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舌尖上的骗局!棒国小吃真水!-《特厨探店:开局神级味蕾,锤爆黑》

  “来都来了。”

  陈元这四个字,饱含着华夏人民面对既定事实时,那种朴素又无奈的哲学智慧。

  直播间的观众瞬间就懂了,弹幕彻底笑疯。

  【哈哈哈哈,元哥这表情,我翻译一下:来都来了,凑合看吧,还能离咋地?】

  【元哥:我以为的传统市场:活蹦乱跳的鸡鸭鱼,水灵灵的青菜萝卜。现实中的传统市场:泡菜开全员大会,酱料统治一切。】

  【真相了,这不就是个升级版的小吃街吗?跟咱们那能买菜做饭的菜市场,压根不是一个物种。】

  既来之,则安之。

  来都来了,总不能干站着。

  陈元的目光很快被一个摊位吸引。

  那是一个巨大的方形铁板,底下燃着炉火。

  铁板上,铺满了红到近乎发黑的浓稠酱汁,“咕嘟咕嘟”地翻滚着粘稠的热气。

  无数被竹签串起的白色长条物,还有一些切成片的黄色东西,就浸泡在这锅红汤里,被煮得臃肿发胖。

  “炒年糕和鱼饼!”

  江语希眼睛放光,拉着丁晓曼第一个冲了过去。

  摊主是个系着围裙的大妈,见来了客人,立刻热情地用夹子指了指锅里,笑容满面。

  语言不通,但食物的召唤是世界通用的。

  张雪上前,用几个蹩脚的英文单词加上比划,示意每样都要。

  很快,五个纸杯,人手一份。

  杯里是几段剪开的年糕,一两片鱼饼,最后再慷慨地浇上一大勺那红彤彤的“灵魂酱汁”。

  江语希和丁晓曼已经等不及了,用竹签扎起一块年糕,呼呼吹了两下就送进嘴里。

  “唔!好辣!但是好甜!”丁晓曼被辣得小脸通红,一边哈着气一边兴奋地说。

  “嗯嗯!这个鱼饼好吃!”江语希也吃得一脸幸福,“软软的,吸满了汤汁的味道,超正宗的!”

  陈元看着这两个丫头那一脸幸福的模样,无奈地摇了摇头。

  他也用竹签扎起一小块年糕。

  年糕被煮得极软,外面像裹了一层粘稠的红色胶水。

  入口。

  一股简单粗暴的味道瞬间炸开。

  是辣。

  一种来自工业辣椒粉,毫无香气可言的、直来直去的辣。

  紧接着,是更加霸道的甜。

  一种仿佛不要钱般堆砌的糖稀或白糖,带来的黏腻齁感,甚至压倒了辣味,死死地扒在舌根上。

  他咀嚼了两下。

  年糕本身,吃不出半点米香,口感就是单纯的软糯发黏,毫无筋骨。

  至于那所谓的酱汁……

  除了辣和甜这两种粗暴的味型,他的超级味蕾根本捕捉不到任何由香料、高汤或食材熬煮后产生的复合型香味。

  本质上,就是工业辣酱加糖,兑水搅和搅和。

  他面无表情地咽了下去,又尝了一口鱼饼。

  淀粉感极强,鱼肉的含量低得可怜。

  口感软烂如泥,被那霸道的酱汁完全覆盖,别说鱼的鲜美,连一丝海产的腥味都吃不出来。

  “怎么样怎么样?小师叔?”丁晓曼满眼期待地望着他,像个等待老师表扬的小学生。

  陈元用餐巾纸擦了擦嘴,声音平静地给出了评价。

  “用重味,掩盖了食材本身的廉价。”

  “这酱汁,存在的意义不是为了给食物增添风味,而是为了遮羞。”

  他顿了顿,补上了更扎心的一句。

  “它的技术含量,约等于零。”

  江语希一听,顿时不乐意了,撅着嘴反驳道:“哪有!我觉得很好吃啊!而且这就是韩国最正宗的味道,要的就是这种感觉!”

  陈元看了她一眼,叹了口气。

  这丫头的逻辑,约等于“正宗的答辩,就该是臭的”。

  他不打算跟一个厨房终结者争论味觉的层次感。

  一行人继续往前溜达。

  很快,一股浓郁的油炸和焦糖混合的味道飘来。

  “糖饼!是糖饼!”丁晓曼的吃货雷达再次响起。

  前方一个摊位,大叔正熟练地将一个个白色面团扔进油锅,用一个圆形铁盘奋力一压。

  “滋啦——”

  面饼在滚油中迅速膨胀,变成金黄色的圆盘。

  炸好捞出,用剪刀在中间豁开一道口子,再根据客人的要求,疯狂往里塞各种馅料。

  坚果、蜂蜜、红豆,甚至还有……万物皆可的芝士。

  “我要芝士的!”江语希毫不犹豫。

  “我要最传统的坚果蜂蜜!”丁晓曼紧随其后。

  张雪想了想,要了个红豆的。

  江语希献宝似的,把自己那个芝士糖饼递到陈元嘴边。

  金黄滚烫的饼皮里,融化的芝士被挤压得快要溢出,散发着诱人的高热量气息。

  “老师你尝尝这个!这个超好吃的!没人能拒绝拉丝的芝士!”

  陈元拗不过她,只好张嘴咬了一小口。

  外皮是油炸面食特有的酥脆,但也浸满了油。

  内里是滚烫的,可以拉出长丝的马苏里拉芝士,带着一股廉价人造黄油的奶香味。

  味道……可以预见。

  “……味道不奇怪。”陈元给出了一个非常克制的评价。

  “耶!”江语希仿佛得到了天大的表扬,开心地转头和丁晓曼分享去了。

  陈元看着她的背影,心里默默补完了后半句。

  把任何一种油炸过的碳水化合物,塞满融化的芝士,味道都不会太差。

  这不是厨艺。

  这是作弊。

  是精准地抓住了人类基因里,对高热量、高脂肪的原始渴望,进行的一次味觉投机。

  是厨子偷懒的终极体现。

  他们逛的这个时间点,来市场的大多是些上了年纪的大爷大妈,所以一路上倒也没引起什么骚动。

  偶尔有几个年轻人投来不善的目光,也只是在一旁窃窃私语,没有真的上来找麻烦。

  这让张雪稍微松了口气。

  就在这时,一直默默跟在后面,边走边吃的丁晓曼,忽然停下脚步,拽了拽陈元的袖子。

  “小师叔,你看那家店。”

  陈元顺着她指的方向看去。

  那是一家卖绿豆饼的摊位,巨大的石磨摆在门口,一个大妈正在往里加泡好的绿豆,磨好的豆浆在铁板上煎得两面金黄。

  这场景,似乎平平无奇。

  但丁晓曼的关注点不在这里。

  她指着摊位后面,一个正在低头备菜的年轻男人。

  那男人戴着口罩,只露出一双眼睛。

  他的动作吸引了陈元的注意。

  在这个充满了“加热”、“搅拌”、“堆砌”的市场里,这个年轻人的动作显得格格不入。

  他正在切洋葱。

  速度不快,但每一刀下去的深度、间隔,都带着一种机械般的精准。

  更重要的是,他握刀的姿势。

  虎口紧锁,食指搭在刀背上,手腕稳定,完全是用前臂在发力。

  这是专业厨师才会养成的标准姿势。

  就像一个职业狙击手,就算拿起一把玩具枪,他举枪的姿势也和普通人截然不同。

  在这个遍地都是“料理包加热员”的地方,竟然藏着一个受过专业训练的厨子?

  陈元来了兴趣。

  就在这时,那个年轻人似乎处理完了手头的活,直起身子,习惯性地扫了一眼周围。

  他的目光,和陈元一行人,以及小李那台专业的摄像机,撞在了一起。

  年轻人的眼神,猛地一缩。

  那不是好奇,也不是敌意。

  而是一种混杂着警惕、惊讶,还有一丝……慌乱的情绪。

  他下意识地,往后退了半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