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第十三卫?-《大唐:家父程咬金》

  薛仁贵脸色讪讪,一时间有些不知所措。

  虽然他能看出来这位蜀王殿下并没有责怪他的意思,但是这话问出来他也不好回答啊。

  “薛兄,不用理他。”

  程处弼解围道:“刚才是我们哥俩没有提前表明身份,你误会我们也算正常。”

  薛仁贵感激的拱了拱手。

  程处弼继续道:“薛兄,既然你现在已经确定了我们的身份,那么咱们先前说的事情,你有什么想法?”

  薛仁贵下意识的看了柳氏一眼。

  他的心底自然是愿意从军建功立业的,但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眼前的妻子。

  妻子柳氏出自大户人家,本可以过上一生衣食无忧的生活,但却因为他跟家里闹翻了,随着自己来过苦日子。

  他已经亏欠妻子很多了,如今又怎忍心留妻子一个人苦守候。

  “夫君。”

  柳氏微微抬眸道:“好男儿身负才华,当有建功立业之心,岂可因儿女情长,犹犹豫豫?”

  “况且,殿下和伯爷器重,不远千里从长安而来,纡尊降贵亲自来请,夫君若是因为妾身而拒绝,传出去了岂不让人可惜,让人耻笑?”

  李恪诧异的看了眼柳氏,不由对其刮目相看。

  能说出这么一番话来,证明这位柳氏绝不是好看的花瓶。

  现在他倒是有点怀疑了,薛仁贵这家伙是怎么将这柳氏给骗到手的。

  这也不......噢,确实还是有点小帅的。

  “夫人......”

  薛仁贵动情的抓起柳氏的双手:“委屈你了。”

  柳氏笑着摇了摇头,一副甘之如饴的模样。

  而就在此时,两人的耳边却是是响起了一道不合时宜的声音。

  “哎!这就是爱情的酸臭味儿啊!”

  两人面色一红,赶忙四手分开。

  程处弼感慨了一声后,笑着打趣两人道:

  “我说二位啊,咱们是去参军的,不是去干杀头的买卖,你们至于搞出这么一副生离死别来吗?”

  闻言,两人的面色就更红了。

  他们也不想如此,但方才情到深处,自然就有些情不自禁了。

  “夫君且放心去吧,妾身在家中等你回来便是,无需过多挂念。”

  柳氏看向薛仁贵道。

  “在家等着作甚?”

  不等薛仁贵开口,程处弼便接过话头道:

  “我们戊字营远在长安,你们二位相隔千里难免会有相思之苦,要我说啊,你们夫妻二人与我们一同去长安就是。”

  他不仅要带走薛仁贵的人,还要带走薛仁贵的心。

  如今的薛仁贵就只是妻子柳氏一个挂念,他自然不可能任其留在这龙门县,还是一起带去长安的好。

  另外,历史上的这位柳氏也不是凡俗女子,其自身也是很有本事的。

  他那庄子上如今正缺一位女管事,他看这柳氏就很适合。

  一听可以带上妻子同去长安,薛仁贵不由心中大喜。

  但欣喜的同时,他又有些不太确信。

  “伯爷此言当真?”

  去当兵还能带上妻子?这是听都没有听过事。

  “当真!”

  程处弼笑着点了点头。

  当确定真的可以时,夫妇二人相视一眼后,急忙行礼拜谢。

  “草民\/民女,拜谢殿下、伯爷!”

  “客气啦!客气啦!举手之劳而已。”

  程处弼一脸开心的将两人扶了起来,随即他又将目光看向一旁的薛山。

  “薛大人,营中不方便带着女眷,还要麻烦你派人帮忙将薛兄的夫人送到长安。”

  “伯爷言重了,这是下官身为兄长该做的。”

  薛山先是朝着程处弼拱了下手,随后又看向薛仁贵道:

  “仁贵,我会传讯族中,让他们派出人手将弟妹安全的护送到长安,你就安心的跟随殿下和伯爷就行了。”

  薛仁贵:“小弟多谢兄长。”

  薛山摆了摆手,随即又朝着院外招呼了一声。

  几名家丁便拎着一个个精美的食盒走了进来,不多时便在院中拾掇出了一桌饭食。

  “殿下,伯爷,下官替仁贵夫妇敬您二位一杯。”

  众人落座后,薛山端起酒杯便一饮而尽。

  程处弼和李恪对这位薛县令的印象不错,也是笑着和对方碰了一杯。

  由于两人着实是没什么架子,薛仁贵夫妇也不显拘谨。

  这一顿饭并没有吃太久,不过两刻钟的时间便散去了。

  “薛兄,给你三天时间安顿家中,三日后我们在营中等你。”

  程处弼留下一句话后,便和李恪并肩离开了德胜村。

  薛山送了一里地后,便又匆匆返回了薛仁贵的家中。

  “兄长。”

  刚到院中,他便看到薛仁贵已经迎了上来。

  看那模样,似乎早就料到他会回来一般,这不由让薛山有些惊奇。

  “仁贵知道为兄会回来?”

  薛仁贵邀请薛山坐下道:“小弟自小便生活在村中,虽读过不少书,但终究还是没见过什么世面,兄长为人仁厚,自是要趁着小弟离去之前指点一番的。”

  薛山闻言,不由发自内心的笑了起来。

  先前他还担忧对方初出茅庐不晓事,但现在看来,自己完全是有些多虑了。

  不过有些事情,他还是要叮嘱一番的。

  “仁贵。”

  薛山笑着道:“你为人聪慧,为兄倒是不担心你会吃亏,只是有些事情你不了解,为兄需要跟你提前说一声。”

  薛仁贵点了点头。

  薛山道:“仁贵可知蜀王殿下他们要你入得是哪一支军队?”

  “不知。”薛仁贵摇头:“方才殿下和伯爷并未提及此事。”

  薛山:“是戊字营。”

  声音落下,薛仁贵等了片刻后,便目带狐疑的看了过来。

  “敢问兄长,是哪一军的戊字营?”

  “不是任何一军的戊字营。”

  薛山捏了捏颌下的胡须,解释道:“蜀王和镇远伯的戊字营不属于任何一军,是单独独立出来的,你可以将这戊字营视为长安十二卫之外的第十三卫。”

  第十三卫?

  薛仁贵微微愣了一下,旋即欲言又止道:

  “兄长,您见识广泛,以您之见,这所谓的戊字营.....”

  这什么‘第十三卫’怕不是什么杂牌货吧?

  连个名字都没有,该不会是那蜀王殿下和镇远伯弄出来的‘玩具’吧?

  他可是要上战场打仗的,可不想整日待在长安陪着这两人过家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