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开朗基罗广场的星光仿佛还映在眼底,林溪被沈倦牵着手,走在回公寓的路上。她的另一只手紧紧握着那份小行星命名证书,指尖反复摩挲着“Xīxī · Shěn”那几个字,仿佛能触摸到星空的温度。
“还觉得像做梦吗?”沈倦侧头看她,眼角带着温柔的笑意。
林溪用力点头,将他的手握得更紧:“你什么时候准备的这些?”
“在苏黎世最难熬的时候。”夜风吹动他的额发,声音低沉了几分,“每天晚上处理完研究所的事情,我就会打开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的网站,看着申请流程一步步推进。那是我一天中唯一能纯粹想着你,想着我们未来的时刻。”
这句话轻描淡写,却让林溪窥见了他独自承受的压力有多大。她停下脚步,在路灯下认真地看着他:“以后不会再让你一个人了。”
沈倦凝视着她,目光柔软得像此时的月光:“好。”
回到林溪租住的小公寓,温暖的灯光驱散了夜色的微寒。沈倦的目光被靠在墙边的一幅新画作吸引——不再是他们重逢前那些带着忧郁色调的作品,这幅画色彩明快大胆,描绘的是佛罗伦萨的街市,光影交错间充满了蓬勃的生命力。
“这是你最近画的?”他问。
“嗯。”林溪走过来,站在他身边,“在乌菲兹实习,每天看着那些大师真迹,感觉自己以前的视野太狭窄了。艺术不该只是个人情感的宣泄,它应该……拥有更强大的力量,去连接更多的人。”
沈倦敏锐地捕捉到了她语气中的变化,那是一种找到了方向的笃定。他转过身,面对她:“你有什么想法?”
林溪深吸一口气,眼神闪烁着兴奋与忐忑的光:“我想创立自己的工作室。不只是一个画室,而是一个融合艺术、设计和科技的空间。就像……就像你曾经为我设计的那个工作室蓝图一样,但更大,更开放。”
这个想法在她心中酝酿已久,但在说出来的一刻,她还是感到一阵紧张。她不确定沈倦会怎么想,毕竟这听起来像是一个遥远而冒险的梦。
沈倦没有立刻回答,他只是静静地看着她,看着她眼中重新燃起的、如同他们初遇时那般耀眼的光芒。过了好一会儿,他才缓缓开口,语气里带着不容置疑的支持:
“这是一个很棒的想法。”
林溪的眼睛瞬间亮了。
沈倦走到小书桌旁,拿起一支笔,顺手抽过一张速写纸:“告诉我你具体的构想。”
接下来的几个小时,小小的公寓变成了一个充满激情与创意的策划室。林溪描述着她的愿景——一个不以盈利为首要目的,而是专注于艺术普及、跨界合作和扶持年轻艺术家的平台。沈倦则运用他理性的思维和专业知识,为她勾勒出初步的框架。
“选址很重要,需要兼顾氛围和 essibility……”
“初期可以策划一系列主题展览,建立品牌认知……”
“数字化展示和线上社区是必须的,我可以帮你搭建平台……”
“资金来源可以考虑……”
他条理清晰,逻辑严密,每一个建议都切中要害,仿佛早已在脑中为她规划过无数次。林溪看着他专注的侧脸,看着他笔下逐渐成型的商业模型草图,心中被巨大的感动和幸福填满。
他从未将她的梦想视为不切实际的空想,而是认真地、切实地,为她思考着通往梦想的每一步阶梯。
“倦,”她轻声打断他,“谢谢你。”
沈倦停下笔,抬眼看到她微红的眼眶,愣了一下,随即明白了什么。他放下笔,走到她面前,双手捧起她的脸,拇指轻轻擦过她的眼角。
“傻瓜,”他的声音低沉而温柔,“谢什么?你的梦想,就是我的梦想。看着你重新发光,比任何事情都让我高兴。”
他低头,将一个轻柔的吻印在她的额头。
“工作室的名字,想好了吗?”他问。
林溪望向窗外佛罗伦萨的夜空,脑海中浮现出那份沉甸甸的证书,还有他们一路走来的点点滴滴。
“叫‘Starlight Atelier’(星光工作室),怎么样?”她回过头,眼中闪着泪光,也闪着对未来的无限憧憬,“纪念你给我的星光,也希望它未来能成为更多人的星光。”
“Starlight Atelier……”沈倦低声重复了一遍,然后郑重地点头,“很好,就是它了。”
他重新拿起笔,在规划图的最上方,写下了这个名字。笔尖划过纸张的声音,在寂静的夜里,像是一首新乐章开启的第一个音符。
然而,在这充满希望的氛围中,沈倦口袋里的手机再次不合时宜地震动起来。他拿出来看了一眼,屏幕上来电显示的名字,让他的眉头几不可察地蹙了一下,但他很快按掉了电话。
“怎么了?”林溪关切地问。
“没什么,事务所的同事,可能还是专利的事情。”他收起手机,语气轻松,仿佛只是处理一件寻常公事,“我们继续。关于初期展品的征集,我有一个想法……”
他自然地接上了刚才的话题,但林溪却敏锐地感觉到,他眼神深处掠过的一丝阴霾,并未完全散去。那个被匆匆挂断的电话,似乎并不像他说的那么简单。
“还觉得像做梦吗?”沈倦侧头看她,眼角带着温柔的笑意。
林溪用力点头,将他的手握得更紧:“你什么时候准备的这些?”
“在苏黎世最难熬的时候。”夜风吹动他的额发,声音低沉了几分,“每天晚上处理完研究所的事情,我就会打开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的网站,看着申请流程一步步推进。那是我一天中唯一能纯粹想着你,想着我们未来的时刻。”
这句话轻描淡写,却让林溪窥见了他独自承受的压力有多大。她停下脚步,在路灯下认真地看着他:“以后不会再让你一个人了。”
沈倦凝视着她,目光柔软得像此时的月光:“好。”
回到林溪租住的小公寓,温暖的灯光驱散了夜色的微寒。沈倦的目光被靠在墙边的一幅新画作吸引——不再是他们重逢前那些带着忧郁色调的作品,这幅画色彩明快大胆,描绘的是佛罗伦萨的街市,光影交错间充满了蓬勃的生命力。
“这是你最近画的?”他问。
“嗯。”林溪走过来,站在他身边,“在乌菲兹实习,每天看着那些大师真迹,感觉自己以前的视野太狭窄了。艺术不该只是个人情感的宣泄,它应该……拥有更强大的力量,去连接更多的人。”
沈倦敏锐地捕捉到了她语气中的变化,那是一种找到了方向的笃定。他转过身,面对她:“你有什么想法?”
林溪深吸一口气,眼神闪烁着兴奋与忐忑的光:“我想创立自己的工作室。不只是一个画室,而是一个融合艺术、设计和科技的空间。就像……就像你曾经为我设计的那个工作室蓝图一样,但更大,更开放。”
这个想法在她心中酝酿已久,但在说出来的一刻,她还是感到一阵紧张。她不确定沈倦会怎么想,毕竟这听起来像是一个遥远而冒险的梦。
沈倦没有立刻回答,他只是静静地看着她,看着她眼中重新燃起的、如同他们初遇时那般耀眼的光芒。过了好一会儿,他才缓缓开口,语气里带着不容置疑的支持:
“这是一个很棒的想法。”
林溪的眼睛瞬间亮了。
沈倦走到小书桌旁,拿起一支笔,顺手抽过一张速写纸:“告诉我你具体的构想。”
接下来的几个小时,小小的公寓变成了一个充满激情与创意的策划室。林溪描述着她的愿景——一个不以盈利为首要目的,而是专注于艺术普及、跨界合作和扶持年轻艺术家的平台。沈倦则运用他理性的思维和专业知识,为她勾勒出初步的框架。
“选址很重要,需要兼顾氛围和 essibility……”
“初期可以策划一系列主题展览,建立品牌认知……”
“数字化展示和线上社区是必须的,我可以帮你搭建平台……”
“资金来源可以考虑……”
他条理清晰,逻辑严密,每一个建议都切中要害,仿佛早已在脑中为她规划过无数次。林溪看着他专注的侧脸,看着他笔下逐渐成型的商业模型草图,心中被巨大的感动和幸福填满。
他从未将她的梦想视为不切实际的空想,而是认真地、切实地,为她思考着通往梦想的每一步阶梯。
“倦,”她轻声打断他,“谢谢你。”
沈倦停下笔,抬眼看到她微红的眼眶,愣了一下,随即明白了什么。他放下笔,走到她面前,双手捧起她的脸,拇指轻轻擦过她的眼角。
“傻瓜,”他的声音低沉而温柔,“谢什么?你的梦想,就是我的梦想。看着你重新发光,比任何事情都让我高兴。”
他低头,将一个轻柔的吻印在她的额头。
“工作室的名字,想好了吗?”他问。
林溪望向窗外佛罗伦萨的夜空,脑海中浮现出那份沉甸甸的证书,还有他们一路走来的点点滴滴。
“叫‘Starlight Atelier’(星光工作室),怎么样?”她回过头,眼中闪着泪光,也闪着对未来的无限憧憬,“纪念你给我的星光,也希望它未来能成为更多人的星光。”
“Starlight Atelier……”沈倦低声重复了一遍,然后郑重地点头,“很好,就是它了。”
他重新拿起笔,在规划图的最上方,写下了这个名字。笔尖划过纸张的声音,在寂静的夜里,像是一首新乐章开启的第一个音符。
然而,在这充满希望的氛围中,沈倦口袋里的手机再次不合时宜地震动起来。他拿出来看了一眼,屏幕上来电显示的名字,让他的眉头几不可察地蹙了一下,但他很快按掉了电话。
“怎么了?”林溪关切地问。
“没什么,事务所的同事,可能还是专利的事情。”他收起手机,语气轻松,仿佛只是处理一件寻常公事,“我们继续。关于初期展品的征集,我有一个想法……”
他自然地接上了刚才的话题,但林溪却敏锐地感觉到,他眼神深处掠过的一丝阴霾,并未完全散去。那个被匆匆挂断的电话,似乎并不像他说的那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