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沉默不语,看着面前的地图陷入沉思。彭城的夜空乌云遮月,就像他此刻的心情。
张耳沉声道:“我知道诸位不甘心。但诸位想想,若与项羽死战,我们有几分胜算?即便侥幸取胜,又要付出多少代价?届时残兵败将,如何抵挡赵戈的虎狼之师?”
他走到地图前,手指划过:“赵戈此人心机深沉,他就是要让我们与项羽两败俱伤,他好坐收渔翁之利。我们越是死战,越是中了他的圈套。”
曹参冷笑:“所以就要投降?张耳,你忘了萧丞相还在项羽手中吗?”
提到萧何,刘邦浑身一震。这个从他起兵之初就追随左右的谋士,如今正身陷囹圄。
“萧何...”
刘邦轻声念着这个名字,眼前浮现出面色从容的文士形象。
他想起在沛县起兵时,是萧何为他筹措粮草;在进军咸阳时,是萧何为他稳定后方;在每一次危机时刻,都是萧何为他出谋划策。
“若非萧何,我刘邦何德何能走到今日?”刘邦长叹一声
“如今他身陷敌营,我若投降赵戈,岂不是将他置于死地?”
张耳道:“沛公,正因如此,我们才更要保全实力。只要留得青山在,总有救出萧丞相的一天。”
卢绾忽然道:“沛公,不如我们假意投降赵戈,效仿越王勾践卧薪尝胆...”
“不可。”
刘邦摇头打断,“赵戈不是夫差,他不会给我东山再起的机会。”
他站起身,在厅中踱步:“赵戈此人,表面仁义,实则心机深沉。他既能悄无声息地掌控咸阳,又能设下垓下之围,可见其智谋远在夫差之上。若是投降,他必会设法削弱我的势力,甚至...”
甚至什么,刘邦没有说,但每个人都明白——免死狗烹,鸟尽弓藏。
厅内再次陷入沉默。
投降赵戈,意味着放弃多年的基业,屈居人下;与项羽死战,则很可能全军覆没。无论选择哪条路,似乎都是死路。
这时,一名亲兵急匆匆闯入:“沛公!城外楚军有异动!项羽亲自在阵前挑战!”
众人急忙登上城楼。只见城外火把通明,项羽金甲红袍,在火光映照下如同战神。他单骑来到城下,长戟直指城头:
“刘邦!出来受死!否则明日破城,鸡犬不留!”
刘邦站在城头,与项羽四目相对。两位乱世枭雄,此刻都陷入了相似的绝境。
“项羽。”
刘邦高声喝道,“你可知道,无论你我谁胜谁负,最终得意的都只有赵戈?”
项羽大笑:“那又如何?我项羽宁可战死,也绝不像你一样做缩头乌龟!”
这番话激怒了沛军将领。曹参怒道:“沛公!让末将出城与他一战!”
刘邦却异常冷静。他望着城下的项羽,忽然笑道:“项羽!若你肯放了萧何,我愿与你联手对抗赵戈!”
这话一出,不仅楚军哗然,连沛军将领都大吃一惊。
项羽先是一愣,随即狂笑:“刘邦!你当我项羽是三岁孩童吗?放虎归山,后患无穷!”
范增在楚军阵中急呼:“项将军!小心有诈!”
但项羽已经听不进去。他对刘邦的提议嗤之以鼻:“要战便战,何必玩弄这些伎俩!”
看着项羽率军退回大营,刘邦长叹一声。他最后的尝试也失败了。
回到府衙,众将面面相觑,都不知道刘邦刚才的提议是真心还是假意。
“沛公!”
张耳试探着问,“您刚才说要与项羽联手...”
“是真心话。”
刘邦疲惫地坐下,“如今之势,唯有刘项联手,才有一线生机。”
曹参急道:“可是我们杀死项庄,夺取咸阳,又软禁萧丞相,这等深仇大恨...”
“比起生死存亡,个人恩怨算得了什么?”刘邦打断他
“若能与项羽联手击退赵戈,届时再论恩怨不迟。”
卢绾摇头:“只怕项羽不会相信我们的诚意。”
“所以他拒绝了。”
刘邦苦笑,“这也在我意料之中。”
联楚抗汉的路走不通,与楚死战是死路,降汉也是死路。似乎所有的出路都被堵死了。
众人再次陷入沉默。一名信使悄悄来到刘邦身边,递上一封密信:“沛公,这是汉营中送来的。”
刘邦拆信观看,面色变幻不定。信是赵戈亲笔所写,内容很简单:若刘邦愿意投降,不仅可以保全性命,赵戈还会设法营救萧何。
“赵戈...果然什么都算计到了。”刘邦将信传给众将观看。
张耳看完信,沉吟道:“沛公,赵戈既然做出这样的承诺,或许...”
“不可信。”
曹参斩钉截铁,“这必是赵戈的缓兵之计!”
卢绾也道:“是啊沛公,若是投降,我们这些将领或许可以保全,但士兵们呢?那些跟随我们多年的老兵,赵戈会如何处置他们?”
这个问题击中了刘邦心中最柔软的部分。他想起那些从沛县就跟随他的老兵,他们在战场上的奋勇拼杀,他们对自己的信任...
“诸位!”
刘邦缓缓起身,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个将领,“我刘邦能有今日,全赖诸位鼎力相助。如今陷入绝境,我绝不能为了一己之私,断送诸位的前程。”
他走到殿中央,“我意已决,明日与项羽决一死战!”
“沛公!”众将齐声惊呼。
刘邦转身,眼中露出决绝:“与其屈辱地活着,不如轰轰烈烈地战死!诸位若有人不愿赴死,现在就可以离开,我绝不阻拦!”
厅内一片寂静。忽然,曹参单膝跪地:“末将愿誓死追随沛公!”
紧接着,卢绾、张耳等将领纷纷跪倒:“愿誓死追随沛公!”
刘邦看着这些忠心耿耿的部下,眼中泛起泪光。他知道,明天的战斗很可能是他们人生的最后一战。
至少,他们选择了有尊严地战死,而不是屈辱地求生。
张耳沉声道:“我知道诸位不甘心。但诸位想想,若与项羽死战,我们有几分胜算?即便侥幸取胜,又要付出多少代价?届时残兵败将,如何抵挡赵戈的虎狼之师?”
他走到地图前,手指划过:“赵戈此人心机深沉,他就是要让我们与项羽两败俱伤,他好坐收渔翁之利。我们越是死战,越是中了他的圈套。”
曹参冷笑:“所以就要投降?张耳,你忘了萧丞相还在项羽手中吗?”
提到萧何,刘邦浑身一震。这个从他起兵之初就追随左右的谋士,如今正身陷囹圄。
“萧何...”
刘邦轻声念着这个名字,眼前浮现出面色从容的文士形象。
他想起在沛县起兵时,是萧何为他筹措粮草;在进军咸阳时,是萧何为他稳定后方;在每一次危机时刻,都是萧何为他出谋划策。
“若非萧何,我刘邦何德何能走到今日?”刘邦长叹一声
“如今他身陷敌营,我若投降赵戈,岂不是将他置于死地?”
张耳道:“沛公,正因如此,我们才更要保全实力。只要留得青山在,总有救出萧丞相的一天。”
卢绾忽然道:“沛公,不如我们假意投降赵戈,效仿越王勾践卧薪尝胆...”
“不可。”
刘邦摇头打断,“赵戈不是夫差,他不会给我东山再起的机会。”
他站起身,在厅中踱步:“赵戈此人,表面仁义,实则心机深沉。他既能悄无声息地掌控咸阳,又能设下垓下之围,可见其智谋远在夫差之上。若是投降,他必会设法削弱我的势力,甚至...”
甚至什么,刘邦没有说,但每个人都明白——免死狗烹,鸟尽弓藏。
厅内再次陷入沉默。
投降赵戈,意味着放弃多年的基业,屈居人下;与项羽死战,则很可能全军覆没。无论选择哪条路,似乎都是死路。
这时,一名亲兵急匆匆闯入:“沛公!城外楚军有异动!项羽亲自在阵前挑战!”
众人急忙登上城楼。只见城外火把通明,项羽金甲红袍,在火光映照下如同战神。他单骑来到城下,长戟直指城头:
“刘邦!出来受死!否则明日破城,鸡犬不留!”
刘邦站在城头,与项羽四目相对。两位乱世枭雄,此刻都陷入了相似的绝境。
“项羽。”
刘邦高声喝道,“你可知道,无论你我谁胜谁负,最终得意的都只有赵戈?”
项羽大笑:“那又如何?我项羽宁可战死,也绝不像你一样做缩头乌龟!”
这番话激怒了沛军将领。曹参怒道:“沛公!让末将出城与他一战!”
刘邦却异常冷静。他望着城下的项羽,忽然笑道:“项羽!若你肯放了萧何,我愿与你联手对抗赵戈!”
这话一出,不仅楚军哗然,连沛军将领都大吃一惊。
项羽先是一愣,随即狂笑:“刘邦!你当我项羽是三岁孩童吗?放虎归山,后患无穷!”
范增在楚军阵中急呼:“项将军!小心有诈!”
但项羽已经听不进去。他对刘邦的提议嗤之以鼻:“要战便战,何必玩弄这些伎俩!”
看着项羽率军退回大营,刘邦长叹一声。他最后的尝试也失败了。
回到府衙,众将面面相觑,都不知道刘邦刚才的提议是真心还是假意。
“沛公!”
张耳试探着问,“您刚才说要与项羽联手...”
“是真心话。”
刘邦疲惫地坐下,“如今之势,唯有刘项联手,才有一线生机。”
曹参急道:“可是我们杀死项庄,夺取咸阳,又软禁萧丞相,这等深仇大恨...”
“比起生死存亡,个人恩怨算得了什么?”刘邦打断他
“若能与项羽联手击退赵戈,届时再论恩怨不迟。”
卢绾摇头:“只怕项羽不会相信我们的诚意。”
“所以他拒绝了。”
刘邦苦笑,“这也在我意料之中。”
联楚抗汉的路走不通,与楚死战是死路,降汉也是死路。似乎所有的出路都被堵死了。
众人再次陷入沉默。一名信使悄悄来到刘邦身边,递上一封密信:“沛公,这是汉营中送来的。”
刘邦拆信观看,面色变幻不定。信是赵戈亲笔所写,内容很简单:若刘邦愿意投降,不仅可以保全性命,赵戈还会设法营救萧何。
“赵戈...果然什么都算计到了。”刘邦将信传给众将观看。
张耳看完信,沉吟道:“沛公,赵戈既然做出这样的承诺,或许...”
“不可信。”
曹参斩钉截铁,“这必是赵戈的缓兵之计!”
卢绾也道:“是啊沛公,若是投降,我们这些将领或许可以保全,但士兵们呢?那些跟随我们多年的老兵,赵戈会如何处置他们?”
这个问题击中了刘邦心中最柔软的部分。他想起那些从沛县就跟随他的老兵,他们在战场上的奋勇拼杀,他们对自己的信任...
“诸位!”
刘邦缓缓起身,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个将领,“我刘邦能有今日,全赖诸位鼎力相助。如今陷入绝境,我绝不能为了一己之私,断送诸位的前程。”
他走到殿中央,“我意已决,明日与项羽决一死战!”
“沛公!”众将齐声惊呼。
刘邦转身,眼中露出决绝:“与其屈辱地活着,不如轰轰烈烈地战死!诸位若有人不愿赴死,现在就可以离开,我绝不阻拦!”
厅内一片寂静。忽然,曹参单膝跪地:“末将愿誓死追随沛公!”
紧接着,卢绾、张耳等将领纷纷跪倒:“愿誓死追随沛公!”
刘邦看着这些忠心耿耿的部下,眼中泛起泪光。他知道,明天的战斗很可能是他们人生的最后一战。
至少,他们选择了有尊严地战死,而不是屈辱地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