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菌引成兵-《岐黄红妆:生物学军医》

  希望的火花既已点燃,便以燎原之势在云霞关内蔓延。

  整个关隘如同一个巨大的蜂巢,围绕着两个核心高速运转:一是江蓠统领下的城防加固与战术部署,二是苏芷主导的“菌引”大规模制备。

  江蓠的压力并未因苏芷的突破而有丝毫减轻。

  斥候回报,野狼峪内的鬼哭木堆积得越来越多,北狄士兵甚至在峪内高处搭建了数个形似巨大灶台的石砌结构,其用途不言而喻——那是为大规模焚烧毒木、释放毒烟准备的发射点。

  乌头这次是铁了心,要将云霞关化为一片死寂的毒域。

  “将军,看这架势,北狄最多三五日,便能准备完毕。”

  张嶂指着沙盘上标注的野狼峪位置,面色凝重,“届时毒烟顺风而下,覆盖关城,我军纵有万千甲胄,亦难抵御。”

  江蓠的目光扫过沙盘上云霞关的每一处垛口、每一条巷道,最终落在那片他们刚刚划出、由苏芷使用的区域。

  “所以,苏姑娘的‘菌引’,是我们唯一的胜算。在她准备妥当之前,我们必须守住,也必须为她的‘菌引’创造发挥作用的条件。”

  他下达了一系列命令:

  坚壁清野: 关隘附近所有可能被敌军利用的植被、水源地进行二次清理,尽可能消除毒烟附着和滞留的载体。

  空中防御: 在城墙上加装更多、更大型的鼓风机,由专人值守,一旦毒烟来袭,全力鼓风,试图扰乱、吹散烟幕。

  预备队与疏散: 组建精锐预备队,配备最好的防护,随时准备在毒烟稍歇时出击反制。同时,制定老弱妇孺向关内最深处的避难点疏散的预案。

  主动干扰: 派出小股精锐,携带火箭,日夜袭扰野狼峪,不求杀伤,只求拖延其准备进度,扰乱其军心。

  与此同时,在关内西南角一片临时清理出的空地上,一座由厚布和木架搭成的、力求密封的简易工棚拔地而起。

  忠戟亲自带人,将苏芷所需的大量木炭粉、碾碎的麦麸、陶窑连夜烧制的多孔陶粒,以及收集来的硝土、少量作为“饵料”的蚀灵毒粉末(从河滩取样和之前战斗中收集的敌军箭簇上刮取)源源不断地运来。

  苏芷成了整个工棚的大脑和心脏。

  她将苏醒后精神稍好的凌霜也请了过来,用软榻安置在工棚一角。

  凌霜虽然虚弱无法亲自动手,但她渊博的药王谷知识成了无价之宝。

  她凭借记忆,补充了许多关于蚀灵伴生菌生长习性的细节,比如它们偏好微酸性环境,对某些特定金属离子敏感等,帮助苏芷进一步优化了培养液的配方。

  “菌髓制引,关键在于‘活’与‘量’。”凌霜靠在榻上,声音虽弱,却清晰,“菌需活性盎然,量需足以覆盖毒瘴。

  古籍虽未言明具体制引之法,但既有‘引’字,或有点燃、挥散之意……”

  “点燃?挥散?”苏芷若有所思。她看着那些负载了荧光菌群、湿漉漉的木炭粉和陶粒,直接抛洒显然效率低下,而且微生物在干燥环境下会迅速死亡。

  如果……如果能将它们制成可以燃烧,但在燃烧过程中能将这些活性菌群有效释放到空气中的形态呢?

  一个灵感闪现——菌香!或者说,菌烟!

  她立刻调整了制备方案。她让士兵找来大量廉价的、未完全碳化的木屑、晒干的艾草绒(艾草本身有一定驱疫避秽之效,且易于燃烧发烟),将它们与扩繁好的、荧光最强的伴生菌培养液充分混合、揉搓,保持一定的湿度,然后压制成一块块巴掌大小、寸许厚的饼状物。

  “这是……何物?”忠戟看着这些黑乎乎、湿漉漉的饼块,一脸困惑。

  “这是‘菌引’的另一种形态,我叫它‘净瘴菌饼’。”苏芷解释道,“使用时,将其置于特制的炉中点燃,不求明火,只求慢燃生烟。

  燃烧产生的烟雾中,会携带大量活的蚀灵伴生菌。这些菌随烟扩散,便能主动寻找、中和空气中的蚀灵毒素!”

  理论很完美,但实际效果如何,仍需验证。

  苏芷在工棚外搭建了一个更大的密封帐篷作为试验场。

  她在帐篷内点燃了少量鬼哭木碎屑,模拟毒烟环境。

  很快,帐篷内便充满了刺鼻的、淡紫色的烟雾,放入其中的几只活鸡很快开始出现躁动、咳嗽等中毒症状。

  接着,苏芷将一块“净瘴菌饼”放入一个特制的、带有通风管的小泥炉中点燃。菌饼缓慢阴燃,释放出带着一丝奇异发酵气味的、略显浑浊的白色烟雾。

  两股烟雾在帐篷内混合、纠缠。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令人振奋的景象出现了:原本在毒烟中痛苦不堪的活鸡,症状竟然逐渐缓解!

  它们不再剧烈咳嗽,呼吸似乎也变得平稳了一些!而帐篷内刺鼻的毒烟气味,也明显变淡了!

  “成功了!真的有效!”在场协助的医官和士兵们忍不住低声欢呼起来。

  苏芷和凌霜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激动与欣慰。这条路,走通了!

  “立刻全力赶制‘净瘴菌饼’!”苏芷压下激动,下达指令,“木屑、艾绒混合菌液,压制成饼,低温烘干至能阴燃即可,不可过于干燥杀死菌群!

  同时,原有的菌引包继续制备,可用于重点区域的定点防护,如指挥所、伤兵营等。”

  整个工棚如同上了发条,所有人都投入到紧张的制作中。

  压饼、烘干、封装……一道道工序在苏芷的指挥和凌霜的指导下,有条不紊地进行。

  一筐筐黑褐色的菌饼被生产出来,堆放在阴凉通风处,它们看似不起眼,却承载着云霞关数万军民的生死希望。

  然而,就在菌饼生产渐入佳境时,坏消息接踵而至。

  派去野狼峪袭扰的小队损失惨重,北狄的防卫极其严密,难以接近其核心区域。

  更糟糕的是,天气也开始变得不利。风向开始转为稳定的东南风,这正是将野狼峪的毒烟吹向云霞关的朝向!

  而且,空气湿度增大,这种气象条件非常不利于烟雾的快速扩散,反而容易使其滞留、沉降。

  “天时、地利,皆不在我。”江蓠看着阴沉下来的天空,语气沉重。

  “但我们有了‘人和’,还有了这个。”苏芷指着身旁一筐刚刚出炉的菌饼,目光坚定,“天时地利虽失,我们便以人力,创造生机!”

  她加快了菌饼的生产,同时开始部署这些特殊的“武器”。

  她在城墙的关键节点,每隔一段距离就设置一个专用的泥炉,派专人看守,只等毒烟来袭便点燃菌饼。

  大量的菌引包也被分发到各处营房和重要设施。

  决战的气息,随着日渐不利的风向,一天比一天浓重。

  云霞关内,所有人都明白,决定命运的时刻,即将到来。

  他们不再仅仅是等待战争的士兵,更是一群将要与无形毒魔争夺呼吸权利的战士。

  而他们的依仗,便是那由现代生物学智慧与古代医药知识共同孕育的、闪烁着微弱荧光的——菌引之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