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风入江南:娜迪莎双面江南艺术中心设计纪事
顾星晚指尖划过赤道风系列收官秀的后台监控屏时,落地窗外的梧桐正把初秋的阳光晒成碎金。屏幕里娜迪莎正弯腰给模特调整裙裾,靛蓝色蜡染裙摆扫过镜面地板,像极了她们三个月前在新加坡海边见过的潮汐——那系列最终以百分之三百的售罄率刷新了双面江南艺术中心的跨界纪录,也让“娜迪莎”这个名字,从“顾星晚力捧的新锐设计师”变成了时尚圈里带着海风气息的新符号。
“顾总,英国维顿集团的视频会议申请。”助理小林的声音打断了顾星晚的思绪,她抬手按了按眉心,指尖还残留着刚才翻看销售报表时的油墨香。维顿是做奢侈品皮具起家的百年企业,上个月刚宣布要拓展成衣线,此刻找上门来,意图不言自明。
视频接通时,伦敦的天色还是凌晨,维顿总裁加布里埃尔的西装袖口别着枚珍珠袖扣,在镜头里泛着温润的光。“顾小姐,我直说了吧,”他的法语口音裹着英式沉稳,“我们想签下娜迪莎女士,让她单独为维顿设计一个成衣系列,发布会地点由我们定在巴黎大皇宫。”
顾星晚端起桌上的龙井,茶叶在热水里舒展的声音透过麦克风传过去。“加布里埃尔先生,娜迪莎目前是双面江南的独家合作设计师。”她指尖轻轻叩了叩桌面,“而且据我所知,大皇宫的场地排期已经到后年了,您确定能赶上维顿成衣线的首秀计划?”
加布里埃尔显然没料到她会直接戳破时间问题,顿了两秒才笑道:“场地可以协调,我们愿意为娜迪莎女士等。”
“不必等。”顾星晚把茶杯放回茶托,目光转向窗外——双面江南艺术中心的飞檐正映着晚霞,黛瓦上的铜铃被风拂得轻响,“如果维顿真心想和娜迪莎合作,发布会可以放在双面江南。这里有苏绣老匠人,有从湖州运来的生丝,还有比巴黎更懂东方审美的观众。”
视频那头陷入了沉默,顾星晚却想起三天前娜迪莎在工作室里的样子。当时设计师正把一块缂丝面料铺在案上,指尖沿着牡丹纹样游走,眼里亮得像落了星子:“顾总,你看这金线的密度,要是能和我在摩洛哥见的提花工艺结合,会不会很有趣?”
那时她就知道,娜迪莎的才华不该被限定在“赤道风”的标签里,更不该被塞进巴黎秀场的标准化流程里。双面江南艺术中心顶楼的天光画室,才该是让她尽情挥洒的地方。
加布里埃尔最终松了口,却提出了一个苛刻的要求:三个月后必须办秀,且系列设计要同时融合东方工艺与维顿的经典元素,还要有至少三套高定礼服能撑得起话题度。挂了视频,顾星晚直接去了地下室的工作室,推开门就看见娜迪莎正蹲在地上,把一堆染了不同浓度靛蓝的布料摆成了渐变的海浪形状。
“维顿的事,我答应了。”顾星晚把刚打印好的合作协议放在案上,“不过秀场定在双面江南,你不用去巴黎。”
娜迪莎猛地抬头,眼里的惊喜几乎要溢出来,随即又皱起眉:“三个月?这也太赶了,而且维顿的经典元素……他们的马衔扣和格纹,怎么和苏绣结合啊?”
顾星晚捡起一块染布,布料上还留着蓝草的清香:“上个月我让苏绣坊的李师傅留了批双丝光棉,你可以试试在上面绣马衔扣,用虚实针,让金属感软下来。至于格纹,咱们不用羊毛,用湖州的生丝织,再掺点银线,灯光一打肯定好看。”
设计师的眼睛瞬间亮了,她抓起纸笔,飞快地在纸上画了个草图:“我还想做一套礼服,裙摆用叠层纱,每层都绣不同的花——苏绣的兰,缂丝的菊,还有我家乡的夹竹桃,你说行不行?”
“当然行。”顾星晚看着她笔下渐渐成形的图案,忽然觉得三个月的时间虽然紧,却足够让一场惊艳的秀在双面江南绽放。
接下来的日子,双面江南艺术中心彻底忙碌了起来。地下室的工作室成了主战场,顾星晚调来了五个苏绣匠人、三个缂丝师傅,还从广州请了做珠绣的老师傅,每天从早到晚,工作室里都飘着丝线的味道,夹杂着缝纫机的哒哒声和匠人们讨论针法的低语。
娜迪莎几乎住在了这里,每天清晨天不亮就来,深夜还在对着面料调整版型。有次顾星晚凌晨三点过来送宵夜,看见她正趴在案上,手里拿着放大镜,给一片缂丝花瓣挑错线。“这里的金线应该比旁边细半分,不然会压过蚕丝的光泽。”娜迪莎头也不抬地说,指尖的银针在灯光下闪着微光。
麻烦还是来了。开工半个月后,维顿派来的监工马克突然提出,要把所有面料换成欧洲进口的羊毛和真丝,理由是“东方面料不够挺括,撑不起高定的气场”。娜迪莎正在给礼服裙摆钉珍珠,听见这话直接站了起来,手里的珍珠针还悬在半空:“马克先生,你见过苏绣的‘虚实乱针’吗?用湖州生丝绣出来的纹样,比羊毛更有呼吸感,而且垂坠度更好。”
马克却摇着头,从公文包里拿出一块羊毛面料:“娜迪莎女士,这是维顿百年传承的面料标准,您必须用这个。”
两人的争执声引来了顾星晚,她接过那块羊毛面料,手指捻了捻:“马克先生,我们合作的前提是‘融合’,不是‘替代’。下周苏绣坊的李师傅会来演示‘盘金绣’,您可以看看,用东方丝线怎么做出比羊毛更立体的质感。如果到时候您还觉得不行,我们再谈换面料的事,如何?”
马克看着顾星晚坚定的眼神,最终点了点头。那周的演示会上,李师傅用极细的金线,在生丝面料上绣出了维顿经典的马衔扣图案,金线在灯光下流转,既有金属的精致,又有丝绸的柔润。马克伸手摸了摸,眼里的质疑变成了惊讶。
解决了面料的问题,新的挑战又出现了。娜迪莎设计的主打礼服“江南月”,需要在裙摆上绣满六十种不同的花卉,每种花用不同的针法,苏绣的兰、湘绣的荷、蜀绣的芙蓉……光是确定每种花的配色和针法,就花了整整一周。有天晚上,负责绣荷花的陈师傅突然提出,传统湘绣的荷花用的是单色线,要是能掺点银线,在灯光下会像月光洒在水面上,更符合“江南月”的主题。
娜迪莎听了立刻来了精神,连夜联系银线厂定制细银线。等银线送到时,离秀只有一个月了,所有人都开始加班加点。顾星晚把办公室搬到了工作室隔壁,每天除了处理公司的事,就是帮着检查面料、核对配饰,有时深夜还会和娜迪莎一起,在顶楼的天光画室里讨论秀场布置。
“秀场的T台我想做成弧形的,像月亮的形状。”娜迪莎指着画室的地板,用粉笔勾勒出轮廓,“两侧摆上青花瓷瓶,里面插满新鲜的荷花和兰花,观众席用竹编的椅子,再铺块蓝印花布的椅垫。”
顾星晚点头,从手机里调出之前拍的苏绣屏风照片:“背景墙用这个双面绣屏风,一面是江南水乡,一面是摩洛哥集市,正好对应你设计里的东西方融合。”
两人越聊越兴奋,直到窗外泛起鱼肚白,才发现天已经亮了。娜迪莎揉了揉熬红的眼睛,拿起桌上的面料样本:“还有最后三套礼服的配饰没定,维顿的马衔扣胸针,我想搭配苏绣的绶带,你觉得怎么样?”
“当然好。”顾星晚看着她眼里的光芒,忽然想起第一次见娜迪莎时的场景。那时设计师刚从摩洛哥回来,手里攥着块手工提花布,站在双面江南的门口,眼里满是期待:“顾总,我想在这里做能让世界看见东方的设计。”
如今,这个愿望就要实现了。
秀前一周,所有服装终于完成,开始进行试装。当模特穿上“江南月”礼服走出试衣间时,整个工作室都安静了。六层叠纱裙摆上,六十种花卉在灯光下栩栩如生,银线绣成的月光纹路沿着裙裾流淌,领口的珍珠项链垂到胸前,正好和裙摆的珍珠流苏呼应。娜迪莎看着模特转身时裙摆扬起的弧度,突然红了眼眶:“比我想象中还要好。”
顾星晚拍了拍她的肩膀,递过一杯温水:“还有最后一步,明天开始彩排,灯光和音乐要再调一调。”
彩排那天,双面江南艺术中心的秀场彻底变了模样。弧形T台铺着深灰色丝绒,两侧的青花瓷瓶里插满了新鲜的荷花,竹编椅子上铺着蓝印花布垫,背景墙的双面绣屏风在灯光下缓缓转动,一面是乌篷船划过石桥的江南,一面是彩色马赛克拼贴的摩洛哥集市。当第一束追光打在T台上时,娜迪莎站在后台,手心微微出汗。
秀前一天,加布里埃尔亲自从伦敦飞来,看到试装效果时,他绕着“江南月”礼服转了三圈,伸手摸了摸裙摆上的苏绣:“娜迪莎女士,顾小姐,这比我在巴黎见过的任何一场秀都要美。”
顾星晚笑了笑,看向身边的娜迪莎:“这是属于双面江南的美,也是属于娜迪莎的美。”
秀场当天,艺术中心外排起了长队,时尚媒体的镜头对准了门口的雕花木门,嘉宾们穿着精致的服装,手里拿着印有“织风”字样的邀请函——拿是娜迪莎特意设计的,邀请函用蓝印花布制成,上面绣着细小的马衔扣图案。
晚上七点,秀准时开始。当第一首融合了古筝和手鼓的音乐响起时,全场的灯光暗了下来,背景墙的双面绣屏风缓缓转至江南水乡那一面,第一位模特穿着绣满马衔扣纹样的旗袍走了出来。旗袍的领口用了维顿经典的格纹织锦,袖口却缀着苏绣的兰草,东西方元素在面料上完美融合,台下立刻响起了掌声。
接下来的每套服装都让人眼前一亮:用生丝织成的格纹西装,口袋巾是缂丝的牡丹;摩洛哥风格的长袍,领口绣着蜀绣的凤凰;珠绣的手包上,马衔扣图案用了湘绣的打籽绣,颗颗珍珠像露珠般点缀其间。
当“江南月”礼服登场时,全场陷入了短暂的寂静,随即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模特踩着银色高跟鞋,一步步走过T台,六层叠纱裙摆随着步伐轻轻晃动,六十种花卉在追光下仿佛活了过来,银线绣成的月光纹路闪烁着柔和的光芒。背景墙的屏风缓缓转至摩洛哥集市那一面,东西方的美景在这一刻交汇,与礼服的设计理念完美呼应。
秀的最后,娜迪莎穿着自己设计的蓝印花布连衣裙,牵着顾星晚的手走上T台。台下的闪光灯不停闪烁,加布里埃尔站起来鼓掌,眼里满是赞赏。“我们成功了。”娜迪莎在顾星晚耳边轻声说,声音里带着哽咽。
庆功宴上,马克举着酒杯走到娜迪莎面前:“娜迪莎女士,我之前错了,东方面料和工艺,比我想象中更有力量。”
娜迪莎笑了笑,看向身边的顾星晚:“是因为这里是双面江南,有愿意相信我的顾总,有最棒的匠人,还有最懂东方美的观众。”
顾星晚端起酒杯,和她轻轻碰了一下。窗外的月光洒进宴会厅,落在两人身上,像极了“江南月”礼服上的银线纹路。她忽然想起三个月前,加布里埃尔问她为什么坚持要把秀场放在双面江南,当时她没回答,现在却有了答案——因为真正的好设计,不需要依附于巴黎的聚光灯,它需要的是一片能让灵感扎根的土壤,而双面江南,就是娜迪莎最好的土壤。
晚宴快结束时,娜迪莎拉着顾星晚去了顶楼的天光画室。她从包里拿出一块新的面料,铺在画案上:“顾总,我想再设计一个系列,用江南的云锦和冰岛的羊毛结合,你觉得怎么样?”
顾星晚看着面料上渐渐浮现的纹样,笑着点了点头:“当然好,这里永远是你的工作室。”
月光透过天窗洒下来,落在两人的指尖,也落在那块充满无限可能的面料上。双面江南的铜铃在风里轻轻作响,像是在为下一场即将绽放的惊艳,提前奏响了序曲。
庆功宴的喧嚣渐渐散去时,顾星晚发现娜迪莎又不见了踪影。她沿着艺术中心的回廊往前走,果然在地下室工作室的窗边看到了那个熟悉的身影——设计师正把一块刚送来的云锦面料铺在案上,指尖顺着金线织就的云纹游走,月光透过玻璃落在她肩头,像披了层薄纱。
“还没休息?”顾星晚轻轻推开门,手里端着两杯温好的牛奶。娜迪莎抬头时眼里还带着兴奋的光,指着云锦上的缠枝莲图案:“你看这金线的密度,要是和冰岛羊毛混纺,做成大衣的里衬,冬天穿肯定又暖又好看。”她拿起铅笔,在草稿纸上飞快地画了个大衣轮廓,领口处特意画了圈小小的马衔扣纹样,“维顿那边刚才发消息说,想把这次的系列延长生产,还要在欧洲开快闪店,你说咱们要不要把新想法加进去?”
顾星晚把牛奶放在案边,俯身看着草图:“快闪店可以,但新系列得慢慢来。你这两个月熬得太狠,先休整一周,咱们再找冰岛的面料商对接。”她指尖点了点草稿纸上的缠枝莲,“而且这图案可以再改改,加些江南的水波纹,让云锦的华丽和羊毛的厚重平衡些。”娜迪莎立刻点头,抓起橡皮修改起来,铅笔在纸上沙沙作响,像是在谱写新的灵感乐章。
一周后,冰岛面料商的样品如期送到。当那块混纺了羊毛和细金线的面料被铺开时,工作室里的匠人们都围了过来。苏绣的李师傅伸手摸了摸,眼里满是赞叹:“这料子软和,还带着光泽,绣个玉兰花肯定好看。”娜迪莎立刻来了精神,当场剪了块小样,拿着针线坐在窗边试绣。阳光透过玻璃落在面料上,金线随着她的动作闪烁,不一会儿,一朵小巧的玉兰花就绽在了布面上,羊毛的肌理衬得花瓣格外立体。
可麻烦很快又找上门来。维顿的马克突然带着团队飞来,看到新系列的草图后,皱着眉提出了异议:“娜迪莎女士,快闪店的服装需要更贴近维顿的经典风格,这些水波纹和玉兰花,会不会太东方了?”他指着草图上的大衣设计,“消费者可能认不出这是维顿的产品。”
娜迪莎手里的铅笔顿了顿,正要开口,顾星晚先接过了话:“马克先生,上次的秀已经证明,东西方融合才是这个系列的亮点。”她从抽屉里拿出上次秀场的销售数据,指着其中一行,“带马衔扣的苏绣旗袍在欧洲预售时,三分钟就售罄了。消费者要的不是复刻经典,是有新意的经典。”她把那块混纺面料递过去,“您摸摸这料子,既有冰岛羊毛的质感,又有云锦的华丽,再加上玉兰花的苏绣,正好符合高端消费者对‘独特性’的需求。”
马克捏着面料反复摩挲,又看了看娜迪莎试绣的玉兰花小样,脸色渐渐缓和:“那我们可以先做五十件样品,送进欧洲的门店试销。”娜迪莎立刻松了口气,顾星晚则趁机补充:“试销的同时,我们想在双面江南办一场小型预览会,请国内的KOL和时尚编辑来看看,既能收集反馈,也能为快闪店预热。”马克点头同意,临走前还特意带走了那块玉兰花小样,说要给加布里埃尔看看。
预览会定在两周后,娜迪莎开始忙着调整样品的细节。有天晚上,负责珠绣的张师傅拿着一件礼服来找她:“娜迪莎小姐,这裙摆的珍珠串要是换成渐变大小的,灯光下会不会更灵动?”娜迪莎凑过去看了看,立刻拍板:“就按您说的改!再在珍珠之间加些细银线,像星星落在裙摆上。”两人一起坐在工作台前,张师傅穿针引线,娜迪莎帮忙递珠子,工作室里的台灯亮到深夜,映着两人专注的侧脸。
预览会当天,双面江南艺术中心的庭院里摆满了青花瓷缸,里面养着新鲜的荷花,石板路上铺着蓝印花布,嘉宾们踩着布面走进展厅时,都忍不住放慢了脚步。展厅里的模特穿着新系列的服装,混纺羊毛大衣搭着缂丝围巾,马衔扣胸针别在苏绣的绶带上,每一件都透着东西方融合的巧思。有位时尚编辑摸着玉兰花苏绣的大衣,兴奋地对身边人说:“这衣服既有质感又有故事,肯定能上下个月的封面。”
娜迪莎站在展厅角落,看着嘉宾们围着样品讨论,脸上露出了笑容。顾星晚走过来,递给她一杯香槟:“你看,大家都很
顾星晚指尖划过赤道风系列收官秀的后台监控屏时,落地窗外的梧桐正把初秋的阳光晒成碎金。屏幕里娜迪莎正弯腰给模特调整裙裾,靛蓝色蜡染裙摆扫过镜面地板,像极了她们三个月前在新加坡海边见过的潮汐——那系列最终以百分之三百的售罄率刷新了双面江南艺术中心的跨界纪录,也让“娜迪莎”这个名字,从“顾星晚力捧的新锐设计师”变成了时尚圈里带着海风气息的新符号。
“顾总,英国维顿集团的视频会议申请。”助理小林的声音打断了顾星晚的思绪,她抬手按了按眉心,指尖还残留着刚才翻看销售报表时的油墨香。维顿是做奢侈品皮具起家的百年企业,上个月刚宣布要拓展成衣线,此刻找上门来,意图不言自明。
视频接通时,伦敦的天色还是凌晨,维顿总裁加布里埃尔的西装袖口别着枚珍珠袖扣,在镜头里泛着温润的光。“顾小姐,我直说了吧,”他的法语口音裹着英式沉稳,“我们想签下娜迪莎女士,让她单独为维顿设计一个成衣系列,发布会地点由我们定在巴黎大皇宫。”
顾星晚端起桌上的龙井,茶叶在热水里舒展的声音透过麦克风传过去。“加布里埃尔先生,娜迪莎目前是双面江南的独家合作设计师。”她指尖轻轻叩了叩桌面,“而且据我所知,大皇宫的场地排期已经到后年了,您确定能赶上维顿成衣线的首秀计划?”
加布里埃尔显然没料到她会直接戳破时间问题,顿了两秒才笑道:“场地可以协调,我们愿意为娜迪莎女士等。”
“不必等。”顾星晚把茶杯放回茶托,目光转向窗外——双面江南艺术中心的飞檐正映着晚霞,黛瓦上的铜铃被风拂得轻响,“如果维顿真心想和娜迪莎合作,发布会可以放在双面江南。这里有苏绣老匠人,有从湖州运来的生丝,还有比巴黎更懂东方审美的观众。”
视频那头陷入了沉默,顾星晚却想起三天前娜迪莎在工作室里的样子。当时设计师正把一块缂丝面料铺在案上,指尖沿着牡丹纹样游走,眼里亮得像落了星子:“顾总,你看这金线的密度,要是能和我在摩洛哥见的提花工艺结合,会不会很有趣?”
那时她就知道,娜迪莎的才华不该被限定在“赤道风”的标签里,更不该被塞进巴黎秀场的标准化流程里。双面江南艺术中心顶楼的天光画室,才该是让她尽情挥洒的地方。
加布里埃尔最终松了口,却提出了一个苛刻的要求:三个月后必须办秀,且系列设计要同时融合东方工艺与维顿的经典元素,还要有至少三套高定礼服能撑得起话题度。挂了视频,顾星晚直接去了地下室的工作室,推开门就看见娜迪莎正蹲在地上,把一堆染了不同浓度靛蓝的布料摆成了渐变的海浪形状。
“维顿的事,我答应了。”顾星晚把刚打印好的合作协议放在案上,“不过秀场定在双面江南,你不用去巴黎。”
娜迪莎猛地抬头,眼里的惊喜几乎要溢出来,随即又皱起眉:“三个月?这也太赶了,而且维顿的经典元素……他们的马衔扣和格纹,怎么和苏绣结合啊?”
顾星晚捡起一块染布,布料上还留着蓝草的清香:“上个月我让苏绣坊的李师傅留了批双丝光棉,你可以试试在上面绣马衔扣,用虚实针,让金属感软下来。至于格纹,咱们不用羊毛,用湖州的生丝织,再掺点银线,灯光一打肯定好看。”
设计师的眼睛瞬间亮了,她抓起纸笔,飞快地在纸上画了个草图:“我还想做一套礼服,裙摆用叠层纱,每层都绣不同的花——苏绣的兰,缂丝的菊,还有我家乡的夹竹桃,你说行不行?”
“当然行。”顾星晚看着她笔下渐渐成形的图案,忽然觉得三个月的时间虽然紧,却足够让一场惊艳的秀在双面江南绽放。
接下来的日子,双面江南艺术中心彻底忙碌了起来。地下室的工作室成了主战场,顾星晚调来了五个苏绣匠人、三个缂丝师傅,还从广州请了做珠绣的老师傅,每天从早到晚,工作室里都飘着丝线的味道,夹杂着缝纫机的哒哒声和匠人们讨论针法的低语。
娜迪莎几乎住在了这里,每天清晨天不亮就来,深夜还在对着面料调整版型。有次顾星晚凌晨三点过来送宵夜,看见她正趴在案上,手里拿着放大镜,给一片缂丝花瓣挑错线。“这里的金线应该比旁边细半分,不然会压过蚕丝的光泽。”娜迪莎头也不抬地说,指尖的银针在灯光下闪着微光。
麻烦还是来了。开工半个月后,维顿派来的监工马克突然提出,要把所有面料换成欧洲进口的羊毛和真丝,理由是“东方面料不够挺括,撑不起高定的气场”。娜迪莎正在给礼服裙摆钉珍珠,听见这话直接站了起来,手里的珍珠针还悬在半空:“马克先生,你见过苏绣的‘虚实乱针’吗?用湖州生丝绣出来的纹样,比羊毛更有呼吸感,而且垂坠度更好。”
马克却摇着头,从公文包里拿出一块羊毛面料:“娜迪莎女士,这是维顿百年传承的面料标准,您必须用这个。”
两人的争执声引来了顾星晚,她接过那块羊毛面料,手指捻了捻:“马克先生,我们合作的前提是‘融合’,不是‘替代’。下周苏绣坊的李师傅会来演示‘盘金绣’,您可以看看,用东方丝线怎么做出比羊毛更立体的质感。如果到时候您还觉得不行,我们再谈换面料的事,如何?”
马克看着顾星晚坚定的眼神,最终点了点头。那周的演示会上,李师傅用极细的金线,在生丝面料上绣出了维顿经典的马衔扣图案,金线在灯光下流转,既有金属的精致,又有丝绸的柔润。马克伸手摸了摸,眼里的质疑变成了惊讶。
解决了面料的问题,新的挑战又出现了。娜迪莎设计的主打礼服“江南月”,需要在裙摆上绣满六十种不同的花卉,每种花用不同的针法,苏绣的兰、湘绣的荷、蜀绣的芙蓉……光是确定每种花的配色和针法,就花了整整一周。有天晚上,负责绣荷花的陈师傅突然提出,传统湘绣的荷花用的是单色线,要是能掺点银线,在灯光下会像月光洒在水面上,更符合“江南月”的主题。
娜迪莎听了立刻来了精神,连夜联系银线厂定制细银线。等银线送到时,离秀只有一个月了,所有人都开始加班加点。顾星晚把办公室搬到了工作室隔壁,每天除了处理公司的事,就是帮着检查面料、核对配饰,有时深夜还会和娜迪莎一起,在顶楼的天光画室里讨论秀场布置。
“秀场的T台我想做成弧形的,像月亮的形状。”娜迪莎指着画室的地板,用粉笔勾勒出轮廓,“两侧摆上青花瓷瓶,里面插满新鲜的荷花和兰花,观众席用竹编的椅子,再铺块蓝印花布的椅垫。”
顾星晚点头,从手机里调出之前拍的苏绣屏风照片:“背景墙用这个双面绣屏风,一面是江南水乡,一面是摩洛哥集市,正好对应你设计里的东西方融合。”
两人越聊越兴奋,直到窗外泛起鱼肚白,才发现天已经亮了。娜迪莎揉了揉熬红的眼睛,拿起桌上的面料样本:“还有最后三套礼服的配饰没定,维顿的马衔扣胸针,我想搭配苏绣的绶带,你觉得怎么样?”
“当然好。”顾星晚看着她眼里的光芒,忽然想起第一次见娜迪莎时的场景。那时设计师刚从摩洛哥回来,手里攥着块手工提花布,站在双面江南的门口,眼里满是期待:“顾总,我想在这里做能让世界看见东方的设计。”
如今,这个愿望就要实现了。
秀前一周,所有服装终于完成,开始进行试装。当模特穿上“江南月”礼服走出试衣间时,整个工作室都安静了。六层叠纱裙摆上,六十种花卉在灯光下栩栩如生,银线绣成的月光纹路沿着裙裾流淌,领口的珍珠项链垂到胸前,正好和裙摆的珍珠流苏呼应。娜迪莎看着模特转身时裙摆扬起的弧度,突然红了眼眶:“比我想象中还要好。”
顾星晚拍了拍她的肩膀,递过一杯温水:“还有最后一步,明天开始彩排,灯光和音乐要再调一调。”
彩排那天,双面江南艺术中心的秀场彻底变了模样。弧形T台铺着深灰色丝绒,两侧的青花瓷瓶里插满了新鲜的荷花,竹编椅子上铺着蓝印花布垫,背景墙的双面绣屏风在灯光下缓缓转动,一面是乌篷船划过石桥的江南,一面是彩色马赛克拼贴的摩洛哥集市。当第一束追光打在T台上时,娜迪莎站在后台,手心微微出汗。
秀前一天,加布里埃尔亲自从伦敦飞来,看到试装效果时,他绕着“江南月”礼服转了三圈,伸手摸了摸裙摆上的苏绣:“娜迪莎女士,顾小姐,这比我在巴黎见过的任何一场秀都要美。”
顾星晚笑了笑,看向身边的娜迪莎:“这是属于双面江南的美,也是属于娜迪莎的美。”
秀场当天,艺术中心外排起了长队,时尚媒体的镜头对准了门口的雕花木门,嘉宾们穿着精致的服装,手里拿着印有“织风”字样的邀请函——拿是娜迪莎特意设计的,邀请函用蓝印花布制成,上面绣着细小的马衔扣图案。
晚上七点,秀准时开始。当第一首融合了古筝和手鼓的音乐响起时,全场的灯光暗了下来,背景墙的双面绣屏风缓缓转至江南水乡那一面,第一位模特穿着绣满马衔扣纹样的旗袍走了出来。旗袍的领口用了维顿经典的格纹织锦,袖口却缀着苏绣的兰草,东西方元素在面料上完美融合,台下立刻响起了掌声。
接下来的每套服装都让人眼前一亮:用生丝织成的格纹西装,口袋巾是缂丝的牡丹;摩洛哥风格的长袍,领口绣着蜀绣的凤凰;珠绣的手包上,马衔扣图案用了湘绣的打籽绣,颗颗珍珠像露珠般点缀其间。
当“江南月”礼服登场时,全场陷入了短暂的寂静,随即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模特踩着银色高跟鞋,一步步走过T台,六层叠纱裙摆随着步伐轻轻晃动,六十种花卉在追光下仿佛活了过来,银线绣成的月光纹路闪烁着柔和的光芒。背景墙的屏风缓缓转至摩洛哥集市那一面,东西方的美景在这一刻交汇,与礼服的设计理念完美呼应。
秀的最后,娜迪莎穿着自己设计的蓝印花布连衣裙,牵着顾星晚的手走上T台。台下的闪光灯不停闪烁,加布里埃尔站起来鼓掌,眼里满是赞赏。“我们成功了。”娜迪莎在顾星晚耳边轻声说,声音里带着哽咽。
庆功宴上,马克举着酒杯走到娜迪莎面前:“娜迪莎女士,我之前错了,东方面料和工艺,比我想象中更有力量。”
娜迪莎笑了笑,看向身边的顾星晚:“是因为这里是双面江南,有愿意相信我的顾总,有最棒的匠人,还有最懂东方美的观众。”
顾星晚端起酒杯,和她轻轻碰了一下。窗外的月光洒进宴会厅,落在两人身上,像极了“江南月”礼服上的银线纹路。她忽然想起三个月前,加布里埃尔问她为什么坚持要把秀场放在双面江南,当时她没回答,现在却有了答案——因为真正的好设计,不需要依附于巴黎的聚光灯,它需要的是一片能让灵感扎根的土壤,而双面江南,就是娜迪莎最好的土壤。
晚宴快结束时,娜迪莎拉着顾星晚去了顶楼的天光画室。她从包里拿出一块新的面料,铺在画案上:“顾总,我想再设计一个系列,用江南的云锦和冰岛的羊毛结合,你觉得怎么样?”
顾星晚看着面料上渐渐浮现的纹样,笑着点了点头:“当然好,这里永远是你的工作室。”
月光透过天窗洒下来,落在两人的指尖,也落在那块充满无限可能的面料上。双面江南的铜铃在风里轻轻作响,像是在为下一场即将绽放的惊艳,提前奏响了序曲。
庆功宴的喧嚣渐渐散去时,顾星晚发现娜迪莎又不见了踪影。她沿着艺术中心的回廊往前走,果然在地下室工作室的窗边看到了那个熟悉的身影——设计师正把一块刚送来的云锦面料铺在案上,指尖顺着金线织就的云纹游走,月光透过玻璃落在她肩头,像披了层薄纱。
“还没休息?”顾星晚轻轻推开门,手里端着两杯温好的牛奶。娜迪莎抬头时眼里还带着兴奋的光,指着云锦上的缠枝莲图案:“你看这金线的密度,要是和冰岛羊毛混纺,做成大衣的里衬,冬天穿肯定又暖又好看。”她拿起铅笔,在草稿纸上飞快地画了个大衣轮廓,领口处特意画了圈小小的马衔扣纹样,“维顿那边刚才发消息说,想把这次的系列延长生产,还要在欧洲开快闪店,你说咱们要不要把新想法加进去?”
顾星晚把牛奶放在案边,俯身看着草图:“快闪店可以,但新系列得慢慢来。你这两个月熬得太狠,先休整一周,咱们再找冰岛的面料商对接。”她指尖点了点草稿纸上的缠枝莲,“而且这图案可以再改改,加些江南的水波纹,让云锦的华丽和羊毛的厚重平衡些。”娜迪莎立刻点头,抓起橡皮修改起来,铅笔在纸上沙沙作响,像是在谱写新的灵感乐章。
一周后,冰岛面料商的样品如期送到。当那块混纺了羊毛和细金线的面料被铺开时,工作室里的匠人们都围了过来。苏绣的李师傅伸手摸了摸,眼里满是赞叹:“这料子软和,还带着光泽,绣个玉兰花肯定好看。”娜迪莎立刻来了精神,当场剪了块小样,拿着针线坐在窗边试绣。阳光透过玻璃落在面料上,金线随着她的动作闪烁,不一会儿,一朵小巧的玉兰花就绽在了布面上,羊毛的肌理衬得花瓣格外立体。
可麻烦很快又找上门来。维顿的马克突然带着团队飞来,看到新系列的草图后,皱着眉提出了异议:“娜迪莎女士,快闪店的服装需要更贴近维顿的经典风格,这些水波纹和玉兰花,会不会太东方了?”他指着草图上的大衣设计,“消费者可能认不出这是维顿的产品。”
娜迪莎手里的铅笔顿了顿,正要开口,顾星晚先接过了话:“马克先生,上次的秀已经证明,东西方融合才是这个系列的亮点。”她从抽屉里拿出上次秀场的销售数据,指着其中一行,“带马衔扣的苏绣旗袍在欧洲预售时,三分钟就售罄了。消费者要的不是复刻经典,是有新意的经典。”她把那块混纺面料递过去,“您摸摸这料子,既有冰岛羊毛的质感,又有云锦的华丽,再加上玉兰花的苏绣,正好符合高端消费者对‘独特性’的需求。”
马克捏着面料反复摩挲,又看了看娜迪莎试绣的玉兰花小样,脸色渐渐缓和:“那我们可以先做五十件样品,送进欧洲的门店试销。”娜迪莎立刻松了口气,顾星晚则趁机补充:“试销的同时,我们想在双面江南办一场小型预览会,请国内的KOL和时尚编辑来看看,既能收集反馈,也能为快闪店预热。”马克点头同意,临走前还特意带走了那块玉兰花小样,说要给加布里埃尔看看。
预览会定在两周后,娜迪莎开始忙着调整样品的细节。有天晚上,负责珠绣的张师傅拿着一件礼服来找她:“娜迪莎小姐,这裙摆的珍珠串要是换成渐变大小的,灯光下会不会更灵动?”娜迪莎凑过去看了看,立刻拍板:“就按您说的改!再在珍珠之间加些细银线,像星星落在裙摆上。”两人一起坐在工作台前,张师傅穿针引线,娜迪莎帮忙递珠子,工作室里的台灯亮到深夜,映着两人专注的侧脸。
预览会当天,双面江南艺术中心的庭院里摆满了青花瓷缸,里面养着新鲜的荷花,石板路上铺着蓝印花布,嘉宾们踩着布面走进展厅时,都忍不住放慢了脚步。展厅里的模特穿着新系列的服装,混纺羊毛大衣搭着缂丝围巾,马衔扣胸针别在苏绣的绶带上,每一件都透着东西方融合的巧思。有位时尚编辑摸着玉兰花苏绣的大衣,兴奋地对身边人说:“这衣服既有质感又有故事,肯定能上下个月的封面。”
娜迪莎站在展厅角落,看着嘉宾们围着样品讨论,脸上露出了笑容。顾星晚走过来,递给她一杯香槟:“你看,大家都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