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薄雾尚未被阳光彻底驱散,杨帆已在小院中央站定,演练着一套古朴缓慢的拳法。动作舒展如行云流水,呼吸绵长似与天地同频,周身气息圆融内敛,再无半分前些时日的锋锐与刻意。
一趟拳毕,他收势而立,额角不见汗渍,唯有眼眸清澈如水,倒映着初升的朝阳。他伸出手,感受着指尖流淌的微风,心中一片宁静。
回望接连经历的几番风波——从识破陈国华身上那歹毒的双重风水局,到巧妙化解赵总别墅那精妙的“困龙之局”并反将一军,再到指点陈雪修炼,助她初步贯通周天。他忽然发现,自己似乎很久没有像现在这般,心思如此澄澈通透。
曾几何时,内心深处总萦绕着一丝难以言喻的焦虑。那是源于对自身力量“失去”的隐忧。《道德经》心法卡在第二层巅峰,在地球这末法之地,仿佛已是触摸到了无形的天花板。师父当年那移山倒海、呼风唤雨的传说,如同遥远的星辰,璀璨却难以企及。他一度以为,唯有突破到那传说中的第三层,甚至更高,才能应对未来的风雨,才能不负师门传承。
但最近这几件事,尤其是应对赵总那一次,他几乎未曾动用超越常规的道术法力。破那“困龙局”,靠的是对《宅经》、《撼龙经》、《雪心赋》等典籍精髓的深刻理解,是对山川形势、五行生克、气场流转的精准把握;反制对方的试探,靠的是冷静的观察、缜密的推理和对人心微妙处的洞察。力量,更多体现在了“知”与“智”上。
这种纯粹依靠知识和智慧解决问题的方式,竟带来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踏实感和……愉悦感。
他想起《道德经》中的话语:“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过去,他或许过于执着于“为道日损”,追求力量层次的提升与超越,反而落了下乘。如今,在一次次实践中,他将所学庞杂知识融会贯通,灵活运用,这何尝不是一种“为学日益”?而当知识沉淀为智慧,心念便自然纯粹,不再为外物所扰,这本身,不就是一种“损之又损”,趋近于“无为”的境界吗?
力量的强弱,或许有极限。但智慧的运用,知识的边界,似乎更为广阔。执着于无法轻易突破的力量瓶颈,犹如刻舟求剑,徒增烦恼。而将目光专注于当下,将已有的学识、心性修为运用到极致,解决实际问题,匡扶心中之道,这条路,同样走得通,甚至……走得更稳,更见本心。
一丝明悟如同清泉,涤荡过他的心田。那层因力量停滞而产生的无形焦躁,在这一刻,悄然冰释。他不再纠结于何时能突破第三层,而是开始享受这种以智慧为舟,渡过世间纷扰浊流的过程。
“杨帆,早。”陈雪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她今日气色极佳,眼眸明亮,周身气息虽弱,却已初具圆融之象,显然是修炼《静心吐纳诀》已稳固了根基。
杨帆转身,看着她,微微一笑:“今日感觉如何?”
陈雪用力点头,脸上带着由衷的欣喜:“很好!从来没有这么好过!感觉身体轻快了很多,看东西都好像更清楚了。”她顿了顿,好奇地看着杨帆,“不知道为什么,感觉你今天……好像有点不一样。”
“哦?哪里不一样?”杨帆饶有兴致地问。
“说不上来,”陈雪歪头想了想,“就是感觉……更平和了,像……像这早上的天气,清清爽爽的。”她找不到更准确的词来形容。
杨帆闻言,笑意更深了几分。心灵的沉淀,气息的自然流露,竟连初入修炼之门的陈雪都能隐约感知。
“心境澄澈,气息自敛。”杨帆简单点拨了一句,转而道,“你既已稳固周天,今日我便开始教你认识基本的五行之气与人体经络的对应关系,这对你日后感应外界气场,乃至学习基础的望气之术,都有裨益。”
他没有立刻传授高深术法,而是从最基础、最根本的知识讲起。这既是夯实陈雪的根基,也是对自己所学的一次重新梳理和沉淀。
他取来清水一杯,树叶一片,一小块金属,一截燃过的木炭,以及一方小小的土块,置于石桌之上。没有动用任何法力,只是引导陈雪用初步凝聚的气感,去细细体会这五种基本物质所携带的截然不同的“意”。
陈雪学得很认真,时而蹙眉沉思,时而恍然点头。
杨帆在一旁静静看着,心中一片安然。传授知识,解惑释疑,看着求学者因明白而露出的豁然开朗之色,这过程本身,就蕴含着一种宁静的喜悦,远胜于单纯的力量展示。
午后,老周来访,带来了关于王副总和昇龙集团的一些最新动向,语气中不乏担忧。
“杨师傅,那边吃了瘪,恐怕不会善罢甘休啊。我听说昇龙集团内部似乎有一些……不太寻常的‘顾问’,我们得早做防备。”
杨帆给老周斟了杯茶,神色平静:“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急躁与恐惧,解决不了问题。”
他端起自己那杯茶,看着清澈的茶汤中缓缓舒展的叶片,轻声道:“浊水动荡,只能照见混乱倒影。唯有静心沉淀,方能映照清明,洞察本质。”
老周似懂非懂,但看着杨帆那平静无波的眼神,心中的焦躁竟也莫名地平复了几分。
送走老周,杨帆回到院中。夕阳的余晖将小院染成一片温暖的金色。他不再去想昇龙集团会使出何种手段,也不再忧心那潜藏在陈雪体内、可能与南洋邪术有关的隐晦气息。该来的总会来,过多的思虑,不过是徒耗心神。
他重新拿起师父留下的那只罗盘,指尖拂过上面古老繁复的刻度,感受着其中蕴含的岁月与智慧。这一次,他心中不再有对力量失落的彷徨,而是充满了对前人智慧的敬仰,以及将这份智慧传承下去、并用以济世安人的坚定。
力量或许有涯,而智慧无涯。以有涯随无涯,尽己所能,心安即可。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都市的喧嚣被小院的围墙隔开,只留下一片静谧。杨帆的心,如同沉入古井的明月,清晰,明亮,而又波澜不惊。前路或许依旧荆棘密布,但他已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步调,那是一种源于内心沉淀的从容与力量。
一趟拳毕,他收势而立,额角不见汗渍,唯有眼眸清澈如水,倒映着初升的朝阳。他伸出手,感受着指尖流淌的微风,心中一片宁静。
回望接连经历的几番风波——从识破陈国华身上那歹毒的双重风水局,到巧妙化解赵总别墅那精妙的“困龙之局”并反将一军,再到指点陈雪修炼,助她初步贯通周天。他忽然发现,自己似乎很久没有像现在这般,心思如此澄澈通透。
曾几何时,内心深处总萦绕着一丝难以言喻的焦虑。那是源于对自身力量“失去”的隐忧。《道德经》心法卡在第二层巅峰,在地球这末法之地,仿佛已是触摸到了无形的天花板。师父当年那移山倒海、呼风唤雨的传说,如同遥远的星辰,璀璨却难以企及。他一度以为,唯有突破到那传说中的第三层,甚至更高,才能应对未来的风雨,才能不负师门传承。
但最近这几件事,尤其是应对赵总那一次,他几乎未曾动用超越常规的道术法力。破那“困龙局”,靠的是对《宅经》、《撼龙经》、《雪心赋》等典籍精髓的深刻理解,是对山川形势、五行生克、气场流转的精准把握;反制对方的试探,靠的是冷静的观察、缜密的推理和对人心微妙处的洞察。力量,更多体现在了“知”与“智”上。
这种纯粹依靠知识和智慧解决问题的方式,竟带来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踏实感和……愉悦感。
他想起《道德经》中的话语:“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过去,他或许过于执着于“为道日损”,追求力量层次的提升与超越,反而落了下乘。如今,在一次次实践中,他将所学庞杂知识融会贯通,灵活运用,这何尝不是一种“为学日益”?而当知识沉淀为智慧,心念便自然纯粹,不再为外物所扰,这本身,不就是一种“损之又损”,趋近于“无为”的境界吗?
力量的强弱,或许有极限。但智慧的运用,知识的边界,似乎更为广阔。执着于无法轻易突破的力量瓶颈,犹如刻舟求剑,徒增烦恼。而将目光专注于当下,将已有的学识、心性修为运用到极致,解决实际问题,匡扶心中之道,这条路,同样走得通,甚至……走得更稳,更见本心。
一丝明悟如同清泉,涤荡过他的心田。那层因力量停滞而产生的无形焦躁,在这一刻,悄然冰释。他不再纠结于何时能突破第三层,而是开始享受这种以智慧为舟,渡过世间纷扰浊流的过程。
“杨帆,早。”陈雪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她今日气色极佳,眼眸明亮,周身气息虽弱,却已初具圆融之象,显然是修炼《静心吐纳诀》已稳固了根基。
杨帆转身,看着她,微微一笑:“今日感觉如何?”
陈雪用力点头,脸上带着由衷的欣喜:“很好!从来没有这么好过!感觉身体轻快了很多,看东西都好像更清楚了。”她顿了顿,好奇地看着杨帆,“不知道为什么,感觉你今天……好像有点不一样。”
“哦?哪里不一样?”杨帆饶有兴致地问。
“说不上来,”陈雪歪头想了想,“就是感觉……更平和了,像……像这早上的天气,清清爽爽的。”她找不到更准确的词来形容。
杨帆闻言,笑意更深了几分。心灵的沉淀,气息的自然流露,竟连初入修炼之门的陈雪都能隐约感知。
“心境澄澈,气息自敛。”杨帆简单点拨了一句,转而道,“你既已稳固周天,今日我便开始教你认识基本的五行之气与人体经络的对应关系,这对你日后感应外界气场,乃至学习基础的望气之术,都有裨益。”
他没有立刻传授高深术法,而是从最基础、最根本的知识讲起。这既是夯实陈雪的根基,也是对自己所学的一次重新梳理和沉淀。
他取来清水一杯,树叶一片,一小块金属,一截燃过的木炭,以及一方小小的土块,置于石桌之上。没有动用任何法力,只是引导陈雪用初步凝聚的气感,去细细体会这五种基本物质所携带的截然不同的“意”。
陈雪学得很认真,时而蹙眉沉思,时而恍然点头。
杨帆在一旁静静看着,心中一片安然。传授知识,解惑释疑,看着求学者因明白而露出的豁然开朗之色,这过程本身,就蕴含着一种宁静的喜悦,远胜于单纯的力量展示。
午后,老周来访,带来了关于王副总和昇龙集团的一些最新动向,语气中不乏担忧。
“杨师傅,那边吃了瘪,恐怕不会善罢甘休啊。我听说昇龙集团内部似乎有一些……不太寻常的‘顾问’,我们得早做防备。”
杨帆给老周斟了杯茶,神色平静:“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急躁与恐惧,解决不了问题。”
他端起自己那杯茶,看着清澈的茶汤中缓缓舒展的叶片,轻声道:“浊水动荡,只能照见混乱倒影。唯有静心沉淀,方能映照清明,洞察本质。”
老周似懂非懂,但看着杨帆那平静无波的眼神,心中的焦躁竟也莫名地平复了几分。
送走老周,杨帆回到院中。夕阳的余晖将小院染成一片温暖的金色。他不再去想昇龙集团会使出何种手段,也不再忧心那潜藏在陈雪体内、可能与南洋邪术有关的隐晦气息。该来的总会来,过多的思虑,不过是徒耗心神。
他重新拿起师父留下的那只罗盘,指尖拂过上面古老繁复的刻度,感受着其中蕴含的岁月与智慧。这一次,他心中不再有对力量失落的彷徨,而是充满了对前人智慧的敬仰,以及将这份智慧传承下去、并用以济世安人的坚定。
力量或许有涯,而智慧无涯。以有涯随无涯,尽己所能,心安即可。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都市的喧嚣被小院的围墙隔开,只留下一片静谧。杨帆的心,如同沉入古井的明月,清晰,明亮,而又波澜不惊。前路或许依旧荆棘密布,但他已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步调,那是一种源于内心沉淀的从容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