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真假方舟-《倦溪向暖》

  南太平洋人工岛的爆炸浓烟尚未在新闻画面中散去,如同不祥的阴云笼罩在“星图”新据点的上空。乔纳斯·李的狠辣与决绝,让他们刚刚找到的斯堪的纳维亚坐标,瞬间蒙上了一层浓重的疑云。

  “这可能是陷阱。”沈倦盯着地图上那个被标记出的北欧坐标,声音低沉,“乔纳斯知道我们在找他。他故意留下一些线索,引导我们发现这个‘基地’,然后像处理人工岛一样……清除掉。”

  “但也有可能,人工岛是障眼法,或者次要设施,这里才是真正的核心。”林溪提出另一种可能,“他炸掉人工岛,既是为了灭口和清除痕迹,也可能是为了让我们,或者‘长老会’内部的其他人,相信他已经放弃了那个地点,从而放松对真正核心的警惕。”

  两种可能性都存在,但错误的判断将导致灾难性的后果。他们需要验证。

  直接派人去侦察风险太高,很可能自投罗网。他们需要更隐蔽、更技术化的手段。

  “我有一个想法。”陆晨打破了沉默,“如果那里真的是‘方舟’基地,必然需要与外界进行大量的数据交换,尤其是如果涉及意识上传和数字空间维持,数据流量会非常恐怖。即使他们用了最先进的加密和隐藏技术,物理上的信号传输,尤其是定向的、高带宽的传输,很难完全掩盖其存在。”

  他调出了全球卫星网络和地面基站监测数据的访问权限(这些是他们在之前的研究中通过合法和非合法渠道积累的有限资源)。“我们可以尝试监测指向那个坐标区域的异常数据流。不是破译内容,而是分析其模式——流量大小、传输时间规律、信号特征……真正的‘方舟’和伪装的陷阱,在数据模式上肯定有差异。”

  这是一个极其精细且需要运气的工作。他们需要从海量的、正常的全球数据流中,筛选出那一点点可能存在的“异常”。

  沈倦同意了这一方案。同时,他做出了另一个决定:联系那位家人被绑架的合作伙伴,告知他们已找到可能的关键线索,并正在全力验证,希望这能给对方一丝希望,也为可能的救援行动争取时间。信息通过绝对安全的、一次性的加密通道发送,并明确表示在得到进一步确认前,不要采取任何行动。

  接下来的二十四小时,是近乎不眠不休的数据分析。陆晨主导技术层面,沈倦和林溪协助进行模式识别和逻辑判断,周雨晴则负责保障后勤和监控外部动向。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过滤了数以亿计的数据包后,他们发现了一条极其隐蔽的、定期从斯堪的纳维亚坐标区域发出,指向南大西洋某处公海区域的、带宽高得异常且采用特殊加密协议的卫星数据链!这条数据链的活跃时间,与乔纳斯已知的工作习惯有微妙的吻合,而且其数据传输模式,带有明显的、非商业化的、类似于大规模实时运算数据同步的特征!

  “这……这不太像是伪装。”陆晨的声音因激动而有些沙哑,“这种数据模式和体量,更像是一个正在运行的核心设施!”

  线索指向了斯堪的纳维亚坐标的真实性!那里,很可能就是真正的“方舟”基地!

  然而,就在他们为这一发现感到振奋,并开始筹划下一步行动——是通知埃利奥特,还是寻找其他介入方式——时,周雨晴那边收到了一个来自分布式网络边缘节点的、用他们内部约定的紧急暗号发送的信息。

  信息内容让人错愕:

  「小心‘镜像’。真正的‘方舟’,可能不止一个。坐标或许是真实的,但看到的,不一定是全部。」

  信息没有署名,发送路径无法追溯,仿佛来自虚空。

  “镜像”?不止一个?

  这句话如同冰水,浇熄了他们刚刚燃起的希望之火。如果“方舟”有多个,或者存在某种“镜像”机制,那么即使他们确认了斯堪的纳维亚基地的真实性,也无法保证摧毁或曝光它就能阻止乔纳斯的计划。他可能还有备份,或者……这本身就是一个更大骗局的一部分。

  “这个警告……会是谁发出的?”林溪感到一阵寒意,“是埃利奥特先生的另一种提醒方式?还是……我们网络内部,有某个深藏不露的知情者?”

  “或者,这本身就是一个新的陷阱,旨在让我们犹豫不决,错失时机。”沈倦的眼神锐利如刀,“真真假假,虚虚实实……乔纳斯把这场博弈,玩到了极致。”

  他们掌握了坐标,验证了其活动迹象,却陷入了更深的迷雾。“镜像”的存在,让任何单一的行动都充满了不确定性。

  就在他们试图消化这个新的、令人困惑的警告时,陆晨的监控系统再次发出了警报——这次不是数据异常,而是物理层面的!

  “据点外围的 tion sensor (运动传感器) 被触发了!不是动物……是人为的!有多人正在从不同方向,悄无声息地接近!”

  刚刚获得的线索和警告还来不及细想,现实的危机已再次降临。他们的新据点,这个本以为足够隐蔽的藏身之处,也终究未能幸免。

  是乔纳斯的人?还是“长老会”其他派系?亦或是……发出“镜像”警告的神秘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