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乱花渐欲迷人眼-《1977:从高考状元到科技巨擘》

  火车进站了。

  刺耳的金属摩擦声划破了沉闷的旅途。

  张汉玉随着人流,被推挤着走下车厢。

  一股热浪夹杂着煤灰与尘土的气味扑面而来。

  站台上人山人海。

  南腔北调的吵嚷声像潮水般灌入他的耳朵。

  每个人都在奔跑,都在呼喊,都在用尽全力奔赴各自的生活。

  他抱着怀里那个磨得发亮的帆布包,站在原地,显得有些不知所措。

  高大的站台顶棚遮不住城市的天空。

  远方,一幢幢灰色水泥楼房的轮廓刺破天际,那是他从未见过的景象。

  这里就是星城。

  与张家生产队的寂静、贫瘠形成了天壤之别的世界。

  他深吸一口气,空气里没有泥土的芬芳,只有一种工业化的、陌生的味道。

  胸口那个粗布荷包的棱角硌着他的皮肤,提醒着他从哪里来。

  “同学,让一下,别挡道!”

  一个提着公文包的中年男人不耐烦地从他身边挤过,撞得他一个趔趄。

  他站稳脚跟,默不作声地挪到了一边。

  他看见了对面那个在火车上与他争论的年轻人赵雷。

  赵雷的父亲正和一个穿着铁路制服的人热情地握手,脸上满是得意的笑容。

  赵雷也看见了他,眼神里掠过一丝轻蔑,随即扭过头去,仿佛多看他一眼都脏了眼睛。

  张汉玉收回视线,攥紧了帆布包的带子。

  他需要找到去星城工学院的路。

  他朝着出站口走去,每一步都走得很慢,像是在丈量这个陌生的城市。

  出站口广场上,各个大学都立起了迎新的牌子。

  红色的横幅在风中飘扬。

  “热烈欢迎新同学!”

  “华南医学院”的牌子下围着最多的人,几个穿着白大褂的学长学姐正在热情地登记。

  赵雷一家人熟门熟路地走了过去,受到了英雄般的欢迎。

  张汉玉的目光在人群中搜索着。

  终于,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他看到了一个简陋的木牌。

  上面用毛笔歪歪扭扭地写着四个字。

  【星城工学院】

  牌子后面,只坐着一个女生。

  她穿着一件洗得有些旧的蓝布衬衫,扎着两条麻花辫,正低头看着一本厚厚的书,似乎对周围的喧嚣毫不在意。

  张汉玉走了过去。

  “同学,你好。”

  他的声音让那个女生从书里抬起了头。

  那是一张清秀的脸,戴着一副黑框眼镜,镜片后的眼睛明亮而专注。

  “你是……新生?”

  女生的声音很清脆,带着标准的普通话口音。

  “嗯。”

  张汉-玉点点头。

  “哪个系的?”

  她一边问,一边拿起桌上的一支笔和登记本。

  “电子计算机系。”

  女生握笔的手停顿了一下。

  她抬起头,重新打量了一遍眼前的这个男生。

  他很高,很结实,皮肤是庄稼人特有的黝黑,身上那件洗得发白的土布衫和脚上的布鞋,都与这个城市格格不入。

  但他的眼神很静,像一口深井。

  “电子计算机?”

  她重复了一遍,语气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惊讶。

  这个专业今年是第一年独立招生,冷门得不能再冷门,全校也没几个人知道是干什么的。

  报到的新生里,他是第一个。

  “对。”

  “叫什么名字?”

  “张汉玉。”

  女生低头在登记本上寻找。

  当她的手指划过那个名字时,猛地停住了。

  她再次抬起头,眼镜后的那双眼睛里写满了震惊,嘴巴微微张开。

  “你就是张汉玉?”

  “那个……全省理科状元?”

  她的声音不大,但足够让周围几个竖着耳朵的学生听见。

  一瞬间,几道好奇的视线投了过来。

  他们上下打量着张汉玉,眼神里充满了怀疑。

  状元?

  就这副乡下土包子的样子?

  张汉玉没有理会那些目光,只是平静地点了点头。

  “是我。”

  女生脸上的表情变得很复杂。

  有惊讶,有好奇,还有一丝……敬佩。

  她连忙站起身。

  “你好,我叫苏晓萌,是应用数学系大二的,也是学生会的,负责接你们新生。”

  她的态度和刚才相比,明显多了一分郑重。

  “你好,苏学姐。”

  “你……你怎么会报我们这个系?”

  苏晓萌还是没忍住问了出来。

  “以你的分数,京城那两所顶尖学府,任何专业都可以随便挑吧?”

  这也是所有人的疑问。

  一个状元,放弃了最好的学校,最好的专业,跑来星城工学院,读一个谁也搞不懂的“电子计算机”。

  这简直是不可理喻。

  “我觉得这个专业有前途。”

  张汉-玉的回答简单直接。

  苏晓萌愣住了。

  她看着张汉玉那张平静的脸,忽然觉得,或许他看到的,是和他们所有人都不一样的未来。

  “好了,你先在这里登记一下。”

  她把登记本推了过去。

  “等会儿人齐了,会有校车送我们回学校。”

  张汉-玉拿起笔,在登记本上写下了自己的名字。

  他的字迹遒劲有力,和他本人的气质截然不同。

  登记完后,他便抱着自己的帆布包,在牌子后面找了个角落安静地坐下,继续看那本被他翻得卷了边的《高等数学》。

  苏晓萌看着他,心里百感交集。

  她本以为状元都是戴着眼镜,文质彬彬的知识分子模样。

  没想到,却是这样一个沉默寡言,甚至有些土气的农村少年。

  可他身上那股沉静专注的气质,却比任何华丽的外表都更有力量。

  时间一点点过去。

  陆陆续续又有几个新生来登记,但电子计算机系的,始终只有张汉玉一个人。

  他仿佛被这个世界遗忘在了角落。

  下午,一辆解放牌卡车突突地开了过来,停在了牌子旁边。

  苏晓萌招呼着零星的几个新生。

  “好了,同学们,我们上车回学校了。”

  张汉玉把书收好,跟着其他人一起爬上了卡车的后车厢。

  车厢里没有座位,只有光秃秃的铁板。

  他找了个角落坐下,帆布包依旧紧紧抱在怀里。

  卡车发动,伴随着巨大的轰鸣声和黑烟,缓缓驶离了火车站。

  风从车厢的缝隙里灌进来,吹乱了他的头发。

  他看着窗外飞速后退的景象。

  宽阔的马路,林立的烟囱,穿着蓝色工装、骑着自行车的工人,还有街边店铺里传出的流行音乐。

  这一切都那么新鲜,那么有活力。

  他看到了一座巨大的钢铁厂,高炉里喷吐着火焰,仿佛一头钢铁巨兽。

  他想起了火车上那个中年男人的话。

  这个国家现在需要的是钢铁,是粮食。

  他没有错。

  但张汉玉也知道,驱动这些钢铁巨兽高效运转的,将不再是人力和算盘。

  而是一种看不见的,名为“数据”和“算法”的力量。

  他将是那个把这种力量带到这里的人。

  卡车颠簸着,穿过城区,驶向了郊外的大学城。

  路边的建筑渐渐稀疏,绿色的农田多了起来。

  但这里的农田,和张家生产队的完全不同。

  田垄整齐,水渠通畅,甚至还能看到远处小型的拖拉机在作业。

  这就是知识和技术带来的改变。

  他把手伸进口袋,摸到了那个硬邦邦的煮鸡蛋,还有母亲硬塞给他的、已经凉透了的馒头。

  他又摸了摸胸口,那个绣着“平”字的荷包,依旧安静地贴在那里。

  卡车在一个挂着巨大校牌的大门前停了下来。

  【星城工学院】

  几个鎏金大字在夕阳下闪闪发光。

  张汉玉跳下车,站在这座象牙塔的门口。

  他背着他简陋的行囊,抬头望着那块校牌。

  这里,就是他未来四年的战场。

  也是他点燃中国计算机产业火种的第一块试验田。

  他迈开脚步,走了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