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启明探秘-《车厢结识女老板,我走向人生巅峰》

  陈杰的牵线效率很高,第二天下午,林强就按图索骥,在南山科技园北区一栋略显陈旧的写字楼里,找到了“启明科技”。

  推开玻璃门,一股浓烈的松香味和电子元件特有的金属气息扑面而来。公司规模不大,开放式办公区里,几张桌子上堆满了示波器、逻辑分析仪和各种拆解得七零八落的电路板,几个年轻人正埋头焊接或调试,几乎没人抬头看他。这里更像一个狂热的技术工作室,而非一家正规公司。

  陈杰的师兄,启明科技的创始人赵启明,从一堆电路板后抬起头。他年纪三十五六,穿着洗得发白的蓝色工装,头发有些蓬乱,鼻梁上架着一副厚厚的黑框眼镜,眼神却异常明亮锐利。

  “林先生?陈杰提过你。这边请。”赵启明没有多余的寒暄,直接领着林强穿过“雷区”,来到里面一间稍微整洁些的小实验室。一台电脑屏幕上跳动着复杂的代码和参数,旁边连接着一块比名片略大的核心板,最显眼的位置,一颗印着K LoGo的芯片在灯光下微微反光。

  “这就是我们基于K At3351做的pNd核心板。”赵启明指了指,“GpS信号接收、主控处理器、显示驱动、基础多媒体……都集成在这里面。对比SiRF方案,外围元器件能省掉三分之一,bo本能降下来接近百分之四十。”

  林强俯身仔细观看,这块板子的简洁程度确实远超他之前见过的SiRF公板。“性能和数据呢?”他追问。

  赵启明敲击键盘,调出测试数据窗口:“冷启动定位,理想环境下能压到40秒内。功耗控制是强项,持续导航能比同性能SiRF方案多撑近一小时。”他话锋一转,语气变得凝重,“难点在软件。win cE系统下的驱动兼容性、内存管理,特别是运行凯立德、城际通这种大型导航软件时的稳定性,都是坑。还有城市峡谷环境下的信号漂移,K自带的算法库不够智能,需要我们自己写优化补丁。”

  他没有丝毫吹嘘,坦诚地将优劣摆在台面,这种务实风格让林强好感大增。

  “赵总,以您看,咱们这个方案,主攻哪个市场最有机会?”林强顺势将话题引向战略层面。

  赵启明拿起桌上一台笨重的车载dVd导航样机,又指了指旁边一台小巧的pNd原型机,说道:“市场现在主要分两块。一块是车载前装,就是跟汽车厂家合作,出厂就把导航做到中控台里。”他摇了摇头,“这块市场看着高端,但门槛太高,都是博世、电装那些国际巨头玩的,国内厂家挤破头也难进去,量小,成本下不来,不是我们的菜。”

  他放下样机,拿起那台pNd,语气笃定起来:“我们的机会在后装市场!你看,中国现在私家车越来越多,但绝大部分原车都不带导航。车主怎么办?要么,像这样,加装一个便携式导航仪(pNd),点烟器取电,用吸盘固定在挡风玻璃上,简单方便;要么,就是对现有的车载cd或dVd音响进行改装,换装带导航功能的一体机。这两个方向,才是我们,也是目前国内绝大多数GpS从业者的主战场!市场足够大,门槛相对低,关键是,谁的产品性价比高、体验好,谁就能杀出来!”

  这番话与林强和章若英之前的分析不谋而合,甚至更加具体和透彻。他清晰地看到了目标战场所在。

  “所以,您坚持做K方案,就是为了在后装市场,用成本优势撕开一道口子?”林强问道。

  “没错!”赵启明眼中闪烁着理想主义的光芒,“SiRF是好,但太贵了!三四千块的pNd,有几个普通车主舍得买?只有把价格打下来,打到一两千,甚至更低,这个市场才能真正爆发。我们现在啃K的硬骨头,就是在为这个未来铺路!也许很难,但我觉得值!”

  林强被这股执着感染了。他仿佛看到了几年前,自己怀揣几百块闯荡深圳时的影子。那种不甘平庸、想要凭技术和对趋势的判断搏一个未来的冲动,是相通的。

  两人在堆满元件和工具的实验室里越聊越深入,从芯片采购谈到软件架构,从市场推广聊到用户痛点,不知不觉窗外天色已暗。

  离开启明科技,南山的晚风带着一丝凉意,却吹不散林强心头的火热。他立刻给章若英打电话,详细汇报了情况,重点强调了赵启明对后装市场的精准分析和K方案巨大的成本潜力。

  章若英在电话那头沉默片刻,做出了决断:“思路是对的。后装市场空间足够我们施展。你跟进合作细节,原则不变,控制风险,加快速度。”

  挂了电话,林强感觉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但方向也前所未有的清晰。

  回到白石洲的出租屋,已是晚上八点多。推开门的瞬间,一股热闹的声浪扑面而来。只见小小的客厅里,彭如燕、曹剑,还有许久未见的朱莉正围坐在小折叠桌旁吃火锅,桌上摆满了肥牛、毛肚和各式蔬菜,热气腾腾。

  “哟!我们的大忙人林总回来了!”曹剑第一个看见他,笑着起哄。他比之前胖了些,脸色红润,看来和朱莉的小日子过得不错。

  朱莉也笑着打招呼:“林强,快过来一起吃,刚下的肥牛!”

  彭如燕起身给他拿碗筷,解释道:“曹剑他们今天休息,过来看看,正好一起吃个火锅。”

  林强看着这熟悉而温馨的场景,连日来的紧张和疲惫仿佛瞬间被这烟火气驱散了不少。他脱下外套洗了手,加入了战团。

  “怎么样林强,听说你不在松岗搞3,跑去弄什么汽车导航了?搞得咋样了?”曹剑一边涮着毛肚一边问。

  林强夹了一筷子肥牛,简单说了说最近的动向,略去了商业机密,只提了行业前景和遇到的普遍性技术难题。

  曹剑听得啧啧称奇:“可以啊!都玩上高科技了!不过听起来就头大,还是干我的老本行3省心。”他搂了搂身边的朱莉,“我们准备年底攒够钱,在关外按揭个小房子,到时候装修好了,你来给我们参谋参谋!”

  朱莉嗔怪地拍了他一下,脸上却洋溢着幸福。

  彭如燕在一旁安静地听着,偶尔补充一两句对科技行业趋势的看法,思路清晰。她看着林强谈及工作时眼中闪烁的光芒,嘴角不自觉地带上一丝浅浅的笑意。

  这顿突如其来的火锅,像一场及时的甘霖,滋润了林强因创业而紧绷的心田。他意识到,在追逐事业和未来的路上,还有朋友、有烟火气、有这些平凡却真实的温暖作为后盾。

  饭后,曹剑和朱莉先行离开。林强和彭如燕一起收拾着碗筷。

  “看来你和那个赵总谈得不错?”彭如燕一边擦桌子一边问道。

  “嗯,方向很一致。感觉找到了一条可能走得通的路。”林强回答,心情放松了许多。

  “那就好。不过别忘了,华强北那潭水很深,永盛那个吴老板,不是省油的灯。”彭如燕提醒道,语气带着关切。

  “我知道。”林强点点头,看着窗外白石洲密密麻麻的灯火,心中那份斗志再次燃烧起来。前路依然布满荆棘,但他不再是孤身一人。他有章若英指引方向,有赵启明这样的技术伙伴,有彭如燕这样的朋友兼室友,还有曹剑、朱莉这些关心他的老同学。

  英科导航的蓝图,在这片市井的喧嚣与温暖中,愈发清晰地铺展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