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光工作室的成功开业像一道分水岭,将之前的纷扰隔绝在外。媒体好评如潮,几个跨界合作项目也陆续敲定,林溪每天都沉浸在创作的喜悦中。
但不知从何时起,一种微妙的不安开始在她心头萦绕。
那是一个周三的下午,她正在工作室二楼的创作区修改一幅画作。阳光透过巨大的落地窗,在木地板上投下明亮的光斑。当她偶然抬头望向窗外时,对面街角一个快速转身离开的身影引起了她的注意。
那动作太快,快得几乎让她以为是错觉。
起初她并没在意,只当是路过的行人。但类似的情况开始频繁发生——有时是停在街对面的黑色轿车,在她看向窗外时缓缓驶离;有时是艺术区里戴着鸭舌帽的游客,总是在她的工作室附近徘徊,却从不进来参观。
最让她感到不适的是那种被注视的感觉。即使是在工作室最忙碌的时候,她也能隐约感觉到一道目光,冷静而持久,像暗处的摄像头,记录着她的一举一动。
你是不是太累了?当林溪第三次在晚餐时走神,沈倦关切地问,工作室刚开业,压力太大了吧?
林溪摇摇头,叉子无意识地戳着盘中的沙拉:也许吧。只是总觉得...有人在看着我。
沈倦切牛排的动作微微一顿,随即恢复自然:需要我帮你请个助理吗?这样你能轻松些。
不是工作量的原因。林溪放下叉子,认真地看着他,倦,你真的没觉得有什么不对劲吗?
沈倦沉默了片刻。他当然察觉到了异常——王律师的消息、赵斌蹊跷的车祸、那条神秘的警告信息,都让他保持着高度警惕。他暗中加强了工作室和公寓周边的安保,也委托了专业的反侦察团队进行监控。
但他不想让林溪担心。她已经经历了太多。
别多想,他伸手握住她的手,语气轻松,可能是媒体或者好奇的同行。工作室现在小有名气,有人关注是正常的。
这个解释合情合理,林溪勉强接受了。但那种被监视的感觉并未消失,反而随着时间推移越来越强烈。
一天晚上,她在工作室加班到很晚,整理即将参展的作品。当时已是深夜,艺术区里一片寂静。当她关掉二楼的灯,准备离开时,眼角的余光瞥见对面建筑物天台上一闪而过的红光。
那红光很微弱,像是烟头,又像是...激光瞄准器的光点?
她的心猛地一跳,立刻蹲下身,躲在窗台下。恐惧像冷水一样浇遍全身,她颤抖着手给沈倦发了条信息:
「你到了吗?我觉得有人在对面楼上。」
几乎就在信息发送成功的瞬间,她的手机响了,是沈倦打来的。
我就在楼下,他的声音镇定如常,你待在原地别动,我马上上来。
一分钟后,沈倦快步走进工作室。他先是仔细检查了窗户和门锁,然后才走到林溪身边,将她从地上扶起来。
没事了,他轻拍她的背,我刚才看过了,对面楼上什么都没有。
可是我明明看到了红光...林溪的声音还在发抖。
可能是无人机,或者是远处车辆的尾灯反射。沈倦搂着她的肩膀,带她离开工作室,你太累了,需要好好休息。
坐进车里,林溪靠在椅背上,疲惫地闭上眼睛。也许沈倦是对的,她只是压力太大,产生了幻觉。
而驾驶座上的沈倦,透过后视镜看了一眼逐渐远去的工作室,眼神深邃。他刚才确实看到了对面天台上的那个身影——在他赶到前的最后一刻,对方敏捷地消失在夜色中。
专业,冷静,不像普通的狗仔或者私家侦探。
第二天,沈倦以加强工作室安全为由,在内外安装了多个隐蔽的监控摄像头。他告诉林溪这是为了防盗,实则想要捕捉那个神秘观察者的踪迹。
监控安装好的一周内,一切正常。林溪也逐渐放松了警惕,重新投入到工作中。
直到一个雨天的傍晚。
林溪在查看监控录像时,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片段——昨天下午三点左右,一个穿着快递员制服的男人在工作室门口徘徊了将近十分钟,却没有投递任何包裹。更奇怪的是,他始终低着头,帽檐压得很低,所有的摄像头都没能拍清他的正脸。
而当林溪将这段录像发给沈倦后,他的回复让她刚刚平复的心再次悬了起来:
「我已经让人去查这个快递员的来历。在查明之前,尽量不要单独待在工作室。」
放下手机,林溪走到窗边。雨滴顺着玻璃滑落,窗外的城市在雨幕中模糊不清。
就在她准备拉上窗帘时,街对面一辆一直停着的黑色轿车突然亮起了车灯。刺眼的光线穿透雨幕,直直地照进工作室,在她脸上停留了整整三秒。
然后,车子缓缓启动,汇入车流,消失在雨夜中。
那一瞬间,林溪清楚地意识到——这不是她的错觉。
有人,在明明白白地告诉她:我在看着你。
但不知从何时起,一种微妙的不安开始在她心头萦绕。
那是一个周三的下午,她正在工作室二楼的创作区修改一幅画作。阳光透过巨大的落地窗,在木地板上投下明亮的光斑。当她偶然抬头望向窗外时,对面街角一个快速转身离开的身影引起了她的注意。
那动作太快,快得几乎让她以为是错觉。
起初她并没在意,只当是路过的行人。但类似的情况开始频繁发生——有时是停在街对面的黑色轿车,在她看向窗外时缓缓驶离;有时是艺术区里戴着鸭舌帽的游客,总是在她的工作室附近徘徊,却从不进来参观。
最让她感到不适的是那种被注视的感觉。即使是在工作室最忙碌的时候,她也能隐约感觉到一道目光,冷静而持久,像暗处的摄像头,记录着她的一举一动。
你是不是太累了?当林溪第三次在晚餐时走神,沈倦关切地问,工作室刚开业,压力太大了吧?
林溪摇摇头,叉子无意识地戳着盘中的沙拉:也许吧。只是总觉得...有人在看着我。
沈倦切牛排的动作微微一顿,随即恢复自然:需要我帮你请个助理吗?这样你能轻松些。
不是工作量的原因。林溪放下叉子,认真地看着他,倦,你真的没觉得有什么不对劲吗?
沈倦沉默了片刻。他当然察觉到了异常——王律师的消息、赵斌蹊跷的车祸、那条神秘的警告信息,都让他保持着高度警惕。他暗中加强了工作室和公寓周边的安保,也委托了专业的反侦察团队进行监控。
但他不想让林溪担心。她已经经历了太多。
别多想,他伸手握住她的手,语气轻松,可能是媒体或者好奇的同行。工作室现在小有名气,有人关注是正常的。
这个解释合情合理,林溪勉强接受了。但那种被监视的感觉并未消失,反而随着时间推移越来越强烈。
一天晚上,她在工作室加班到很晚,整理即将参展的作品。当时已是深夜,艺术区里一片寂静。当她关掉二楼的灯,准备离开时,眼角的余光瞥见对面建筑物天台上一闪而过的红光。
那红光很微弱,像是烟头,又像是...激光瞄准器的光点?
她的心猛地一跳,立刻蹲下身,躲在窗台下。恐惧像冷水一样浇遍全身,她颤抖着手给沈倦发了条信息:
「你到了吗?我觉得有人在对面楼上。」
几乎就在信息发送成功的瞬间,她的手机响了,是沈倦打来的。
我就在楼下,他的声音镇定如常,你待在原地别动,我马上上来。
一分钟后,沈倦快步走进工作室。他先是仔细检查了窗户和门锁,然后才走到林溪身边,将她从地上扶起来。
没事了,他轻拍她的背,我刚才看过了,对面楼上什么都没有。
可是我明明看到了红光...林溪的声音还在发抖。
可能是无人机,或者是远处车辆的尾灯反射。沈倦搂着她的肩膀,带她离开工作室,你太累了,需要好好休息。
坐进车里,林溪靠在椅背上,疲惫地闭上眼睛。也许沈倦是对的,她只是压力太大,产生了幻觉。
而驾驶座上的沈倦,透过后视镜看了一眼逐渐远去的工作室,眼神深邃。他刚才确实看到了对面天台上的那个身影——在他赶到前的最后一刻,对方敏捷地消失在夜色中。
专业,冷静,不像普通的狗仔或者私家侦探。
第二天,沈倦以加强工作室安全为由,在内外安装了多个隐蔽的监控摄像头。他告诉林溪这是为了防盗,实则想要捕捉那个神秘观察者的踪迹。
监控安装好的一周内,一切正常。林溪也逐渐放松了警惕,重新投入到工作中。
直到一个雨天的傍晚。
林溪在查看监控录像时,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片段——昨天下午三点左右,一个穿着快递员制服的男人在工作室门口徘徊了将近十分钟,却没有投递任何包裹。更奇怪的是,他始终低着头,帽檐压得很低,所有的摄像头都没能拍清他的正脸。
而当林溪将这段录像发给沈倦后,他的回复让她刚刚平复的心再次悬了起来:
「我已经让人去查这个快递员的来历。在查明之前,尽量不要单独待在工作室。」
放下手机,林溪走到窗边。雨滴顺着玻璃滑落,窗外的城市在雨幕中模糊不清。
就在她准备拉上窗帘时,街对面一辆一直停着的黑色轿车突然亮起了车灯。刺眼的光线穿透雨幕,直直地照进工作室,在她脸上停留了整整三秒。
然后,车子缓缓启动,汇入车流,消失在雨夜中。
那一瞬间,林溪清楚地意识到——这不是她的错觉。
有人,在明明白白地告诉她:我在看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