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乔家永远忠于皇上-《穿到农家后我靠全家人脉躺赢》

  府衙内的空气仿佛被涤荡过一般,透着股崭新的气息。

  新任的户房代典史赵文、仓房代司库孙铭,以及几位新提拔的佐贰官,几乎是夙兴夜寐,带着一股被压抑许久后喷薄而出的干劲,扑在了公务上。

  严掌柜被乔仲远请来,专门在府衙后堂辟出一间静室,指导赵文、孙铭等人熟悉新式记账法与“计数匣”的使用。

  赵文年轻,脑子活络,对着那清晰的表格和便捷的木匣,啧啧称奇:“妙啊!收支分明,核对方便,以往那糊涂账,真是误事!”

  孙铭则更显沉稳,仔细核对着旧账与新表的差异,越看眉头皱得越紧,旋即又舒展开,那是拨云见日的了然:“以往诸多模糊之处,如今一目了然。贪墨之隙,确由此生。”

  有严掌柜这位老手点拨,加上新官上任的三把火,府衙的账目清理与新政推行速度骤然加快。

  以往拖沓数日的文书,如今半日即毕;钱粮出入,清晰可查。

  效率提升之显着,连乔仲远都暗自点头。

  然而,府衙内的这场雷霆风暴,岂能不在凉州商界掀起波澜?

  “隆昌号”后院,马老爷端着茶杯,半晌没动,听着心腹管事汇报府衙剧变。

  “陈典史、刘司库……倒了?五十大板,抄家革职?”马老爷花白的眉毛拧在一起,“新任的,都是些愣头青?”

  “是,东家。那乔知府手段狠辣,提拔上来的,多是此前被陈、刘压得抬不起头的人。”

  马老爷放下茶杯,指尖轻轻敲着桌面,眼神变幻不定。

  乔仲远此举,无异于将府衙旧有的一层关系网连根拔起。

  他们这些与陈、刘有着千丝万缕联系、靠着旧规矩牟利的本地商号,顿感阵阵寒意。

  “乔家……这是要彻底掌控凉州啊。”马老爷喃喃,“政务,商业,双管齐下。”

  他想起乔兰芷此前提出的“合作”,如今看来,更像是步步为营的布局。

  这乔家父女,绝非易与之辈。

  “告诉下面,近期都收敛些,与府衙打交道,按新规矩来,莫要撞到刀口上。”马老爷沉声吩咐,心中却开始重新评估与“玖行”的关系。

  晚膳时分,乔仲远与家人说起府衙新气象,语气中带着几分轻松与自豪。

  “赵文、孙铭皆是可造之材,有他们和严掌柜帮着,府衙事务顺畅多了。凉州积弊,清理有望。”

  苏清韵微笑着为他布菜:“老爷辛苦了,总算打开了局面。”

  乔兰菁安静听着,忽然放下汤匙,看似随意地插了一句:“爹在凉州雷厉风行,整顿吏治,清除积弊,这是利国利民的好事。只是……京城那边,皇上日理万机,未必能及时知晓爹的辛劳与成效。”

  她抬眼看向父亲,目光清澈:“不如将凉州情况,尤其是爹如何查处贪吏、提拔干员、推行新法以提升效率之事,细细写份奏章,上报给皇上?也让皇上知道,爹您在外,一心为公,忠的,始终只有皇上一人。听说皇上身边的陈大伴,最是体恤下情,若能由他转呈,或许更佳。”

  她语气轻柔,仿佛只是女儿家关心父亲前程的寻常话语。

  乔仲远执筷的手却微微一顿,眼中闪过一丝锐芒,随即化为深思。

  菁儿此言,看似提醒,实则是点睛之笔!

  他之前在京城为官,深知圣心难测,天高皇帝远,自己在地方上做得再好,若无人上达天听,反而可能被小人构陷。

  主动禀报,不仅是陈述政绩,更是表明立场,消除可能的猜忌。

  乔家所有的举动,都是在为皇帝办事,忠的是皇权。

  “菁儿所言……极是!”乔仲远深吸一口气,“为父竟险些忽略了此事。明日,不,今晚我便起草奏章,定要将凉州情形,尤其是新政之效,详陈圣听!”

  他饭也顾不上细吃,匆匆扒了几口,便起身往书房走去,心中已然在构思奏章内容。

  不仅要报功,更要凸显这是在承天帝的皇恩浩荡下,地方官员应尽的职责。

  乔兰菁看着父亲匆匆离去的背影,微微一笑。

  朝堂之上,风云变幻,唯有让那位至高的承天帝看到乔家的价值与忠诚,乔家这艘大船,才能在未来的风浪中行得更稳。

  凉州的棋盘,她落子商业;父亲的棋盘,则需兼顾朝堂。

  而她,不介意做那个在一旁轻轻推动棋子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