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秋的风裹着草木的清冽,掠过融境坪的田垄时,跨山海藤架上的蓝红繁花已渐渐褪去艳色。花瓣一片片随风飘落,像撒在木架下的彩蝶,而花蒂处,竟悄悄鼓出了青涩的小果子——起初只是指甲盖大小的青粒,顶端泛着淡淡的蓝红晕彩,随着日头渐斜,果子日渐饱满,颜色也从青绿转为淡紫,最终定格在蓝红相间的模样,表皮泛着一层薄薄的霜感,像裹了层半透明的琉璃。
这日清晨,小禾蹲在藤架下,指尖轻轻拂过一枚拳头大小的果实,养护本上的字迹透着难掩的欣喜:“孟秋廿八,跨山海藤花谢结果,果呈椭圆,蓝红交织如凝霞,表皮覆薄霜,触感温润,共结七枚,乃两地情谊之凝。”
“这果子熟了。”孙爷爷拄着拐杖走来,目光落在藤架上悬挂的果实上,浑浊的眼睛里透着光亮,“一株新藤首年结果便有七枚,是吉兆啊。这果子,藏着琉璃港的温润与融境坪的醇厚,是真真正正的‘情果’。”
阿忆与卡伦并肩站在藤架旁,望着那七枚蓝红果子,眼中满是欣慰。卡伦伸手轻托一枚果实,指尖传来沉甸甸的质感:“没想到短短半月,竟已长得这般饱满。待我带回琉璃港,定要让那里的人看看,这跨越山海的情谊,已结出了甜果。”
“果子熟了,你也该启程了。”阿忆望着远方的望海港,帆影隐约可见,“昨日望海港的船家来报,三日后有归航的大船,正适合扬帆西去。”
卡伦闻言,眼中闪过一丝不舍,却又迅速被期待取代:“是啊,该回去了。带着这些‘心意’,也好让琉璃港的族人早些见到跨山海藤的模样。”
接下来的三日,融境坪的人都在为卡伦的启程忙碌。阿忆将晒干的跨山海藤种子仔细装在两个陶罐里,一罐交给卡伦,一罐自己留存,罐口贴着小禾手写的“跨山海藤种”,字迹娟秀工整。孙爷爷则把早已誊抄好的养护方子折成方块,塞进卡伦的行囊,反复叮嘱:“这藤喜温润却不耐涝,琉璃港海风大,冬日需在根部培上干草,莫让寒气伤了根须。”
阿暖的灶房里日日飘着甜香,她将跨山海藤的果实去皮去核,与琉璃果、红藤果一同熬制成果酱,装在十个密封的瓷罐里:“这果酱保质期长,你路上吃,也给琉璃港的人尝尝。果子的甜,就是咱们融境坪的心意。”
孩子们更是黏着卡伦,妞妞把自己画的“跨山海藤结果图”卷成筒,塞进卡伦手中:“这是果子成熟的样子,你带回去,让他们知道果子长这样!”阿乐则拉着卡伦的衣角,拍着胸脯保证:“卡伦使者,你放心回去,我每天都会来给藤架浇水,等你明年回来,它肯定长得更高更壮!”
启程那日,天刚蒙蒙亮,望海港的码头上已聚满了人。卡伦的行囊鼓鼓囊囊,里面装着陶罐种子、水晶花露、画师的画作、养护方子,还有孩子们的画与阿暖的果酱,每一件都沉甸甸的,载着融境坪所有人的心意。
海风卷起他的衣摆,卡伦望着眼前一张张熟悉的笑脸,眼眶微微泛红。他走到阿忆面前,郑重地抱了抱他:“阿忆先生,多谢你与融境坪的族人,让跨山海藤在这片土地上扎根结果。来年孟秋,我定会带着琉璃港培育的藤苗,如期归来。”
“我会在这里等着,也会照料好这株跨山海藤。”阿忆拍了拍他的后背,目光望向远方的海平面,“待你归来时,定能看到它枝繁叶茂,与你带来的藤苗并肩而立。”
孙爷爷拄着拐杖走上前,将一包用红布裹着的东西塞进卡伦手中:“这是融境坪的新麦种,与琉璃港的麦种混着种,说不定能长出更壮的麦子。藤能跨山海,庄稼也能,情谊更能。”
卡伦接过红布包,紧紧攥在手中,深深鞠了一躬:“孙爷爷放心,我定会将麦种带回琉璃港,让两地的庄稼也像跨山海藤一样,共生共荣。”
“卡伦使者,路上要小心!”阿暖捧着一篮刚蒸好的杂粮糕,塞进他的行囊,“海上风大,记得按时吃饭,别饿着。”
“我们会想你的!”孩子们齐声喊道,妞妞踮起脚尖,把一朵用彩纸做的蓝红花别在卡伦的衣襟上,“这朵花不会谢,就像我们的心意一样。”
卡伦低头看着衣襟上的纸花,又望了望众人,喉咙哽咽,说不出话来。他转身踏上船板,走到船舷边,转过身来,朝着码头挥了挥手。朝阳从海平面升起,金色的光芒洒在海面上,也洒在卡伦的身上,他手中的行囊在阳光下泛着微光,像揣着一整个融境坪的温暖。
“一路顺风!”码头上的人齐声喊道,声音随着海风飘向船帆。
阿忆望着大船缓缓驶离码头,帆影渐渐变小,最终化作海平面上的一个小黑点。他身旁的小禾翻开养护本,笔尖在纸上轻轻滑动,写下一行字:“孟秋三十晨,卡伦使者携跨山海藤种、情果果酱及众人心意,乘舟归琉璃港,约来年孟秋携藤苗返。海风送帆,心意随波,山海虽远,情谊相连。”
孙爷爷捋着胡须,望着远去的船影,轻声说道:“这船载着的不只是藤种和果子,是两地人的心意啊。待来年藤苗归来,融境坪与琉璃港,便真的像这跨山海藤一样,枝蔓相连,再也分不开了。”
海风卷起木架下的落花,飘向望海港的海面,仿佛在追随着归帆的方向。跨山海藤架上的七枚蓝红果实,在阳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泽,像七颗凝结的星辰,见证着这场跨越山海的约定,也静静等待着来年那一场带着藤苗与欢笑的重逢。
这日清晨,小禾蹲在藤架下,指尖轻轻拂过一枚拳头大小的果实,养护本上的字迹透着难掩的欣喜:“孟秋廿八,跨山海藤花谢结果,果呈椭圆,蓝红交织如凝霞,表皮覆薄霜,触感温润,共结七枚,乃两地情谊之凝。”
“这果子熟了。”孙爷爷拄着拐杖走来,目光落在藤架上悬挂的果实上,浑浊的眼睛里透着光亮,“一株新藤首年结果便有七枚,是吉兆啊。这果子,藏着琉璃港的温润与融境坪的醇厚,是真真正正的‘情果’。”
阿忆与卡伦并肩站在藤架旁,望着那七枚蓝红果子,眼中满是欣慰。卡伦伸手轻托一枚果实,指尖传来沉甸甸的质感:“没想到短短半月,竟已长得这般饱满。待我带回琉璃港,定要让那里的人看看,这跨越山海的情谊,已结出了甜果。”
“果子熟了,你也该启程了。”阿忆望着远方的望海港,帆影隐约可见,“昨日望海港的船家来报,三日后有归航的大船,正适合扬帆西去。”
卡伦闻言,眼中闪过一丝不舍,却又迅速被期待取代:“是啊,该回去了。带着这些‘心意’,也好让琉璃港的族人早些见到跨山海藤的模样。”
接下来的三日,融境坪的人都在为卡伦的启程忙碌。阿忆将晒干的跨山海藤种子仔细装在两个陶罐里,一罐交给卡伦,一罐自己留存,罐口贴着小禾手写的“跨山海藤种”,字迹娟秀工整。孙爷爷则把早已誊抄好的养护方子折成方块,塞进卡伦的行囊,反复叮嘱:“这藤喜温润却不耐涝,琉璃港海风大,冬日需在根部培上干草,莫让寒气伤了根须。”
阿暖的灶房里日日飘着甜香,她将跨山海藤的果实去皮去核,与琉璃果、红藤果一同熬制成果酱,装在十个密封的瓷罐里:“这果酱保质期长,你路上吃,也给琉璃港的人尝尝。果子的甜,就是咱们融境坪的心意。”
孩子们更是黏着卡伦,妞妞把自己画的“跨山海藤结果图”卷成筒,塞进卡伦手中:“这是果子成熟的样子,你带回去,让他们知道果子长这样!”阿乐则拉着卡伦的衣角,拍着胸脯保证:“卡伦使者,你放心回去,我每天都会来给藤架浇水,等你明年回来,它肯定长得更高更壮!”
启程那日,天刚蒙蒙亮,望海港的码头上已聚满了人。卡伦的行囊鼓鼓囊囊,里面装着陶罐种子、水晶花露、画师的画作、养护方子,还有孩子们的画与阿暖的果酱,每一件都沉甸甸的,载着融境坪所有人的心意。
海风卷起他的衣摆,卡伦望着眼前一张张熟悉的笑脸,眼眶微微泛红。他走到阿忆面前,郑重地抱了抱他:“阿忆先生,多谢你与融境坪的族人,让跨山海藤在这片土地上扎根结果。来年孟秋,我定会带着琉璃港培育的藤苗,如期归来。”
“我会在这里等着,也会照料好这株跨山海藤。”阿忆拍了拍他的后背,目光望向远方的海平面,“待你归来时,定能看到它枝繁叶茂,与你带来的藤苗并肩而立。”
孙爷爷拄着拐杖走上前,将一包用红布裹着的东西塞进卡伦手中:“这是融境坪的新麦种,与琉璃港的麦种混着种,说不定能长出更壮的麦子。藤能跨山海,庄稼也能,情谊更能。”
卡伦接过红布包,紧紧攥在手中,深深鞠了一躬:“孙爷爷放心,我定会将麦种带回琉璃港,让两地的庄稼也像跨山海藤一样,共生共荣。”
“卡伦使者,路上要小心!”阿暖捧着一篮刚蒸好的杂粮糕,塞进他的行囊,“海上风大,记得按时吃饭,别饿着。”
“我们会想你的!”孩子们齐声喊道,妞妞踮起脚尖,把一朵用彩纸做的蓝红花别在卡伦的衣襟上,“这朵花不会谢,就像我们的心意一样。”
卡伦低头看着衣襟上的纸花,又望了望众人,喉咙哽咽,说不出话来。他转身踏上船板,走到船舷边,转过身来,朝着码头挥了挥手。朝阳从海平面升起,金色的光芒洒在海面上,也洒在卡伦的身上,他手中的行囊在阳光下泛着微光,像揣着一整个融境坪的温暖。
“一路顺风!”码头上的人齐声喊道,声音随着海风飘向船帆。
阿忆望着大船缓缓驶离码头,帆影渐渐变小,最终化作海平面上的一个小黑点。他身旁的小禾翻开养护本,笔尖在纸上轻轻滑动,写下一行字:“孟秋三十晨,卡伦使者携跨山海藤种、情果果酱及众人心意,乘舟归琉璃港,约来年孟秋携藤苗返。海风送帆,心意随波,山海虽远,情谊相连。”
孙爷爷捋着胡须,望着远去的船影,轻声说道:“这船载着的不只是藤种和果子,是两地人的心意啊。待来年藤苗归来,融境坪与琉璃港,便真的像这跨山海藤一样,枝蔓相连,再也分不开了。”
海风卷起木架下的落花,飘向望海港的海面,仿佛在追随着归帆的方向。跨山海藤架上的七枚蓝红果实,在阳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泽,像七颗凝结的星辰,见证着这场跨越山海的约定,也静静等待着来年那一场带着藤苗与欢笑的重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