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的阳光透过细密的窗棂,在“谭隐味居”二楼雅间的光洁地板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室内陈设清雅,一炉上好沉香袅袅吐着清淡的云雾,墙壁上挂着不知名画师的山水写意,处处透着低调的精致。只是此刻,这份静谧中却掺杂了一丝不易察觉的焦虑。
谭娘子坐在季知棠对面,柳眉微蹙,将手中的账本推了过去。“棠娘子,你瞧瞧吧。”她声音里带着刻意压制的烦闷,“近半个月的预定的确是稀疏了不少。照理说,开业时的那股新鲜劲过去了,客流回落些也属正常,可这……落得也未免太快了些。”
季知棠脸上依旧挂着那抹惯有的、令人舒心的浅笑,伸手接过账本,不急不缓地翻看起来。她今日穿着一身藕荷色的襦裙,发间只簪了一支素银簪子,比起谭娘子身上料子更显贵重的衣裙,她这身打扮更像是来品茶的闲客,而非来处理生意难题的东家。
“莫急,谭姐姐,”季知棠嗓音柔和,带着安抚人心的力量,“开门做生意,起起落落都是常事。我们先看看问题出在哪儿。”
她纤细的手指逐行划过墨迹清晰的账目,眸光沉静而专注。果然如谭娘子所言,预定桌数出现了明显的空档,原本需要提前一月才能订到的热门日子,如今提前半个月便能约上。
有些平日里头,甚至只有孤零零的一两桌预定。然而,她的目光在具体消费记录上停留更久——每桌点的菜品数量并不少,甚至有几样招牌菜被反复点选,显然客人们对口味是极其认可的。
“菜,没问题。”季知棠合上账本,抬眸看向谭娘子,语气肯定,“姐姐的手艺,聂师傅的巧思,便是我们最大的底气。服务上,咱们调教出来的人,也挑不出错处。”
“那为何……”谭娘子更困惑了,“我也想过是不是要再推出几道新菜,或者让伙计们多去街上招揽些客人。可新菜研发非一日之功,至于宣传,”她叹了口气,“我们这店的定位,若像寻常食肆那般吆喝,反倒不美了。”
她顿了顿,压低声音,“若不是你之前再三嘱咐,绝不能自降身价,我瞧着这冷清劲儿,真想是不是把价钱往下调一调,先引来些客人再说。”
“降价是饮鸩止渴,万万不可。”季知棠摇头,笑容里透出几分精明的锐利。
“姐姐你想,我们这‘谭隐味居’,走的就是‘精、稀、贵’的路子。桌椅是上好的楠木,碗碟是定制的龙泉瓷,食材择其鲜、取其尖,服务求其体贴入微。这些,都是实打实的成本。一旦降价,先前花大力气营造出的‘格调’便毁了,老客人会觉得掉了身价,新客人也未必领情,反而会疑心我们之前的菜品是否值那个价。到时候,想再把这价钱提回来,可就难如登天了。”
这番分析切中要害,谭娘子何尝不知,只是关心则乱。她无奈道:“那依你看,该如何是好?总不能眼睁睁看着生意这般清淡下去。”
季知棠不答反问,指尖轻轻点着账本上那些重复出现的菜品名称:“姐姐你看,这些客人肯点这些价高的菜,说明他们是识货的,也认可我们的味道。他们不来,不是不喜欢,而是觉得……没必要常来。”
她微微前倾身子,眼眸亮晶晶的,带着一种成竹在胸的光彩,“我们缺的,不是好菜品,也不是新客人,而是一条能拴住这些优质客人的‘线’,一种让他们觉得,常来我们这里,不仅满足口腹之欲,更能获得别处没有的‘体面’和‘实惠’。”
“体面和实惠?”谭娘子细细品味着这两个词,在“谭隐味居”的语境里,它们似乎有些矛盾。
“不错。”季知棠唇角弯起更深的笑意,“我有个想法,我们推行一套会员等级制。”
“会员?”谭娘子想起一事,“我听闻你在桃源镇的铺子早年也办过,是往里面预存银钱,然后扣着花销,对吗?”她有些迟疑,“那般模式,放在我们这里,恐怕有些客人会嫌麻烦,或是觉得……”她觉得有些难以启齿,“不够大气。”
“姐姐放心,此会员非彼会员。”季知棠了然一笑,耐心解释。
“桃源镇的会员,重在‘充值便利’,针对的是街坊邻里、日常饮食。而我们‘谭隐味居’的会员,目的不在于让客人预存多少银钱,而在于‘筛选’,并‘珍惜’那些最重要的客人。我们要让他们感觉到,成为我们的会员,是一种身份的象征,是一种被特殊对待的尊荣。有了这份归属感和优越感,他们才会更愿意频繁光顾。”
谭娘子听得入神,似乎捕捉到了什么:“具体要如何做?”
“我设想,设计一个阶梯式的成长体系,分为四个等级。”季知棠伸出四根手指,“初入会者,可称‘谭香客’,其上依次为‘铜鼎会员’、‘银盏会员’,最高一级,设为‘金樽会员’。不同等级,对应不同的用餐折扣,以及各自独有的特色权益。”
“折扣?”谭娘子敏感地捕捉到这个词。
“对,折扣。”季知棠从容不迫,“‘谭香客’享菜品九五折,‘铜鼎’九折,‘银盏’八五折,‘金樽’则可享八折优惠。”
谭娘子心算极快,立刻道:“即便是八折,以我们菜品的利润,也确实仍是赚的。可这……不还是变相降价了吗?”她心中仍有疑虑。
季知棠摇摇头,神情认真:“姐姐,这绝非简单的降价。降价是对所有客人一视同仁的让步,显得我们底气不足。而会员折扣,是给予自己人的优待,是区别对待。我们通过提供差异化的权益和尊享体验,让顾客感到被特殊对待,觉得自己的消费是值得的,是被铭记和回报的。这能极大地增强他们的忠诚度,鼓励重复消费,慢慢培养成我们最稳固的熟客基础。这正是谭隐味居目前最需要的——不是更多的一次性客人,而是更多愿意常回来的自己人。”
谭娘子坐在季知棠对面,柳眉微蹙,将手中的账本推了过去。“棠娘子,你瞧瞧吧。”她声音里带着刻意压制的烦闷,“近半个月的预定的确是稀疏了不少。照理说,开业时的那股新鲜劲过去了,客流回落些也属正常,可这……落得也未免太快了些。”
季知棠脸上依旧挂着那抹惯有的、令人舒心的浅笑,伸手接过账本,不急不缓地翻看起来。她今日穿着一身藕荷色的襦裙,发间只簪了一支素银簪子,比起谭娘子身上料子更显贵重的衣裙,她这身打扮更像是来品茶的闲客,而非来处理生意难题的东家。
“莫急,谭姐姐,”季知棠嗓音柔和,带着安抚人心的力量,“开门做生意,起起落落都是常事。我们先看看问题出在哪儿。”
她纤细的手指逐行划过墨迹清晰的账目,眸光沉静而专注。果然如谭娘子所言,预定桌数出现了明显的空档,原本需要提前一月才能订到的热门日子,如今提前半个月便能约上。
有些平日里头,甚至只有孤零零的一两桌预定。然而,她的目光在具体消费记录上停留更久——每桌点的菜品数量并不少,甚至有几样招牌菜被反复点选,显然客人们对口味是极其认可的。
“菜,没问题。”季知棠合上账本,抬眸看向谭娘子,语气肯定,“姐姐的手艺,聂师傅的巧思,便是我们最大的底气。服务上,咱们调教出来的人,也挑不出错处。”
“那为何……”谭娘子更困惑了,“我也想过是不是要再推出几道新菜,或者让伙计们多去街上招揽些客人。可新菜研发非一日之功,至于宣传,”她叹了口气,“我们这店的定位,若像寻常食肆那般吆喝,反倒不美了。”
她顿了顿,压低声音,“若不是你之前再三嘱咐,绝不能自降身价,我瞧着这冷清劲儿,真想是不是把价钱往下调一调,先引来些客人再说。”
“降价是饮鸩止渴,万万不可。”季知棠摇头,笑容里透出几分精明的锐利。
“姐姐你想,我们这‘谭隐味居’,走的就是‘精、稀、贵’的路子。桌椅是上好的楠木,碗碟是定制的龙泉瓷,食材择其鲜、取其尖,服务求其体贴入微。这些,都是实打实的成本。一旦降价,先前花大力气营造出的‘格调’便毁了,老客人会觉得掉了身价,新客人也未必领情,反而会疑心我们之前的菜品是否值那个价。到时候,想再把这价钱提回来,可就难如登天了。”
这番分析切中要害,谭娘子何尝不知,只是关心则乱。她无奈道:“那依你看,该如何是好?总不能眼睁睁看着生意这般清淡下去。”
季知棠不答反问,指尖轻轻点着账本上那些重复出现的菜品名称:“姐姐你看,这些客人肯点这些价高的菜,说明他们是识货的,也认可我们的味道。他们不来,不是不喜欢,而是觉得……没必要常来。”
她微微前倾身子,眼眸亮晶晶的,带着一种成竹在胸的光彩,“我们缺的,不是好菜品,也不是新客人,而是一条能拴住这些优质客人的‘线’,一种让他们觉得,常来我们这里,不仅满足口腹之欲,更能获得别处没有的‘体面’和‘实惠’。”
“体面和实惠?”谭娘子细细品味着这两个词,在“谭隐味居”的语境里,它们似乎有些矛盾。
“不错。”季知棠唇角弯起更深的笑意,“我有个想法,我们推行一套会员等级制。”
“会员?”谭娘子想起一事,“我听闻你在桃源镇的铺子早年也办过,是往里面预存银钱,然后扣着花销,对吗?”她有些迟疑,“那般模式,放在我们这里,恐怕有些客人会嫌麻烦,或是觉得……”她觉得有些难以启齿,“不够大气。”
“姐姐放心,此会员非彼会员。”季知棠了然一笑,耐心解释。
“桃源镇的会员,重在‘充值便利’,针对的是街坊邻里、日常饮食。而我们‘谭隐味居’的会员,目的不在于让客人预存多少银钱,而在于‘筛选’,并‘珍惜’那些最重要的客人。我们要让他们感觉到,成为我们的会员,是一种身份的象征,是一种被特殊对待的尊荣。有了这份归属感和优越感,他们才会更愿意频繁光顾。”
谭娘子听得入神,似乎捕捉到了什么:“具体要如何做?”
“我设想,设计一个阶梯式的成长体系,分为四个等级。”季知棠伸出四根手指,“初入会者,可称‘谭香客’,其上依次为‘铜鼎会员’、‘银盏会员’,最高一级,设为‘金樽会员’。不同等级,对应不同的用餐折扣,以及各自独有的特色权益。”
“折扣?”谭娘子敏感地捕捉到这个词。
“对,折扣。”季知棠从容不迫,“‘谭香客’享菜品九五折,‘铜鼎’九折,‘银盏’八五折,‘金樽’则可享八折优惠。”
谭娘子心算极快,立刻道:“即便是八折,以我们菜品的利润,也确实仍是赚的。可这……不还是变相降价了吗?”她心中仍有疑虑。
季知棠摇摇头,神情认真:“姐姐,这绝非简单的降价。降价是对所有客人一视同仁的让步,显得我们底气不足。而会员折扣,是给予自己人的优待,是区别对待。我们通过提供差异化的权益和尊享体验,让顾客感到被特殊对待,觉得自己的消费是值得的,是被铭记和回报的。这能极大地增强他们的忠诚度,鼓励重复消费,慢慢培养成我们最稳固的熟客基础。这正是谭隐味居目前最需要的——不是更多的一次性客人,而是更多愿意常回来的自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