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会后,人群议论纷纷地散去。郑美娇拉着林凛往回走,一路都在念叨:“哎呦喂,可了不得,还有敌特……偎说这两天右眼皮老跳……浮光啊,回头咱把门户看紧点……”
回到家,曹浮光已经摆好了早饭:地瓜粥、咸菜疙瘩、还有奶奶刚蒸好的芋头糕。妹妹林漺坐在特制的高脚椅上,正用小手抓着芋头糕往嘴里塞,糊得满脸都是。大弟林岽在摇篮里睡得正香。
爷爷一声不响地坐下喝粥。大叔林丕邺风风火火地扒完一碗粥,一抹嘴:“依爸,依妈,依嫂,我去电站了,今天活多!”说完就抓起工具包冲出了门,那速度活像后面有狗撵。
林凛小口喝着粥,心里却像猫抓一样。她想知道爷爷和大叔接下来会有什么动作,那个王同志,到底是敌是友?
果然,刚收拾完碗筷,堂叔公林敬魁就溜达着来了,手里还拎着两条刚钓上来的小海鱼。“敬波哥,吃过啦?”他嗓门洪亮,像是在闲聊。
林敬波把他让进堂屋。林凛赶紧假装在院子里逗妹妹玩,耳朵却竖得老高。
堂叔公的声音压低了:“……王同志是‘家里’来的,‘105’的事,上面很重视……井里又发现的东西,已经送上去鉴定了……最近风声紧,让依稼仔和依邺仔都谨慎点……”
林敬波“嗯”了一声,过了一会儿才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啊……该来的,躲不掉。让孩子们该干啥干啥,别自乱阵脚。”
堂叔公叹了口气:“谁说不是呢……对了,丕和那边咋样?宾馆那摊子,接触的外国人多,别出啥岔子。”
“丕和有分寸。”爷爷的语气很肯定,“咱们行的正,走的直,不怕鬼敲门。”
两人又低声聊了几句,堂叔公便提着空鱼篓走了,说是去河边再看看。林敬波送他出门,站在院门口,望着海的方向,久久没动。
下午,林凛正帮妈妈摘菜,准备晚饭。妹妹在脚边玩着奶奶用碎布头缝的布老虎。阳光暖洋洋的,院子里弥漫着宁静的气息。突然,一阵自行车铃响,邮递员阿福叔在院门外喊:“曹浮光!盖章!林工的信!国际邮件!”
曹浮光赶紧在围裙上擦擦手,小跑着出去。林凛也好奇地跟过去。只见阿福叔递过来一个厚厚的牛皮纸信封,上面贴满了花花绿绿的外国邮票,收件人果然是爸爸林丕和,寄件人地址是看不懂的外文。
妈妈不识字,拿着信封翻来覆去地看,有点无措。这时林敬波走了过来,接过信封看了看,眉头微皱:“是A国那边建筑设计事务所的公函。”他拿出自己的私章帮妈妈盖了收件章。
阿福叔骑车走后,曹浮光拿着信,有些担心:“依爸,这依和不会有啥事吧?外国人的信……”
林敬波把信递给曹浮光,语气平静:“没事,工作上的正常往来。丕和心里有数,知道啥该答应,啥不该答应。咱中国的项目,就得按咱的规矩来,不能让外国人占了便宜去。”这话像是说给妈妈听,也像是说给他自己听。
曹浮光这才放心地把信收好。
傍晚,大叔林丕邺回来了,却不是一个人。他身后跟着小姑林丕华和姑丈潘秋彦,三人脸色都有些凝重。一进门,大叔就急匆匆地对爷爷说:“依爸,华妹他们村也去了检查队,说是要排查所有五金店和铁匠铺的货品来源,特别是……能用于潜水作业的零件和工具。”
林丕华接口道:“可不是嘛,把偎家店里的库存清单都要走了,问得可细了,啥型号的阀门、多长的胶管、啥材质的螺丝……问得偎心里直发毛。”姑丈潘秋彦在一旁点头,眉头紧锁。
林敬波沉吟片刻,问:“你们怎么说的?”
潘秋彦答道:“我就照实说啊,都是正规渠道从省城批发的,有票据的。他们也没说啥,就是记下来了。”
爷爷点点头:“照实说就好。身正不怕影子斜。”他顿了顿,看向大叔,“依邺仔,你那边呢?”
大叔压低声音:“电站那边也查了,主要是看有没有异常信号发射。不过……王同志私下找我聊了两句,问咱村最近有没有收到奇怪的‘礼物’,或者有没有人打听……潜艇博物馆的事。”
“潜艇博物馆?”林丕华和潘秋彦都愣住了。林凛心里却是一震!A国人对“蛟龙”的兴趣,果然不止是图纸!
爷爷的眼皮抬了抬,声音依旧平稳:“你怎么回?”
大叔咧咧嘴,露出一个略带狡黠的笑容:“我就说,我一个电工,只管拉线通电,哪懂那些高大上的东西。再说,咱这穷乡僻壤,哪有啥博物馆?怕是他们搞错了。”
林敬波的嘴角似乎微微上扬了一下,但很快又恢复了平直。“应对得不错。非常时期,多看少说。”
这时,郑美娇端着菜从灶间出来:“都站着做啥?吃饭吃饭!天塌下来也得吃饭!华妹,秋彦,留下一起吃,偎今天做了红糟鱼!”
饭桌上的气氛有些沉闷。连活泼的林丕邺都安静了不少,只顾埋头扒饭。林丕华和潘秋彦也心事重重。只有妹妹林漺咿咿呀呀地挥舞着勺子,试图去够盘子里的鱼。
曹浮光细心地把鱼刺挑干净,喂到林漺嘴里。郑美娇一个劲儿地给大家夹菜:“吃鱼吃鱼,年年有余!有啥事,吃饱了再说!”
林敬波慢慢嚼着一块鱼肉,突然像是无意间提起:“敬魁说,过两天就是二月二龙抬头了,村里打算简单办一下,舞舞龙,去去晦气。”
奶奶立刻附和:“该办!该办!热热闹闹的,啥牛鬼蛇神都吓跑了!”
林凛心里却是一动。龙抬头……舞龙……人员混杂,动静也大。难道爷爷是想……趁乱做点什么?或者,防备别人趁乱做点什么?
夜色渐深,林丕华和潘秋彦骑着自行车回潘家村了。林丕邺也回了自己厢房,但林凛听见他屋里的收音机又传出了调频的“滋滋”声,比平时持续的时间更长。
林凛躺在自己的小床上,毫无睡意。窗外,月亮又开始圆润起来,清冷的月光透过窗棂,在地上画出一个个小格子。王同志的出现,安全检查,对外资项目的关注,对五金零件的排查,还有突然提起的“潜艇博物馆”……这一切都表明,围绕着“蛟龙”的秘密,一张看不见的网正在收紧。
而她的家,正处于这张网的中心。
她轻轻翻了个身,手摸到枕头下那本硬硬的《烧山火针法密要》。爷爷说她是“蛟龙”唯一的传人,可她这个传人,现在还只是个需要人保护的孩子。她必须更快地成长,更快地掌握那些知识,才能在未来可能到来的风浪中,帮上忙,守护这个家。
远处,隐约传来了潮水拍岸的声音,一波接着一波,永不停息,像是在预示着,平静的日子,或许真的不多了。龙抬头那天,又会发生什么呢?林凛在潮声和月光中,渐渐陷入了沉思。
回到家,曹浮光已经摆好了早饭:地瓜粥、咸菜疙瘩、还有奶奶刚蒸好的芋头糕。妹妹林漺坐在特制的高脚椅上,正用小手抓着芋头糕往嘴里塞,糊得满脸都是。大弟林岽在摇篮里睡得正香。
爷爷一声不响地坐下喝粥。大叔林丕邺风风火火地扒完一碗粥,一抹嘴:“依爸,依妈,依嫂,我去电站了,今天活多!”说完就抓起工具包冲出了门,那速度活像后面有狗撵。
林凛小口喝着粥,心里却像猫抓一样。她想知道爷爷和大叔接下来会有什么动作,那个王同志,到底是敌是友?
果然,刚收拾完碗筷,堂叔公林敬魁就溜达着来了,手里还拎着两条刚钓上来的小海鱼。“敬波哥,吃过啦?”他嗓门洪亮,像是在闲聊。
林敬波把他让进堂屋。林凛赶紧假装在院子里逗妹妹玩,耳朵却竖得老高。
堂叔公的声音压低了:“……王同志是‘家里’来的,‘105’的事,上面很重视……井里又发现的东西,已经送上去鉴定了……最近风声紧,让依稼仔和依邺仔都谨慎点……”
林敬波“嗯”了一声,过了一会儿才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啊……该来的,躲不掉。让孩子们该干啥干啥,别自乱阵脚。”
堂叔公叹了口气:“谁说不是呢……对了,丕和那边咋样?宾馆那摊子,接触的外国人多,别出啥岔子。”
“丕和有分寸。”爷爷的语气很肯定,“咱们行的正,走的直,不怕鬼敲门。”
两人又低声聊了几句,堂叔公便提着空鱼篓走了,说是去河边再看看。林敬波送他出门,站在院门口,望着海的方向,久久没动。
下午,林凛正帮妈妈摘菜,准备晚饭。妹妹在脚边玩着奶奶用碎布头缝的布老虎。阳光暖洋洋的,院子里弥漫着宁静的气息。突然,一阵自行车铃响,邮递员阿福叔在院门外喊:“曹浮光!盖章!林工的信!国际邮件!”
曹浮光赶紧在围裙上擦擦手,小跑着出去。林凛也好奇地跟过去。只见阿福叔递过来一个厚厚的牛皮纸信封,上面贴满了花花绿绿的外国邮票,收件人果然是爸爸林丕和,寄件人地址是看不懂的外文。
妈妈不识字,拿着信封翻来覆去地看,有点无措。这时林敬波走了过来,接过信封看了看,眉头微皱:“是A国那边建筑设计事务所的公函。”他拿出自己的私章帮妈妈盖了收件章。
阿福叔骑车走后,曹浮光拿着信,有些担心:“依爸,这依和不会有啥事吧?外国人的信……”
林敬波把信递给曹浮光,语气平静:“没事,工作上的正常往来。丕和心里有数,知道啥该答应,啥不该答应。咱中国的项目,就得按咱的规矩来,不能让外国人占了便宜去。”这话像是说给妈妈听,也像是说给他自己听。
曹浮光这才放心地把信收好。
傍晚,大叔林丕邺回来了,却不是一个人。他身后跟着小姑林丕华和姑丈潘秋彦,三人脸色都有些凝重。一进门,大叔就急匆匆地对爷爷说:“依爸,华妹他们村也去了检查队,说是要排查所有五金店和铁匠铺的货品来源,特别是……能用于潜水作业的零件和工具。”
林丕华接口道:“可不是嘛,把偎家店里的库存清单都要走了,问得可细了,啥型号的阀门、多长的胶管、啥材质的螺丝……问得偎心里直发毛。”姑丈潘秋彦在一旁点头,眉头紧锁。
林敬波沉吟片刻,问:“你们怎么说的?”
潘秋彦答道:“我就照实说啊,都是正规渠道从省城批发的,有票据的。他们也没说啥,就是记下来了。”
爷爷点点头:“照实说就好。身正不怕影子斜。”他顿了顿,看向大叔,“依邺仔,你那边呢?”
大叔压低声音:“电站那边也查了,主要是看有没有异常信号发射。不过……王同志私下找我聊了两句,问咱村最近有没有收到奇怪的‘礼物’,或者有没有人打听……潜艇博物馆的事。”
“潜艇博物馆?”林丕华和潘秋彦都愣住了。林凛心里却是一震!A国人对“蛟龙”的兴趣,果然不止是图纸!
爷爷的眼皮抬了抬,声音依旧平稳:“你怎么回?”
大叔咧咧嘴,露出一个略带狡黠的笑容:“我就说,我一个电工,只管拉线通电,哪懂那些高大上的东西。再说,咱这穷乡僻壤,哪有啥博物馆?怕是他们搞错了。”
林敬波的嘴角似乎微微上扬了一下,但很快又恢复了平直。“应对得不错。非常时期,多看少说。”
这时,郑美娇端着菜从灶间出来:“都站着做啥?吃饭吃饭!天塌下来也得吃饭!华妹,秋彦,留下一起吃,偎今天做了红糟鱼!”
饭桌上的气氛有些沉闷。连活泼的林丕邺都安静了不少,只顾埋头扒饭。林丕华和潘秋彦也心事重重。只有妹妹林漺咿咿呀呀地挥舞着勺子,试图去够盘子里的鱼。
曹浮光细心地把鱼刺挑干净,喂到林漺嘴里。郑美娇一个劲儿地给大家夹菜:“吃鱼吃鱼,年年有余!有啥事,吃饱了再说!”
林敬波慢慢嚼着一块鱼肉,突然像是无意间提起:“敬魁说,过两天就是二月二龙抬头了,村里打算简单办一下,舞舞龙,去去晦气。”
奶奶立刻附和:“该办!该办!热热闹闹的,啥牛鬼蛇神都吓跑了!”
林凛心里却是一动。龙抬头……舞龙……人员混杂,动静也大。难道爷爷是想……趁乱做点什么?或者,防备别人趁乱做点什么?
夜色渐深,林丕华和潘秋彦骑着自行车回潘家村了。林丕邺也回了自己厢房,但林凛听见他屋里的收音机又传出了调频的“滋滋”声,比平时持续的时间更长。
林凛躺在自己的小床上,毫无睡意。窗外,月亮又开始圆润起来,清冷的月光透过窗棂,在地上画出一个个小格子。王同志的出现,安全检查,对外资项目的关注,对五金零件的排查,还有突然提起的“潜艇博物馆”……这一切都表明,围绕着“蛟龙”的秘密,一张看不见的网正在收紧。
而她的家,正处于这张网的中心。
她轻轻翻了个身,手摸到枕头下那本硬硬的《烧山火针法密要》。爷爷说她是“蛟龙”唯一的传人,可她这个传人,现在还只是个需要人保护的孩子。她必须更快地成长,更快地掌握那些知识,才能在未来可能到来的风浪中,帮上忙,守护这个家。
远处,隐约传来了潮水拍岸的声音,一波接着一波,永不停息,像是在预示着,平静的日子,或许真的不多了。龙抬头那天,又会发生什么呢?林凛在潮声和月光中,渐渐陷入了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