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云般的蝗群终于散了,留下的是被啃噬得七零八落的田地,但更多的是劫后余生的庆幸。
田埂边,老农蹲着,粗糙的手指小心地拨开稀疏的麦秆,露出底下侥幸存活的、虽不饱满但依旧带着生机的麦穗。
他布满沟壑的脸上,愁苦淡去,只剩下深深的敬畏和感激,朝着州城方向拱了拱手,喃喃道:
“谢青天…真是活神仙呐…要不是他…”
旁边的地里,农人们正忙着清理残叶,补种些秋菜,虽然损失不小,但好歹保住了大部分口粮,脸上不再是绝望,而是带着希望的精气神。
谢霄的名字,在田间地头被反复提起,带着近乎神化的崇敬。
州衙前的空地上,人头攒动。谢霄亲自给这次灭蝗中表现突出的乡民和吏员发下奖赏。
有沉甸甸的粮食,有厚实的布匹,也有不多但实实在在的银钱。领到奖赏的人,个个脸上放光,与有荣焉。
“赵家沟的赵老栓!带领乡亲深挖虫卵,功不可没!”
“西河村的王二勇!看护‘除蝗鸡鸭’得力,鸡鸭损伤最少!”
“户房刘书吏!调度粮草、分发工具及时!”
……
名字一个个念下去,人群里爆发出一阵阵叫好声。
轮到林晏时,谢霄的声音顿了顿,目光投向站在人群前列、正踮着脚看热闹的少年:
“林晏,督管‘除蝗鸡鸭’,协理调度,鼓舞士气,亦功不可没。”
人群的目光瞬间聚焦过来。林晏没想到还有自己的份儿,愣了一下,随即小脸“腾”地红了,有点不好意思,又有点小骄傲地挺了挺小胸脯,在众人的掌声和善意的笑声中,上前接过了属于他的那份奖赏——一匹上好的细棉布和一小袋新麦。他抱着东西,嘴角咧到了耳朵根。
喧嚣散去,书房里只剩下两人。
林晏把布和麦子往旁边桌上一放,立刻像只归巢的小鸟,扑进谢霄怀里,找了个舒服的姿势窝着。
“呜呜!”
他仰着小脸,眼睛亮得像盛满了星星,开始哼哼唧唧地撒娇,“我的奖励呢?我的呢?我可是管着那么多鸡鸭呢!它们可听我话了!我嗓子都喊哑了!”
他一边说,一边不老实地在谢霄怀里蹭,一只小手习惯性地就想往谢霄衣襟里钻,目标明确地直奔腹肌。
谢霄早有预料般,在他手指即将得逞的前一刻,伸手从书案抽屉里拿出一个不起眼的木盒子,塞到了林晏手里。
“嗯?”
林晏的注意力瞬间被转移了。他好奇地打开盒子。
里面躺着一个用硬纸卷成的圆筒,一头嵌着一小块透明度不算很高的玻璃(染坊的边角料),另一头则嵌着几片彩色碎布和几颗形状不规则的小玻璃珠。看起来有些粗糙,但显然是精心制作的。
“这是…?”林晏疑惑地拿起来。
“万花筒。”谢霄言简意赅,示意他对着亮光看。
林晏将信将疑地把眼睛凑到嵌着小玻璃珠的那头,对着窗外的光。
“哇——!!!”
下一秒,他爆发出惊喜的尖叫!眼前不再是粗糙的纸筒,而是一个五彩斑斓、光怪陆离、不断变幻的奇妙世界!
彩色的碎布和玻璃珠在光线的折射下,组合出无穷无尽的瑰丽图案,像一场永不落幕的幻梦!
“好漂亮!太神奇了!呜呜你做的?”
林晏爱不释手地转动着筒身,看着里面的图案千变万化,兴奋得小脸通红,尾巴真的要翘到天上去了!
什么腹肌,早就被他抛到了九霄云外!
他激动地搂住谢霄的脖子,又是贴脸蹭蹭,又是用脑袋顶谢霄的下巴,整个人在谢霄腿上扭来扭去,像只过于兴奋的小狗。小屁股也随着他的动作,无意识地蹭着谢霄的大腿。
突然,他扭动的身体僵了一下。屁股底下,某个熟悉的、尖应衮汤的触感,再次不容忽视地顶了上来。
林晏的小脸“唰”地一下红透了,像熟透的虾子。
他低头看看自己坐着的地方,又抬头看看谢霄依旧没什么表情、但眼底暗流汹涌的脸,眼珠一转,竟学着谢霄平日公事公办的语气,板着小脸一本正经地说:
“咳咳!这次灭蝗,谢大人也运筹帷幄,功劳不小!当赏!”
话音未落,他那只原本想去摸腹肌却落了空的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飞快地往下一掏,隔着衣料,精准地一把抓住了那处!
入手的感觉让他心里“嚯”了一声,下意识地捏了捏,暗自咋舌:哇!这尺寸…跟自己的差别也太大了吧?!
“唔!”
谢霄身体猛地一僵,喉咙里溢出一声压抑的闷哼。
他几乎是本能地,腰腹往前顶了一下,将自己更深地送入那只大胆的手中。
但仅仅是一瞬的失控。
下一秒,谢霄的大手就猛地攥住了林晏那只作乱的手腕,力道大得让林晏微微吃痛。
他强硬地将那只小手拉开,然后一把将还在发懵的林晏整个儿紧紧箍进怀里,力气大得像是要把他揉进自己的身体。
谢霄将滚烫的脸深深埋进林晏温热的颈窝,深深吸了一口气,鼻尖充斥着少年身上干净的皂角香和一丝兴奋后留下的汗意。
他低沉沙哑的声音,带着极力压抑的喘息和一种前所未有的、令人心颤的磁性,在林晏耳边响起:
“不用了…乖乖…让我抱一会…就好了。”
“轰——!”
“乖乖”两个字,像带着火星的烙铁,瞬间烫穿了林晏的耳膜!
一股难以言喻的酥麻感从尾椎骨猛地窜上天灵盖!
他整个人僵在谢霄滚烫的怀抱里,大脑一片空白,心跳得像要从嗓子眼里蹦出来,咚咚咚地撞击着胸腔,震得他耳膜嗡嗡作响!
脸烫得能煎鸡蛋,血液似乎都涌到了头顶。
林晏一动不敢动,任由谢霄紧紧抱着,只觉得那声低哑的“乖乖”在脑子里反复回响,比万花筒里的幻梦还要不真实,还要…勾人?他脑子里只剩下一个念头:
谢霄叫自己小名了!
声音怎么…怎么这么好听?
比平时还…还要命!
心跳这么快,一定是因为太开心了!
对!
就是开心!
……
连续十几日没日没夜的奔波、指挥、悬心,尘埃落定后的疲惫终于排山倒海般涌来。
书房里,谢霄强撑着精神,提笔写着灾后的善后条陈和请求减免赋税的奏报。
林晏则早已支撑不住。他趴在书案的另一边,小脑袋枕着自己的胳膊,手里还无意识地攥着一支干了的毛笔。
他睡得很沉,长长的睫毛在眼睑下投下浓密的阴影,呼吸均匀绵长,只是眼下带着淡淡的青黑,嘴唇也微微嘟着,显得格外疲惫。
谢霄写完最后一个字,放下笔,揉了揉发胀的眉心。他转头,目光落在林晏沉睡的侧脸上。少年毫无防备的睡颜,带着一种脆弱又坚韧的美。
看着他眼下那抹疲惫的青影,想到他在田间地头跟着鸡鸭跑、大声鼓劲的样子,谢霄心底涌上浓烈的怜惜和一种难以言喻的骄傲——他的小少爷,真的长大了,也…很了不起。
他轻轻起身,绕到书案另一边。动作极其小心地,一手穿过林晏的膝弯,一手托住他的背脊,将人打横抱了起来。
林晏在睡梦中似乎感觉到了熟悉的温度和气息,无意识地往他怀里缩了缩,发出一声模糊的呓语。
谢霄抱着他,脚步沉稳地走进内室,将他轻轻放在铺着干净被褥的床上。
拉过薄被,仔细地盖到他胸口。
他坐在床边,静静地看着林晏沉睡的容颜,指尖极轻地拂开他额前一缕汗湿的碎发。
他俯下身,极其克制地,在那光洁的额头上印下一个轻柔如羽毛般的吻。
温热的唇瓣离开时,他微微侧头,嘴唇几乎贴着林晏的耳廓,用只有两人能听见的气音,低沉而温柔地低语:
“辛苦乖乖了…”
睡梦中的林晏似乎听到了什么,嘴角无意识地向上弯起一个甜甜的弧度,小脑袋在枕头上蹭了蹭,含糊地嘟囔了一句:“…呜…呜…鸡…别跑…”
……
州衙后院架起了几口大油锅,锅里热油翻滚,散发出奇特的香气。
旁边的箩筐里,堆满了清洗干净的…蝗虫。
用盐水泡过,掐头去尾,只剩下肥硕的躯干。
谢霄召集了参与灭蝗的有功之人和州衙属官,就在院子里摆了简单的“庆功宴”。只是这宴席的主菜,实在有些骇人。
衙役们用长筷子夹起处理好的蝗虫,丢进滚油里。滋啦一声响,蝗虫迅速变得金黄酥脆,捞出来沥干油,撒上点盐巴和辣椒面,堆在几个大盘子里。
所有人都看着那几盘金灿灿的“菜”,表情各异,没人敢先动筷子。这玩意儿…真能吃?
谢霄神色自若地拿起筷子,夹起一只炸得酥脆的蝗虫,在众人惊愕的目光中,直接送进了嘴里。
咔嚓!
清脆的咀嚼声在安静的院子里格外清晰。谢霄面不改色地咽了下去,点点头:“高蛋白,味道尚可,酥脆。”
有了知州大人带头,几个胆子大的乡民和衙役也犹豫着伸出了筷子。试探着咬一口,眼睛一亮:“咦?真的!像炸小鱼干!酥酥的!”
“还挺香!”
林晏坐在谢霄旁边,看着盘子里那些张牙舞爪(虽然没头了)的虫子,小脸皱成一团,胃里直翻腾。他实在下不去嘴。
“尝尝?”谢霄夹了一只炸得金黄的,递到他嘴边。
林晏看着近在咫尺的“虫子”,紧闭着眼,把头摇得像拨浪鼓:“不要不要!看着就恶心!”
“闭眼。”谢霄的声音带着点不容拒绝。
林晏纠结了半天,最终还是抵挡不住谢霄的目光(和那声“乖乖”的余威)。他视死如归般闭紧双眼,张开嘴,飞快地把谢霄筷子上的那只蝗虫叼进了嘴里,胡乱嚼了两下就想往下咽。
咦?
预想中的恶心感没来。入口是酥脆的外壳,里面是有点像…炸虾米的口感?带着点油香和咸辣味。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他惊讶地睁开眼,又小心翼翼地嚼了嚼。
好像…真的还行?
酥酥脆脆的,不难吃!
他咽下去,舔了舔嘴唇,看着盘子里剩下的蝗虫,眼神有点犹豫,又有点跃跃欲试。
最终,在谢霄带着点鼓励的目光下,他自己又夹了一只小的,放进嘴里,咔嚓咔嚓地嚼了起来。
“嗯…是还行…”他含糊地评价道,虽然表情还有点别扭。
院子里的人见状,也纷纷放开了胆子。一时间,咔嚓咔嚓的咀嚼声此起彼伏,伴随着“别说,还挺香”、“高蛋白是啥?但确实顶饿”的议论声。一场别开生面的“灭蝗宴”,气氛渐渐热闹起来。
夜深人静。
谢霄坐在书案前,提笔凝神,开始写呈送京城的奏报。烛光跳跃,映着他沉静的侧脸。
他详细描述了蝗灾的规模、预警的及时、动员的规模、应对的措施(尤其是生物防治“鸡鸭大军”的显着成效),以及最终的损失控制情况。他条理清晰,用词精准,不夸大,不居功。
写到末尾,他笔尖顿了顿。目光落在摇曳的烛火上,仿佛看到了那个在田间地头追着鸡鸭跑、被尘土呛得咳嗽却依旧大声鼓劲的身影;看到了他抱着万花筒时惊喜的尖叫;看到了他闭着眼吃蝗虫时视死如归又发现新大陆般的表情。
一丝极淡的、连他自己都未曾察觉的笑意掠过唇角。他蘸了蘸墨,在奏报的最后,添上了一段:
“…此次应对蝗灾,州衙上下同心,百姓勠力。尤有州学训导林晏者,不辞辛劳,督管‘除蝗鸡鸭’数千之众,奔走田间,调度有方,鼓舞士气,于灭蝗保粮一事,贡献颇着…”
写罢,他放下笔,看着墨迹未干的字句,仿佛透过它们,看到了京城朝堂上可能引起的震动。
他吹熄了烛火,室内陷入一片黑暗,只有窗外清冷的月光,无声地流淌。
田埂边,老农蹲着,粗糙的手指小心地拨开稀疏的麦秆,露出底下侥幸存活的、虽不饱满但依旧带着生机的麦穗。
他布满沟壑的脸上,愁苦淡去,只剩下深深的敬畏和感激,朝着州城方向拱了拱手,喃喃道:
“谢青天…真是活神仙呐…要不是他…”
旁边的地里,农人们正忙着清理残叶,补种些秋菜,虽然损失不小,但好歹保住了大部分口粮,脸上不再是绝望,而是带着希望的精气神。
谢霄的名字,在田间地头被反复提起,带着近乎神化的崇敬。
州衙前的空地上,人头攒动。谢霄亲自给这次灭蝗中表现突出的乡民和吏员发下奖赏。
有沉甸甸的粮食,有厚实的布匹,也有不多但实实在在的银钱。领到奖赏的人,个个脸上放光,与有荣焉。
“赵家沟的赵老栓!带领乡亲深挖虫卵,功不可没!”
“西河村的王二勇!看护‘除蝗鸡鸭’得力,鸡鸭损伤最少!”
“户房刘书吏!调度粮草、分发工具及时!”
……
名字一个个念下去,人群里爆发出一阵阵叫好声。
轮到林晏时,谢霄的声音顿了顿,目光投向站在人群前列、正踮着脚看热闹的少年:
“林晏,督管‘除蝗鸡鸭’,协理调度,鼓舞士气,亦功不可没。”
人群的目光瞬间聚焦过来。林晏没想到还有自己的份儿,愣了一下,随即小脸“腾”地红了,有点不好意思,又有点小骄傲地挺了挺小胸脯,在众人的掌声和善意的笑声中,上前接过了属于他的那份奖赏——一匹上好的细棉布和一小袋新麦。他抱着东西,嘴角咧到了耳朵根。
喧嚣散去,书房里只剩下两人。
林晏把布和麦子往旁边桌上一放,立刻像只归巢的小鸟,扑进谢霄怀里,找了个舒服的姿势窝着。
“呜呜!”
他仰着小脸,眼睛亮得像盛满了星星,开始哼哼唧唧地撒娇,“我的奖励呢?我的呢?我可是管着那么多鸡鸭呢!它们可听我话了!我嗓子都喊哑了!”
他一边说,一边不老实地在谢霄怀里蹭,一只小手习惯性地就想往谢霄衣襟里钻,目标明确地直奔腹肌。
谢霄早有预料般,在他手指即将得逞的前一刻,伸手从书案抽屉里拿出一个不起眼的木盒子,塞到了林晏手里。
“嗯?”
林晏的注意力瞬间被转移了。他好奇地打开盒子。
里面躺着一个用硬纸卷成的圆筒,一头嵌着一小块透明度不算很高的玻璃(染坊的边角料),另一头则嵌着几片彩色碎布和几颗形状不规则的小玻璃珠。看起来有些粗糙,但显然是精心制作的。
“这是…?”林晏疑惑地拿起来。
“万花筒。”谢霄言简意赅,示意他对着亮光看。
林晏将信将疑地把眼睛凑到嵌着小玻璃珠的那头,对着窗外的光。
“哇——!!!”
下一秒,他爆发出惊喜的尖叫!眼前不再是粗糙的纸筒,而是一个五彩斑斓、光怪陆离、不断变幻的奇妙世界!
彩色的碎布和玻璃珠在光线的折射下,组合出无穷无尽的瑰丽图案,像一场永不落幕的幻梦!
“好漂亮!太神奇了!呜呜你做的?”
林晏爱不释手地转动着筒身,看着里面的图案千变万化,兴奋得小脸通红,尾巴真的要翘到天上去了!
什么腹肌,早就被他抛到了九霄云外!
他激动地搂住谢霄的脖子,又是贴脸蹭蹭,又是用脑袋顶谢霄的下巴,整个人在谢霄腿上扭来扭去,像只过于兴奋的小狗。小屁股也随着他的动作,无意识地蹭着谢霄的大腿。
突然,他扭动的身体僵了一下。屁股底下,某个熟悉的、尖应衮汤的触感,再次不容忽视地顶了上来。
林晏的小脸“唰”地一下红透了,像熟透的虾子。
他低头看看自己坐着的地方,又抬头看看谢霄依旧没什么表情、但眼底暗流汹涌的脸,眼珠一转,竟学着谢霄平日公事公办的语气,板着小脸一本正经地说:
“咳咳!这次灭蝗,谢大人也运筹帷幄,功劳不小!当赏!”
话音未落,他那只原本想去摸腹肌却落了空的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飞快地往下一掏,隔着衣料,精准地一把抓住了那处!
入手的感觉让他心里“嚯”了一声,下意识地捏了捏,暗自咋舌:哇!这尺寸…跟自己的差别也太大了吧?!
“唔!”
谢霄身体猛地一僵,喉咙里溢出一声压抑的闷哼。
他几乎是本能地,腰腹往前顶了一下,将自己更深地送入那只大胆的手中。
但仅仅是一瞬的失控。
下一秒,谢霄的大手就猛地攥住了林晏那只作乱的手腕,力道大得让林晏微微吃痛。
他强硬地将那只小手拉开,然后一把将还在发懵的林晏整个儿紧紧箍进怀里,力气大得像是要把他揉进自己的身体。
谢霄将滚烫的脸深深埋进林晏温热的颈窝,深深吸了一口气,鼻尖充斥着少年身上干净的皂角香和一丝兴奋后留下的汗意。
他低沉沙哑的声音,带着极力压抑的喘息和一种前所未有的、令人心颤的磁性,在林晏耳边响起:
“不用了…乖乖…让我抱一会…就好了。”
“轰——!”
“乖乖”两个字,像带着火星的烙铁,瞬间烫穿了林晏的耳膜!
一股难以言喻的酥麻感从尾椎骨猛地窜上天灵盖!
他整个人僵在谢霄滚烫的怀抱里,大脑一片空白,心跳得像要从嗓子眼里蹦出来,咚咚咚地撞击着胸腔,震得他耳膜嗡嗡作响!
脸烫得能煎鸡蛋,血液似乎都涌到了头顶。
林晏一动不敢动,任由谢霄紧紧抱着,只觉得那声低哑的“乖乖”在脑子里反复回响,比万花筒里的幻梦还要不真实,还要…勾人?他脑子里只剩下一个念头:
谢霄叫自己小名了!
声音怎么…怎么这么好听?
比平时还…还要命!
心跳这么快,一定是因为太开心了!
对!
就是开心!
……
连续十几日没日没夜的奔波、指挥、悬心,尘埃落定后的疲惫终于排山倒海般涌来。
书房里,谢霄强撑着精神,提笔写着灾后的善后条陈和请求减免赋税的奏报。
林晏则早已支撑不住。他趴在书案的另一边,小脑袋枕着自己的胳膊,手里还无意识地攥着一支干了的毛笔。
他睡得很沉,长长的睫毛在眼睑下投下浓密的阴影,呼吸均匀绵长,只是眼下带着淡淡的青黑,嘴唇也微微嘟着,显得格外疲惫。
谢霄写完最后一个字,放下笔,揉了揉发胀的眉心。他转头,目光落在林晏沉睡的侧脸上。少年毫无防备的睡颜,带着一种脆弱又坚韧的美。
看着他眼下那抹疲惫的青影,想到他在田间地头跟着鸡鸭跑、大声鼓劲的样子,谢霄心底涌上浓烈的怜惜和一种难以言喻的骄傲——他的小少爷,真的长大了,也…很了不起。
他轻轻起身,绕到书案另一边。动作极其小心地,一手穿过林晏的膝弯,一手托住他的背脊,将人打横抱了起来。
林晏在睡梦中似乎感觉到了熟悉的温度和气息,无意识地往他怀里缩了缩,发出一声模糊的呓语。
谢霄抱着他,脚步沉稳地走进内室,将他轻轻放在铺着干净被褥的床上。
拉过薄被,仔细地盖到他胸口。
他坐在床边,静静地看着林晏沉睡的容颜,指尖极轻地拂开他额前一缕汗湿的碎发。
他俯下身,极其克制地,在那光洁的额头上印下一个轻柔如羽毛般的吻。
温热的唇瓣离开时,他微微侧头,嘴唇几乎贴着林晏的耳廓,用只有两人能听见的气音,低沉而温柔地低语:
“辛苦乖乖了…”
睡梦中的林晏似乎听到了什么,嘴角无意识地向上弯起一个甜甜的弧度,小脑袋在枕头上蹭了蹭,含糊地嘟囔了一句:“…呜…呜…鸡…别跑…”
……
州衙后院架起了几口大油锅,锅里热油翻滚,散发出奇特的香气。
旁边的箩筐里,堆满了清洗干净的…蝗虫。
用盐水泡过,掐头去尾,只剩下肥硕的躯干。
谢霄召集了参与灭蝗的有功之人和州衙属官,就在院子里摆了简单的“庆功宴”。只是这宴席的主菜,实在有些骇人。
衙役们用长筷子夹起处理好的蝗虫,丢进滚油里。滋啦一声响,蝗虫迅速变得金黄酥脆,捞出来沥干油,撒上点盐巴和辣椒面,堆在几个大盘子里。
所有人都看着那几盘金灿灿的“菜”,表情各异,没人敢先动筷子。这玩意儿…真能吃?
谢霄神色自若地拿起筷子,夹起一只炸得酥脆的蝗虫,在众人惊愕的目光中,直接送进了嘴里。
咔嚓!
清脆的咀嚼声在安静的院子里格外清晰。谢霄面不改色地咽了下去,点点头:“高蛋白,味道尚可,酥脆。”
有了知州大人带头,几个胆子大的乡民和衙役也犹豫着伸出了筷子。试探着咬一口,眼睛一亮:“咦?真的!像炸小鱼干!酥酥的!”
“还挺香!”
林晏坐在谢霄旁边,看着盘子里那些张牙舞爪(虽然没头了)的虫子,小脸皱成一团,胃里直翻腾。他实在下不去嘴。
“尝尝?”谢霄夹了一只炸得金黄的,递到他嘴边。
林晏看着近在咫尺的“虫子”,紧闭着眼,把头摇得像拨浪鼓:“不要不要!看着就恶心!”
“闭眼。”谢霄的声音带着点不容拒绝。
林晏纠结了半天,最终还是抵挡不住谢霄的目光(和那声“乖乖”的余威)。他视死如归般闭紧双眼,张开嘴,飞快地把谢霄筷子上的那只蝗虫叼进了嘴里,胡乱嚼了两下就想往下咽。
咦?
预想中的恶心感没来。入口是酥脆的外壳,里面是有点像…炸虾米的口感?带着点油香和咸辣味。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他惊讶地睁开眼,又小心翼翼地嚼了嚼。
好像…真的还行?
酥酥脆脆的,不难吃!
他咽下去,舔了舔嘴唇,看着盘子里剩下的蝗虫,眼神有点犹豫,又有点跃跃欲试。
最终,在谢霄带着点鼓励的目光下,他自己又夹了一只小的,放进嘴里,咔嚓咔嚓地嚼了起来。
“嗯…是还行…”他含糊地评价道,虽然表情还有点别扭。
院子里的人见状,也纷纷放开了胆子。一时间,咔嚓咔嚓的咀嚼声此起彼伏,伴随着“别说,还挺香”、“高蛋白是啥?但确实顶饿”的议论声。一场别开生面的“灭蝗宴”,气氛渐渐热闹起来。
夜深人静。
谢霄坐在书案前,提笔凝神,开始写呈送京城的奏报。烛光跳跃,映着他沉静的侧脸。
他详细描述了蝗灾的规模、预警的及时、动员的规模、应对的措施(尤其是生物防治“鸡鸭大军”的显着成效),以及最终的损失控制情况。他条理清晰,用词精准,不夸大,不居功。
写到末尾,他笔尖顿了顿。目光落在摇曳的烛火上,仿佛看到了那个在田间地头追着鸡鸭跑、被尘土呛得咳嗽却依旧大声鼓劲的身影;看到了他抱着万花筒时惊喜的尖叫;看到了他闭着眼吃蝗虫时视死如归又发现新大陆般的表情。
一丝极淡的、连他自己都未曾察觉的笑意掠过唇角。他蘸了蘸墨,在奏报的最后,添上了一段:
“…此次应对蝗灾,州衙上下同心,百姓勠力。尤有州学训导林晏者,不辞辛劳,督管‘除蝗鸡鸭’数千之众,奔走田间,调度有方,鼓舞士气,于灭蝗保粮一事,贡献颇着…”
写罢,他放下笔,看着墨迹未干的字句,仿佛透过它们,看到了京城朝堂上可能引起的震动。
他吹熄了烛火,室内陷入一片黑暗,只有窗外清冷的月光,无声地流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