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泰粮行”刘掌柜被拿下,审讯后虽咬死是自家贪财,但乔仲远与乔兰菁皆不信背后无人,只是眼下流民安置更为紧迫,便暂且将此事记下,暗中继续查探。
有了地窖陈粮支撑,底气十足的乔仲远立刻召集属官与子女,部署下一步计划。
“流民已初步安顿,接下来便是长久之计。”乔仲远指着凉州舆图,“城外东西两侧,共有十个废弃村落,屋舍虽破败,但地基犹在,稍加修缮便可入住。本官意欲将这些村落重新启用,将流民化整为零,落户安置。”
乔兰菁补充道:“爹,女儿以为,可先让流民自行组合。同乡同村者,或彼此信得过的人家,自愿结为邻里,每村约摸安置四十至五十户。如此,他们彼此熟悉,便于日后耕作互助,也利于管理。”
“此法甚好!”乔仲远赞道,“就按菁儿说的办!赵文,你立刻带人去安置点宣布:给大家一个时辰,自行寻找同伴,以四十户左右为一组,登记造册,选定想要入驻的废弃村落。
一个时辰后,若未能自行组合完毕,或村落名额已满,则由官府统一调配!”
“下官遵命!”赵文领命而去。
消息在安置点一公布,顿时如同炸开了锅。
流民们既激动又忐忑,纷纷行动起来。
识字有些威望的陈致远立刻被同乡围住。
“陈秀才,咱们清水镇出来的,可得在一起!”
“对!咱们这还有二十八户,还差十几户,看看能不能再找些信得过的凑一凑?”
陈致远点头,扬声道:“清水镇的乡亲们,先到我这里登记!若有其他地方的兄弟,觉得我等可信,也欢迎过来商议!”
另一边,一个叫赵家沟的小群体也在迅速聚集。
“咱赵家沟的,都过来!别走散了!”
“栓子他娘,快带着孩子过来登记!”
场面一时间有些混乱,却也透着一种充满希望的活力。
大部分人都顺利找到了原来的乡邻或路上结伴的信得过的朋友,快速组成了团体,并圈定了心仪的村落。
然而,也有落单的,或者原村子人太少凑不齐数的。
角落里,几户人家愁眉苦脸。
他们是不同地方逃出来的,路上相识,彼此照应,但加起来也只有五户,远远不够。
一个老实巴交的汉子李老四搓着手,对同伴叹道:“咱人太少了,怕是没有村子肯要咱们……到时候官府分配,不知分到哪儿去。”
这时,一个已经凑齐了四十五户、正准备去登记选定西边赵家村的队伍头领,一个叫孙大勇的汉子走了过来。
他看了看李老四这几户人,都是面相憨厚、手脚齐全的,便开口道:“几位兄弟,我们是原赵家沟的,还差五户就满额了。我看你们也都是实在人,若不嫌弃,就跟我们一起去赵家村落户,如何?”
李老四几人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愣了一下,才激动地连连点头:“不嫌弃!不嫌弃!多谢孙大哥收留!”
孙大勇爽朗一笑:“谢啥!以后就是一个村的兄弟了,互相照应!”
也有村子因为各种原因,人数超出了五十户。
一个叫王家坳的团体,登记时发现竟有五十三户。
领头的老者王老汉犯了难:“这……多了三户,官府能让咱都进去吗?”
旁边有人提议:“要不……让最后来的三户出去?”
那被点名的三户人顿时面色惨白。
王老汉却摇摇头:“都是逃难出来的,不容易。既然一起走到了这儿,就是缘分。咱们去跟官府的大人说说情,看能不能通融一下,挤一挤?”
一个时辰很快过去,大部分流民都成功自行组合完毕,选定了村落。
只剩下约莫百余户,或因原群体被打散,或因性格原因未能找到组织,留在了原地,显得有些无助。
赵文带着书吏回来统计,看到此景,便按照乔兰菁事先交代的,朗声道:“自行组合完毕的团体,按选定村落登记,明日便可由衙役带领,前往查看驻地,领取首批修缮工具和口粮!
尚未找到团体的乡亲,也不必忧心,官府会将你们妥善分配到各村落,绝不会让任何人流离失所!”
此言一出,那些落单的流民才松了口气,纷纷向官府道谢。
乔兰菁站在不远处,看着这纷乱却充满人情味的一幕,嘴角微弯。
人性虽有自私,但更多的,是困境中萌生的善意与团结。
这第一步,走对了。
接下来,便是带领这些人,在那片片废墟之上,用自己的双手,重建家园,开启新生。
有了地窖陈粮支撑,底气十足的乔仲远立刻召集属官与子女,部署下一步计划。
“流民已初步安顿,接下来便是长久之计。”乔仲远指着凉州舆图,“城外东西两侧,共有十个废弃村落,屋舍虽破败,但地基犹在,稍加修缮便可入住。本官意欲将这些村落重新启用,将流民化整为零,落户安置。”
乔兰菁补充道:“爹,女儿以为,可先让流民自行组合。同乡同村者,或彼此信得过的人家,自愿结为邻里,每村约摸安置四十至五十户。如此,他们彼此熟悉,便于日后耕作互助,也利于管理。”
“此法甚好!”乔仲远赞道,“就按菁儿说的办!赵文,你立刻带人去安置点宣布:给大家一个时辰,自行寻找同伴,以四十户左右为一组,登记造册,选定想要入驻的废弃村落。
一个时辰后,若未能自行组合完毕,或村落名额已满,则由官府统一调配!”
“下官遵命!”赵文领命而去。
消息在安置点一公布,顿时如同炸开了锅。
流民们既激动又忐忑,纷纷行动起来。
识字有些威望的陈致远立刻被同乡围住。
“陈秀才,咱们清水镇出来的,可得在一起!”
“对!咱们这还有二十八户,还差十几户,看看能不能再找些信得过的凑一凑?”
陈致远点头,扬声道:“清水镇的乡亲们,先到我这里登记!若有其他地方的兄弟,觉得我等可信,也欢迎过来商议!”
另一边,一个叫赵家沟的小群体也在迅速聚集。
“咱赵家沟的,都过来!别走散了!”
“栓子他娘,快带着孩子过来登记!”
场面一时间有些混乱,却也透着一种充满希望的活力。
大部分人都顺利找到了原来的乡邻或路上结伴的信得过的朋友,快速组成了团体,并圈定了心仪的村落。
然而,也有落单的,或者原村子人太少凑不齐数的。
角落里,几户人家愁眉苦脸。
他们是不同地方逃出来的,路上相识,彼此照应,但加起来也只有五户,远远不够。
一个老实巴交的汉子李老四搓着手,对同伴叹道:“咱人太少了,怕是没有村子肯要咱们……到时候官府分配,不知分到哪儿去。”
这时,一个已经凑齐了四十五户、正准备去登记选定西边赵家村的队伍头领,一个叫孙大勇的汉子走了过来。
他看了看李老四这几户人,都是面相憨厚、手脚齐全的,便开口道:“几位兄弟,我们是原赵家沟的,还差五户就满额了。我看你们也都是实在人,若不嫌弃,就跟我们一起去赵家村落户,如何?”
李老四几人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愣了一下,才激动地连连点头:“不嫌弃!不嫌弃!多谢孙大哥收留!”
孙大勇爽朗一笑:“谢啥!以后就是一个村的兄弟了,互相照应!”
也有村子因为各种原因,人数超出了五十户。
一个叫王家坳的团体,登记时发现竟有五十三户。
领头的老者王老汉犯了难:“这……多了三户,官府能让咱都进去吗?”
旁边有人提议:“要不……让最后来的三户出去?”
那被点名的三户人顿时面色惨白。
王老汉却摇摇头:“都是逃难出来的,不容易。既然一起走到了这儿,就是缘分。咱们去跟官府的大人说说情,看能不能通融一下,挤一挤?”
一个时辰很快过去,大部分流民都成功自行组合完毕,选定了村落。
只剩下约莫百余户,或因原群体被打散,或因性格原因未能找到组织,留在了原地,显得有些无助。
赵文带着书吏回来统计,看到此景,便按照乔兰菁事先交代的,朗声道:“自行组合完毕的团体,按选定村落登记,明日便可由衙役带领,前往查看驻地,领取首批修缮工具和口粮!
尚未找到团体的乡亲,也不必忧心,官府会将你们妥善分配到各村落,绝不会让任何人流离失所!”
此言一出,那些落单的流民才松了口气,纷纷向官府道谢。
乔兰菁站在不远处,看着这纷乱却充满人情味的一幕,嘴角微弯。
人性虽有自私,但更多的,是困境中萌生的善意与团结。
这第一步,走对了。
接下来,便是带领这些人,在那片片废墟之上,用自己的双手,重建家园,开启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