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决断-《河葬》

  老乞丐的话像盆冷水,把最后一点希望也浇灭了。

  阿青站在原地,一动不动。陈渡看见她垂在身侧的手在微微发抖,不是因为害怕,是气的。他第一次见阿青这样。

  小栓扯扯他的衣角,声音虚弱:“哥,俺难受……”

  孩子脸烧得通红,嘴唇干裂。陈渡摸摸他的额头,烫手。

  “先找地方安顿。”陈渡对阿青说,声音出奇地平静。

  阿青像是没听见。陈渡拉了她一把,她才回过神,眼神里的戾气慢慢压下去。

  他们在难民营边缘找了个稍微避风的地方。陈渡把小栓放下,对阿青说:“你看着他,我去弄点水和药。”

  阿青点点头,在小栓身边坐下,把短刀放在手边。

  陈渡在难民营里转了一圈。这里什么都有卖的,只要你有钱。一个面黄肌瘦的妇人正在卖自己的孩子,五六岁的女娃,头上插着草标,要价二两银子。旁边有人卖所谓的“神药”,黑乎乎的膏药,说是能治百病。

  陈渡花五文钱买了一葫芦水,又花三文钱买了小包说是退热的草药粉。卖药的人信誓旦旦,但他知道,这东西多半没用。

  回去时,看见阿青正在给小栓擦汗。她的动作很轻,眼神却空空的,不知在看哪里。

  喂小栓喝了药,孩子昏昏睡去。陈渡把剩下的水分给阿青一半。

  “接下来怎么办?”他问。

  阿青没接水,望着灰蒙蒙的天:“不知道。”

  这是陈渡第一次从她口中听到这三个字。一直以来,阿青总是有主意的那个,哪怕是在最绝望的时候。

  “木匣里的东西,”陈渡轻声问,“除了周家,还能交给谁?”

  阿青摇头:“顾老没说。他只信得过周家。”

  沉默。难民营的嘈杂声浪一样涌来,又退去。

  “去京城。”陈渡突然说。

  阿青猛地转头看他。

  “既然这里没人可交,就去京城。”陈渡的声音不大,但很坚定,“找能管这事的人。”

  阿青像是第一次认识他似的,上下打量他:“你知道京城多远吗?这一路多少关卡?我们连青州府都进不去!”

  “那就绕路。”陈渡说,“走小路,走山路。孙老柴能带我们在山里活下来,我们也能。”

  “你疯了!”阿青压低声音,“小栓这样,能走多远?”

  陈渡看向昏睡的弟弟,心像被针扎一样。但他知道,留在这里也是死路一条。

  “等他退烧,我们就走。”他说,“在这里耗着,只有等死。”

  阿青不再说话,只是盯着他看。过了好久,她才开口:“你变了。”

  陈渡没否认。他看着自己的手,这双手握过柴刀,拿过竹竿,沾过血。早就不是运河边那个只会帮父亲打理尸体的少年了。

  后半夜,小栓的烧退了些,能喝点水了。陈渡把最后一点干粮泡软了喂他。

  “哥,俺们去哪?”小栓虚弱地问。

  “去个好地方。”陈渡摸摸他的头,“那里有白米饭,有肉,有大夫给你看病。”

  小栓的眼睛亮了亮,又黯淡下去:“爹在吗?”

  陈渡喉头一哽:“爹……在很远的地方等我们。”

  孩子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又睡过去了。

  天亮后,陈渡决定去弄点像样的干粮。他们剩下的钱不多了,必须精打细算。

  难民营外有个集市,卖什么的都有。陈渡看到一个粮铺前排着长队,米价高得吓人。旁边有个肉铺,案板上摆着些说不清是什么的肉,颜色发暗,苍蝇围着嗡嗡转。

  他买了最便宜的杂面,又狠心买了几个鸡蛋。回去时,看见一队官兵正在难民营里巡查,挨个盘问。

  陈渡心里一紧,加快脚步。

  回到住处,阿青正警惕地看着远处的官兵。小栓醒了,蜷在她身边。

  “得马上走。”阿青说,“他们在找南边来的人。”

  陈渡把买来的东西塞进包袱:“能走吗?”他问小栓。

  小栓点点头,挣扎着要站起来,却腿一软差点摔倒。陈渡把他背起来。

  他们悄悄离开难民营,向北走去。阿青弄了把锅灰,把三个人的脸都抹黑,衣服也扯得更破些。

  平原一望无际,没什么遮挡。他们不敢走大路,只能在田埂和荒地里穿行。偶尔有骑兵驰过,他们就赶紧趴下,等马蹄声远去再起来。

  中午时分,找到个废弃的砖窑休息。陈渡生火煮了面糊,打了两个鸡蛋进去。热乎乎的食物下肚,小栓的脸色好了些。

  “你的伤怎么样?”陈渡问阿青。

  阿青动了动左臂:“没事。”

  但陈渡看见她换药时皱紧的眉头。伤口在化脓,情况不妙。

  下午继续赶路。小栓坚持要自己走,但没走多远就又喘又咳。陈渡只好继续背着他。

  太阳快落山时,看到前方有个小村庄。村口有棵大槐树,树下坐着几个老人,正在闲谈。

  他们不敢贸然进村,在村外的林子里观察。这时,一个扛着锄头的老农从旁边经过,看了他们一眼。

  “逃荒的?”老农问。

  陈渡点点头。

  老农叹口气:“村东头有间空着的磨坊,你们可以去那歇脚。别生火,最近查得严。”

  按照老农指的方向,他们找到了那间磨坊。很破旧,但还能遮风挡雨。磨盘上积了厚厚一层灰,角落里堆着些烂麦草。

  阿青在门口望风,陈渡收拾出一块干净地方让小栓躺下。

  夜幕降临,村子里点点灯火亮起。磨坊里又冷又黑,小栓冻得直哆嗦。陈渡把所有的衣服都盖在他身上,还是不行。

  “得生火。”陈渡说。

  “太危险。”阿青反对。

  “小栓受不了。”

  最终他们折中了一下,在磨盘下面生了一小堆火,用石块围住,这样外面看不见光。

  火光跳跃着,映亮三张疲惫的脸。陈渡把最后一个鸡蛋煮了,剥给小栓。

  “哥,你也吃。”小栓要把鸡蛋分给他。

  “哥不饿。”陈渡把鸡蛋推回去,自己喝了口热水。

  夜里,小栓的烧又起来了,说明话,一会喊冷一会喊热。陈渡抱着他,心急如焚。

  阿青突然站起身:“我去村里找大夫。”

  “太危险了!”

  “总不能看着他死!”阿青的声音有些嘶哑。

  她拿起短刀,消失在夜色中。

  时间一点点过去。陈渡坐立不安,既担心小栓,又担心阿青。

  约莫过了一个时辰,外面传来脚步声。陈渡握紧铁尺,警惕地盯着门口。

  是阿青,还带着个老者。老者背着药箱,须发皆白,但眼神清亮。

  “快看看孩子。”阿青说。

  老者给小栓把了脉,又看了看舌苔:“风寒入体,加上饥饿劳累。我开副药,但能不能好,看造化。”

  他留下几包草药,不肯收钱:“这年月,能帮一个是一个。”

  老者走后,阿青才说:“我拿短刀抵着他脖子,他才肯来。”

  陈渡看着她,不知该说什么。

  药煎好了,喂小栓喝下。后半夜,孩子的烧终于退了,呼吸也平稳下来。

  陈渡松了口气,这才感觉浑身像散了架一样疼。

  阿青靠在墙边,闭着眼。火光下,她的脸瘦得脱了形。

  “谢谢。”陈渡轻声说。

  阿青没睁眼:“不用谢我。要是他死了,你也活不成。”

  陈渡知道她说的是实话。这一路,他们三个早已是一条绳上的蚂蚱。

  天快亮时,阿青突然说:“我们分头走吧。”

  陈渡一愣:“什么?”

  “你带着小栓,找个地方躲起来。”阿青睁开眼,目光灼灼,“我一个人去京城。”

  “不行!”

  “这是最好的办法。”阿青的声音很冷静,“三个人目标太大。我轻装上阵,走得快。到了京城,找到人,再来接你们。”

  陈渡摇头:“万一你……”

  “没有万一。”阿青打断他,“这东西必须送到。顾老、你爹、孙老柴,不能白死。”

  陈渡沉默。他知道阿青说得对,但让他就这样分开,他做不到。

  “要么一起走,要么都别走。”他说。

  阿青盯着他看了很久,突然笑了。这是陈渡第一次看见她笑,虽然只是嘴角微微一动。

  “傻小子。”她说,“那就一起死吧。”

  天亮后,他们继续上路。老大夫给的药很有效,小栓能自己走路了,虽然还很虚弱。

  陈渡摸摸怀里的木匣,又看看身边的阿青和小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