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蘑菇屋:我德云太子,杨蜜来敲门》

  “你们需要的食物,一部分可以从田里采摘,旁边还有空着的田地。现在是农忙季节,我们准备了四十五盆稻种,要求你们把整块田都插满。等到秋收时,需要上交五百斤稻谷——记住,是脱壳后的米!这就是你们租房的费用。”

  听到五百斤,其他人一脸震惊,郭周麟倒觉得没什么。如果认真插秧并照料好,一亩田产出五百斤并不难。村里应该有脱粒机,麻烦的只是运输问题。

  “你这说的跟晚饭有什么关系?我问的是今晚吃什么!”黄老师没被节目组带偏,直接拉回主题。

  “这样吧,今天插多少秧,就给你们多少晚餐经费。四十五盆稻种近千株,一株算两毛钱。”

  节目组的“算计”立刻引发观众不满:

  “两毛钱?糊弄谁呢!全插完也才两百块?”

  “太坑了!一株一块才合理,大家刷屏 ** !”

  有人跟风起哄,但也有理智的观众解释:“已经很合理了,农村一天挣两百不算少。”

  “就是,没学过‘粒粒皆辛苦’吗?这是农村,别拿你们的优越感瞎闹!”

  评论区第一次爆发争议,节目组却乐见其成——没冲突的节目火不了。本以为后期才会吵起来,没想到这么快就开始了。

  按当地物价,晚餐不用太丰盛,买点主食加上现有的配料,三十块应该够了。

  “两毛五一株!”黄老师硬是讨价还价多要了五分钱。

  最终预支了五十块,意味着今天得插完两百株秧苗。

  “干活去!”嘭嘭撸起袖子准备大干一场。黄老师去买菜,何老师在屋里整理节目组提供的被褥。

  可当嘭嘭跑到田里时,镜头里迟迟不见郭周麟和张子风的身影。

  “人呢?张子风没来就算了,郭周麟也偷懒?”

  “看着挺靠谱,原来是个懒汉?”

  ** 味刚散,新一轮争执眼看又要爆发。

  镜头切到蘑菇屋工具间,各式工具整齐摆放。郭周麟听到插秧任务时,眼神突然一亮。

  张子风留在原地,只因黄老师临走嘱咐她跟着郭周麟行动。此刻她安静地站在一旁,看少年摆弄电钻和木料,组装着神秘物件。

  弹幕瞬间炸锅:

  「别人下田你摸鱼?」

  「关系户滚出节目!」

  几条职业黑粉的评论格外刺眼。

  更多观众则像张子风一样屏息观望。随着链条咬合声响起,木质脚踏装置逐渐成形——竟是个手摇插秧机原型!

  「这……是插秧机简化版?」

  「木结构能承重吗?」弹幕里冒出质疑。

  突然有人发毒誓:「能用我直播吞电扇!」

  瞬间满屏「哗众取宠」的刷屏。

  水田里,嘭嘭正弯腰插着秧苗,半小时才完成一小片。而工具间的少年已拧紧最后一颗螺丝。

  子风,过来帮我扶稳这个,我调整下底座。郭周麟招呼道。

  张子风连忙上前搭手,眼睛却一直盯着那台精巧的木制装置。她亲眼见证了郭周麟如何将一堆普通木料变成这台像模像样的农具。

  蹲下身检查底盘的郭周麟听到少女好奇的询问:哥,你这手艺跟谁学的呀?爸爸说你本职是说相声的,难道还学过木匠?

  就是平时喜欢瞎琢磨。郭周麟含糊其辞,总不能坦白系统的事。他仔细打磨完最后几处,将这台十多公斤重的机器搬到空地上。除了必要的金属链条,整个装置几乎全是木结构。

  握住摇柄快速转动几圈,底部的木质抓爪便开始有节奏地将秧苗插入松软的泥土中。

  走,下田试试效果。

  张子风应声跟上,顺手拎起节目组唯一准备的那双雨靴。田里埋头苦干的嘭嘭见到他们,擦着汗直起身子。

  这什么新鲜玩意儿?嘭嘭好奇地打量着那个木质机器。

  郭周麟哥哥发明的插秧神器!张子风抢着回答。

  可以周麟!嘭嘭看着自己酸痛的腰,又看看那台机器,满脸佩服。

  郭周麟卷起裤腿赤脚踩进泥泞的水田:先试试再说。子风,把雨靴穿好再下来。

  固定好秧苗板,郭周麟深吸一口气。随着摇柄转动,一连串清脆的入水声响起,秧苗整齐地立在田里。张子风凑近观察,发现每株秧苗都栽得恰到好处,过了许久也没见有浮起来的。

  秧苗整齐排列,显然栽种得非常成功。

  子风,再取些秧苗来,快栽完了。

  好嘞!张子风提着装了少量秧苗的盆走来,郭周麟顺手帮她调整好位置。

  这台手摇插秧机效率惊人,转眼间又种下十几株。

  张子风及时补充秧苗,两人配合默契,短短几分钟就完成了嘭嘭半小时的工作量,种植面积扩大了一倍多。

  直播间突然安静下来,先前闹得最凶的几个账号此刻像吃了苍蝇般难受。

  要说节目组作弊绝无可能,制作过程大家都看在眼里,现在插秧进展如此顺利,所有人都亲眼见证。

  这还能挑什么刺?

  那个说要直播亲电扇的,账号可是实名认证的。口嗨可以,说到做到!今天要是看不到你兑现承诺,我就让全网都认识你!

  哇,这位大哥够刚!默默点赞。

  起哄的人顿时被群嘲,也有观众关注点不同:

  郭周麟太强了吧?连插秧机都会造,节目组现在是不是脸都黑了?

  哈哈哈肯定,照这速度四十五盆秧苗根本不在话下!

  正如观众所言,导演组全体目瞪口呆,工作人员甚至跑到田里实地检查。

  每株秧苗都笔直整齐,挑不出半点毛病。

  哥哥让我试试嘛?

  张子风跃跃欲试,见田地只剩最后一片,郭周麟便点头应允,手把手教她操作要领。

  嘭嘭全程呆若木鸡!

  手上不用太用力,顺着机器节奏走。速度快间距大,速度慢间距小。在郭周麟指导下,张子风发现这台十多公斤的插秧机在水田里移动并不费力。

  全部秧苗栽种完毕,仅耗时三十多分钟!

  太棒啦!

  完成任务!

  两人在田间击掌庆贺。经工作人员确认,所有秧苗栽种规范整齐。

  任务圆满完成。

  节目组原计划等飞行嘉宾到场帮忙才能完成的工作,没想到开拍不久就解决了。

  郭周麟扛着插秧机返回田埂,张子风意犹未尽地跟在后面。

  导演,我们超额完成任务。扣除黄老师预支的五十元,种完近千株秧苗,您还得再付两百元!

  郭周麟话音刚落,张子风立刻接话:导演要说话算话哦。

  王导和编剧们相视苦笑,看来今晚又得熬夜修改方案,为即将到来的飞行嘉宾和五剑客设计新环节。

  两张百元钞票递到眼前,郭周麟用眼神示意张子风帮忙收着——他正搬着器材腾不出手。

  鹏哥,收工啦!

  嗯......

  回望水田,新插的秧苗连成碧浪。

  夕阳还未西沉,意味着难得的休憩时光即将开始。

  我宣布郭周麟荣获向往生活小鲁班称号,谁赞成谁反对?

  全票通过!

  节目才开播,相关话题已在网络掀起热议。

  何老师!张子风的声音从院外传来。

  正在整理床铺的何老师应声:来啦——

  听她语气急切,何老师匆忙跑出屋子:出什么事了?

  张子风突然从背后亮出两张百元钞票:看!这是哥哥挣的工钱!加上黄老师的五十块,咱们这次插秧总共赚了二百五!

  这么快?何老师快步走向凉亭,只见原本空荡的水田已铺满新绿。

  张子风手舞足蹈地讲述着自制插秧机的故事时,何老师注意到郭周麟正从浴室出来。少年擦着湿发,换上了干净衣裳,只有鞋边还沾着些许泥渍。

  周麟,何老师笑着招手,听说你发明了插秧神器?

  只是借鉴了前人智慧。郭周麟腼腆地笑了笑。

  这个谦逊的回答,在观众眼中却闪耀着别样光芒。

  “大脑:好像真的诶,做起来超简单,不是有手就行?手:???”

  “手:

  手已捐,需要的自取,能做出来算我输!”

  评论区里刷满各种搞笑留言,气氛欢快极了。

  与此同时,另一波评论也冒了出来:

  “从V博赶来,请问是小鲁班本尊?”

  “V博观光团打卡,来看郭周麟!要不是热搜,我都不知道小郭上综艺了!”

  “V博来的 1……”

  清一色的格式,显然大批观众都是从V博涌来的。此时直播间人数已从六位数飙到七位数,首位数字赫然是5——五百多万人同时在线!要不是5G给力,平台早崩了。

  制作组顺手刷了下V博,发现热搜前五里挂着《向往生活》,关键词又是郭周麟。看势头还在往上冲!

  王导扭头问制片:“还买热搜吗?”

  “买啥买,白给的流量不香吗?”

  要知道,前十的热搜起码十几万,前五更是有钱也不一定能上。

  黄老师揣着五十块出门,回来时却拎满了面粉、大米和切好的鸡猪肉。虽说村里物价低,但也不至于这么夸张——其实大半是村民送的。毕竟黄老师当年也是帅小伙,如今虽上了年纪,老乡们仍认得他。

  “何老师、子风,来拿菜!”

  黄老师逛遍全村,毕竟年纪大了,体力不如从前。郭周麟和嘭嘭抢先冲下楼接过重物。

  “你俩怎么下来了?四百株秧苗种完了?”

  黄老师算过,这活儿起码得干到天黑。现在太阳还没落山,居然闲着了?

  “全搞定了!”嘭嘭一脸轻松。

  “哦?”黄老师将信将疑——四百株这么快?

  上楼一看,何老师和张子风正悠哉喝茶。

  大伙儿全在摸鱼!

  “何老师,都没活儿干了?”

  “对,黄老师你看这个!”何老师冲子风眨眨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