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守望者的棋局-《倦溪向暖》

  埃利奥特·范·德·维登就是“守望者”,就是那条跨越百年线索的布局者!这个发现让“星图”核心团队陷入了长时间的沉默。对手的维度再次被刷新,他们面对的不仅是一个隐藏在幕后的权力组织,更是一个善于运用时间和智慧进行布局的“棋手”。

  “他在测试我们。”沈倦率先打破沉默,声音低沉而冷静,“从那份隐藏在历史档案中的线索开始,他就在测试我们的观察力、破译能力,以及……对未知的好奇心。论坛上的匿名信息,或许也是他授意,测试我们对压力的反应。而这次的会面,是更直接的评估。”

  “那我们……通过测试了吗?”周雨晴忍不住问。

  “恐怕还没有。”林溪接口道,回想起埃利奥特那双洞察一切的眼睛,“他更像是在观察一个有趣的实验进程。我们发现了线索,找到了他,这或许只是达到了他预期的‘基础线’。他真正想看的,是我们接下来会怎么做。”

  陆晨盯着屏幕上埃利奥特的名字和那份手稿的信息,眉头紧锁:“如果他是‘守望者’,那他守护的到底是什么?是‘长老会’的秩序?还是别的什么东西?这份关于早期逻辑机器和隐秘哲学的手稿,里面到底藏着什么,值得他如此大费周章地设置谜题?”

  这个问题直指核心。埃利奥特的行为,似乎超越了单纯为“长老会”甄别或收纳“变量”的范畴,带着更强烈的个人色彩。

  团队经过深入分析,达成了一个关键的共识:不能按照埃利奥特预设的节奏走下去。被动地接受测试和评估,只会让他们始终处于劣势。他们必须跳出这个“棋局”,或者至少,在棋局中放入一颗对方没有预料到的棋子。

  “他期待我们对他留下的线索做出反应,无论是恐惧、好奇,还是试图与他进行更深层次的接触。”沈倦的目光扫过众人,“那我们偏不。我们要把注意力拉回到我们自己的目标上。”

  他们决定双线并行。一方面,对埃利奥特和“长老会”保持最高警惕,但不再主动探寻与之相关的隐秘线索,避免被引入更深的陷阱。另一方面,加速“星图”首个演示系统的开发,并开始筹备一个小范围、高规格的技术伦理研讨会,邀请国内外真正有影响力的、立场独立的学者和思想家,公开探讨“创世”项目所代表的技术路径的伦理边界和社会影响。

  “我们要自己搭建舞台,设定议题。”林溪眼神坚定,“与其被他评估我们是否适合在他的‘秩序’下生存,不如我们主动展示,我们想要创造的‘新秩序’是什么样子。这才是最有力的回应。”

  这个决定充满了魄力。这意味着他们将直接站在聚光灯下,接受更广泛的审视和讨论,但也因此夺回了部分主动权。

  接下来的日子,“星图”和“溪光”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忙碌状态。沈倦和团队几乎不眠不休地优化演示系统;林溪除了跟进“镜界”项目,也开始为研讨会构思一个能与她的艺术理念结合的主题演讲;周雨晴负责所有的对外联络和会务筹备;陆晨则全力保障网络安全,并利用一切渠道,确保邀请到的学者背景干净、立场公正。

  他们刻意忽略了埃利奥特和“长老会”的存在,仿佛那只是一个遥远的背景噪音。然而,这种“忽略”本身,就是一种态度。

  就在研讨会筹备进入最后阶段,邀请函即将发出的前夜,林溪接到了一个意外的电话。来自顾淮之。

  “林小姐,”顾淮之的声音在电话那头显得有些微妙,“埃利奥特先生很欣赏你们近期的……专注与效率。他托我转达一句话。”

  “请说。”林溪按下了录音键,同时示意旁边的沈倦。

  “他说:‘真正的守望,不在于禁锢光芒,而在于确保它不会在照亮世界的同时,焚毁自身。你们的舞台很有趣,我会拭目以待。’”

  顾淮之转达完,便挂了电话。

  这句话意味深长。埃利奥特不仅知道他们在筹备研讨会,而且似乎……并不反对,甚至带有一种乐见其成的意味。“拭目以待”四个字,更像是对他们跳出他棋局的一种……认可?

  “他到底站在哪一边?”林溪放下电话,困惑地看向沈倦。

  沈倦沉思良久,缓缓道:“也许,他根本就不完全站在任何一边。‘守望者’这个名字,或许已经说明了一切。他守护的可能不是某个固定的秩序,而是某种……平衡,或者某种他认可的‘可能性’。我们的出现,以及我们选择的道路,可能正是他想要看到的‘变量’。”

  这个推测让埃利奥特的形象更加复杂难明。他不再是简单的敌人,也可能不是朋友,而是一个立场不明、目的成谜的观察者与引导者。

  第二天,“星图”科技关于“创世伦理边界”研讨会的邀请函,正式向选定的嘉宾发出。几乎在同时,陆晨监测到一股异常的数据流,试图绕过层层防火墙,接触研讨会的核心嘉宾名单和议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