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0章 直播带货扬乡韵 民宿焕新聚客来-《血蜡封缄》

  雨后的晨光带着草木的清新,漫过老巷的青石板,洒在林砚兄妹改造后的民宿小院里。院角的月季被雨水洗得鲜亮,花瓣上挂着晶莹的水珠,老枣树的枝叶舒展着,绿意盎然,空气中弥漫着泥土的芬芳和淡淡的枣香。

  林砚一早便起了身,穿着简单的灰色短褂,正在调试直播设备。三脚架架在枣树下,手机镜头对准院子中央的八仙桌,桌上摆着刚出炉的枣糕、晒干的红枣、封装好的枣酱,还有村民自家种的小米、绿豆,件件都透着原生态的质朴。

  “哥,设备都调试好了吗?我把村里的李婶和小芳叫来了,她们今天帮忙当助手。”林薇端着一盘切好的枣糕走过来,身后跟着笑容腼腆的李婶和二十出头的小芳。李婶是村里的巧手,做枣糕、腌咸菜都是一把好手;小芳是村里为数不多的返乡大学生,学的是新媒体专业,这次主动来帮忙,想把家乡的特产通过直播推广出去。

  “都好了,网络信号也稳定。”林砚点点头,看向小芳,“小芳,一会儿直播的时候,你负责回复网友评论,引导下单;李婶,你就给大家讲讲枣糕的制作过程,说说咱们的食材都是纯天然的,没加任何添加剂。”

  “放心吧砚娃子,我一定把咱们的好东西说清楚!”李婶拍着胸脯,脸上带着些许紧张,却更多是期待。她这辈子没上过镜头,想到能通过手机让全国的人看到自己做的枣糕,心里既激动又忐忑。

  小芳也笑着点头:“林哥,没问题,我已经提前准备好回复话术了,保证不让网友等太久。”

  上午十点,直播准时开始。林砚对着镜头露出温和的笑容:“各位网友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故园枣香’直播间,我是主播林砚。今天带大家走进我们的家乡——这条有着百年历史的老巷,给大家推荐咱们本地的原生态特产,都是纯手工制作、无添加的好东西。”

  他说着,拿起一块枣糕,对着镜头展示:“大家看,这是我们用院子里老枣树上的红枣做的枣糕,面粉是村里磨房现磨的,没有添加蔗糖,只用红枣本身的甜味,松软香甜,老人小孩都能吃。”

  林薇适时递过一块枣糕,林砚咬了一口,满足地说道:“口感特别好,甜而不腻,带着红枣的醇香和麦香,这是我们小时候最爱的味道,也是家乡的味道。”

  镜头另一边,李婶拿起桌上的红枣,开始讲述:“网友们,咱们这红枣都是自然晾晒的,没有打农药,也没有熏硫,摘下来洗净晾干,保留了最原始的营养和口感。每天吃几颗,补气血、健脾胃,不管是直接吃,还是煮粥、泡水,都特别好。”她一边说,一边拿起一颗红枣掰开,露出饱满的果肉,“大家看这果肉,厚实多汁,甜度也足,都是长在老枣树上的,吸收了足够的阳光雨露。”

  小芳坐在一旁,手指飞快地敲击着键盘,回复着网友的评论:“网友‘爱吃甜食的小松鼠’问枣糕保质期多久?咱们的枣糕是现做现发,保质期15天,收到后建议冷藏保存哦!”“网友‘乡村爱好者’问能不能看看民宿的环境?没问题,一会儿直播结束后,带大家参观我们的民宿!”

  直播间的人数渐渐多了起来,评论区不断滚动着:“看起来好有食欲,已经下单两盒枣糕了!”“主播的家乡环境真好,好想去体验一下老巷的生活。”“纯天然的特产太让人放心了,支持家乡好物!”

  林砚看着不断上涨的订单量,心里既高兴又欣慰。当初决定做直播带货,就是想让更多人知道家乡的好东西,帮助村民增加收入。现在看来,这个想法是对的,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乡村、喜欢乡村的原生态产品。

  “感谢各位网友的支持!”林砚对着镜头鞠躬,“咱们的特产都是村民们用心制作的,每一份都承载着大家的诚意。今天下单的朋友,我们都会尽快发货,保证大家收到的都是新鲜的好物。接下来,让小芳带大家看看我们的民宿,有兴趣的朋友也可以下单预订,来老巷体验慢生活。”

  说着,林砚扛起三脚架,带着镜头走向民宿内部。民宿保留了老房子的建筑风格,青砖墙、木门窗,处处透着乡愁的韵味,同时又加入了现代舒适的设施。客厅里摆放着老式的红木家具,墙上挂着村里的老照片;卧室里铺着柔软的床垫,窗户边摆着小书桌,推窗就能看到院子里的枣树林;卫生间干净整洁,配备了热水器、洗衣机等生活设施。

  “大家看,这是我们的民宿房间,每一间都有不同的主题,却都保留了老房子的韵味。”林砚对着镜头介绍,“在这里,你可以早上被鸟叫声唤醒,坐在枣树下喝茶聊天,傍晚沿着老巷散步,感受最淳朴的烟火气。我们还提供免费的早餐,都是村里的原生态食材,玉米粥、咸菜、煮鸡蛋,简单却可口。”

  网友们纷纷留言:“民宿环境也太好了吧,既有年代感又很舒适,已经预订了下周的房间!”“想带着爸妈去体验一下,远离城市的喧嚣,感受乡村的宁静。”“主播太会了,不仅卖特产,还推广民宿,下次一定去打卡!”

  直播持续了三个小时,订单量一路飙升,枣糕卖出了五百多盒,红枣、枣酱也卖出去不少,民宿也收到了十几个预订订单。直播结束后,李婶看着后台的订单量,激动得眼眶都红了:“没想到这么多人喜欢咱们的东西,这一下子就能给村里带来不少收入!”

  小芳也笑着说:“林哥,咱们这次直播太成功了,下次可以多带些村民的特产,比如张叔家的手工挂面、刘奶奶家的腌咸菜,让更多人知道咱们村的好东西。”

  林砚点点头:“说得对,下次直播我们扩大品类,不仅要卖吃的,还要卖村里的手工艺品,比如竹编篮子、手工鞋垫,让村民们的手艺也能变现。”

  正说着,院门外传来了汽车喇叭声。林薇探头一看,笑着说:“应该是预订民宿的客人到了,我去开门。”

  门口停着一辆白色的轿车,下来一对年轻情侣和一位老人。男生穿着休闲装,女生扎着马尾辫,老人头发花白,精神矍铄。

  “请问是‘故园枣香’民宿吗?我们是来入住的。”男生笑着问道。

  “是的是的,欢迎欢迎!”林薇热情地迎上去,“我是林薇,这是我哥林砚。一路辛苦了,快进屋歇会儿。”

  林砚也走上前,帮忙接过他们的行李:“快请进,刚下过雨,院子里有点湿,小心脚下。”

  情侣俩带着老人走进院子,老人看着院子里的老枣树,眼睛一亮:“这棵枣树可有年头了吧?我小时候老家也有这么一棵枣树,可惜后来拆迁,树也被砍了,看到这棵树,就想起了小时候的日子。”

  “大爷,这棵树有五十多年了,是我爸妈当年亲手栽的。”林砚笑着说,“您要是喜欢,住在这里的几天,可以天天在枣树下坐着歇凉,还能摘新鲜的枣子吃。”

  “那可太好了!”老人高兴地说,“我就喜欢这样的老院子,有烟火气,不像城里的高楼大厦,冷冰冰的。”

  女生环顾着院子,笑着对男生说:“我就说这里没选错吧,环境这么好,空气也清新,太适合放松了。”

  林薇给他们安排好房间,又端来茶水和枣糕:“这是我们刚做的枣糕,你们尝尝,都是纯天然的,没加添加剂。”

  情侣俩和老人尝了一口枣糕,都赞不绝口:“太好吃了,比超市买的甜多了,还不腻!”“这就是小时候的味道,太怀念了。”

  安顿好客人,林砚兄妹又开始忙碌起来。林砚去村里通知村民们准备订单所需的特产,林薇则留在民宿,给客人介绍老巷的历史和周边的景点,比如村后的山涧、百年的老槐树、废弃的老磨坊,都是值得一去的地方。

  下午,林砚带着几位村民来到民宿,他们手里拎着装满枣糕、红枣的篮子,脸上带着笑容。“砚娃子,你要的东西都准备好了,都是新鲜做的、晒的,保证没问题!”张叔放下篮子,擦了擦额头上的汗。

  “谢谢张叔,辛苦大家了。”林砚说着,开始核对订单,“大家放心,卖出去的钱,我都会按时给大家结算,一分都不会少。”

  “我们信你!”村民们异口同声地说。自从林砚兄妹回来后,村里的变化大家有目共睹,民宿带动了村里的旅游,直播带货让特产有了销路,村民们的收入比以前翻了好几倍,大家对林砚兄妹充满了信任和感激。

  傍晚时分,老巷里渐渐热闹起来。入住民宿的客人们沿着青石板路散步,和坐在门口乘凉的老街坊们聊天。王奶奶给客人们讲老巷的故事,李大爷带着年轻客人去村后的山涧钓鱼,孩子们在巷子里追逐打闹,笑声回荡在老巷上空。

  林砚和林薇坐在枣树下,看着眼前的景象,心里满是欣慰。曾经冷清的老巷,如今又恢复了往日的烟火气,甚至比以前更热闹、更有活力。他们的努力没有白费,不仅守住了父母留下的家,还带动了整个村子的发展,让更多人感受到了乡村的魅力。

  “哥,你看,现在的老巷多好啊。”林薇看着眼前的欢声笑语,眼眶有些湿润,“要是爸妈还在,看到这些,肯定会特别高兴。”

  “是啊,他们一直希望咱们的家乡能越来越好。”林砚点点头,目光望向远方,“接下来,我们还要继续努力,把民宿做得更好,把直播带货的规模扩大,再引进一些乡村旅游项目,比如农耕体验、手工制作课程,让更多人来咱们村,让村民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我支持你!”林薇笑着说,“咱们还要培养更多的‘新苗’,让村里的年轻人都愿意回来,一起建设家乡,把这条老巷、这个村子的故事一直传下去。”

  夜色渐深,民宿的房间里亮起了暖黄的灯光,与天上的繁星相互辉映。客人们坐在院子里,吃着枣糕,喝着茶水,聊着天,享受着乡村的宁静与惬意。老巷里的狗吠声、虫鸣声、人们的欢声笑语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温馨和谐的乡村夜景图。

  林砚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雨润新苗,智启乡关,他们用智慧和汗水,为家乡播下了希望的种子,如今这些种子已经生根发芽,绽放出绚丽的花朵。未来,他们将继续携手老街坊和返乡青年,续写乡关的华章,让这条百年老巷焕发出更持久的生机与活力,让更多人感受到故乡的温暖与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