诚合作……辅佐……”话未说完,便与世长辞。

  举国哀痛。创始人突然离世,对任何企业都是沉重打击。

  年仅十三岁的太子姬诵即位,是为周成王。但一个少年显然无法驾驭刚刚成立、内部关系错综复杂的庞大集团。一时间,流言四起。

  有些分公司CEO(特别是原商朝势力区域和某些姬姓远支诸侯)开始动心思:“新董事长是个小孩,总部会不会乱?我们的KPI是不是可以商量着少交点了?”“听说周公旦想自己当董事长?”“是不是可以独立运营了?”

  甚至总部内部,也有怀疑的声音,认为周公旦大权独揽,恐对幼主不利。

  面对内忧外患,周公旦展现了一位杰出“职业经理人”的担当、智慧和忠诚。

  他首先站出来稳定人心,在集团高层会议上慷慨陈词:

  “我之所以不避嫌代理执政,绝非贪图权位!只是为了扞卫先董事长创下的基业,维护集团稳定!一切决策,必将以成王董事长的名义发出,以集团利益为重!若我有异心,天厌之!”

  然后,他雷厉风行地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1. 加强内部沟通: 频繁与姜子牙、召公奭等元老开会,统一思想,组成“董事会常务委员会”,集体决策,避免独断专行嫌疑。【公司治理:高管团队建设】

  2. 强化企业文化宣导: 更加大力地推行《周礼》,通过频繁的仪式、培训,增强员工(贵族、国人)对集团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抵消创始人离世的冲击。

  3. 果断平息叛乱: 以纣王之子武庚为首的一些原商朝势力,勾结姬发的弟弟管叔、蔡叔等(怀疑周公且想篡位的王室成员),发动了“三监之乱”,试图分裂集团。周公旦毫不犹豫,亲自率军“平叛”,果断清理了内部不稳定因素,维护了集团统一。【危机处理:清除内部叛徒】

  4. 继续战略扩张: 平定叛乱后,继续向东用兵,征服了更多原商朝残余势力和东夷部落,将这些地区纳入集团版图,分封了新的诸侯(如鲁国加大地盘),进一步巩固了统治。

  5. 还政成王: 最关键的一步。当周成王成年后,周公旦毫不犹豫地将最高权力交还给他,自己退居臣位,继续辅佐,完成了从“代理CEO”到“资深顾问”的角色转换,树立了忠臣楷模。【职业经理人道德典范】

  在整个辅政期间,周公旦宵衣旰食,呕心沥血。传说他“一饭三吐哺,一沐三握发”,吃饭洗澡都随时处理公务,堪称劳模典范。他不仅稳住了局面,还进一步完善了“公司章程”(礼乐制度),为西周集团接下来近百年的稳定发展(“成康之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后世评价,周公旦堪称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完美诠释了“职业经理人”角色的人物:有能力、有担当、有忠诚、懂流程、会管理,功成不居。

  周公辅政,成为大周集团早期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危机,也是一次高光时刻,充分证明了其制度和文化在应对突发状况时的韧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