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刚亮,工坊门口已经堆了十几只竹筐。王二狗蹲在窑口边上,拿铁钩翻着余烬,灰渣簌簌落下,露出底下烧好的陶杯。他没回头,听见脚步声就知道是罗令。
“昨夜烧了三窑。”他说,“全按你说的,低温慢烧。”
罗令嗯了一声,拎起一只杯对着晨光看。釉面泛着哑光,像山雨过后泥地的反色。他指尖蹭了蹭杯沿,没说话,转身进了屋。
赵晓曼坐在小桌前,手机摆在面前,屏幕亮着。她没抬头,手指在屏幕上滑,一下一下,像在数什么。
罗令走过去,看见满屏差评。
“孩子喝了吐了”“重金属超标”“赶紧退货”……一条接一条,发布时间集中在半夜。
她把手机推过来,手停在半空,没抖,但指甲边缘有些发白。
罗令扫完最后一条,放下手机,弯腰打开柜子,从最里层拿出一只刚出窑的杯子。他拧开水壶,倒了半杯温水,喝了一口。
“土是后山南坡的。”他说,“烧法是老规矩,七天阴干,三天低温,最后一天封窑焖烧。没加釉,没掺料。”
赵晓曼抬头看他。
“先人用这土做了三千年陶器。”他把杯子放回桌上,“他们吃这土烧的碗,喝这土烧的壶,活下来了。”
她没接话,只是把手机扣在桌上。
“今晚我去看土。”他说。
王二狗从外头探头:“要不先发个声明?拍个视频解释?”
“嘴说的,不如手做的。”罗令说着,抓起挂在墙上的草帽,“走一趟。”
三人一前一后上了后山。红土坡在村背,一面缓坡,向阳。南侧土色深红,北侧偏黄,夹着些白点。
罗令蹲下,抓了把南坡的土,搓了搓,又凑近闻了闻。土味干净,带点铁腥。他再抓北坡的,一搓,土散得快,指尖留下一层涩粉。
他从兜里掏出两片小布条,分别包了土样,标上“南”“北”,塞进衣袋。
夜里,罗令坐在工坊陶轮前,没开灯。窗外月光斜切进来,照在残玉上,玉面微凉。
他闭眼,手贴玉面。
梦来了。
画面晃,但清楚——几个身影在坡前弯腰,一人捧土搓条,不断裂;另一人倒水搅泥,静置后只取底泥。旁边有人伸手拦住想挖北坡的人,指了指南侧三尺处。
没声音,也没字。
罗令睁开眼,玉已凉。他记下位置,把布条重新系紧。
第二天一早,他带着南坡土样回工坊。赵晓曼已经在拉坯,手稳,但节奏比平时慢。
“今天直播。”罗令说。
她手顿了一下:“现在?”
“就现在。”
王二狗一听,立马掏出手机架在架子上,打开直播。标题他没写,直接让画面对着罗令。
镜头里,罗令蹲在土堆旁,当着所有人面,取南坡红土,加水,揉泥。动作不快,但每一遍都到位。泥团渐渐变得柔韧,没杂色。
他把泥拍上陶轮,脚踩踏板,轮子转起来。手一扶,泥团拔高,收口,一只敞口杯的雏形出来了。
“这土,先人挑过。”他边做边说,“南坡向阳,雨水顺流,杂质冲走。北坡背阴,积水滞留,硫铁沉积。”
弹幕开始滚动。
“真的假的?”
“听着像忽悠。”
罗令没理,把坯子放上阴干架,转身拿出小炉子,点火。他把北坡土样捏成小杯,放进去。
“今天烧两窑。”他说,“一窑用南土,一窑用北土。谁想知道有没有毒,等结果。”
王二狗凑近镜头:“罗老师说,喝三天,敢测的,寄给你。”
弹幕炸了。
“真敢喝?”
“等着看翻车。”
罗令没再说话。他把南土坯放进窑,封口,点火。
火光映在他脸上,一跳一跳。
三小时后,窑温够了。他开窑,取出南土杯。杯身完整,颜色均匀,无裂纹。
他当场烧水,泡茶,倒了一杯,喝下大半。
“明天再喝一杯。”他说,“第三天,有人要样品,寄。”
赵晓曼接过杯子,轻轻吹了吹,也喝了一口。
弹幕突然安静了几秒。
然后刷出一排“支持”。
“我也喝过,没事儿。”
“我家娃用这杯子喝水半年了。”
可没过多久,新评论又冒出来。
“谁知道土是不是真的?”
“万一是演的呢?拿别处好土冒充。”
王二狗急了,嚷道:“我们天天在这,还能造假?”
罗令摆手,从兜里掏出北土烧的杯子。杯身布满细裂,一碰就掉粉。
他倒了杯水进去。半分钟后,杯壁渗出一层白霜,水色微微发浑。
“北坡的土。”他说,“含硫铁多,烧出来脆,遇水析出杂质。先人不用它,不是不懂,是试过,死了人。”
他把杯子放在桌上,和南土杯并排。
“我们用的,是活下来的法子。”
弹幕开始刷“明白了”。
“祖宗挑过的土,比检测报告还准。”
“这才是真非遗。”
赵晓曼看着屏幕,轻声说:“他们怕的不是毒,是不知道。”
罗令点头:“那就让他们看见。”
当天夜里,直播回放被转了上万次。有人截图对比两杯泡水后的变化,发到论坛。
第二天一早,王二狗拿着手机冲进来:“罗老师,弹幕全是‘已送检’!”
罗令正在窑口取新烧的杯。他擦了擦手,接过手机。
屏幕上,一条条检测报告被晒出来——铅、镉、汞,全未检出。
“南坡红土陶器,符合食品接触材料标准。”
“烧制工艺稳定,无有害析出。”
还有人留言:“寄了三只杯去检测,全合格。支持青山村。”
赵晓曼站在门口,手里抱着一摞订单打印单。
“退货的,改成补发了。”她说,“还有人加钱,要定制。”
王二狗咧嘴笑了:“这下,看谁还敢黑!”
罗令没笑。他走到土堆前,抓起一把南坡土,慢慢撒进泥桶。
“他们会换招。”他说。
“那也怕不了。”王二狗站直了,“我守窑,夜里也守。”
赵晓曼走过来,把订单放在桌上:“接下来,得招人了。光靠我们几个,做不过来。”
罗令点头,目光落在窑口。
火还在烧。
他转身从柜子里取出一块新泥,拍上陶轮。
轮子转起来,泥团拔高。
他双手一收,杯口圆润成型。
王二狗凑近镜头:“新一批,现做现烧,只用南坡红土!”
罗令没说话,把坯子取下,放上阴干架。
他的手沾着泥,指节上有几道旧伤疤。
火光跳动,映在残玉上。
“昨夜烧了三窑。”他说,“全按你说的,低温慢烧。”
罗令嗯了一声,拎起一只杯对着晨光看。釉面泛着哑光,像山雨过后泥地的反色。他指尖蹭了蹭杯沿,没说话,转身进了屋。
赵晓曼坐在小桌前,手机摆在面前,屏幕亮着。她没抬头,手指在屏幕上滑,一下一下,像在数什么。
罗令走过去,看见满屏差评。
“孩子喝了吐了”“重金属超标”“赶紧退货”……一条接一条,发布时间集中在半夜。
她把手机推过来,手停在半空,没抖,但指甲边缘有些发白。
罗令扫完最后一条,放下手机,弯腰打开柜子,从最里层拿出一只刚出窑的杯子。他拧开水壶,倒了半杯温水,喝了一口。
“土是后山南坡的。”他说,“烧法是老规矩,七天阴干,三天低温,最后一天封窑焖烧。没加釉,没掺料。”
赵晓曼抬头看他。
“先人用这土做了三千年陶器。”他把杯子放回桌上,“他们吃这土烧的碗,喝这土烧的壶,活下来了。”
她没接话,只是把手机扣在桌上。
“今晚我去看土。”他说。
王二狗从外头探头:“要不先发个声明?拍个视频解释?”
“嘴说的,不如手做的。”罗令说着,抓起挂在墙上的草帽,“走一趟。”
三人一前一后上了后山。红土坡在村背,一面缓坡,向阳。南侧土色深红,北侧偏黄,夹着些白点。
罗令蹲下,抓了把南坡的土,搓了搓,又凑近闻了闻。土味干净,带点铁腥。他再抓北坡的,一搓,土散得快,指尖留下一层涩粉。
他从兜里掏出两片小布条,分别包了土样,标上“南”“北”,塞进衣袋。
夜里,罗令坐在工坊陶轮前,没开灯。窗外月光斜切进来,照在残玉上,玉面微凉。
他闭眼,手贴玉面。
梦来了。
画面晃,但清楚——几个身影在坡前弯腰,一人捧土搓条,不断裂;另一人倒水搅泥,静置后只取底泥。旁边有人伸手拦住想挖北坡的人,指了指南侧三尺处。
没声音,也没字。
罗令睁开眼,玉已凉。他记下位置,把布条重新系紧。
第二天一早,他带着南坡土样回工坊。赵晓曼已经在拉坯,手稳,但节奏比平时慢。
“今天直播。”罗令说。
她手顿了一下:“现在?”
“就现在。”
王二狗一听,立马掏出手机架在架子上,打开直播。标题他没写,直接让画面对着罗令。
镜头里,罗令蹲在土堆旁,当着所有人面,取南坡红土,加水,揉泥。动作不快,但每一遍都到位。泥团渐渐变得柔韧,没杂色。
他把泥拍上陶轮,脚踩踏板,轮子转起来。手一扶,泥团拔高,收口,一只敞口杯的雏形出来了。
“这土,先人挑过。”他边做边说,“南坡向阳,雨水顺流,杂质冲走。北坡背阴,积水滞留,硫铁沉积。”
弹幕开始滚动。
“真的假的?”
“听着像忽悠。”
罗令没理,把坯子放上阴干架,转身拿出小炉子,点火。他把北坡土样捏成小杯,放进去。
“今天烧两窑。”他说,“一窑用南土,一窑用北土。谁想知道有没有毒,等结果。”
王二狗凑近镜头:“罗老师说,喝三天,敢测的,寄给你。”
弹幕炸了。
“真敢喝?”
“等着看翻车。”
罗令没再说话。他把南土坯放进窑,封口,点火。
火光映在他脸上,一跳一跳。
三小时后,窑温够了。他开窑,取出南土杯。杯身完整,颜色均匀,无裂纹。
他当场烧水,泡茶,倒了一杯,喝下大半。
“明天再喝一杯。”他说,“第三天,有人要样品,寄。”
赵晓曼接过杯子,轻轻吹了吹,也喝了一口。
弹幕突然安静了几秒。
然后刷出一排“支持”。
“我也喝过,没事儿。”
“我家娃用这杯子喝水半年了。”
可没过多久,新评论又冒出来。
“谁知道土是不是真的?”
“万一是演的呢?拿别处好土冒充。”
王二狗急了,嚷道:“我们天天在这,还能造假?”
罗令摆手,从兜里掏出北土烧的杯子。杯身布满细裂,一碰就掉粉。
他倒了杯水进去。半分钟后,杯壁渗出一层白霜,水色微微发浑。
“北坡的土。”他说,“含硫铁多,烧出来脆,遇水析出杂质。先人不用它,不是不懂,是试过,死了人。”
他把杯子放在桌上,和南土杯并排。
“我们用的,是活下来的法子。”
弹幕开始刷“明白了”。
“祖宗挑过的土,比检测报告还准。”
“这才是真非遗。”
赵晓曼看着屏幕,轻声说:“他们怕的不是毒,是不知道。”
罗令点头:“那就让他们看见。”
当天夜里,直播回放被转了上万次。有人截图对比两杯泡水后的变化,发到论坛。
第二天一早,王二狗拿着手机冲进来:“罗老师,弹幕全是‘已送检’!”
罗令正在窑口取新烧的杯。他擦了擦手,接过手机。
屏幕上,一条条检测报告被晒出来——铅、镉、汞,全未检出。
“南坡红土陶器,符合食品接触材料标准。”
“烧制工艺稳定,无有害析出。”
还有人留言:“寄了三只杯去检测,全合格。支持青山村。”
赵晓曼站在门口,手里抱着一摞订单打印单。
“退货的,改成补发了。”她说,“还有人加钱,要定制。”
王二狗咧嘴笑了:“这下,看谁还敢黑!”
罗令没笑。他走到土堆前,抓起一把南坡土,慢慢撒进泥桶。
“他们会换招。”他说。
“那也怕不了。”王二狗站直了,“我守窑,夜里也守。”
赵晓曼走过来,把订单放在桌上:“接下来,得招人了。光靠我们几个,做不过来。”
罗令点头,目光落在窑口。
火还在烧。
他转身从柜子里取出一块新泥,拍上陶轮。
轮子转起来,泥团拔高。
他双手一收,杯口圆润成型。
王二狗凑近镜头:“新一批,现做现烧,只用南坡红土!”
罗令没说话,把坯子取下,放上阴干架。
他的手沾着泥,指节上有几道旧伤疤。
火光跳动,映在残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