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深夜的对话-《记忆之囚》

  卫生间里,哗哗的水流声像一场永不停歇的瓢泼大雨,冲刷着陆寻最后一丝力气和尊严。

  他瘫在冰冷潮湿的地砖上,像一截被扔进熔炉里,烧得只剩下一具空壳的木炭。后脑勺磕在墙上,传来一阵阵迟钝的闷痛,但他感觉不到。

  他所有的感官,都被那股来自系统层面的、毁灭性的剧痛给格式化了一遍,只剩下最原始的、证明自己还活着的喘息声。

  失败了。

  输得一败涂地。

  老K说得对,他的大脑就是一间玻璃房子。而他,就是那个手贱到非要去敲一下玻璃的傻逼。

  结果,玻璃没碎,他的手,断了。

  一股前所未有的虚弱和无力,像最浓重的夜色,将他彻底淹没。他连动一下手指的力气都没有,只能睁着眼,空洞地望着那盏因为接触不良而微微闪烁的灯,像在看着自己随时可能熄灭的命运。

  就在他觉得自己快要被这片死寂吞噬时,门锁传来“咔哒”一声轻响。

  门被从外面打开了。

  陆寻的神经瞬间绷紧,但身体却做不出任何反应。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一个身影逆着走廊的光走进来,带着一股深夜的寒气。

  是叶晚。

  她快步走到卫生间门口,当看到瘫在地上的陆寻时,她的脚步猛地顿住。她手里拿着一个便携终端,屏幕上,一道刺眼的红色警报还在疯狂闪烁,那上面是他的生命体征数据,刚刚经历了一场雪崩式的断崖下跌。

  “你他妈的……”

  叶晚的胸口剧烈起伏,一句咒骂卡在喉咙里,最终却只化为一声夹杂着怒气和疲惫的叹息。

  她没再多说一句废话,走进来,弯腰,一把关掉了还在哗哗作响的水龙头。世界瞬间安静了,只剩下陆寻那破风箱似的喘气声。

  她架起陆寻的一条胳膊,半拖半抱地把他弄出卫生间,扔回到床上。整个过程,她的动作粗暴而高效,没有一丝多余的温柔,像在处理一件随时可能爆炸的危险品。

  陆寻陷在柔软的床垫里,看着她一言不发地在房间里走动,关掉不必要的灯光,拉上窗帘,将这个白色盒子再次变成一个与世隔绝的茧。

  做完这一切,她才拉过椅子,在他床边坐下。

  房间里很暗,只有窗帘缝隙里透进来的、城市永不熄灭的光污染,在他们的脸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你赢了。”

  良久,陆寻沙哑地开口,声音低得像耳语,带着一种彻底认输后的自嘲。

  “我试了。然后……差点把自己玩死机。你说的对,我一个人,什么都做不了。”

  叶晚没有说话,只是静静地看着他,那双在黑暗中依旧明亮的眼睛,像两台正在高速运转的分析仪,扫描着他脸上的每一寸表情。

  陆寻扯了扯嘴角,露出了一个比哭还难看的笑容。他放弃了所有伪装,放弃了那些故作坚强的挑衅和无所谓的玩笑。

  他累了。

  “那些梦……它们不是顾知行的。”他缓缓地说,声音里带着一种讲述别人故事般的平静,“我一直在做梦,梦见一个冰冷的实验室,梦见一个女人的背影……我拼了命地想看清她的脸,但我做不到。”

  “最可怕的不是这些。”他的声音开始微微颤抖,那是一种源于灵魂深处的恐惧,“是空白。我的记忆里,有一大块……是空的。就像被人用勺子硬生生挖掉了一块。我能感觉到那里本该有东西,也许是我的童年,也许是我的父母……但我什么都想不起来,那里只有一片‘滋滋’作响的雪花。”

  他抬起头,直视着叶晚的眼睛,那双总是带着戏谑和不羁的眸子里,此刻只剩下毫无防备的脆弱和迷茫。

  “我总感觉,有一双眼睛在看着我。不是从外面,是从我身体里面。它像个系统管理员,监控着我的一切。当我试图去触碰那些空白的时候,它就会启动……启动一种……清除程序。”

  “那感觉,就像被活生生格式化。我的一切,我的记忆,我的情感,所有构成‘陆寻’这个人的东西,都在被当成病毒一样清除。”

  他说完了。

  把那些他从未对任何人说起过的、最深层的恐惧和秘密,像倒垃圾一样,全都倒在了这个深夜,倒在了这个唯一能听他说话的人面前。

  房间里陷入了漫长的沉默。

  窗外的城市依旧喧嚣,但在这里,时间仿佛静止了。

  叶晚一直没有打断他,她就那么静静地听着,脸上的表情在昏暗的光影里变幻不定。有震惊,有困惑,还有一种她自己都未曾察觉的、冰层开裂的声音。

  不知道过了多久,她站起身。

  陆寻的心猛地一沉,他以为她又要像上次一样,听完他最坦诚的剖白,然后给他一个冰冷的背影。

  但她没有。

  她只是走到桌边,倒了一杯水,然后走回来,递到他面前。

  陆寻愣愣地看着那杯水,水面在昏暗中微微晃动,映着他苍白的脸。

  他抬起颤抖的手,接了过来。指尖触碰到杯壁的微凉,也触碰到了她指尖残留的、一丝属于活人的温度。

  “我们需要找到信息的源头。”

  叶晚终于开口,声音不大,却像一把沉重的铁锤,敲碎了这令人窒息的寂静,也敲定了他们之间某种全新的、无法言说的契约。

  她的目光,前所未有的清晰和坚定。

  “不是你的记忆,也不是顾知行的记忆。”

  “而是那个最初,往你们脑子里,写入这一切的……源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