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良配男子”-《小纨绔靠贴贴拿下未来首辅》

  入了冬,农事暂歇,国公夫人心里那点事又活络起来。

  她琢磨着,许是儿子对那些娇滴滴的闺秀不感兴趣,那换个路子?

  京城里多的是家世清白、才华出众的青年才俊,说不定……

  说干就干。

  她挑了个休沐日,下了帖子,请了几位名声不错、家世也与国公府相当的年轻公子过府,名义上是品茶赏画,交流诗文。

  林晏被他娘硬从谢府叫回来,一路上都蔫蔫的。

  进了花厅,看到那几个穿着锦袍、谈吐风雅的公子,心里就更烦了。

  他勉强按着性子坐下,听着他们从《诗经》谈到楚辞,又从前朝字画说到当今文风,只觉得眼皮越来越重,一个接一个的哈欠忍不住往外冒。

  他端起茶杯猛灌了几口,试图提神,结果差点被烫到舌头。

  “林公子近日忙于农事,想必辛劳。”

  一位姓赵的公子见他兴致不高,试图把话题引到他身上。

  林晏胡乱点点头:“嗯,是有点忙。”

  另一位李公子见状,笑着打起圆场,说起自己年前游历江南的见闻,将那烟雨朦胧、画舫笙歌的景象描绘得如同仙境。

  “……尤其是那西湖夜景,真是十里荷花,三秋桂子,香风拂面,令人流连忘返啊!”

  几位公子都露出向往之色,附和着称赞江南风物。

  林晏听着,眉头却慢慢皱了起来,他脑子里想的全是江南那湿漉漉的水田。

  他忍不住打断李公子陶醉的描述,插嘴问道:“李公子,你说江南雨水多,那水田排水可得弄好了。要是地里老是积水,种红薯肯定不行,烂根!得起高垄,挖深沟才行!”

  花厅里瞬间安静下来。

  几位公子脸上的笑容僵住了,面面相觑,一时不知该如何接这话茬。

  品茶论诗的风雅场合,突然扯到红薯烂根……这都哪跟哪啊?

  国公夫人坐在主位,脸上的笑容几乎挂不住,手里的帕子捏得死紧,恨不得立刻把儿子的嘴给缝上。

  她强撑着场面,干笑两声:

  “呵呵,晏儿这孩子,就是……就是一心扑在农事上,魔怔了,魔怔了……”

  一场精心安排的“才俊相看”,就在这种诡异尴尬的气氛中草草收场。

  ---

  送走了几位表情微妙的公子,国公夫人独自坐在花厅里,胸口堵得发闷。

  一次次的失败,儿子对那些如花似玉的姑娘避之不及,如今连风度翩翩的才俊也引不起他半点兴趣……

  她脑子里不受控制地回想起丰收庆典上,儿子紧紧抓着谢霄的手摇晃的画面;

  想起宫宴上,儿子望着谢霄时那亮得异常、充满依赖的眼神;

  还有谢霄那般位高权重、冷情寡欲的人,竟会那般自然地替晏儿拂去衣领上的灰尘……

  这些零碎的片段,像散落的珠子,被“儿子可能不喜欢女子”这个惊悚的念头一下子串了起来!

  国公夫人被自己这个想法吓得浑身一激灵,手里的茶盏“哐当”一声掉在地上,摔得粉碎。

  她脸色发白,心砰砰狂跳,怎么会……怎么可能?

  ---

  当夜,国公府的书房灯火通明,下人都被屏退得远远的。

  国公爷林铮坐在主位,脸色铁青。国公夫人坐在一旁,眼圈红肿,拿着帕子不住拭泪。

  长子林珩站在父亲身后,眉头紧锁,脸色也十分难看。

  连宫中的林贵妃都借口回府省亲,坐在了旁边,神情凝重。

  “荒谬!简直荒谬!”

  国公爷听完夫人的猜测和今日相看的惨状,猛地一拍桌子,震得茶盏乱响,“我林家世代忠良,怎会出……出这等事!定是你想多了!”

  “我想多了?”

  国公夫人抬起头,声音带着哭腔,“那你倒是说说,晏儿为何对男女之事如此排斥?那些好姑娘,好儿郎,他哪一个正眼瞧过?反倒是……反倒是跟那谢大人……”

  她后面的话没说出来,但意思谁都明白。

  林珩沉声道:“母亲,谢大人于晏儿有提携之恩,两人共历艰险,关系亲近些也是常理。仅凭此就断定晏儿他……是否太过武断?”

  贵妃一直沉默着,此时才缓缓开口:“父亲,母亲,兄长,稍安勿躁。”

  她顿了顿,声音压低了些,“我在宫中,所见所闻,比外面多一些。这世上……男子与男子之间,也并非没有真情。前朝秘闻中,亦不乏此类记载。”

  她的话像一块石头,让原本激动的国公爷和林珩都沉默了下来。

  “若……若晏儿真的……”

  贵妃斟酌着用词,“我们在此大发雷霆,喊打喊杀,除了把他推得更远,让他更痛苦,又有何用?”

  书房里陷入一片死寂。只有灯花偶尔爆开的噼啪声。

  国公爷颓然靠在椅背上,仿佛一瞬间老了好几岁。

  他想起小儿子近日因为农事改革而焕发出的那种蓬勃朝气和发自内心的快乐,那是以前在京城做纨绔时从未有过的。

  难道真要为了所谓的“常伦”,硬逼着他娶一个不爱的女子,毁掉他现在的笑容吗?

  林珩也想起了弟弟跟在谢霄身后时,那全心信赖和崇拜的模样。他重重叹了口气。

  挣扎、痛苦、难以置信……种种情绪在四人心中翻腾。

  不知过了多久,国公爷哑着嗓子,极其艰难地开口:“……娘娘说得对。”他像是用尽了全身力气,“晏儿的幸福……最重要。”

  国公夫人抬起泪眼,看着丈夫。

  国公爷闭了闭眼,复又睁开,眼神里带着一种认命般的疲惫和决绝:

  “若……若他真不喜女子……只要他开心,对方是真心待他,是个……是个知根知底的良配男子……我……我林家,也认了!”

  他几乎是从牙缝里挤出这句话:“总好过……逼他娶个不爱的,痛苦一辈子!”

  林珩沉默地点了点头。

  贵妃也松了口气:“父亲能如此想,是晏儿的福气。只是此事关系重大,还需谨慎,务必确认清楚,也要……为晏儿和对方的安危名声考量。”

  一场家庭风暴,在极度的震惊和挣扎后,以一种出乎意料的、带着无奈与巨大包容的方式,暂时平息下来。

  但一个新的、更棘手的难题摆在了林家面前——如何确认?

  如果是真的,那个“良配男子”又会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