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弋睁开眼的时候,火堆正噼啪响了一声。
他没动,右手依旧搭在战术刀柄上,但左手已经轻轻抬起来,摸了摸耳后——那里有道旧伤,每次长时间闭眼再醒来,都会微微发烫。他吐出一口浊气,坐直身子。
唐芯从了望台爬下来:“我刚盯完下午班,那三人组还是老样子,吃饭、擦装备、巡逻,走的路线跟画尺子量过似的。”
姚丽莎哼了一声,把一张皱巴巴的草纸铺开:“我已经把他们踩出来的脚印连成线了,你们看,这哪是找食物?这是在画巡逻区边界!”
龙弋从背包里抽出一块打磨平整的桦树皮,用炭条唰唰几下划出横竖格子。
“以前在部队,我们管这叫‘行为日志’。现在,咱们也来搞个土法情报站。”
“我负责总记录。”白露立刻接话,“时间轴、活动类型、人员代号都归我。”
“唐芯继续盯望远镜班,每两小时换一次,重点记动作顺序和站位变化。”
“姚丽莎画路径图,别光连脚印,注意他们绕开哪些地方、为什么绕。”
“裴千雅管时间节点,你记性好,连咳嗽几声、打哈欠几次都给我标出来。”
“蒋雨萌——”龙弋看向缩在角落啃果干的小姑娘,“你明天去外围转一圈,看看有没有新的植物压痕,或者动物被惊走的迹象。”
蒋雨萌眨眨眼:“你是说……他们走路会吓跑兔子?”
“对。活人走过的地方,动物就不敢待。你耳朵灵,眼睛细,比谁都适合干这个。”
姚丽莎:“合着我们几个都是粗人,就她是个侦察兵?”
“你要是能听出松鼠吵架是因为抢窝还是争媳妇,我也让你去。”唐芯笑嘻嘻地补了一句。
一群人哄笑,连裴千雅都低头抿了下嘴。
第二天傍晚,数据开始冒头。
唐芯趴在高台边缘,望远镜筒差点怼进岩缝:“昨天拿弓的是右撇子,今天换成左撇子了!而且……他压根不会用复合弓!拉弦姿势僵得像抽筋!”
姚丽莎摊开她的路线图:“他们每天只走三条固定道,其他地方碰都不碰。最奇怪的是——他们从来不捡柴。所有燃料都是从一个金属箱里拿的,像是提前运上来的。”
裴千雅翻着她的树皮笔记,突然一愣:“你们发现没?每天晚上到了一定时间,营地就静了。火不添,人不动,连说话声都没了。”
“定时熄灯?”姚丽莎皱眉,“这也太规律了吧?谁求生还搞军事化作息?”
白露思考了一下:“正常人晚上怕黑,反而会多烧点火壮胆。他们倒好,黑得跟坟地一样。”
龙弋一直没说话,直到裴千雅又嘀咕了一句:“还有……他们用的那个金属桶,底下有轮子。但我昨天看见,轮子根本没留下痕迹。说明他们没拖动过。”
“要么营地不挪,”龙弋终于开口,“要么,他们根本不在乎留痕迹。”
“所以呢?”唐芯问,“他们是傻,还是故意的?”
“都不是。”龙弋拿起石子,在地上摆出三个点,“三角站位,轮换警戒,定时通讯中断……这不是傻,是标准外勤侦查流程。”
“啥意思?”姚丽莎瞪眼。
“意思是他们不是来找吃的,也不是等救援。他们确实在收集信息。这片岛,就是他们的测绘区。”
白露猛地抬头:“你是说……他们在画地图?”
龙弋:“不然呢?生火打卡,走固定路线,夜间静默接收信号。他们背后有人指挥。这些人,是探路的。”
姚丽莎不信:“可他们也没带设备啊,连个对讲机都没见着。”
“不一定靠电子设备。”裴千雅小声插话,“我昨晚听见了……很轻的‘嘀’声,三短一长,隔十分钟一次。后来停了。”
龙弋眼神一凝:“摩斯码?”
“我不知道是不是,但听起来像有人在发信号。”
唐芯一拍大腿:“我去!这不就是特工片里的桥段吗?定时联络,暗号接头!”
“别激动。”龙弋瞥她一眼,“现在问题是他们等的‘头儿’,是冲什么来的?”
没人回答。
火堆跳了一下。
第三天清晨,蒋雨萌带回新线索。
她蹲在地上,用小树枝画了个圈:“我在东侧灌木林发现一片压倒的蕨类,走向和他们平时的路垂直。而且那边有鸟粪,是夜鹭的。这种鸟只在晚上飞,它们受惊了。”
“新路线?”白露问。
“不像。”蒋雨萌摇头,“那片地太密,人钻不进去。更像是……有什么东西从里面出来,或者进去了。”
龙弋沉默片刻,起身:“带我去看看。”
一行人顺着标记前行,抵达那片蕨林边缘。龙弋蹲下,手指捻了捻泥土,又拨开几片叶子。
地面有极浅的拖痕,像是布料蹭过,但没有脚印。
他眯起眼:“有人来过,但不想留痕迹。”
“会不会是咱们自己人漏记了?”姚丽莎问。
“我们没人往这方向走。”白露肯定地说,“昨天轮值表我亲自排的。”
龙弋站起身,拍掉手上的泥:“说明他们有一条隐蔽通道,或者……另一个同伙。”
回到洞中,龙弋把所有信息重新摆了一遍。
树皮日志摊开,石子标出营地位置,炭条画出巡逻线,红布条代表异常点。
他盯着“夜间静默”那一栏,忽然问裴千雅:“你说的‘嘀’声,是固定的时间吗?”
“对。”她答得毫不犹豫,“连续三天,基本都是一个时间。”
龙弋缓缓点头:“不是随机,是约定时刻。他们在等消息,或者传消息。”
“那咱们怎么办?”唐芯握紧拳头,“继续躲着?还是反向追踪?”
他没动,右手依旧搭在战术刀柄上,但左手已经轻轻抬起来,摸了摸耳后——那里有道旧伤,每次长时间闭眼再醒来,都会微微发烫。他吐出一口浊气,坐直身子。
唐芯从了望台爬下来:“我刚盯完下午班,那三人组还是老样子,吃饭、擦装备、巡逻,走的路线跟画尺子量过似的。”
姚丽莎哼了一声,把一张皱巴巴的草纸铺开:“我已经把他们踩出来的脚印连成线了,你们看,这哪是找食物?这是在画巡逻区边界!”
龙弋从背包里抽出一块打磨平整的桦树皮,用炭条唰唰几下划出横竖格子。
“以前在部队,我们管这叫‘行为日志’。现在,咱们也来搞个土法情报站。”
“我负责总记录。”白露立刻接话,“时间轴、活动类型、人员代号都归我。”
“唐芯继续盯望远镜班,每两小时换一次,重点记动作顺序和站位变化。”
“姚丽莎画路径图,别光连脚印,注意他们绕开哪些地方、为什么绕。”
“裴千雅管时间节点,你记性好,连咳嗽几声、打哈欠几次都给我标出来。”
“蒋雨萌——”龙弋看向缩在角落啃果干的小姑娘,“你明天去外围转一圈,看看有没有新的植物压痕,或者动物被惊走的迹象。”
蒋雨萌眨眨眼:“你是说……他们走路会吓跑兔子?”
“对。活人走过的地方,动物就不敢待。你耳朵灵,眼睛细,比谁都适合干这个。”
姚丽莎:“合着我们几个都是粗人,就她是个侦察兵?”
“你要是能听出松鼠吵架是因为抢窝还是争媳妇,我也让你去。”唐芯笑嘻嘻地补了一句。
一群人哄笑,连裴千雅都低头抿了下嘴。
第二天傍晚,数据开始冒头。
唐芯趴在高台边缘,望远镜筒差点怼进岩缝:“昨天拿弓的是右撇子,今天换成左撇子了!而且……他压根不会用复合弓!拉弦姿势僵得像抽筋!”
姚丽莎摊开她的路线图:“他们每天只走三条固定道,其他地方碰都不碰。最奇怪的是——他们从来不捡柴。所有燃料都是从一个金属箱里拿的,像是提前运上来的。”
裴千雅翻着她的树皮笔记,突然一愣:“你们发现没?每天晚上到了一定时间,营地就静了。火不添,人不动,连说话声都没了。”
“定时熄灯?”姚丽莎皱眉,“这也太规律了吧?谁求生还搞军事化作息?”
白露思考了一下:“正常人晚上怕黑,反而会多烧点火壮胆。他们倒好,黑得跟坟地一样。”
龙弋一直没说话,直到裴千雅又嘀咕了一句:“还有……他们用的那个金属桶,底下有轮子。但我昨天看见,轮子根本没留下痕迹。说明他们没拖动过。”
“要么营地不挪,”龙弋终于开口,“要么,他们根本不在乎留痕迹。”
“所以呢?”唐芯问,“他们是傻,还是故意的?”
“都不是。”龙弋拿起石子,在地上摆出三个点,“三角站位,轮换警戒,定时通讯中断……这不是傻,是标准外勤侦查流程。”
“啥意思?”姚丽莎瞪眼。
“意思是他们不是来找吃的,也不是等救援。他们确实在收集信息。这片岛,就是他们的测绘区。”
白露猛地抬头:“你是说……他们在画地图?”
龙弋:“不然呢?生火打卡,走固定路线,夜间静默接收信号。他们背后有人指挥。这些人,是探路的。”
姚丽莎不信:“可他们也没带设备啊,连个对讲机都没见着。”
“不一定靠电子设备。”裴千雅小声插话,“我昨晚听见了……很轻的‘嘀’声,三短一长,隔十分钟一次。后来停了。”
龙弋眼神一凝:“摩斯码?”
“我不知道是不是,但听起来像有人在发信号。”
唐芯一拍大腿:“我去!这不就是特工片里的桥段吗?定时联络,暗号接头!”
“别激动。”龙弋瞥她一眼,“现在问题是他们等的‘头儿’,是冲什么来的?”
没人回答。
火堆跳了一下。
第三天清晨,蒋雨萌带回新线索。
她蹲在地上,用小树枝画了个圈:“我在东侧灌木林发现一片压倒的蕨类,走向和他们平时的路垂直。而且那边有鸟粪,是夜鹭的。这种鸟只在晚上飞,它们受惊了。”
“新路线?”白露问。
“不像。”蒋雨萌摇头,“那片地太密,人钻不进去。更像是……有什么东西从里面出来,或者进去了。”
龙弋沉默片刻,起身:“带我去看看。”
一行人顺着标记前行,抵达那片蕨林边缘。龙弋蹲下,手指捻了捻泥土,又拨开几片叶子。
地面有极浅的拖痕,像是布料蹭过,但没有脚印。
他眯起眼:“有人来过,但不想留痕迹。”
“会不会是咱们自己人漏记了?”姚丽莎问。
“我们没人往这方向走。”白露肯定地说,“昨天轮值表我亲自排的。”
龙弋站起身,拍掉手上的泥:“说明他们有一条隐蔽通道,或者……另一个同伙。”
回到洞中,龙弋把所有信息重新摆了一遍。
树皮日志摊开,石子标出营地位置,炭条画出巡逻线,红布条代表异常点。
他盯着“夜间静默”那一栏,忽然问裴千雅:“你说的‘嘀’声,是固定的时间吗?”
“对。”她答得毫不犹豫,“连续三天,基本都是一个时间。”
龙弋缓缓点头:“不是随机,是约定时刻。他们在等消息,或者传消息。”
“那咱们怎么办?”唐芯握紧拳头,“继续躲着?还是反向追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