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的声音在大殿上空回响,带着压抑不住的震动。
“姜黎,你说,朕的京师城墙,比这堆烂泥,还要差上十倍?”
全场所有的目光,再一次聚焦在那个浑身烟灰的瘦弱身影上。
姜黎抬起头,迎着天子探究的视线,声音沙哑却异常清晰。
“是。”
一个字,重若千钧。
萧彻闭上眼,再睁开时,里面已是滔天怒火。
“来人!把赵刚给朕拖上来!”
两名禁军如狼似虎地扑过去,将已经瘫软如泥的赵刚架到御前。
“陛下饶命!陛下饶命啊!”
赵刚涕泪横流,疯狂磕头,额头瞬间血肉模糊。
“饶你?”
萧彻走下御阶,一步一步来到他面前。
“朕的京城,朕的百姓,就活在你这堆豆腐渣里?”
“臣有罪!臣罪该万死!”
“死?”
萧彻冷笑一声。
“太便宜你了。”
“传朕旨意,九门提督赵刚,玩忽职守,贪墨军资,即刻起,剥夺其掌管的一切城防营造之权!”
“九门提督府,日后只负责巡街抓贼,给朕当个看门人!”
赵刚如遭雷击,整个人僵住了。
剥夺营造之权,等于拔掉了他所有的牙!他这个九门提督,就只剩下一个空壳子了!
就在这时,一个意想不到的人出列了。
北渝正使,那个先前还一脸轻蔑的男人,此刻恭恭敬敬地对萧彻行了一个大礼。
“大夏皇帝陛下,外臣有一事相求。”
萧彻看向他。
北渝正使的目光却瞟向姜黎,带着七分敬畏,三分恐惧。
“外臣斗胆,请问方才那崩山裂石之术,是何种神威?”
他咽了口唾沫。
“此等天罚之威,非人力所能及。我皇听闻,定会感念天恩。”
“为表敬意,我北渝愿在原先朝贡基础上,再加赠三千匹上等战马!”
此言一出,大夏的官员们全都懵了。
这是被打怕了?
拿钱买平安?
萧彻愣了一下,随即放声大笑。
“好!好一个天罚之威!”
他转身走回御座,意气风发。
“众卿听旨!”
“自今日起,于工部之下,特设‘营造总局’!”
“总揽京师城防、皇家苑囿、水利交通一切营造之事!独立核算,不归工部管辖,直接对朕负责!”
话音落下,所有人都以为这个天大的馅饼会砸在苏文远头上。
然而,萧彻的手,却指向了那个最不可能的人。
“朕命,工部观政姜黎,为营造总局首任总办,官拜正五品,即刻上任!”
“轰!”
朝堂炸了锅。
一步登天!
从一个连品阶都没有的观政,直接变成手握实权的封疆大吏!
“陛下!不可啊!”
老臣韩昌明第一个跳出来。
“此女来历不明,所用皆为奇技淫巧,恐非社稷之福啊!”
“奇技淫巧?”
萧彻眼神一冷。
“能让北渝蛮子吓破胆的,也是奇技淫巧?”
他提起御笔,在面前的黄绢上写下四个大字。
“来人,将朕的御笔,‘格物致知’,制成金匾,赐予姜总办!”
“从今往后,姜黎之学,便是帝国正学!朕还要她在营造总局内开设学堂,让天下工匠皆学此道,为国铸器!”
韩昌明看着那四个字,面如死灰,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
当晚,姜家铁铺灯火通明。
姜大锤颤抖着手,一遍又一遍地抚摸着那块由禁军亲自护送来的金字牌匾。
“格物致知……格物致知……”
他一个字也认不全,嘴里却反复念叨着,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
“咱家……出贵人了!”
姜山、姜河、姜川三兄弟,更是激动得满脸通红,轮流把姜黎抛起来。
“我妹妹是总办了!五品大官!”
“哈哈哈!看以后谁还敢瞧不起咱们铁匠!”
帐篷里充满了快活的气息。
只有萧书白,安静地坐在一旁,递过一个木匣。
“贺礼。”
姜黎打开一看,里面是几本泛黄的古籍。
“账房先生有心了。”
她随手翻了翻,目光停在一张夹在书页里的《水力锻锤图》上,动作微微一顿。
就在全家欢庆之时,姜黎走到桌边,拿起炭笔和算盘。
噼里啪啦一阵响。
她将一张写满数字的纸,拍在桌上。
“高兴完了?”
喧闹声戛然而止。
姜山凑过去一看,眼睛都直了。
“个、十、百、千、万……一百三十万两?这是什么?”
姜黎端起一碗凉茶,一饮而尽。
“这是按照今天那堵墙的标准,重修一道永定门的钱。”
她顿了顿,补上一句。
“材料钱。”
全家人的笑容都僵在了脸上。
“我们……要修九道门。”
……
同一时刻,户部官邸。
一名官员正向户部尚书林如海汇报。
“大人,那姜黎当真狮子大开口,据说初步预算就要上千万两白银。”
林如海端着茶杯,轻轻吹了吹热气。
“哦?千万两?”
他嘴角勾起一抹讥诮。
“国库一年的税收,也就这个数了。”
“传我的话下去,她要是来要钱,就说赵刚亏空巨大,国库里连老鼠都饿死了。”
林如海放下茶杯,发出一声轻响。
“让她修。我倒要看看,她没钱,拿什么来填那九个无底洞。”
第二天一早。
姜黎拿着厚厚一沓预算单,直接踏进了户部衙门。
她刚进大门,一个穿着主事官服的中年男人就迎了上来,脸上堆着笑。
“哎呀,这不是姜总办吗?稀客稀客!”
姜黎开门见山。
“我来申请营造总局第一笔款项。”
那主事脸上的笑容不变,却多了几分油滑。
“姜总办,真不巧,我们尚书大人偶感风寒,已经告假了。”
他摊了摊手,一脸为难。
“至于您要的钱……”
他忽然凑近一步,压低了声音,那语气却充满了幸灾乐祸。
“国库里别说银子,连铜板都快没有了。”
“要钱没有,要命一条。”
主事直起身子,皮笑肉不笑地看着她。
“您看着拿吧。”
“姜黎,你说,朕的京师城墙,比这堆烂泥,还要差上十倍?”
全场所有的目光,再一次聚焦在那个浑身烟灰的瘦弱身影上。
姜黎抬起头,迎着天子探究的视线,声音沙哑却异常清晰。
“是。”
一个字,重若千钧。
萧彻闭上眼,再睁开时,里面已是滔天怒火。
“来人!把赵刚给朕拖上来!”
两名禁军如狼似虎地扑过去,将已经瘫软如泥的赵刚架到御前。
“陛下饶命!陛下饶命啊!”
赵刚涕泪横流,疯狂磕头,额头瞬间血肉模糊。
“饶你?”
萧彻走下御阶,一步一步来到他面前。
“朕的京城,朕的百姓,就活在你这堆豆腐渣里?”
“臣有罪!臣罪该万死!”
“死?”
萧彻冷笑一声。
“太便宜你了。”
“传朕旨意,九门提督赵刚,玩忽职守,贪墨军资,即刻起,剥夺其掌管的一切城防营造之权!”
“九门提督府,日后只负责巡街抓贼,给朕当个看门人!”
赵刚如遭雷击,整个人僵住了。
剥夺营造之权,等于拔掉了他所有的牙!他这个九门提督,就只剩下一个空壳子了!
就在这时,一个意想不到的人出列了。
北渝正使,那个先前还一脸轻蔑的男人,此刻恭恭敬敬地对萧彻行了一个大礼。
“大夏皇帝陛下,外臣有一事相求。”
萧彻看向他。
北渝正使的目光却瞟向姜黎,带着七分敬畏,三分恐惧。
“外臣斗胆,请问方才那崩山裂石之术,是何种神威?”
他咽了口唾沫。
“此等天罚之威,非人力所能及。我皇听闻,定会感念天恩。”
“为表敬意,我北渝愿在原先朝贡基础上,再加赠三千匹上等战马!”
此言一出,大夏的官员们全都懵了。
这是被打怕了?
拿钱买平安?
萧彻愣了一下,随即放声大笑。
“好!好一个天罚之威!”
他转身走回御座,意气风发。
“众卿听旨!”
“自今日起,于工部之下,特设‘营造总局’!”
“总揽京师城防、皇家苑囿、水利交通一切营造之事!独立核算,不归工部管辖,直接对朕负责!”
话音落下,所有人都以为这个天大的馅饼会砸在苏文远头上。
然而,萧彻的手,却指向了那个最不可能的人。
“朕命,工部观政姜黎,为营造总局首任总办,官拜正五品,即刻上任!”
“轰!”
朝堂炸了锅。
一步登天!
从一个连品阶都没有的观政,直接变成手握实权的封疆大吏!
“陛下!不可啊!”
老臣韩昌明第一个跳出来。
“此女来历不明,所用皆为奇技淫巧,恐非社稷之福啊!”
“奇技淫巧?”
萧彻眼神一冷。
“能让北渝蛮子吓破胆的,也是奇技淫巧?”
他提起御笔,在面前的黄绢上写下四个大字。
“来人,将朕的御笔,‘格物致知’,制成金匾,赐予姜总办!”
“从今往后,姜黎之学,便是帝国正学!朕还要她在营造总局内开设学堂,让天下工匠皆学此道,为国铸器!”
韩昌明看着那四个字,面如死灰,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
当晚,姜家铁铺灯火通明。
姜大锤颤抖着手,一遍又一遍地抚摸着那块由禁军亲自护送来的金字牌匾。
“格物致知……格物致知……”
他一个字也认不全,嘴里却反复念叨着,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
“咱家……出贵人了!”
姜山、姜河、姜川三兄弟,更是激动得满脸通红,轮流把姜黎抛起来。
“我妹妹是总办了!五品大官!”
“哈哈哈!看以后谁还敢瞧不起咱们铁匠!”
帐篷里充满了快活的气息。
只有萧书白,安静地坐在一旁,递过一个木匣。
“贺礼。”
姜黎打开一看,里面是几本泛黄的古籍。
“账房先生有心了。”
她随手翻了翻,目光停在一张夹在书页里的《水力锻锤图》上,动作微微一顿。
就在全家欢庆之时,姜黎走到桌边,拿起炭笔和算盘。
噼里啪啦一阵响。
她将一张写满数字的纸,拍在桌上。
“高兴完了?”
喧闹声戛然而止。
姜山凑过去一看,眼睛都直了。
“个、十、百、千、万……一百三十万两?这是什么?”
姜黎端起一碗凉茶,一饮而尽。
“这是按照今天那堵墙的标准,重修一道永定门的钱。”
她顿了顿,补上一句。
“材料钱。”
全家人的笑容都僵在了脸上。
“我们……要修九道门。”
……
同一时刻,户部官邸。
一名官员正向户部尚书林如海汇报。
“大人,那姜黎当真狮子大开口,据说初步预算就要上千万两白银。”
林如海端着茶杯,轻轻吹了吹热气。
“哦?千万两?”
他嘴角勾起一抹讥诮。
“国库一年的税收,也就这个数了。”
“传我的话下去,她要是来要钱,就说赵刚亏空巨大,国库里连老鼠都饿死了。”
林如海放下茶杯,发出一声轻响。
“让她修。我倒要看看,她没钱,拿什么来填那九个无底洞。”
第二天一早。
姜黎拿着厚厚一沓预算单,直接踏进了户部衙门。
她刚进大门,一个穿着主事官服的中年男人就迎了上来,脸上堆着笑。
“哎呀,这不是姜总办吗?稀客稀客!”
姜黎开门见山。
“我来申请营造总局第一笔款项。”
那主事脸上的笑容不变,却多了几分油滑。
“姜总办,真不巧,我们尚书大人偶感风寒,已经告假了。”
他摊了摊手,一脸为难。
“至于您要的钱……”
他忽然凑近一步,压低了声音,那语气却充满了幸灾乐祸。
“国库里别说银子,连铜板都快没有了。”
“要钱没有,要命一条。”
主事直起身子,皮笑肉不笑地看着她。
“您看着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