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途缓行,山势渐平。数日后,朱高燨与苏怜雪已走出十万大山的余脉,眼前豁然开朗,再现水乡泽国景象。烟波浩渺的洞庭湖,如同一面巨大的宝镜,镶嵌在天地之间,秋日晴空下,水天一色,沙鸥翔集,锦鳞游泳,远眺君山如黛,风帆点点,景色壮阔雄浑,与苗疆的险峻幽深截然不同。
两人并未急着赶回南浔,朱高燨在洞庭湖畔的岳阳城畔,寻了一处清静的临湖客栈暂歇。客栈名为“望岳楼”,虽不奢华,却位置极佳,推窗便可饱览八百里洞庭胜景。
安顿下来后,苏怜雪立于窗前,望着窗外水天一色的壮丽景象,深深吸了一口带着水汽的清新空气,只觉心胸为之一阔,连日来因深入险地而积郁的些许紧张情绪,彻底烟消云散。她回头看向静坐桌旁品茶的朱高燨,眼中带着欣喜:“燨哥哥,这洞庭湖好生气派!比瘦西湖磅礴多了。”
朱高燨微微颔首,目光亦投向窗外浩渺烟波,淡淡道:“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此地自古便是云梦大泽核心,水脉汇聚,灵气充沛,虽不及海外仙山,却也别有一番气象,于你稳固境界、开阔心胸颇有裨益。”
是夜,月明星稀,湖风送爽。朱高燨于房中静坐,神识却如无形之水,悄然弥漫开来,不仅笼罩着岳阳城,更向着更遥远的北方延伸而去。他虽远离帝都,但此番西南之行,尤其是雷霆手段铲除幽冥圣教总坛,必然在朝野引起轩然大波,他需知晓后续动向。
神识如丝如缕,掠过千山万水,悄然潜入北京城。此刻的帝都,虽夜色已深,但某些权力核心之地,却注定无人安眠。
乾清宫内,烛火通明。永乐皇帝朱棣并未就寝,而是负手立于巨大的舆图前,目光深沉地凝视着西南方向。他手中捏着一份刚刚由锦衣卫八百里加急送来的密报,上面详细记载了黑石寨覆灭、幽冥圣教总坛被神秘力量荡平的消息,虽语焉不详,但字里行间透出的信息,足以让这位雄才大略的帝王心潮起伏。
“老四……你究竟在西南做了什么?”朱棣低声自语,眉头紧锁。密报中提及的“天罚”、“净化”等字眼,让他无法不联想到自己那个神秘归来的儿子。这等手段,已然近乎神魔!他既欣慰于建文余孽最大的一支势力被连根拔起,消除了心腹大患,又不禁对朱高燨所拥有的力量感到深深的忌惮与一丝恐惧。这股力量,已完全超脱了皇权的掌控范围。
“陛下,”身旁侍立的心腹老太监低声道,“四殿下此举,于国朝实乃大幸。只是……朝中已有风声,言四殿下擅杀苗疆土司,恐引边衅……”
朱棣冷哼一声,眼中锐光一闪:“边衅?一群跳梁小丑的聒噪罢了!张辅勾结逆匪,罪证确凿,黑石寨助纣为虐,死有余辜!传朕旨意,嘉奖四皇子朱高燨为国除害,擢其……罢了,他恐怕也不在乎这些虚名。”他顿了顿,语气转为凝重,“令锦衣卫加紧清查与幽冥圣教有牵连之余孽,无论涉及何人,绝不姑息!”
“老奴遵旨。”
与此同时,汉王府内,朱高煦正暴跳如雷,将书房内珍贵的瓷器摆件砸得粉碎。
“废物!都是废物!什么狗屁圣教,什么千年传承,竟然被老四一个人就端了老巢!”他面目狰狞,眼中充满了不甘与恐惧,“老四他现在到底是什么怪物?!这还让本王怎么争?!”
他麾下的谋士战战兢兢地劝道:“王爷息怒!四殿下虽强,但行事乖张,已引起朝野非议。陛下虽未明言,心中定然亦有疑虑。我等只需静观其变,暗中积蓄力量……”
“静观其变?再观下去,这天下还有本王的立足之地吗?!”朱高煦怒吼,但发泄过后,一股深深的无力感涌上心头。在绝对的力量面前,一切权谋似乎都显得苍白无力。
东宫之内,太子朱高炽则是对着密报长吁短叹,忧心忡忡。他既为四弟安然无恙且立下大功而欣慰,又担忧其功高震主,引来父皇更深的猜忌,更怕汉王狗急跳墙,引发兄弟阋墙之祸。他只能更加勤勉地处理政务,努力维持着朝局的平衡。
这些朝堂暗涌,皆在朱高燨的神识感知下一览无余。他面色无波,心中了然。朱棣的猜忌,朱高煦的恐惧,朱高炽的担忧,皆在他意料之中。凡尘权位,于他而言不过过眼云烟,只要不触及他的底线,他也懒得理会。此番出手,主要为怜雪了结因果,顺手清除些污秽罢了。
他收回神识,不再关注帝都风云。目光转向窗外平静的湖面,月华如水,洒在万顷碧波之上,浮光跃金,静影沉璧,别有一番静谧之美。
“怜雪,”他轻声唤道。
正在一旁榻上打坐调息的苏怜雪闻声睁开眼:“燨哥哥?”
“明日,我们回南浔。”朱高燨道。
“好。”怜雪展颜一笑,对于她而言,有燨哥哥在的地方,便是家。无论是险峻苗疆,还是壮阔洞庭,亦或是烟雨南浔。
朱高燨看着她纯净的笑容,眼中闪过一丝柔和。这红尘万丈,诸天万界,或许唯有身边这一缕因缘牵绊的温情,值得他稍稍驻足。
洞庭秋夜,波澜不惊。然而,帝京城内,因他而起的暗流,却远未平息。只是这一切,已与他无关。他的道,在更高的苍穹。
两人并未急着赶回南浔,朱高燨在洞庭湖畔的岳阳城畔,寻了一处清静的临湖客栈暂歇。客栈名为“望岳楼”,虽不奢华,却位置极佳,推窗便可饱览八百里洞庭胜景。
安顿下来后,苏怜雪立于窗前,望着窗外水天一色的壮丽景象,深深吸了一口带着水汽的清新空气,只觉心胸为之一阔,连日来因深入险地而积郁的些许紧张情绪,彻底烟消云散。她回头看向静坐桌旁品茶的朱高燨,眼中带着欣喜:“燨哥哥,这洞庭湖好生气派!比瘦西湖磅礴多了。”
朱高燨微微颔首,目光亦投向窗外浩渺烟波,淡淡道:“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此地自古便是云梦大泽核心,水脉汇聚,灵气充沛,虽不及海外仙山,却也别有一番气象,于你稳固境界、开阔心胸颇有裨益。”
是夜,月明星稀,湖风送爽。朱高燨于房中静坐,神识却如无形之水,悄然弥漫开来,不仅笼罩着岳阳城,更向着更遥远的北方延伸而去。他虽远离帝都,但此番西南之行,尤其是雷霆手段铲除幽冥圣教总坛,必然在朝野引起轩然大波,他需知晓后续动向。
神识如丝如缕,掠过千山万水,悄然潜入北京城。此刻的帝都,虽夜色已深,但某些权力核心之地,却注定无人安眠。
乾清宫内,烛火通明。永乐皇帝朱棣并未就寝,而是负手立于巨大的舆图前,目光深沉地凝视着西南方向。他手中捏着一份刚刚由锦衣卫八百里加急送来的密报,上面详细记载了黑石寨覆灭、幽冥圣教总坛被神秘力量荡平的消息,虽语焉不详,但字里行间透出的信息,足以让这位雄才大略的帝王心潮起伏。
“老四……你究竟在西南做了什么?”朱棣低声自语,眉头紧锁。密报中提及的“天罚”、“净化”等字眼,让他无法不联想到自己那个神秘归来的儿子。这等手段,已然近乎神魔!他既欣慰于建文余孽最大的一支势力被连根拔起,消除了心腹大患,又不禁对朱高燨所拥有的力量感到深深的忌惮与一丝恐惧。这股力量,已完全超脱了皇权的掌控范围。
“陛下,”身旁侍立的心腹老太监低声道,“四殿下此举,于国朝实乃大幸。只是……朝中已有风声,言四殿下擅杀苗疆土司,恐引边衅……”
朱棣冷哼一声,眼中锐光一闪:“边衅?一群跳梁小丑的聒噪罢了!张辅勾结逆匪,罪证确凿,黑石寨助纣为虐,死有余辜!传朕旨意,嘉奖四皇子朱高燨为国除害,擢其……罢了,他恐怕也不在乎这些虚名。”他顿了顿,语气转为凝重,“令锦衣卫加紧清查与幽冥圣教有牵连之余孽,无论涉及何人,绝不姑息!”
“老奴遵旨。”
与此同时,汉王府内,朱高煦正暴跳如雷,将书房内珍贵的瓷器摆件砸得粉碎。
“废物!都是废物!什么狗屁圣教,什么千年传承,竟然被老四一个人就端了老巢!”他面目狰狞,眼中充满了不甘与恐惧,“老四他现在到底是什么怪物?!这还让本王怎么争?!”
他麾下的谋士战战兢兢地劝道:“王爷息怒!四殿下虽强,但行事乖张,已引起朝野非议。陛下虽未明言,心中定然亦有疑虑。我等只需静观其变,暗中积蓄力量……”
“静观其变?再观下去,这天下还有本王的立足之地吗?!”朱高煦怒吼,但发泄过后,一股深深的无力感涌上心头。在绝对的力量面前,一切权谋似乎都显得苍白无力。
东宫之内,太子朱高炽则是对着密报长吁短叹,忧心忡忡。他既为四弟安然无恙且立下大功而欣慰,又担忧其功高震主,引来父皇更深的猜忌,更怕汉王狗急跳墙,引发兄弟阋墙之祸。他只能更加勤勉地处理政务,努力维持着朝局的平衡。
这些朝堂暗涌,皆在朱高燨的神识感知下一览无余。他面色无波,心中了然。朱棣的猜忌,朱高煦的恐惧,朱高炽的担忧,皆在他意料之中。凡尘权位,于他而言不过过眼云烟,只要不触及他的底线,他也懒得理会。此番出手,主要为怜雪了结因果,顺手清除些污秽罢了。
他收回神识,不再关注帝都风云。目光转向窗外平静的湖面,月华如水,洒在万顷碧波之上,浮光跃金,静影沉璧,别有一番静谧之美。
“怜雪,”他轻声唤道。
正在一旁榻上打坐调息的苏怜雪闻声睁开眼:“燨哥哥?”
“明日,我们回南浔。”朱高燨道。
“好。”怜雪展颜一笑,对于她而言,有燨哥哥在的地方,便是家。无论是险峻苗疆,还是壮阔洞庭,亦或是烟雨南浔。
朱高燨看着她纯净的笑容,眼中闪过一丝柔和。这红尘万丈,诸天万界,或许唯有身边这一缕因缘牵绊的温情,值得他稍稍驻足。
洞庭秋夜,波澜不惊。然而,帝京城内,因他而起的暗流,却远未平息。只是这一切,已与他无关。他的道,在更高的苍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