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他们知道了,并且……接受了-《小纨绔靠贴贴拿下未来首辅》

  国公府那间隐秘的书房再次成了密谈的场所。

  门窗紧闭,烛火跳跃,映照着围坐四人神色各异的脸——国公爷林铮面色凝重,夫人王氏激动中带着惶惑,长子林珩眉头紧锁,贵妃林氏则相对镇定。

  “我亲眼所见!”

  国公夫人压着嗓子,声音却带着颤,“谢大人他……他就那样,再自然不过地替晏儿拂去头发上的草屑!眼神……眼神柔得能滴出水来!晏儿那傻孩子,还对着他笑得没心没肺!”

  她描述着田埂所见,每一个细节都如同烙印,“绝不是咱们晏儿一头热!谢大人那神情,分明……分明也是有意!”

  室内一片死寂。之前所有的猜测、试探、担忧,在这一刻被这铁一般(在他们看来)的“证据”坐实了。

  国公爷猛地吸了一口气,靠在椅背上,半晌,才从喉咙里挤出一声复杂的叹息,像是终于卸下了千斤重担,又像是被更重的石头压住了。

  林珩揉了揉眉心,低声道:“竟然……真是谢大人。”

  贵妃轻轻吐出一口气,目光扫过家人:

  “既已确认,多想无益。如今该想的,是下一步。”

  ---

  确认了两情相悦的可能,一种奇异的情绪在四人心中弥漫开来。

  先是难以抑制的狂喜——儿子(弟弟)眼光毒啊!

  竟然是谢霄!

  那可是年纪轻轻就身居高位、能力卓绝、连陛下都青眼有加的谢少保!

  人品、才干、相貌,无一不是顶尖中的顶尖!

  若真能成,简直是……

  但这狂喜只持续了短短一瞬,就被更现实的忧愁冲散了。

  “可……可谢大人那般人物,他会愿意将此事挑明吗?”

  国公夫人忧心忡忡,“他如今位高权重,最重名声,会不会……有所顾忌?”

  “是啊,”林珩接口,“难道要我们林家主动去提?这……这成何体统?万一被拒绝,晏儿的脸往哪儿搁?咱们国公府的脸又往哪儿搁?”

  “若不挑明,难道就这么看着两个孩子不清不楚地拖着?”

  国公爷烦躁地敲了敲桌面。

  愁云再次笼罩。捅破窗户纸,风险太大;不捅破,看着干着急。进退两难。

  ---

  沉默良久,还是贵妃先开了口,她声音不高,却带着决断:

  “我们不能直接提,但可以……暗示,可以创造条件。”

  这话如同在迷雾中点亮了一盏灯。

  “对!暗示!”

  国公夫人眼睛一亮,“我们可以多请谢大人过府!家常便饭,总能找到机会说话!”

  林珩沉吟道:“态度也要变。以往是客气,往后要更亲近些,让他感觉到我们林家……不排斥,甚至是乐见其成。”

  国公爷捋着胡须,缓缓点头:

  “言语间,可以透出风去,就说我们如今想开了,只要晏儿幸福,对方是男是女,家世如何,都不打紧,关键是真心。”

  “至于谢大人自己的意思……”

  贵妃看向父母,“下次我寻个机会,以关心晏儿为由,私下探探谢大人口风,看他对自己终身大事,有何想法。”

  一个集全家智慧的“助攻”计划雏形,就在这深夜的书房里,磕磕绊绊地形成了。

  目标明确:谢霄。

  手段:创造机会、态度暗示、言语试探。

  宗旨: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务必保住自家小儿子的面子和里子。

  ---

  计划开始悄无声息地执行。

  先是国公夫人亲自下了帖子,以感谢谢霄对林晏的“照顾”为由,请他过府用一顿家常便饭。

  席间,林家人热情得让谢霄都有些意外,国公爷甚至亲自给他布了两次菜。

  接着,林珩偶遇下朝的谢霄,主动邀他同行,闲聊间“无意”提起:

  “家父家母如今是彻底想开了,只要晏儿自己高兴,对方人品好,待他真心,旁的都无所谓了。唉,做父母的,不就图孩子个顺心如意吗?”

  说完,还意味深长地看了谢霄一眼。

  林晏神经再大条,也察觉到了家里的不对劲。

  这晚,他盘腿坐在谢霄书房的软榻上,一边啃着苹果,一边含糊不清地嘀咕:

  “呜呜,你说怪不怪?我爹娘最近对你好像特别……热乎?还老找借口让我跟你一起回家吃饭。他们是不是……”

  他歪着头,想了半天,得出一个自以为合理的结论,“是不是想认你当干儿子啊?”

  正批阅文书的谢霄笔尖一顿,侧头看向他那副全然懵懂的样子,眼底掠过一丝极淡的笑意,他放下笔,语气平静无波:

  “或许……不止。”

  林晏眨巴眨巴眼:“不止?那还能是啥?”

  他想了半天也没想明白,干脆不想了,继续咔嚓咔嚓啃苹果。

  谢霄看着他没心没肺的样子,无奈地摇了摇头,心底却因林家这明显的“助攻”举动,泛起微澜。

  他们知道了,并且……接受了。这比他预想的,要好上太多。

  ---

  就在林家为小儿子的“终身大事”暗中操心的同时,从各地推广州县传来的捷报,如同雪片般飞入京城,冲淡了朝堂上最后一点关于新作物的争议。

  “东州府官屯奏报,玉米亩产逾四百斤!远超当地高粱!”

  “南郡急报,红薯大丰收,贫瘠山地亩产亦达八百余斤!”

  “北原三县土豆收获,仓廪充实,流民安置卓有成效!”

  一个个实实在在的数字,伴随着百姓“谢青天”、“林善人”的称颂声,传遍朝野。

  承平帝在朝会上龙颜大悦,再次褒奖谢霄与林晏。

  新粮推广的巨大成功,不仅意味着百姓饭碗更稳,更极大地提升了朝廷的威信,之前那些质疑的声音彻底销声匿迹。

  谢霄站在金銮殿上,接受着百官的恭贺,神情依旧沉稳。

  只有回到府中,看到那个因为各地捷报而兴奋得脸颊红扑扑、围着他叽叽喳喳说个不停的少年时,他冷硬的眉眼才会真正柔和下来。

  改革大获成功,声望如日中天。

  而属于他二人的,更私密、也更艰难的“战役”,才刚刚拉开序幕。

  他知道,林家抛出的橄榄枝,他需要找一个最合适的时机,稳稳地接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