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府接风宴,男女分席,隔着一道精致的百鸟朝凤屏风,两边的气氛皆是微妙。
屏风另一侧,年轻公子们的席面上,酒过三巡,话题自然而然地转到了今日宴会的主角乔家身上。
陆明远满面红光,显然很开心,尤其看着乔兰蕊,更是赞不绝口:“……兰蕊她性子娇憨,却最是明理懂事,一手苏绣更是得了苏夫人真传,那帕子上的猫儿,活灵活现的……”
坐在他身旁的一位身着宝蓝色直裰,面容俊朗,带着几分武将爽阔之气的青年,乃是安远伯府的二公子,李铮。
他笑着打断陆明远:“行了明远,知道你那未婚妻千好万好,这都夸了八百遍了。要我说,乔家这几姐妹,确实都不简单。”
他端起酒杯,朝一直安静品茗的萧景珩示意了一下:“景珩,你说是吧?尤其那位乔四小姐,面对李玉瑶那绵里藏针的问话,应对得那叫一个滴水不漏。‘登不得大雅之堂’,嘿,转头就给出了调理方子,这手腕,可比许多自诩聪慧的闺秀强多了。”
另一位穿着竹青色长衫,气质更显温文尔雅的公子,是国子监祭酒之子,王允之。
他摇着折扇,接口道:“确实。乔家初入京城,根基尚浅,但观其行事,却颇有章法。听闻他们不仅在安定门大街置办了三进大宅,前几日,更是雷厉风行,将陛下赏赐的那处茶楼,里里外外换了个遍,原班人马该送官的送官,该发卖的发卖,毫不手软。”
李铮挑眉,带着几分欣赏:“哦?还有这事?在皇城根下,动御赐产业的人,这份魄力,可不一般。看来这乔家,并非只懂诗书的软柿子。”
王允之点头,声音压低了些:“而且,你们发现没有?乔修撰虽出身江南,看似寒门,但陛下对其颇为关注。前有‘济安皂’‘玉洁散’献上,后有户部过户那般顺畅……这里面的圣意,耐人寻味。陆伯父亦是简在帝心之人,如今两家联姻,乔家这势头,怕是无人能轻易阻挡了。”
一直沉默的萧景珩,指尖摩挲着温热的瓷杯,目光似是不经意地再次掠过屏风方向,虽然什么也看不见,但他脑海中却清晰地映出那双沉静睿智的眸子。
他淡淡开口,声音清越:“乔家行事,有度有节,非是鲁莽。整顿茶楼,立规矩,明赏罚,乃是正理。至于圣心……”
他顿了顿,没有继续说下去,但席间几人都明白其未尽之意。
李铮哈哈一笑:“管他那么多!反正我看着乔家顺眼,比那些只会吟风弄月、或是仗着祖荫目中无人的强多了!明远,你这岳家,找得好!”
陆明远与有荣焉地挺直了腰板。
屏风这边,小姐堆里的气氛则更为复杂微妙。
乔兰心温婉沉静,应对几位夫人关于诗词琴艺的问询,引经据典,恰到好处,赢得了不少赞许的目光。
乔兰菁则被几位真正对医术或养生感兴趣的小姐围着,她言谈有物,不说玄虚,只讲些浅显易懂的调理之道,让人如沐春风。
先前试探过乔兰菁的李玉瑶,坐在一旁,看着乔兰菁从容的姿态,心中有些不是滋味,低声对身旁的孙婉莹道:“婉莹,你倒是与她聊得投机。”
孙婉莹性子爽利,直接道:“乔四小姐懂得多,又不藏私,说话也有趣,为何不聊?”
她指了指自己面前那杯根据乔兰菁建议换成的菊花决明子茶,“瞧,我这眼睛近日确实干涩,喝了这个感觉舒服多了。比听那些无病呻吟的诗词实在。”
也有几位小姐,远远打量着乔家姐妹,窃窃私语。
“瞧她们穿的戴的,虽不扎眼,但料子、做工都是极好的,怕是价值不菲。”
“听说那‘玖行’生意极好,日进斗金呢……”
“难怪有底气在京城置业,还敢整顿御赐的铺子。”
语气中,有羡慕,有好奇,自然也有一丝不易察觉的酸意和审视。
乔兰蕊年纪最小,由秋月陪着,更多时候是安静听着,偶尔插一两句关于绣工或江南风物的话,娇憨可爱,倒也让人生不出恶感。
紫电悄无声息地回到乔兰菁身边,借着斟茶的机会,低语了一句:“小姐,前院几位公子,对乔家评价颇高。尤其那位靖王世子,话不多,但似乎……很留意您这边的动静。”
乔兰菁执杯的手微微一顿,随即恢复自然,仿佛什么都没听到,继续与孙婉莹谈论着京城与江南花卉的差异,心中却是一片清明。
乔家如今,就像一枚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的涟漪,正在不断扩大。
友善、试探、拉拢、忌惮……
种种情绪交织而来。
屏风另一侧,年轻公子们的席面上,酒过三巡,话题自然而然地转到了今日宴会的主角乔家身上。
陆明远满面红光,显然很开心,尤其看着乔兰蕊,更是赞不绝口:“……兰蕊她性子娇憨,却最是明理懂事,一手苏绣更是得了苏夫人真传,那帕子上的猫儿,活灵活现的……”
坐在他身旁的一位身着宝蓝色直裰,面容俊朗,带着几分武将爽阔之气的青年,乃是安远伯府的二公子,李铮。
他笑着打断陆明远:“行了明远,知道你那未婚妻千好万好,这都夸了八百遍了。要我说,乔家这几姐妹,确实都不简单。”
他端起酒杯,朝一直安静品茗的萧景珩示意了一下:“景珩,你说是吧?尤其那位乔四小姐,面对李玉瑶那绵里藏针的问话,应对得那叫一个滴水不漏。‘登不得大雅之堂’,嘿,转头就给出了调理方子,这手腕,可比许多自诩聪慧的闺秀强多了。”
另一位穿着竹青色长衫,气质更显温文尔雅的公子,是国子监祭酒之子,王允之。
他摇着折扇,接口道:“确实。乔家初入京城,根基尚浅,但观其行事,却颇有章法。听闻他们不仅在安定门大街置办了三进大宅,前几日,更是雷厉风行,将陛下赏赐的那处茶楼,里里外外换了个遍,原班人马该送官的送官,该发卖的发卖,毫不手软。”
李铮挑眉,带着几分欣赏:“哦?还有这事?在皇城根下,动御赐产业的人,这份魄力,可不一般。看来这乔家,并非只懂诗书的软柿子。”
王允之点头,声音压低了些:“而且,你们发现没有?乔修撰虽出身江南,看似寒门,但陛下对其颇为关注。前有‘济安皂’‘玉洁散’献上,后有户部过户那般顺畅……这里面的圣意,耐人寻味。陆伯父亦是简在帝心之人,如今两家联姻,乔家这势头,怕是无人能轻易阻挡了。”
一直沉默的萧景珩,指尖摩挲着温热的瓷杯,目光似是不经意地再次掠过屏风方向,虽然什么也看不见,但他脑海中却清晰地映出那双沉静睿智的眸子。
他淡淡开口,声音清越:“乔家行事,有度有节,非是鲁莽。整顿茶楼,立规矩,明赏罚,乃是正理。至于圣心……”
他顿了顿,没有继续说下去,但席间几人都明白其未尽之意。
李铮哈哈一笑:“管他那么多!反正我看着乔家顺眼,比那些只会吟风弄月、或是仗着祖荫目中无人的强多了!明远,你这岳家,找得好!”
陆明远与有荣焉地挺直了腰板。
屏风这边,小姐堆里的气氛则更为复杂微妙。
乔兰心温婉沉静,应对几位夫人关于诗词琴艺的问询,引经据典,恰到好处,赢得了不少赞许的目光。
乔兰菁则被几位真正对医术或养生感兴趣的小姐围着,她言谈有物,不说玄虚,只讲些浅显易懂的调理之道,让人如沐春风。
先前试探过乔兰菁的李玉瑶,坐在一旁,看着乔兰菁从容的姿态,心中有些不是滋味,低声对身旁的孙婉莹道:“婉莹,你倒是与她聊得投机。”
孙婉莹性子爽利,直接道:“乔四小姐懂得多,又不藏私,说话也有趣,为何不聊?”
她指了指自己面前那杯根据乔兰菁建议换成的菊花决明子茶,“瞧,我这眼睛近日确实干涩,喝了这个感觉舒服多了。比听那些无病呻吟的诗词实在。”
也有几位小姐,远远打量着乔家姐妹,窃窃私语。
“瞧她们穿的戴的,虽不扎眼,但料子、做工都是极好的,怕是价值不菲。”
“听说那‘玖行’生意极好,日进斗金呢……”
“难怪有底气在京城置业,还敢整顿御赐的铺子。”
语气中,有羡慕,有好奇,自然也有一丝不易察觉的酸意和审视。
乔兰蕊年纪最小,由秋月陪着,更多时候是安静听着,偶尔插一两句关于绣工或江南风物的话,娇憨可爱,倒也让人生不出恶感。
紫电悄无声息地回到乔兰菁身边,借着斟茶的机会,低语了一句:“小姐,前院几位公子,对乔家评价颇高。尤其那位靖王世子,话不多,但似乎……很留意您这边的动静。”
乔兰菁执杯的手微微一顿,随即恢复自然,仿佛什么都没听到,继续与孙婉莹谈论着京城与江南花卉的差异,心中却是一片清明。
乔家如今,就像一枚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的涟漪,正在不断扩大。
友善、试探、拉拢、忌惮……
种种情绪交织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