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家接过锦盒,客气地说了句“国公夫人有心了”,眼神却不自觉扫过那锦盒的大小。
这时苏棠的马车也到了。
“凌王侧妃到——”门子的嗓音划破了这无声的难堪。
马蹄声停在府前,苏棠掀开车帘,月白绣玉兰花的褙子衬得她面色清冷,目光扫过门前众人,落在段氏姑侄身上时,眉头几不可察地皱了皱。
呵,这是她前世那个难伺候的婆母,和贪得无厌的小姑子。
她下了马车,旁若无人地朝大门走去。
段氏见她这模样,刚压下去的火气又冒了上来,故意往前两步,扬高声音:“苏侧妃如今身份不同了,见了本国公夫人,竟是连行礼都忘了?难不成凌王府的规矩,是教你忘了尊卑次序?”
周围宾客的目光瞬间聚焦过来,苏棠指尖掐了掐掌心,终究记着段氏国公夫人的品级在侧妃之上,缓缓屈膝行了半礼,声音平淡无波:“见过国公夫人。”
起身时,却见段茉茉垂着的眼尾藏着几分幸灾乐祸,指尖还轻轻捻着帕子,似在嘲笑她的隐忍。
苏棠心中怒火骤然翻涌,却没再看段氏,转而盯着段茉茉,语气陡然转厉:“你是何人?见了本侧妃,竟敢不行礼?”
段茉茉被她冷厉的眼神吓了一跳,忙往段氏身后躲:“我…… 我是国公府的表小姐……”
“表小姐?” 苏棠冷笑一声,目光扫过周围,“便是皇家亲眷,见了王府主位尚且要守规矩,何况你一个无品无级的表小姐?方才本国公夫人说‘尊卑’,你便是这样学规矩的?还是说,国公府的教养,只教你躲在人后看笑话,却忘了基本的礼仪?”
段氏忙要护着:“苏侧妃何必跟个孩子计较……”
“孩子?本侧妃记得,这位表小姐,今年怕是……二十有三了吧?” 苏棠记得,这个段茉茉,比她还大一岁呢!
段茉茉脸色煞白。
她最恨旁人提起她的年龄。
这个年龄放在寻常人家,早就是老姑娘了。
她只好憋屈地朝苏棠行了大礼,“见过侧妃娘娘。”
区区一个凌王侧妃只是五品,但世子夫人作为正妻,却是三品。
无论如何,她一定要成为国公府世子夫人!
到时候,这个苏棠,看她如何羞辱回来!
前头的苏奕晴没再多言,提着裙摆从容往里走。
她不想在武康伯府门前当着大家伙儿的面和苏棠起冲突。
苏棠见她率先往里走,也松了一口气。
这一世苏奕晴才是段氏的儿媳,段茉茉才是苏奕晴的小姑子。
她还真怕苏奕晴为了段氏姑侄到她面前来给个下马威。
苏奕晴随婆子行至穿堂廊下,她总觉得苏棠对段氏姑侄的敌意有些莫名其妙。
方才苏棠明明问段茉茉是谁,说明她不认得段茉茉,又或是假装不认得段茉茉。
可她看段茉茉的眼神,分明带着几分深仇似的冷意,倒像是积怨已久。
而且段氏好歹是国公夫人,苏棠看见她,眼里也是充满了厌恶。
苏家世子夫人梁氏迎了上来,“大姐姐,你可总算来了!祖母和母亲都在花厅等着呢,大姐姐这边快请。”
这是大弟弟苏明武的妻子,如今伯府的当家主母。
她寒喧了两句进了花厅,还没绕过屏风,就听见靠近门口的三张梨花木椅上,几位衣着华贵的夫人正凑在一起,声音压得低低的,却字字清晰地往她耳里钻。
“真没想到啊,这伯府居然出了这么个女儿,虽说十多年都没养在跟前,寻回来后还为她谋了个好亲事,嫁到了言国公府这样的高门府邸做世子夫人,却突然发起疯来把婆家家产捐得一干二净,连铺子庄子都没剩!”
另一个穿石青色褙子的夫人用团扇半遮着脸,眼神带着鄙夷,“哎,苏家也是书香门第,怎么养出这么个不知规矩的女儿?哪有当媳妇的把婆家产业往外送的道理,这不是明晃晃的祸害婆家吗?”
旁边第三个夫人立刻接话,语气里满是幸灾乐祸:“可不是嘛!现在京里谁不知道,言国公府都快空了,听说连段老夫人的压箱底的东西全都没了。以后谁敢娶苏家的女儿?万一再遇上个把夫家当自己私产折腾的,家底都得被败光!这不是败家婆是什么?”
“还有啊,” 先前那一个夫人撇撇嘴,声音又压低了些,“听说言世子还全身瘫了,国公府现在就是个空架子。她倒好,捐了家产落个好名声,苦的还不是言家人?这女人心也太硬了些!”
“真真是娶妻不贤祸三代啊!”
这话刚落,苏奕晴已缓步绕过屏风,只一身月白色素面锦袍,发髻上仅插着一支羊脂玉簪,却自带一股沉静的气场。
听到议论的几位夫人见是她,瞬间闭了嘴,脸上闪过几分不自然,却还是强撑着端起茶盏假装饮茶。
苏奕晴却没打算绕过,她在几人对面的空位坐下,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几位夫人方才的话,我倒是听了大半。只是有件事想请教 —— 国公府那八十万两白银的家产,不知几位可知道它们的来历?”
几个夫人脸色一僵,其中一个强笑道:“苏夫人这话是什么意思?那自然是言国公府的祖产……”
“非也。” 苏奕晴打断她,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那些产业,全是我用自己的嫁妆本金,在京城置了丝绸庄、在北疆开了茶马市,一分一厘挣来的。当年言墨涵要捐官,是我拿嫁妆给他铺路;国公府老宅翻修,是我掏银子;就连世子的妾室儿子的首饰衣裳,都有我嫁妆铺子的出息。我嫁进国公府时,国公府倒欠外债几万两。说句不客气的,国公府这几年的体面,这几年攒下的家业,全是我苏奕晴用嫁妆银子撑起来、攒下的。”
她顿了顿,目光扫过几位夫人变了色的脸,继续道:“如今边境告急,军饷短缺,我把自己挣来的产业捐给兵部,一来能解国家燃眉之急,二来也给国公府换个‘忠君爱国’的名声,让世子少受些朝堂非议 —— 这难道不是一举两得的事?怎么到了几位嘴里,倒成了我‘败婆家’了?”
这时苏棠的马车也到了。
“凌王侧妃到——”门子的嗓音划破了这无声的难堪。
马蹄声停在府前,苏棠掀开车帘,月白绣玉兰花的褙子衬得她面色清冷,目光扫过门前众人,落在段氏姑侄身上时,眉头几不可察地皱了皱。
呵,这是她前世那个难伺候的婆母,和贪得无厌的小姑子。
她下了马车,旁若无人地朝大门走去。
段氏见她这模样,刚压下去的火气又冒了上来,故意往前两步,扬高声音:“苏侧妃如今身份不同了,见了本国公夫人,竟是连行礼都忘了?难不成凌王府的规矩,是教你忘了尊卑次序?”
周围宾客的目光瞬间聚焦过来,苏棠指尖掐了掐掌心,终究记着段氏国公夫人的品级在侧妃之上,缓缓屈膝行了半礼,声音平淡无波:“见过国公夫人。”
起身时,却见段茉茉垂着的眼尾藏着几分幸灾乐祸,指尖还轻轻捻着帕子,似在嘲笑她的隐忍。
苏棠心中怒火骤然翻涌,却没再看段氏,转而盯着段茉茉,语气陡然转厉:“你是何人?见了本侧妃,竟敢不行礼?”
段茉茉被她冷厉的眼神吓了一跳,忙往段氏身后躲:“我…… 我是国公府的表小姐……”
“表小姐?” 苏棠冷笑一声,目光扫过周围,“便是皇家亲眷,见了王府主位尚且要守规矩,何况你一个无品无级的表小姐?方才本国公夫人说‘尊卑’,你便是这样学规矩的?还是说,国公府的教养,只教你躲在人后看笑话,却忘了基本的礼仪?”
段氏忙要护着:“苏侧妃何必跟个孩子计较……”
“孩子?本侧妃记得,这位表小姐,今年怕是……二十有三了吧?” 苏棠记得,这个段茉茉,比她还大一岁呢!
段茉茉脸色煞白。
她最恨旁人提起她的年龄。
这个年龄放在寻常人家,早就是老姑娘了。
她只好憋屈地朝苏棠行了大礼,“见过侧妃娘娘。”
区区一个凌王侧妃只是五品,但世子夫人作为正妻,却是三品。
无论如何,她一定要成为国公府世子夫人!
到时候,这个苏棠,看她如何羞辱回来!
前头的苏奕晴没再多言,提着裙摆从容往里走。
她不想在武康伯府门前当着大家伙儿的面和苏棠起冲突。
苏棠见她率先往里走,也松了一口气。
这一世苏奕晴才是段氏的儿媳,段茉茉才是苏奕晴的小姑子。
她还真怕苏奕晴为了段氏姑侄到她面前来给个下马威。
苏奕晴随婆子行至穿堂廊下,她总觉得苏棠对段氏姑侄的敌意有些莫名其妙。
方才苏棠明明问段茉茉是谁,说明她不认得段茉茉,又或是假装不认得段茉茉。
可她看段茉茉的眼神,分明带着几分深仇似的冷意,倒像是积怨已久。
而且段氏好歹是国公夫人,苏棠看见她,眼里也是充满了厌恶。
苏家世子夫人梁氏迎了上来,“大姐姐,你可总算来了!祖母和母亲都在花厅等着呢,大姐姐这边快请。”
这是大弟弟苏明武的妻子,如今伯府的当家主母。
她寒喧了两句进了花厅,还没绕过屏风,就听见靠近门口的三张梨花木椅上,几位衣着华贵的夫人正凑在一起,声音压得低低的,却字字清晰地往她耳里钻。
“真没想到啊,这伯府居然出了这么个女儿,虽说十多年都没养在跟前,寻回来后还为她谋了个好亲事,嫁到了言国公府这样的高门府邸做世子夫人,却突然发起疯来把婆家家产捐得一干二净,连铺子庄子都没剩!”
另一个穿石青色褙子的夫人用团扇半遮着脸,眼神带着鄙夷,“哎,苏家也是书香门第,怎么养出这么个不知规矩的女儿?哪有当媳妇的把婆家产业往外送的道理,这不是明晃晃的祸害婆家吗?”
旁边第三个夫人立刻接话,语气里满是幸灾乐祸:“可不是嘛!现在京里谁不知道,言国公府都快空了,听说连段老夫人的压箱底的东西全都没了。以后谁敢娶苏家的女儿?万一再遇上个把夫家当自己私产折腾的,家底都得被败光!这不是败家婆是什么?”
“还有啊,” 先前那一个夫人撇撇嘴,声音又压低了些,“听说言世子还全身瘫了,国公府现在就是个空架子。她倒好,捐了家产落个好名声,苦的还不是言家人?这女人心也太硬了些!”
“真真是娶妻不贤祸三代啊!”
这话刚落,苏奕晴已缓步绕过屏风,只一身月白色素面锦袍,发髻上仅插着一支羊脂玉簪,却自带一股沉静的气场。
听到议论的几位夫人见是她,瞬间闭了嘴,脸上闪过几分不自然,却还是强撑着端起茶盏假装饮茶。
苏奕晴却没打算绕过,她在几人对面的空位坐下,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几位夫人方才的话,我倒是听了大半。只是有件事想请教 —— 国公府那八十万两白银的家产,不知几位可知道它们的来历?”
几个夫人脸色一僵,其中一个强笑道:“苏夫人这话是什么意思?那自然是言国公府的祖产……”
“非也。” 苏奕晴打断她,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那些产业,全是我用自己的嫁妆本金,在京城置了丝绸庄、在北疆开了茶马市,一分一厘挣来的。当年言墨涵要捐官,是我拿嫁妆给他铺路;国公府老宅翻修,是我掏银子;就连世子的妾室儿子的首饰衣裳,都有我嫁妆铺子的出息。我嫁进国公府时,国公府倒欠外债几万两。说句不客气的,国公府这几年的体面,这几年攒下的家业,全是我苏奕晴用嫁妆银子撑起来、攒下的。”
她顿了顿,目光扫过几位夫人变了色的脸,继续道:“如今边境告急,军饷短缺,我把自己挣来的产业捐给兵部,一来能解国家燃眉之急,二来也给国公府换个‘忠君爱国’的名声,让世子少受些朝堂非议 —— 这难道不是一举两得的事?怎么到了几位嘴里,倒成了我‘败婆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