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在瞬间失去了所有声音与色彩。
仿佛被投入了一滴浓墨的清水,所有的一切都开始晕染,模糊,最终化作一片混沌的虚无。
小奶油与苏真真的呼喊被拉长,扭曲,最终消散在无尽的远方。
严酒的意识像是漂浮在温暖的水中,又像是坠入了无底的深渊。
当他再次睁开眼时,眼前的一切都变了。
不再是那片被傀儡与虫群占据的地下火海,而是一座清雅简朴的竹屋。
微风从敞开的窗户吹入,带着竹叶的清香。
一个身穿灰色道袍,鹤发童颜的老道士,正坐在一张竹椅上,手中端着一杯热气腾腾的清茶,笑吟吟地看着他。
严酒的心神出现了刹那的震荡。
但他经历过太多的诡谲,心志早已坚如磐石。
幻境?
精神攻击?
他立刻收束心神,尝试调动精神力,以【斩道】之念,斩断这虚妄的景象。
然而,意志如泥牛入海,没有激起半点波澜。
眼前的竹屋,微笑的老道,都真实得无可挑剔。
当他再度睁眼,试图寻找破绽时,世界再次变幻。
这一次,是冰冷的雨天。
淅淅沥沥的雨水敲打着城市的角落,空气中弥漫着潮湿与腐败的气息。
他“看”着自己。
一个被包裹在破旧襁褓中的婴儿,正躺在一个散发着馊味的垃圾堆旁,发出哇哇的啼哭。
雨水打湿了他的脸,分不清是雨水还是泪水。
就在这时,一个身影出现在巷口。
还是那个老道士,腰间挂着一个酒葫芦,脚步有些踉跄,他看到了那个在垃圾堆里啼哭的婴儿。
老道士走上前,拨开湿透的襁褓,看着婴儿冻得发紫的小脸,叹了口气。
他将婴儿抱起,用自己还算干爽的道袍裹住,转身走入了雨幕之中。
画面流转。
一间在竹林里的破败道观,坐落在几乎荒无人烟的小乡村里。
与其说是道观,不如说是一间稍大些的竹屋,里面供奉着几尊看不清面目的泥塑神像。
如今的世界,庄稼都是全机械化运作,土地被大集团承包,农村里只剩下零零散散几个固执守旧,不愿离开故土的老人。
老道士的道馆就在距离那个破旧的村庄三里外,清风山的山顶处。
又是一个午后,已经长到七八岁的严酒正在院子里和一只野猪角力,浑身都是泥土。
老道士坐在屋檐下,没有管他,只是掐指算了算,随后看向严酒,又抬起头,望向那片湛蓝无垠的天空,神色有些许的愣神。
他喃喃自语。
“天机混沌,命轨星移。”
“一芥坠尘,竟引万劫之澜。”
“非生于道,却应于天,此为红尘最大之变数,亦是那唯一的定数……”
“善哉?祸哉?唉……”
一声悠长的叹息,消散在风中。
年幼的严酒听不懂,他只知道,自己又一次把那头总来偷吃番薯的野猪给按在了地上。
他天生力大无穷,骨子里带着一股好战的基因。
村里没有同龄的孩子,山里的野兽就成了他唯一的玩伴和对手。
老道士没有刻意压制他的天性,只是在他打赢了之后,会让他去后山挑水。
在他烦躁不安时,会让他坐下,磨墨,练字。
在他戾气过重时,会拉着他,泡上一壶劣质的茶叶,讲那些他听不懂的道法自然。
日子就在这山间的清贫与宁静中一天天过去。
严酒逐渐学会了收敛自己的力量,学会了平心静气。
那股与生俱来的好战与狂暴,被他藏在了心底最深处,被道家的清静无为与儒家的中庸之道包裹着,沉淀着。
画面再次跳转。
十五岁的严酒,正坐在书案前。
他英挺的眉紧紧皱着,烦躁地看着面前摊开的《道德经》、《金刚经》和《论语》。
这些儒释道的典籍,老道士逼着他看了十几年。
可他一个字都看不进去。
什么“道可道,非常道”,什么“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什么“克己复复礼为仁”。
这些文字拆开来他都认识,合在一起却比山里的阵法还要绕人。
“唉……”
一声叹息从身后传来。
老道士不知何时站在他身后,拿起了他写满鬼画符的宣纸,摇了摇头。
“罢了,罢了。”
老道士絮絮叨叨地开始说起话来,声音不复以往的中气十足,带着一丝疲惫。
“山下的世界很大,比这书里写的要大得多。”
“书读不懂没关系,路,总是要自己走的。”
“我能教你的,都教了。能给你的,也都给了。剩下的,看你自己的造化了。”
“你本就不属于这座山,是时候该下山去了。”
严酒听着这些絮叨,心中没来由地一慌。
他似乎明白了什么,又似乎什么都没明白。
他张了张嘴,想问些什么。
问为什么要他下山?
问他下山了之后要去哪里?
问老道士自己一个人怎么办?
可老道士却不给他机会,摆了摆手,像是驱赶一只烦人的苍蝇。
“去吧,去吧,收拾收拾东西,现在就走。”
“别在这碍眼。”
严酒愣住了。
他看着老道士转身走回屋内的背影,那背影不再挺拔,显得有些佝偻和萧索。
一个念头,如同惊雷般在他脑海中炸响。
老道士,要死了。
这个唯一的亲人,这个将他从垃圾堆里捡回来,养育了十五年的人,要离开他了。
心脏骤然一紧,一股无法言喻的酸楚与恐慌,从心底最深处涌了上来,瞬间淹没了他所有的思绪。
喉咙像是被一团棉花死死堵住,让他发不出任何声音。
他想冲上去,想拉住老道士的衣袖,想说些什么。
说“我不走”。
说“我陪着你”。
说“你别死”。
可他的双脚却像是灌了铅,一步也挪不动。
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老道士的背影,消失在竹屋的门后。
严酒在原地站了很久很久。
最终,他默默地转身,没有收拾任何行囊,一步一步地,走下了那条熟悉了十五年的山路。
他不敢回头。
他怕一回头,就再也迈不开脚步。
身后,道观里再也没有传来任何声响,那份存在了十五年的气息,正在他身后,随着他下山的脚步,一点一点地,归于天地。
仿佛被投入了一滴浓墨的清水,所有的一切都开始晕染,模糊,最终化作一片混沌的虚无。
小奶油与苏真真的呼喊被拉长,扭曲,最终消散在无尽的远方。
严酒的意识像是漂浮在温暖的水中,又像是坠入了无底的深渊。
当他再次睁开眼时,眼前的一切都变了。
不再是那片被傀儡与虫群占据的地下火海,而是一座清雅简朴的竹屋。
微风从敞开的窗户吹入,带着竹叶的清香。
一个身穿灰色道袍,鹤发童颜的老道士,正坐在一张竹椅上,手中端着一杯热气腾腾的清茶,笑吟吟地看着他。
严酒的心神出现了刹那的震荡。
但他经历过太多的诡谲,心志早已坚如磐石。
幻境?
精神攻击?
他立刻收束心神,尝试调动精神力,以【斩道】之念,斩断这虚妄的景象。
然而,意志如泥牛入海,没有激起半点波澜。
眼前的竹屋,微笑的老道,都真实得无可挑剔。
当他再度睁眼,试图寻找破绽时,世界再次变幻。
这一次,是冰冷的雨天。
淅淅沥沥的雨水敲打着城市的角落,空气中弥漫着潮湿与腐败的气息。
他“看”着自己。
一个被包裹在破旧襁褓中的婴儿,正躺在一个散发着馊味的垃圾堆旁,发出哇哇的啼哭。
雨水打湿了他的脸,分不清是雨水还是泪水。
就在这时,一个身影出现在巷口。
还是那个老道士,腰间挂着一个酒葫芦,脚步有些踉跄,他看到了那个在垃圾堆里啼哭的婴儿。
老道士走上前,拨开湿透的襁褓,看着婴儿冻得发紫的小脸,叹了口气。
他将婴儿抱起,用自己还算干爽的道袍裹住,转身走入了雨幕之中。
画面流转。
一间在竹林里的破败道观,坐落在几乎荒无人烟的小乡村里。
与其说是道观,不如说是一间稍大些的竹屋,里面供奉着几尊看不清面目的泥塑神像。
如今的世界,庄稼都是全机械化运作,土地被大集团承包,农村里只剩下零零散散几个固执守旧,不愿离开故土的老人。
老道士的道馆就在距离那个破旧的村庄三里外,清风山的山顶处。
又是一个午后,已经长到七八岁的严酒正在院子里和一只野猪角力,浑身都是泥土。
老道士坐在屋檐下,没有管他,只是掐指算了算,随后看向严酒,又抬起头,望向那片湛蓝无垠的天空,神色有些许的愣神。
他喃喃自语。
“天机混沌,命轨星移。”
“一芥坠尘,竟引万劫之澜。”
“非生于道,却应于天,此为红尘最大之变数,亦是那唯一的定数……”
“善哉?祸哉?唉……”
一声悠长的叹息,消散在风中。
年幼的严酒听不懂,他只知道,自己又一次把那头总来偷吃番薯的野猪给按在了地上。
他天生力大无穷,骨子里带着一股好战的基因。
村里没有同龄的孩子,山里的野兽就成了他唯一的玩伴和对手。
老道士没有刻意压制他的天性,只是在他打赢了之后,会让他去后山挑水。
在他烦躁不安时,会让他坐下,磨墨,练字。
在他戾气过重时,会拉着他,泡上一壶劣质的茶叶,讲那些他听不懂的道法自然。
日子就在这山间的清贫与宁静中一天天过去。
严酒逐渐学会了收敛自己的力量,学会了平心静气。
那股与生俱来的好战与狂暴,被他藏在了心底最深处,被道家的清静无为与儒家的中庸之道包裹着,沉淀着。
画面再次跳转。
十五岁的严酒,正坐在书案前。
他英挺的眉紧紧皱着,烦躁地看着面前摊开的《道德经》、《金刚经》和《论语》。
这些儒释道的典籍,老道士逼着他看了十几年。
可他一个字都看不进去。
什么“道可道,非常道”,什么“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什么“克己复复礼为仁”。
这些文字拆开来他都认识,合在一起却比山里的阵法还要绕人。
“唉……”
一声叹息从身后传来。
老道士不知何时站在他身后,拿起了他写满鬼画符的宣纸,摇了摇头。
“罢了,罢了。”
老道士絮絮叨叨地开始说起话来,声音不复以往的中气十足,带着一丝疲惫。
“山下的世界很大,比这书里写的要大得多。”
“书读不懂没关系,路,总是要自己走的。”
“我能教你的,都教了。能给你的,也都给了。剩下的,看你自己的造化了。”
“你本就不属于这座山,是时候该下山去了。”
严酒听着这些絮叨,心中没来由地一慌。
他似乎明白了什么,又似乎什么都没明白。
他张了张嘴,想问些什么。
问为什么要他下山?
问他下山了之后要去哪里?
问老道士自己一个人怎么办?
可老道士却不给他机会,摆了摆手,像是驱赶一只烦人的苍蝇。
“去吧,去吧,收拾收拾东西,现在就走。”
“别在这碍眼。”
严酒愣住了。
他看着老道士转身走回屋内的背影,那背影不再挺拔,显得有些佝偻和萧索。
一个念头,如同惊雷般在他脑海中炸响。
老道士,要死了。
这个唯一的亲人,这个将他从垃圾堆里捡回来,养育了十五年的人,要离开他了。
心脏骤然一紧,一股无法言喻的酸楚与恐慌,从心底最深处涌了上来,瞬间淹没了他所有的思绪。
喉咙像是被一团棉花死死堵住,让他发不出任何声音。
他想冲上去,想拉住老道士的衣袖,想说些什么。
说“我不走”。
说“我陪着你”。
说“你别死”。
可他的双脚却像是灌了铅,一步也挪不动。
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老道士的背影,消失在竹屋的门后。
严酒在原地站了很久很久。
最终,他默默地转身,没有收拾任何行囊,一步一步地,走下了那条熟悉了十五年的山路。
他不敢回头。
他怕一回头,就再也迈不开脚步。
身后,道观里再也没有传来任何声响,那份存在了十五年的气息,正在他身后,随着他下山的脚步,一点一点地,归于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