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张家村的麦子收成-《四合院之我是贾东旭舅舅》

  “平安,进来坐坐”张平安刚要回家,被阎埠贵拉住,这老登不知又有啥事。

  “成”

  “平安,你们厂里今年有扩招的计划吗?”

  “我没听说,不过我感觉够呛,毕竟去年才刚招了四五千人”

  “这样啊”

  “咋了阎老师?”

  “我这不寻思给解成找个工作嘛”

  “啊?解成不是还上学呢嘛”

  “不知怎的,我总感觉他这次也考不上中专,平安你说解成随谁?你嫂子吧也挺精明,我呢也不笨,甚至还上过大学,可他样样不占”

  “……”

  “算了算了,等中考结束再说吧”

  阎埠贵有些意兴阑珊,显然被阎解成的学习天赋打击的不轻,本来天天乐呵呵的一个小老头,现在硬是愁眉苦脸的。

  “阎老师,我觉得解成或许不擅长学习,以后工作说不定就好了”

  “希望吧,平安等你们厂有名额了你给我留意下”

  “成”

  在阎埠贵家耽误了五分钟,回到家

  “平安哥,你怎么那么快就回来了?”

  “那丫头有人保护,就是那天那个叫阿彪的”

  张平安想着也不应该,娄半城怎么可能放心娄晓娥一个人跑那么远来找他们玩,果然有人暗中跟着保护。

  “哦,那就好”

  时光匆匆,转眼已是五月,王小苓在张平安的辅助下,炼体八十一式已经突破到五十九式了,今年还真有望突破八十一式。

  王小苓的冷白皮更加弹性有光泽,让张平安爱不释手,现在都不用他每天督促,王小苓自己都动力十足。

  “平安哥,我打出一整套动作真的能排出身体杂质嘛?”

  “肯定可以啊,你看看你才坚持练了几个月,和我‘打架’就已经有招架之力了”

  “哎呀~跟你说正经的”

  “嘿嘿嘿”

  这天休息日,娄晓娥又来蹭饭了,不过每次也都没空手。

  “小苓姐,我怎么感觉你好像不一样了”

  王小苓心中暗喜,这个月已经有好几个人问她这样的问题了,这也让她更加确定要坚持下去。

  “嗨,能有啥变化啊?”

  “我感觉你变白也变大了”娄晓娥指了指王小苓的胸肌

  “你这小丫头片子,长大了你也有”

  不过被娄晓娥这么一说,王小苓也觉得好像是大了那么一点点,这刚脱下厚衣服自己还真没在意。

  “嘻嘻嘻,小苓姐有没有什么秘诀啊?”

  “我每天都有锻炼哦,早上五六点就起来了”

  “啊?那么早?”娄晓娥想到自己每天都睡到太阳晒屁股才起来,不由得泄气。

  她是从小养尊处优的大小姐,从小就有人伺候,也就这两年风声紧了,他们家才解散了佣人;让她早起锻炼,别说娄半城那关,自己这关她也过不了。

  而且娄晓娥也没去过学校,之前都是她爹请人到家里教她,所以她很缺少玩伴。

  以前还好,跟娄半城有生意往来的人家里也有孩子,他们也能玩到一起,只是现在大部分都不在内地了。

  王小苓比她大了七岁,小时候还能带着她玩,大了就去上学了,之后见的也不多,慢慢也就生疏了。

  没想到年前的一次偶遇,又唤醒了她小时候的记忆,又有张平安在,再加上现在没有其他玩伴,娄半城也不反对,可不就经常过来找他们玩。

  要不是因为张平安两人都要上班,估计娄晓娥会天天来找他们玩。

  一个月的时间转瞬即逝,现在已是六月中旬,张平安将院子里收好的麦子拉回老家,顺便回家农忙。

  老家的麦子晚熟些,不过一个个沉甸甸的麦穗,象征着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

  “来忠大哥,还要感谢你去年把家里的麦子换给大家,明年这个时候咱们村子全都能种上高产粮了”

  说话的是张家村的村长张来友,张来源大叔的本家大哥,今年五十五岁。

  “嗨,都是自家人,能帮我肯定帮,我也希望咱们村子越来越好”

  “叮铃铃”

  “来忠大哥,是你家平安回来了,那我就先走了,等收完麦子咱们再聊”

  去年张老汉家的七亩多地收成接近两千五百斤,全都当成麦种,按照每亩三十斤麦种,每亩三百二十斤的收成,那么今年的麦种总量应该在两万六千斤左右,足够张家村所有人家都种上新麦种。

  “好”

  “爹,我那地里收的麦子带回来了”

  “好好好,快四麻袋了,那差不多四百斤了,看样子你院子里的土壤确实肥沃”

  很快张家村就开始抢收麦子了,张平安站在地头,看着金黄色的麦浪确实喜人,也难怪农民再累,收获时的喜悦也藏不住。

  五天时间,张平安和两个叔叔家的麦子都碾成小麦粒了,称重后果然和去年的亩产差不多,都在三百二十斤左右。

  “好好好”

  三家都是留下足够的麦种,其他全让村长处理了,等换好后的麦子再给他们。

  “平安,你带的三百多斤麦种,我换给你两个叔叔各一百斤,自家多出来的一百斤,我也给你几个叔伯大爷分了”

  “您看着弄就行”

  这也是张平安唯一能帮老家这边做的,明年就要公社化了,各种口号也要喊的震天响,张家村能提高点产量也能让他们少饿点肚子。

  最后在村长的统计下,去年两千四百多斤的麦种,如今的产量是两万五千多斤。

  张家村一百五十三户人家,平均一家也能分一百六七十斤,足够了。

  “爹,我回去了,等插稻秧我再回来”

  “好,路上慢点”

  回到城里已经晚上六点多,张平安直接去了八十五号院接媳妇儿。

  想到老丈人跟娄半城有合作,他以前还没在意,如今用空间一扫,老丈人和他二弟家里都有地下室,里面好东西还真不少。

  好家伙,每家都有七八个大箱子,虽然多数是铜钱和银锭,但也有两箱大黄鱼,还有一箱子古董。

  张平安忍不住咋舌,不过他估摸着师父那儿说不定也有,毕竟祖上也阔过。

  “平安,来了怎么在外面傻站着?”

  “哦哦,想事情走神了”

  “快进来吃饭”

  “好嘞”

  “平安,你们家麦子收成怎么样?”

  “还行,亩产在三百斤出头”

  “嚯,小苓还真没说大话,你家这亩产可不低啊”

  王长志在药房熬药,闲暇之余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