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腊八(上)-《穿越后,我开了一家小食铺》

  季知棠抱着那块足有五六斤重、水灵白嫩的新鲜豆腐回到家中,何氏和姚小星见了都吓了一跳。

  “哎哟!怎地买了这许多豆腐?这得吃到什么时候去?”何氏看着那硕大的一块,又是欢喜又是发愁。欢喜的是豆腐新鲜,愁的是天气虽冷,但这般多的豆腐,若不能尽快吃完,放久了难免变质,岂不是糟蹋了徐家一片心意和这好食材?

  季知棠将豆腐小心地放在厨房阴凉处的架子上,也有些发愁。她看着那方方正正、冒着丝丝凉气的豆腐,忽然想起了前世小时候。

  每到腊月,爷爷总会买来许多老豆腐,切成小块,放在铺着稻草的竹匾里,等着它们长出一层细密的白色绒毛……那时空气中总是弥漫着一种特殊的、混合着菌子和时光味道的气息。最后,那些毛茸茸的小块会被裹上辣椒面、花椒粉和盐,放进坛子里,过不了多久,就会变成鲜美无比、下饭一流的腐乳……

  回忆带着淡淡的伤感,更多的是对那独特风味的想念。她眼睛一亮,对啊!可以做腐乳啊!能延长豆腐的保存期!

  说干就干!她立刻取来刀和砧板,将一大半豆腐小心翼翼地切成大小均匀、约两指见方的小块。切豆腐极需耐心和技巧,下刀要快而轻,才能保证切面光滑整齐,不碎不烂。

  接着,她找来一个干净、干燥的阔口浅木盒——这还是之前装酱菜用的。她让姚小星去后院柴垛扯来一小把干净金黄、带着阳光味道的干稻草,仔细地铺在木盒底上。这稻草不仅能提供发酵所需的菌种,还能保持透气,防止豆腐底部过于潮湿腐烂。

  然后将切好的豆腐块,整整齐齐、留出些许间隙地码放在稻草上。码好后,取来一块干净的细白纱布,轻轻覆盖在豆腐块上,既能防尘,又不会完全隔绝空气。

  最后,将这个木盒放在了厨房一个阴凉通风、不会直接被风吹到但又不会太冷的角落。剩下的,便是交给时间,等待自然发酵的奇迹发生。

  接下来的几天,季知棠每天都要去查看好几次。许是她心里着急,又或许是厨房灶火不断,温度比理想状态略高了些。三四天后,她揭开纱布一看,心里咯噔一下——只见部分豆腐块上,竟然生出了一些令人不安的黑绿色霉斑!这是杂菌污染了!

  好在她知道这是失败的表现,果断将那些长了黑绿霉斑的豆腐块全部挑出来丢弃,一点也不心疼。幸好,大部分豆腐块状态良好,表面逐渐生出了一层细密、洁白或淡黄色的绒毛,毛茸茸的,看起来竟有几分可爱。这正是她期待的毛霉菌丝!标志着前期发酵顺利完成!

  她小心地将成功发酵的豆腐块取出。下一步是腌制。她准备了一小碗酒,度数很高。将每一块发酵好的豆腐块都在酒液中快速滚一下,起到杀菌和增香的双重作用。

  然后便是调制腌料。她将细盐、磨碎的茱萸粉、炒香后碾成粗粒的花椒粉,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均匀。盐是防腐的关键,茱萸粉提供辣味和红亮的色泽,花椒则增添麻香。将沾了酒的豆腐块放入调料中,轻柔地翻滚,让每一面都均匀地裹上一层香辛料。

  最后是装坛。取来一个早已洗净、用开水烫过并彻底晾干水分的小陶罐。将裹满调料的豆腐块一层层小心地码入罐中,每码一层,轻轻压实一些,减少空隙。所有豆腐块都放入后,最后在表面缓缓淋入一层熟香油,直至完全覆盖住最上层的豆腐块,起到隔绝空气、防止腐败和增添风味的作用。

  盖上罐盖,用水封口(在坛沿注入清水),然后将其放置在阴凉处,进行漫长的后期发酵。要等到其风味完全融合成熟,至少还需要二十天左右。

  忙完腐乳的装坛,时节也已悄然来到了腊月初八——腊八节。

  按着季知棠的店规,今日铺子歇业一日,让忙碌了一年的大家好好歇歇,准备过节。

  一大清早,何氏就和章秀秀忙碌起来。她们将一把花椒和几瓣大蒜放入清水中煮沸,待那辛香中带着微麻的气味充分释放出来,水色微微泛黄后,便滤去渣滓,只留汁水。然后用干净的软布巾蘸取这温热的花椒大蒜水,仔细地擦拭门框、窗棂、橱柜角落以及灶台四周。

  这个举动带着一种古老而虔诚的仪式感,老一辈人相信,这能驱赶躲藏在角落里的病疫邪气,保佑家宅来年平安顺遂。清冽辛麻的气味在空气中弥漫开来,带来一种洁净与新生的感觉。

  院子里,姚小星带着季知蘅,也在一个小铁盆里点燃了一小堆干燥的柏树叶和艾草叶。这两种植物燃烧时产生独特的清香和略带呛味的烟雾,在古代被认为有净化空气、驱避邪秽的功效。淡淡的青烟袅袅升起,与厨房里渐渐飘出的粥香混合在一起,形成了腊八节特有的、令人安心的气息。

  季知棠则在厨房里主导着今日的重头戏——熬制腊八粥。她先用模具将一部分糯米粉团压出如意、元宝等吉祥图案,上锅蒸熟,做成小巧可爱的糯米糕,寓意吉祥如意、招财进宝。

  接着便开始处理熬粥的食材。腊八粥,讲究的就是一个“杂”字,汇聚八方食材,寓意丰收和圆满。她准备了:糯米、红豆、绿豆、红枣和桂圆干、莲子、核桃仁,还加入了本地特色的板栗和祛湿的薏米。

  每种食材都提前处理过了。豆类和莲子硬度高,需要提前一夜浸泡才能煮烂;薏米也需要浸泡;红枣要去核,桂圆干剥出肉,核桃仁掰成小块。

  所有食材处理妥当后,她便用三个锅同时煮,这次得熬多一点,一次加入足量的清水,避免中途添水而影响粥的粘稠度和口感。将浸泡好的豆类、米类、坚果等耐煮的食材先放入冷水中,大火烧开,然后转为小火,慢慢地熬。

  她守在灶边,不时用长勺在锅底轻轻搅动,防止糊底。看着锅中各种颜色的食材在咕嘟咕嘟的泡泡中翻滚、融合,米粒渐渐开花,豆子变得软烂,汤汁也变得愈发浓稠醇厚,浓郁的香气弥漫了整个厨房,甚至飘散到院子里。

  粥熬得差不多了,她加入适量的红糖块,用余温慢慢搅动至融化,让粥品变得甜润适口,却又不会过分甜腻。最后,再撒上一小把金黄的干桂花,瞬间,一股清雅别致的香气升腾而起,与粥本身的醇厚甜香交织在一起,令人食指大动。

  一锅用料十足、香甜软糯、寓意吉祥的腊八粥,终于大功告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