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加注-《南洋霸主:从溃兵开始》

  林凡那份措辞恳切、战果“辉煌”的电报,如同一块精心调味的诱饵,投入了华盛顿与仰光之间暗流汹涌的池塘。

  黑石峒指挥部内,众人都在等待着来自遥远大洋彼岸的回应,空气中混合着期待与不安的寂静。

  宋文渊的回复,在令人煎熬的二十四小时后,终于传来。

  步话机里,他的声音听不出喜怒,却比以往多了几分公事公办的疏离感。

  “林队长,威廉姆斯先生审阅了你的战报,以及补充的物资请求。”

  他顿了顿,似乎在斟酌措辞,“他对你部展现出的进攻主动性表示认可。”

  林凡眉头微挑,静待下文。

  “经过评估,”

  宋文渊继续道,“华盛顿方面原则上同意向你提供第二批军事援助,以支持你对缅共交通线的持续压制。”

  “具体清单如下:

  美制M1型81迫击炮四门,配弹两百发;

  M9A1型巴祖卡火箭筒六具,配破甲弹三十枚,高爆弹二十枚;TNT炸药两百公斤。

  此外,追加M2重机枪两挺,配弹五千发。”

  清单比林凡要求的略有缩减,但核心的攻坚武器迫击炮和火箭筒已然在内。

  这无疑是巨大的突破!

  “但是,”宋文渊话锋一转,语气陡然加重,“这批援助的释放,有一个前提条件。”

  林凡心中一凛:“请讲。”

  “威廉姆斯先生需要一份更详细的、关于缅共东北军区在勐波通道沿线兵力部署、火力配置及指挥结构的侦察评估报告。

  他要求报告必须包含至少,三处以上经过验证的敌方固定火力点,或指挥所的地理坐标。”

  条件清晰而苛刻。

  这已不再是简单的战果汇报,而是要求林凡提供具备极高军事价值、可供精确打击的战术情报。

  这既是进一步检验林凡的诚意和能力,也是要将林凡更紧地绑上他们的战车,甚至可能为美方可能的直接军事干预铺路。

  林凡沉默片刻,声音平稳无波:

  “可以,我需要时间进行更深入的侦察。

  物资何时能到位?”

  “报告确认后四十八小时内,物资将送达老地点。”

  宋文渊回答得干脆利落,“期待你的好消息。”

  通话结束。

  指挥部内一片寂静,众人脸上喜忧参半。

  “迫击炮、火箭筒、太好了!”

  王雷率先兴奋起来,“有了这些,咱们再也不用怕缅军的铁王八和碉堡了!”

  韩德胜却面露忧色:

  “可这坐标支队长,咱们真要给美国人指路去炸缅共?

  万一以后…”

  林凡抬手制止了他,眼中闪烁着冷静的光芒:

  “坐标,当然要给。

  但给哪些坐标,什么时候给,我们说了算。”

  他看向陈剑:

  “给杨三发报。

  内容:美方急需勐波通道沿线,军事坐标以验证我方战果,换取重武器。

  请提供三处已废弃或可放弃之,次要据点坐标及简要布防情况,以供上报。

  作为交换,下次交易,奎宁追加五十公斤。”

  陈剑眼睛一亮:“支队长,您这是要让缅共自己提供假目标?”

  “双赢,不是吗?”

  林凡淡淡道,“他们扔掉几个没用的据点,换来急需的药品。

  还能进一步取信美国人,让我们获得更强的火力来应付他们。

  而我们,则能拿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妙!”

  韩德胜恍然大悟,“既满足了美国人的要求,又避免了真正触怒缅共,还白得了武器!”

  “立刻去办。”

  林凡下令,“同时,通知王铁锤和吴念梓。

  准备接收和培训新装备的操作人员,特别是迫击炮和巴祖卡,要尽快形成战斗力!”

  “是!”

  就在林凡与美国人、缅共进行着危险而精妙的双重博弈之时,另一股因他而起的暗流,正悄然向黑石峒汇聚。

  几日后的黄昏,一支风尘仆仆、衣衫褴褛却依旧保持着基本行军纪律的小队伍,出现在了黑石峒西北方向的哨卡前。

  他们约三十余人,大多面带菜色,眼神疲惫却锐利,装备杂乱却保养得当。

  为首的是一名四十多岁、神色憔悴却腰板笔直的中年军官。

  “站住!什么人?”哨兵厉声喝问,枪口抬起。

  那名军官上前一步,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声音沙哑却清晰:

  “原国民党滇缅边区游击纵队,独立第三营营长,赵劲松。

  听闻林凡支队长此处收留抗日弟兄,护我华人,特率残部前来投奔,望予收留!”

  哨卡军官不敢怠慢,迅速上报。

  消息传到指挥部,林凡微微一怔。

  赵劲松?

  这个名字他有点印象,是原远征军系统里一个以善打硬仗、脾气火爆闻名的团长。

  后来被编入游击纵队,没想到也流落到了缅北。

  “带他们进来。

  韩德胜,你去接待,仔细甄别。”林凡吩咐道。

  韩德胜领命而去。

  一小时后,他带回了一个令人惊讶的消息。

  “支队长,核实过了,确实是赵劲松本人。

  他的营在缅北被打散了,只剩这点骨干。

  他们还带来了投名状。”韩德胜语气有些激动。

  “什么投名状?”

  “两门民国三十二年式六十毫米迫击炮,虽然老旧,但保养得极好,配件齐全,炮弹还有四十多发。

  还有一挺加拿大造勃然轻机枪,和十几支中正式步枪。”

  韩德胜汇报,“赵劲松说,这是他们最后的老本,藏着躲着都没丢,现在愿意全部献给支队。”

  林凡眼中精光一闪。

  这赵劲松,是个人物!在如此山穷水尽的情况下,还能保住这些重火力,其心志和能力绝非寻常。

  “他人呢?”

  “在外面等着,说见不到您,就不卸装备。”

  林凡略一沉吟:“让他进来。”

  很快,赵劲松被带了进来。

  他身材不高,但筋骨结实,脸上带着常年征战的风霜和一股不屈的悍气。

  见到林凡,他再次敬礼,目光坦荡而锐利:

  “败军之将赵劲松,见过林支队长!

  久闻支队长威名,今日特来投效,愿效犬马之劳!”

  林凡打量着他:“赵营长,听说你带了些家当来?”

  “是!两门迫击炮,一挺轻机枪,步枪十三条,弹药若干!

  虽不值钱,是我部和鬼子、和缅人血战到底的凭证!

  如今献给支队,只求一支队长能给弟兄们一口饭吃,一个报仇雪耻的机会!”赵劲松声音洪亮,不卑不亢。

  林凡点点头:

  “东西我收了,你的人打散编入各连。

  你本人,暂时到韩参谋长那里做副手,熟悉情况。

  以后若有战功,再行安排。

  可有异议?”

  赵劲松猛地挺直腰板:

  “没有任何异议,谢支队长收留!

  赵劲松必当竭尽全力,以报知遇之恩!”

  “带他下去安置吧。”林凡对韩德胜道。

  看着赵劲松离去的背影,林凡目光深邃。

  这是一员悍将,用好了是把尖刀,但也需要小心驾驭。

  他的到来,以及那两门宝贵的迫击炮,无疑是雪中送炭,但也意味着内部力量的又一次整合与平衡。

  几乎在赵劲松部抵达的同时,陈剑也带来了关于英国人的最新情报。

  “支队长,断脊行动失败后,英国人在仰光暴跳如雷,但他们似乎改变了策略。”

  陈剑低声道,“监听显示,他们加大了对缅甸政府军的压力,要求其不惜代价尽快剿灭我们。

  同时他们似乎正在秘密接触暹罗北部的另一股国民党残军李文焕部,可能想扶植新的代理人。”

  林凡冷笑:

  “果然不会死心。

  李文焕比柳元麟更狡猾,更难以控制。

  英国人这是在给自己找麻烦。”

  他沉吟片刻,道:

  “加强对李文焕部的监视。

  另外,把我们击溃缅共、获得美援重武器的消息,适当泄露出去。

  要让英国人知道,扶植别人来对付我们,代价会很高,成功率会很低。”

  “是!”

  美援的重武器即将到位,缅共的暗线已然打通,新的力量不断汇入…

  砧板越发厚重,锤料越发多样。

  而林凡挥舞铁锤的手臂,也正变得越来越有力。

  他知道,下一轮更猛烈的锻打,即将来临。

  而他,已做好了迎接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