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灵族遗痕,墟噬真意-《凤逆天:废柴嫡女她只手遮天》

  万寂古原的死寂,在凤清音持续西行十数日后,达到了一个令人心悸的顶点。

  灰色的胶质浓雾已然粘稠得如同液态,每一步都像是在冰冷的泥沼中跋涉。四周不再是偶尔出现的巨大骸骨,而是连绵不绝的、由各种奇异骨骼与化石堆积而成的“山峦”,它们无声地矗立在浓雾中,形态扭曲怪诞,仿佛远古神魔战场留下的坟冢。空气中弥漫的衰败与死寂之意浓郁得几乎化为实质,不断冲击着生灵的心神。

  寻常金丹修士在此,恐怕不需凶灵袭击,单是这无孔不入的寂灭道韵侵蚀,就足以令其道基动摇,神魂枯萎。

  然而,凤清音行走其间,却仿佛回到了某种“故乡”。

  《万化归墟魔经》自行运转的速度越来越快,贪婪地汲取着周遭那精纯无比的寂灭之力。她的右眼,那代表归墟的纯黑,变得愈发深邃,瞳孔边缘甚至隐隐形成了一个微小的、仿佛能吞噬灵魂的漩涡。左眼的混沌之气则内敛沉淀,如同厚土,承载并平衡着愈发磅礴的归墟之力。

  她不再需要刻意施展神通抵御侵蚀,她的存在本身,就仿佛成了这片死寂之地的一部分,甚至……是这片死寂的君王。那些潜藏在骸骨山峦深处的凶灵,在感应到她身上那比它们更加纯粹、更加高等的归墟气息时,非但没有攻击,反而传递出畏惧与臣服的微弱波动,悄然隐退。

  这一日,她按照脑海中那残碑符文与混沌晶石的微弱感应,来到了一片尤为奇特的区域。

  这里的骸骨不再杂乱堆积,而是呈现出一种奇异的、仿佛被某种力量梳理过的秩序。无数巨大的、闪烁着暗淡玉光的骨骼,以一种玄奥的轨迹,拱卫着中央一座低矮的、通体由某种暗沉金属构成的锥形山体。

  山体不高,不过百丈,却给人一种无比厚重、亘古永存的感觉。其表面光滑如镜,映照着周围灰蒙蒙的死寂,却没有任何符文或雕刻,唯有在山体底部,有一个仅容一人通过的、幽深不知通向何处的洞口。

  洞口边缘光滑,绝非天然形成,更像是被某种力量精准地“切割”而出。一股远比外界精纯、古老、却又带着淡淡悲伤与眷恋的混沌气息,正从那洞口之中,如同沉睡巨龙的呼吸,缓缓吞吐着。

  就是这里!

  凤清音站在洞口前,混沌神体本源传来了前所未有的悸动,识海中的混沌玉书虚影更是光芒流转,洒落清辉。体内那枚得自龙形凶灵的混沌晶石,也发出了温热的共鸣。

  她深吸一口气,没有迟疑,迈步踏入了洞口。

  初入洞口,是一条倾斜向下的、同样由暗沉金属构成的甬道。甬道内没有任何光源,却并不黑暗,墙壁自身散发着一种微弱的、仿佛源自太初的朦胧清光,照亮前路。空气清新而纯净,蕴含着精纯的混沌灵气,与外界那污浊的死寂截然不同,仿佛是两个世界。

  凤清音沿着甬道向下,步伐沉稳。她能感觉到,四周的墙壁并非死物,其中蕴含着极其复杂而强大的禁制力量,这些力量处于一种沉寂的休眠状态,但若有外来者心怀恶意或不符合某种“条件”,必将迎来毁灭性的打击。

  而她,身负混沌神体,怀揣混沌晶石,气息与这遗迹同源,并未引动任何反应。

  甬道很长,仿佛通向地心。越往深处,周围的混沌灵气越发浓郁,甚至开始液化,形成淡淡的混沌灵雾。墙壁上的清光也越发亮堂,隐约可见一些流动的、天然生成的混沌道纹。

  约莫行进了半个时辰,前方豁然开朗。

  一个巨大无比的地下空间出现在眼前。空间的顶端,并非岩石,而是一片缓缓旋转的、由无数混沌星云构成的虚幻天穹,洒下柔和而浩瀚的星辉。地面平整如镜,倒映着上方的星辰。

  空间的中央,并非预想中的宫殿或棺椁,而是一片小小的、不过亩许的“园圃”。

  园圃的土壤,是闪烁着九彩霞光的混沌息壤。园圃之中,没有繁茂的植被,只稀疏地生长着几株形态奇异的植物。一株通体晶莹如玉、叶片如同星辰碎片的小树;一株缠绕着氤氲紫气、顶端结着一颗仿佛蕴含一方世界的浑圆果实的神秘藤蔓;还有几簇如同火焰般跳动、却散发着清凉道韵的奇异小草。

  这些植物,无一例外,都散发着浓郁至极的混沌本源气息!它们并非依靠阳光雨露生长,而是直接汲取这片空间乃至整个万寂古原沉淀的混沌之气与寂灭之力,化死为生!

  而在园圃的正中央,矗立着一块一人多高的黑色石碑。石碑与外界那残碑材质相似,却完整无缺,表面刻满了更加复杂、更加古老的混沌神文!

  凤清音的目光瞬间被那块石碑吸引。她缓步走近,目光落在那些流淌着道韵的神文之上。无需刻意解读,当她凝视这些神文的刹那,蕴含其中的信息便如同洪流般,自然而然地涌入她的识海,与混沌玉书虚影相互印证、融合。

  这不是功法,也不是神通,而是一篇名为《混沌源劫经》的总纲以及一部分关于混沌灵族起源与传承的记载!

  《混沌源劫经》,阐述的乃是混沌并非一成不变,亦有“劫”数。混沌初开为“生劫”,演化万物为“化劫”,万物归墟为“灭劫”,而墟极再生,则为“返劫”。一生一化一灭一返,构成一个完整的混沌轮回!这远比《混沌衍世经》更加宏大,也比《万化归墟魔经》更加完整,仿佛囊括了生与灭的终极奥秘!

  而关于混沌灵族的记载,则解开了她心中许多谜团。混沌灵族,确实是天地间最早诞生的生灵之一,是混沌本源的宠儿。他们并非一个统一的种族,而是所有天生契合混沌大道生灵的统称。他们的形态、能力各异,但核心都是对混沌之力的掌控。

  远古那场浩劫,被称为“万道归寂之劫”,并非针对某一族,而是整个宇宙运行到了一个周期性的“寂灭”节点。大道沉寂,灵气枯竭,万物凋零。强大的混沌灵族或因无法适应骤变的环境而衰亡,或被迫离开,去寻找新的、尚处于“生劫”或“化劫”阶段的宇宙。

  留下这座遗迹的,是一位自称为“守墓人”的混沌灵族强者。他在浩劫末期,预感到故土将陷入漫长死寂,无力回天,便以莫大神通,抽取了部分即将寂灭的混沌本源,结合万寂古原的特殊环境,打造了这座“混沌源圃”,将这些混沌灵植以及《混沌源劫经》的传承封存于此,等待后世有缘的、身负混沌血脉的生灵到来,延续混沌道统。

  这石碑,便是传承的核心,也是一把“钥匙”。

  消化着这些浩瀚的信息,凤清音心潮起伏。她终于明确了自己的血脉源头,也明白了这座遗迹存在的意义。她,就是这位远古守墓人等待的“有缘人”之一。

  她将手轻轻按在黑色石碑之上,体内混沌神体本源毫无保留地释放而出,与石碑产生共鸣。

  嗡——!

  石碑骤然爆发出璀璨却不刺眼的混沌光芒,将整个地下空间映照得一片通明!上面的神文如同活了过来,脱离石碑,化作一道道流光,争先恐后地涌入凤清音的眉心,融入她的识海,与混沌玉书彻底融合!

  更加详尽、更加深奥的《混沌源劫经》奥义,以及部分关于混沌灵族修炼、炼丹、炼器、阵法的知识,如同醍醐灌顶般,被她迅速理解、吸收。

  与此同时,那亩许的混沌源圃也发生了变化。中心的混沌息壤光华流转,那几株混沌灵植轻轻摇曳,各自分离出一缕最精纯的本源气息——一丝星辰碎片般的木灵精华,一缕世界果实逸散的源初之气,几点清凉道焰的火种……这些本源气息汇聚成一道九彩流光,缓缓注入凤清音的体内!

  这是守墓人留下的最后馈赠,以这些珍稀无比的混沌灵植的本源,为她洗涤道基,夯实混沌根基!

  凤清音盘膝坐下,闭上双眼,全力接受这突如其来的传承与馈赠。

  她的体内,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混沌星云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扩张、凝实,其核心处,那枚魔种所化的归墟印记,在更加磅礴浩大的混沌本源冲刷下,非但没有被排斥,反而被完美地包容、融合,成为了混沌轮回中“灭劫”与“返劫”的具象化代表,使得她的混沌道基,从一开始就包含了生灭轮回的完整意境!

  她的修为,在这股力量的推动下,势如破竹地冲破了筑基七层的壁垒,踏入八层,并且向着九层稳步推进!更重要的是,她的道基被洗涤得无比坚实,对混沌与归墟的感悟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不知过了多久,传承渐息,灌顶结束。

  凤清音缓缓睁开双眼,左眼混沌,演化星河流转,右眼归墟,沉寂万物终末。她的气息变得更加深邃内敛,周身道韵浑然天成。

  她站起身,对着那光芒已然黯淡下去的黑色石碑,郑重地行了一个古礼。

  “前辈传承之恩,清音铭记。”

  她知道,得到传承,也意味着肩负起了延续混沌道统的责任。

  目光扫过那片混沌源圃,她并未贪心地取走所有灵植,只是小心翼翼地采集了那株星辰小树的一片树叶,那神秘藤蔓的一截根须,以及那簇道焰小草的一片草叶,并将它们连同一些混沌息壤,移栽到了夜玄冥所赠、但内部空间极大的储物戒指中,以自身混沌之气滋养。

  留下主体,方能持续生长,不负守墓人培育之心。

  做完这一切,她最后看了一眼这片给予她新生与方向的圣地,转身,沿着来路返回。

  当她再次走出那金属山体的洞口,重回万寂古原那死寂的灰色世界时,心境已然不同。

  她不再仅仅是身负混沌神体的修士,更是得到了远古混沌灵族正统传承的继任者。前路虽有夜玄冥与幽冥域的阴影,但也有了一条属于她自己的、通往大道巅峰的清晰路径。

  她辨认了一下方向,不再向西,而是转向南方。赤血皇朝之事已了,此地传承已得,是时候离开万寂古原,前往更广阔的天地,寻找提升实力的机缘,并……为最终前往幽冥域,做好准备。

  身影化作一道融入灰雾的流光,瞬息远去。

  万寂古原依旧死寂,而那深藏地下的混沌源圃,将继续它的等待,或许在未来的某一天,会迎来下一位有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