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老那句“好苗子”和陆战北未置可否的态度,如同两道无形的推力,将沈清辞推向了一个更需要展示“价值”的位置。她知道,不能再仅仅满足于处理常见小病,必须适时展现处理更复杂情况的能力,但又不能过于惊世骇俗。
陆战北送来的那本病例笔记,成了她最好的“题库”。夜深人静时,她不再仅仅记忆,而是开始尝试“模拟诊治”。结合玉简知识与后世见解,她在脑中推演每一个病例的多种可能性,分析用药的君臣佐使,甚至思考如何用最基础、最符合这个时代条件的方法,达到最佳疗效。这种高强度的脑力锤炼,让她对医道的理解以惊人的速度深化。
这天,母亲苏婉柔下班回来,眉宇间带着一丝强忍的疲惫,揉着后腰的动作也比平日频繁。沈清辞立刻放下手中的书,关切地迎上去:“妈,你腰又不舒服了?”
苏婉柔摆摆手,习惯性地想掩饰:“老毛病了,站久了有点酸,歇会儿就好。”她不想让女儿担心,更怕女儿又要耗费心神为她治疗。
沈清辞却不由分说,拉着母亲在沙发上坐下,声音带着不容拒绝的坚持:“妈,你躺下,我帮你按按。”这一次,她没有用怯生生的商量语气,而是带着一种自然而然的笃定。
苏婉柔看着女儿清澈眼眸中那份不容置疑的关切,心中一暖,顺从地趴了下来。
沈清辞洗净手,指尖温热。她没有立刻按压,而是先凝神观察母亲腰部的肌肉状态,精神力微凝,便能“感知”到那劳损僵硬的肌肉群和略有错位的筋骨细微之处。比起之前,她的感知力明显更加敏锐和精准。
她开始用手法推拿。这一次,她的动作不再是之前那种小心翼翼的试探,而是沉稳、有力,带着一种独特的韵律。指尖、掌根精准地作用于肾俞、命门、委中等关键穴位,力道透达深层,却又巧妙地避开了苏婉柔最敏感的痛点,以一种更高效的方式松解着痉挛的肌肉,理顺紊乱的气血。
同时,她暗中将一丝比以往更精纯平和的灵泉气息,随着按摩渡入母亲体内,温和地滋养着劳损的经络。
苏婉柔起初还担心女儿费力,但很快,一股难以言喻的暖流从女儿指尖渗入,酸胀疼痛感迅速缓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松弛与舒适,她甚至忍不住发出一声惬意的叹息。
“清辞,你这手法……好像比以前更厉害了?”苏婉柔闭着眼,惊讶地问。
沈清辞手下不停,轻声回答:“嗯,看了陆大哥送来的书,还有那些病例,好像明白了一点道理。”她没有居功,将进步归因于学习,语气平静。
苏婉柔感受着腰部久违的轻松,心中又是欣慰又是酸楚。女儿的成长速度让她惊讶,也让她隐约意识到,女儿正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推着,走向一条她无法完全看清的道路。她反手握住女儿忙碌的手,声音哽咽:“好孩子,妈知道你用心了……但别太累着自己,妈看你辛苦,心里更疼。”
沈清辞动作一顿,心中最柔软的地方被触动。她俯下身,将脸颊贴在母亲温暖的后背上,像小时候那样蹭了蹭,声音闷闷的却异常坚定:“妈,我不累。我能让你和爸好好的,比什么都强。”
这一刻,守护家人的信念与她追求自身力量的目标彻底融合,化为一股更加坚实的内驱力。
就在这时,院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和焦急的呼喊:“小沈医生!小沈医生在吗?救命啊!”
沈清辞立刻直起身,与苏婉柔对视一眼,迅速整理好情绪走出去。
只见两个年轻的士兵搀扶着一个面色惨白、满头大汗、几乎无法站立的同伴冲了进来。那受伤的士兵左手小臂以一种不自然的角度弯曲着,显然是训练中意外骨折,但情况似乎更糟,他呼吸急促,嘴唇发绀,已是休克前兆!
“怎么回事?”沈清辞声音沉稳,迅速上前检查。
“攀岩训练摔下来,胳膊断了,可能……可能内脏也震伤了……”一个士兵带着哭腔说道,他们本想送医院,但看到沈清辞这里近,便先冲了过来。
骨折合并疑似内伤出血休克!这是急症!沈清辞心头一紧。以现在的条件,处理起来极其困难。
她脑中飞速运转,玉简中关于急救、固本、续命的法门与后世创伤救护知识瞬间交汇。她没有慌乱,眼神锐利地扫过伤员,同时对旁边有些无措的士兵下令:“把他平放!去找几块直的木板或者扁担来!快!”
她的指令清晰果断,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权威感,瞬间稳住了慌乱的场面。
她先是快速检查伤员瞳孔、脉搏,确认生命体征。然后,她并指如风,疾点伤员人中、内关、足三里等几个强心固脱的要穴,指尖蕴含的灵泉气息比平时稍强一线,如同强心针般渡入,暂时稳住他濒临崩溃的生机。
接着,她让人固定住伤员身体,自己则握住他那条骨折的手臂,眼神专注无比。她没有现代器械,只能依靠手法复位。精神力高度集中,感知着骨骼错位的情况,然后,在众人惊愕的目光中,她双手稳如磐石,巧劲一吐一送!
“咔嚓”一声轻响,伴随着伤员一声闷哼,错位的骨骼竟然被精准地复位了!
她毫不停歇,用士兵找来的木板和布条进行临时固定,动作熟练得不像个新手。整个处理过程如行云流水,冷静、精准、高效,与她那纤细柔弱的外表形成了极其强烈的反差。
当救护车呼啸着将伤员接走时,医院的随车医生检查了临时固定措施后,都忍不住对沈清辞投来惊讶的目光:“处理得非常及时专业,为后续治疗争取了宝贵时间!”
在场的士兵们看着沈清辞,眼神里充满了感激与敬畏。
沈清辞却只是微微松了口气,额角渗出细密的汗珠,脸色因精神力和体力的双重消耗而有些发白。苏婉柔连忙上前扶住她,心疼不已。
沈清辞靠在母亲身上,感受着那份支撑,疲惫却充实。她知道,经此一事,她在这些士兵心中的地位将截然不同。这不仅仅是医术的认可,更是一种信任的建立。
她抬眼,望向远处。陆战北不知何时又站在那里,依旧是沉默地观望。但这一次,沈清辞清晰地捕捉到他眼中一闪而过的、真正的讶异与……一丝极难察觉的激赏。
他没有走过来,只是对旁边的一名士兵低声吩咐了几句。
过了一会儿,那名士兵拿着一个军用水壶和一个油纸包走过来,递给沈清辞,态度恭敬:“沈同志,营长让给你的,说是补充体力。”
沈清辞接过,水壶里是温热的糖盐水,油纸包里是几块高能量的压缩干粮。东西普通,却代表着一种态度的微妙转变——从纯粹的审视与掌控,开始有了实质性的“投资”与“笼络”。
她握着微温的水壶,看着陆战北转身离去的背影,眼神复杂。
她展现出了他需要的“价值”。
而他也给出了相应的“回报”。
这条由他划定、却由她一步步走出来的路,似乎越来越清晰了。
她知道,自己手中的“筹码”,又重了一分。
而内心那把为了守护而磨砺的“心刃”,也愈发锋锐。
陆战北送来的那本病例笔记,成了她最好的“题库”。夜深人静时,她不再仅仅记忆,而是开始尝试“模拟诊治”。结合玉简知识与后世见解,她在脑中推演每一个病例的多种可能性,分析用药的君臣佐使,甚至思考如何用最基础、最符合这个时代条件的方法,达到最佳疗效。这种高强度的脑力锤炼,让她对医道的理解以惊人的速度深化。
这天,母亲苏婉柔下班回来,眉宇间带着一丝强忍的疲惫,揉着后腰的动作也比平日频繁。沈清辞立刻放下手中的书,关切地迎上去:“妈,你腰又不舒服了?”
苏婉柔摆摆手,习惯性地想掩饰:“老毛病了,站久了有点酸,歇会儿就好。”她不想让女儿担心,更怕女儿又要耗费心神为她治疗。
沈清辞却不由分说,拉着母亲在沙发上坐下,声音带着不容拒绝的坚持:“妈,你躺下,我帮你按按。”这一次,她没有用怯生生的商量语气,而是带着一种自然而然的笃定。
苏婉柔看着女儿清澈眼眸中那份不容置疑的关切,心中一暖,顺从地趴了下来。
沈清辞洗净手,指尖温热。她没有立刻按压,而是先凝神观察母亲腰部的肌肉状态,精神力微凝,便能“感知”到那劳损僵硬的肌肉群和略有错位的筋骨细微之处。比起之前,她的感知力明显更加敏锐和精准。
她开始用手法推拿。这一次,她的动作不再是之前那种小心翼翼的试探,而是沉稳、有力,带着一种独特的韵律。指尖、掌根精准地作用于肾俞、命门、委中等关键穴位,力道透达深层,却又巧妙地避开了苏婉柔最敏感的痛点,以一种更高效的方式松解着痉挛的肌肉,理顺紊乱的气血。
同时,她暗中将一丝比以往更精纯平和的灵泉气息,随着按摩渡入母亲体内,温和地滋养着劳损的经络。
苏婉柔起初还担心女儿费力,但很快,一股难以言喻的暖流从女儿指尖渗入,酸胀疼痛感迅速缓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松弛与舒适,她甚至忍不住发出一声惬意的叹息。
“清辞,你这手法……好像比以前更厉害了?”苏婉柔闭着眼,惊讶地问。
沈清辞手下不停,轻声回答:“嗯,看了陆大哥送来的书,还有那些病例,好像明白了一点道理。”她没有居功,将进步归因于学习,语气平静。
苏婉柔感受着腰部久违的轻松,心中又是欣慰又是酸楚。女儿的成长速度让她惊讶,也让她隐约意识到,女儿正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推着,走向一条她无法完全看清的道路。她反手握住女儿忙碌的手,声音哽咽:“好孩子,妈知道你用心了……但别太累着自己,妈看你辛苦,心里更疼。”
沈清辞动作一顿,心中最柔软的地方被触动。她俯下身,将脸颊贴在母亲温暖的后背上,像小时候那样蹭了蹭,声音闷闷的却异常坚定:“妈,我不累。我能让你和爸好好的,比什么都强。”
这一刻,守护家人的信念与她追求自身力量的目标彻底融合,化为一股更加坚实的内驱力。
就在这时,院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和焦急的呼喊:“小沈医生!小沈医生在吗?救命啊!”
沈清辞立刻直起身,与苏婉柔对视一眼,迅速整理好情绪走出去。
只见两个年轻的士兵搀扶着一个面色惨白、满头大汗、几乎无法站立的同伴冲了进来。那受伤的士兵左手小臂以一种不自然的角度弯曲着,显然是训练中意外骨折,但情况似乎更糟,他呼吸急促,嘴唇发绀,已是休克前兆!
“怎么回事?”沈清辞声音沉稳,迅速上前检查。
“攀岩训练摔下来,胳膊断了,可能……可能内脏也震伤了……”一个士兵带着哭腔说道,他们本想送医院,但看到沈清辞这里近,便先冲了过来。
骨折合并疑似内伤出血休克!这是急症!沈清辞心头一紧。以现在的条件,处理起来极其困难。
她脑中飞速运转,玉简中关于急救、固本、续命的法门与后世创伤救护知识瞬间交汇。她没有慌乱,眼神锐利地扫过伤员,同时对旁边有些无措的士兵下令:“把他平放!去找几块直的木板或者扁担来!快!”
她的指令清晰果断,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权威感,瞬间稳住了慌乱的场面。
她先是快速检查伤员瞳孔、脉搏,确认生命体征。然后,她并指如风,疾点伤员人中、内关、足三里等几个强心固脱的要穴,指尖蕴含的灵泉气息比平时稍强一线,如同强心针般渡入,暂时稳住他濒临崩溃的生机。
接着,她让人固定住伤员身体,自己则握住他那条骨折的手臂,眼神专注无比。她没有现代器械,只能依靠手法复位。精神力高度集中,感知着骨骼错位的情况,然后,在众人惊愕的目光中,她双手稳如磐石,巧劲一吐一送!
“咔嚓”一声轻响,伴随着伤员一声闷哼,错位的骨骼竟然被精准地复位了!
她毫不停歇,用士兵找来的木板和布条进行临时固定,动作熟练得不像个新手。整个处理过程如行云流水,冷静、精准、高效,与她那纤细柔弱的外表形成了极其强烈的反差。
当救护车呼啸着将伤员接走时,医院的随车医生检查了临时固定措施后,都忍不住对沈清辞投来惊讶的目光:“处理得非常及时专业,为后续治疗争取了宝贵时间!”
在场的士兵们看着沈清辞,眼神里充满了感激与敬畏。
沈清辞却只是微微松了口气,额角渗出细密的汗珠,脸色因精神力和体力的双重消耗而有些发白。苏婉柔连忙上前扶住她,心疼不已。
沈清辞靠在母亲身上,感受着那份支撑,疲惫却充实。她知道,经此一事,她在这些士兵心中的地位将截然不同。这不仅仅是医术的认可,更是一种信任的建立。
她抬眼,望向远处。陆战北不知何时又站在那里,依旧是沉默地观望。但这一次,沈清辞清晰地捕捉到他眼中一闪而过的、真正的讶异与……一丝极难察觉的激赏。
他没有走过来,只是对旁边的一名士兵低声吩咐了几句。
过了一会儿,那名士兵拿着一个军用水壶和一个油纸包走过来,递给沈清辞,态度恭敬:“沈同志,营长让给你的,说是补充体力。”
沈清辞接过,水壶里是温热的糖盐水,油纸包里是几块高能量的压缩干粮。东西普通,却代表着一种态度的微妙转变——从纯粹的审视与掌控,开始有了实质性的“投资”与“笼络”。
她握着微温的水壶,看着陆战北转身离去的背影,眼神复杂。
她展现出了他需要的“价值”。
而他也给出了相应的“回报”。
这条由他划定、却由她一步步走出来的路,似乎越来越清晰了。
她知道,自己手中的“筹码”,又重了一分。
而内心那把为了守护而磨砺的“心刃”,也愈发锋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