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头爬升,将靶场的黄土地烘烤得泛起一层扭曲的热浪。昨日的枪声与硝烟已然散尽,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为磨人的寂静。
二十二名队员再次俯卧在射击地线上,身旁放着他们的狙击步枪。但与昨日初次接触时的新奇与试探不同,今天弥漫在空气中的,是即将到来的、对意志力的纯粹熬炼。
教官周锐站在队列前方,双手背在身后,跨立而立。他的目光扫过一张张年轻而紧绷的脸,最终落在林陌身上片刻,随即移开。
“狙击手的第一课,不是如何击中目标,”他的声音不高,却像锤子一样敲打在每个人的神经上,“而是如何在击中目标之前,先让自己变成环境的一部分,变成一块石头,一截枯木,甚至……一团空气。”
“今天的内容很简单——据枪,瞄准,保持静止。”他顿了顿,刻意拉长了语调,“直到我喊停为止。”
没有规定具体时间,但这未知本身,就是最大的压力源。队伍里响起几不可闻的吸气声。
“要求,瞄准镜十字线中心,必须始终压在百米外靶心直径十公分的圆圈内。我会用这个,”他举起一个巴掌大小、带有激光感应探头的精密仪器,“随时检测你们的枪口微晃幅度。超出范围,或出现明显位移,加练一小时。”
命令下达,再无废话。
队员们迅速调整姿势,架好步枪,脸颊贴上枪托,眼睛凑近目镜。靶场再次陷入一片死寂,只有风掠过荒草尖梢的微弱嘶鸣,以及某种集体屏息后又被强行控制的、粗重不均的呼吸声。
林陌依旧是昨日的姿势,手肘深陷于地面,身体与枪械形成了一个稳固的三角。他深吸一口气,并未立刻屏住,而是任由祖传的呼吸法自然流转。气息变得深长、匀细,仿佛不是从肺部进出,而是从大地深处汲取,再缓缓归还。心脏的搏动在这种韵律的引导下,放缓,再放缓,从胸腔的擂鼓沉潜为腹腔内沉稳的脉动。
他透过瞄准镜,凝视着那个黑色的靶心。
世界再次被收缩、提纯。灼热的阳光,身下土地蒸腾的热气,远处周锐踱步的轻微脚步声,其他队员因不适而发出的极其细微的衣物摩擦声……所有这些外部信息,都被一层无形的屏障过滤、推远。
他的意识,如同沉入一片深不见底的静湖。
湖面之上,是瞄准镜中那个绝对的“点”。湖面之下,是他对身体每一寸肌肉的绝对掌控。肩胛旧伤处传来一丝隐晦的酸胀,但他意念微动,呼吸法的暖流便如温和的泉水般悄然浸润过去,化解着那点不适,维持着核心肌群的绝对松弛与稳定。
这不是意志力强撑的僵硬。僵持久了,肌肉会颤抖,神经会疲惫。这是一种“活”的静止,是肌肉在微妙的张力与松弛间找到的完美平衡,是精神高度集中后进入的“空明”状态。
他不再去想时间,不再去思考“静止”这个动作本身,甚至不再刻意去“瞄准”。他只是在“存在”,与手中的枪,与瞄准镜中的点,与身下的大地,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内循环的体系。他的眼神失去了焦灼的侵略性,变得平和,甚至有些涣散,仿佛不是在用眼睛看,而是用整个灵魂去“贴合”那个目标。
时间,在这种极致的专注下,失去了线性的意义。
十分钟,二十分钟……
汗水开始从其他队员的额角、鬓边渗出,沿着皮肤滑落,带来难以忍受的瘙痒。有人忍不住极轻微地动了动脖子,有人因为手臂开始酸麻,导致瞄准镜中的十字线出现了肉眼可见的颤抖。
周锐像一头沉默的猎豹,无声地行走在队列后方,手中的检测仪偶尔亮起红灯,伴随着他冰冷的报数:“011,超限。”“015,位移。”被点到编号的人身体一颤,脸上闪过懊恼与不甘,却不敢有丝毫反驳,只能咬牙重新调整,内心的压力陡增。
半小时,一小时……
阳光越发毒辣,地面的热量穿透作训服,炙烤着皮肤。肌肉的酸麻感如同潮水,一波波冲击着每个人的忍耐极限。轻微的晃动变得越来越频繁,粗重的喘息声开始此起彼伏。精神上的焦躁开始在寂静中蔓延,像无形的藤蔓,缠绕着每个人的心智。保持绝对的物理静止已属不易,而在这种静止中维持精神的绝对专注,更是难上加难。
林陌依旧保持着最初的姿态。
他的作战服后背已被汗水浸湿深色的一块,但贴腮的脸颊和搭在扳机上的食指,却干燥而稳定。他的呼吸悠长得可怕,每一次吸气与吐纳的间隔,都漫长到让旁观的赵峰暗自心惊。赵峰举着望远镜,能清晰地看到林陌据枪姿势的每一个细节——从手肘支撑的角度,到贴腮的位置,再到抵肩的力度,仿佛被尺子量过,从开始到现在,没有丝毫走形。
更令人费解的是那种“状态”。林陌整个人散发出一种岩石般的安定感,似乎周遭时间的流逝、环境的变迁、他人的躁动,都与他无关。他就像一枚投入沸水中的卵石,外界的喧嚣无法影响其内核的冰冷与坚硬。
两小时……
队伍里已经有人开始出现明显的体力不支,手臂控制不住地发抖,不得不暂时放下枪,活动一下几乎僵硬的手臂,再在周锐冷厉的目光中,羞愧而痛苦地重新据枪。每一次放下和抬起,都是对精神和肉体的双重折磨。
林陌没有放下过枪。
他的世界只剩下呼吸的循环,心跳的余韵,以及那个仿佛烙印在视网膜上的靶心。偶尔,会有杂念如同水底的泡沫般上浮——林朔在监控后注视的目光?破格通过的期望?爷爷在火塘边打磨猎枪的身影?但这些念头刚一冒头,便被那深沉的“空明”之境无声地吸纳、消解,不留痕迹。他的内心,如同一片被月光照彻的雪原,广阔,寂静,纤尘不染。
三小时。
当周锐手腕上的表针无声滑过这个刻度时,整个靶场还能保持最初标准姿势的队员,已不足五指之数。大部分人是靠着一股不服输的狠劲在硬撑,身体早已到了极限,全凭意志吊着一口气。
周锐的脚步,最终停在了林陌身后。
他盯着那个俯卧的身影,看了足足十秒钟。然后,他蹲下身,没有说话,而是将那个激光检测仪的探头,小心翼翼地、精准地,对准了林陌手中CS/LR4狙击步枪的枪口制退器。
仪器屏幕上的数字开始飞快跳动,最终,稳定在一个区间。
周锐的眉头猛地皱紧,脸上第一次出现了超出“严厉”范畴的神情——那是混合了难以置信与极度审视的惊讶。他下意识地抬手,轻轻敲了敲仪器侧面,怀疑是不是设备出了故障。
屏幕上的数值纹丝不动,稳定得令人发指。
他抬起头,看向林陌。林陌依旧沉浸在那个绝对静止的世界里,对身后发生的一切毫无所觉,只有悠长到近乎消失的呼吸,证明着他是一个活生生的人。
周锐站起身,深吸了一口气,像是要压下胸腔里的震动。他的声音不大,却因为周围的绝对寂静,清晰地传入了附近每一个竖起耳朵的队员耳中,也通过隐藏的麦克风,传到了远方的监控室:
“他的晃动幅度……”周锐顿了顿,似乎需要确认一下才能说出那个结论,“几乎是零。”
刹那间,所有还在坚持的队员,身体都几不可察地僵硬了一下。
赵峰放下了望远镜,嘴角勾起一丝极淡的、了然的弧度。
监控室内,站在玻璃幕墙前的林朔,背在身后的右手,无意识地蜷缩了一下,随即又缓缓松开。她看着屏幕上那个仿佛与大地焊为一体的身影,清澈的眼眸深处,有什么东西,如同冰层下的暗流,悄然涌动了一下。
而俯卧在地的林陌,对这一切浑然不觉。
他只是静静地趴着,透过觇孔,看向那个遥远的点。
他的呼吸,缓慢而深长,仿佛与这片山脉,与这方土地,共享着同一个古老而悠远的脉搏。
二十二名队员再次俯卧在射击地线上,身旁放着他们的狙击步枪。但与昨日初次接触时的新奇与试探不同,今天弥漫在空气中的,是即将到来的、对意志力的纯粹熬炼。
教官周锐站在队列前方,双手背在身后,跨立而立。他的目光扫过一张张年轻而紧绷的脸,最终落在林陌身上片刻,随即移开。
“狙击手的第一课,不是如何击中目标,”他的声音不高,却像锤子一样敲打在每个人的神经上,“而是如何在击中目标之前,先让自己变成环境的一部分,变成一块石头,一截枯木,甚至……一团空气。”
“今天的内容很简单——据枪,瞄准,保持静止。”他顿了顿,刻意拉长了语调,“直到我喊停为止。”
没有规定具体时间,但这未知本身,就是最大的压力源。队伍里响起几不可闻的吸气声。
“要求,瞄准镜十字线中心,必须始终压在百米外靶心直径十公分的圆圈内。我会用这个,”他举起一个巴掌大小、带有激光感应探头的精密仪器,“随时检测你们的枪口微晃幅度。超出范围,或出现明显位移,加练一小时。”
命令下达,再无废话。
队员们迅速调整姿势,架好步枪,脸颊贴上枪托,眼睛凑近目镜。靶场再次陷入一片死寂,只有风掠过荒草尖梢的微弱嘶鸣,以及某种集体屏息后又被强行控制的、粗重不均的呼吸声。
林陌依旧是昨日的姿势,手肘深陷于地面,身体与枪械形成了一个稳固的三角。他深吸一口气,并未立刻屏住,而是任由祖传的呼吸法自然流转。气息变得深长、匀细,仿佛不是从肺部进出,而是从大地深处汲取,再缓缓归还。心脏的搏动在这种韵律的引导下,放缓,再放缓,从胸腔的擂鼓沉潜为腹腔内沉稳的脉动。
他透过瞄准镜,凝视着那个黑色的靶心。
世界再次被收缩、提纯。灼热的阳光,身下土地蒸腾的热气,远处周锐踱步的轻微脚步声,其他队员因不适而发出的极其细微的衣物摩擦声……所有这些外部信息,都被一层无形的屏障过滤、推远。
他的意识,如同沉入一片深不见底的静湖。
湖面之上,是瞄准镜中那个绝对的“点”。湖面之下,是他对身体每一寸肌肉的绝对掌控。肩胛旧伤处传来一丝隐晦的酸胀,但他意念微动,呼吸法的暖流便如温和的泉水般悄然浸润过去,化解着那点不适,维持着核心肌群的绝对松弛与稳定。
这不是意志力强撑的僵硬。僵持久了,肌肉会颤抖,神经会疲惫。这是一种“活”的静止,是肌肉在微妙的张力与松弛间找到的完美平衡,是精神高度集中后进入的“空明”状态。
他不再去想时间,不再去思考“静止”这个动作本身,甚至不再刻意去“瞄准”。他只是在“存在”,与手中的枪,与瞄准镜中的点,与身下的大地,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内循环的体系。他的眼神失去了焦灼的侵略性,变得平和,甚至有些涣散,仿佛不是在用眼睛看,而是用整个灵魂去“贴合”那个目标。
时间,在这种极致的专注下,失去了线性的意义。
十分钟,二十分钟……
汗水开始从其他队员的额角、鬓边渗出,沿着皮肤滑落,带来难以忍受的瘙痒。有人忍不住极轻微地动了动脖子,有人因为手臂开始酸麻,导致瞄准镜中的十字线出现了肉眼可见的颤抖。
周锐像一头沉默的猎豹,无声地行走在队列后方,手中的检测仪偶尔亮起红灯,伴随着他冰冷的报数:“011,超限。”“015,位移。”被点到编号的人身体一颤,脸上闪过懊恼与不甘,却不敢有丝毫反驳,只能咬牙重新调整,内心的压力陡增。
半小时,一小时……
阳光越发毒辣,地面的热量穿透作训服,炙烤着皮肤。肌肉的酸麻感如同潮水,一波波冲击着每个人的忍耐极限。轻微的晃动变得越来越频繁,粗重的喘息声开始此起彼伏。精神上的焦躁开始在寂静中蔓延,像无形的藤蔓,缠绕着每个人的心智。保持绝对的物理静止已属不易,而在这种静止中维持精神的绝对专注,更是难上加难。
林陌依旧保持着最初的姿态。
他的作战服后背已被汗水浸湿深色的一块,但贴腮的脸颊和搭在扳机上的食指,却干燥而稳定。他的呼吸悠长得可怕,每一次吸气与吐纳的间隔,都漫长到让旁观的赵峰暗自心惊。赵峰举着望远镜,能清晰地看到林陌据枪姿势的每一个细节——从手肘支撑的角度,到贴腮的位置,再到抵肩的力度,仿佛被尺子量过,从开始到现在,没有丝毫走形。
更令人费解的是那种“状态”。林陌整个人散发出一种岩石般的安定感,似乎周遭时间的流逝、环境的变迁、他人的躁动,都与他无关。他就像一枚投入沸水中的卵石,外界的喧嚣无法影响其内核的冰冷与坚硬。
两小时……
队伍里已经有人开始出现明显的体力不支,手臂控制不住地发抖,不得不暂时放下枪,活动一下几乎僵硬的手臂,再在周锐冷厉的目光中,羞愧而痛苦地重新据枪。每一次放下和抬起,都是对精神和肉体的双重折磨。
林陌没有放下过枪。
他的世界只剩下呼吸的循环,心跳的余韵,以及那个仿佛烙印在视网膜上的靶心。偶尔,会有杂念如同水底的泡沫般上浮——林朔在监控后注视的目光?破格通过的期望?爷爷在火塘边打磨猎枪的身影?但这些念头刚一冒头,便被那深沉的“空明”之境无声地吸纳、消解,不留痕迹。他的内心,如同一片被月光照彻的雪原,广阔,寂静,纤尘不染。
三小时。
当周锐手腕上的表针无声滑过这个刻度时,整个靶场还能保持最初标准姿势的队员,已不足五指之数。大部分人是靠着一股不服输的狠劲在硬撑,身体早已到了极限,全凭意志吊着一口气。
周锐的脚步,最终停在了林陌身后。
他盯着那个俯卧的身影,看了足足十秒钟。然后,他蹲下身,没有说话,而是将那个激光检测仪的探头,小心翼翼地、精准地,对准了林陌手中CS/LR4狙击步枪的枪口制退器。
仪器屏幕上的数字开始飞快跳动,最终,稳定在一个区间。
周锐的眉头猛地皱紧,脸上第一次出现了超出“严厉”范畴的神情——那是混合了难以置信与极度审视的惊讶。他下意识地抬手,轻轻敲了敲仪器侧面,怀疑是不是设备出了故障。
屏幕上的数值纹丝不动,稳定得令人发指。
他抬起头,看向林陌。林陌依旧沉浸在那个绝对静止的世界里,对身后发生的一切毫无所觉,只有悠长到近乎消失的呼吸,证明着他是一个活生生的人。
周锐站起身,深吸了一口气,像是要压下胸腔里的震动。他的声音不大,却因为周围的绝对寂静,清晰地传入了附近每一个竖起耳朵的队员耳中,也通过隐藏的麦克风,传到了远方的监控室:
“他的晃动幅度……”周锐顿了顿,似乎需要确认一下才能说出那个结论,“几乎是零。”
刹那间,所有还在坚持的队员,身体都几不可察地僵硬了一下。
赵峰放下了望远镜,嘴角勾起一丝极淡的、了然的弧度。
监控室内,站在玻璃幕墙前的林朔,背在身后的右手,无意识地蜷缩了一下,随即又缓缓松开。她看着屏幕上那个仿佛与大地焊为一体的身影,清澈的眼眸深处,有什么东西,如同冰层下的暗流,悄然涌动了一下。
而俯卧在地的林陌,对这一切浑然不觉。
他只是静静地趴着,透过觇孔,看向那个遥远的点。
他的呼吸,缓慢而深长,仿佛与这片山脉,与这方土地,共享着同一个古老而悠远的脉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