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郊的第一场春雨过后,龟裂的土地渐渐恢复了生机。冰沁站在田埂上,看着眼前嫩绿的秧苗破土而出,眼中露出了欣慰的笑容。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抗旱救灾工作取得了显着成效,流民们都已回到田地,开始了新的耕种生活。
“小姐,您看这秧苗长得多好啊!”云溪兴奋地说道,“要是往年,遇到这样的大旱,根本不可能有这样的收成。”
冰沁点了点头,说道:“这只是开始。我们不仅要让百姓们渡过眼前的难关,还要让他们以后再也不用害怕天灾。”
她所说的,正是推动农业革新。凭借“跨世公益传承”能力,她可以将多世积累的先进农业技术引入这个时代,改变北魏落后的农业生产方式。
回到临时搭建的营帐,冰沁立刻取出纸笔,开始绘制农业工具的图纸。她结合林品如世界的现代农业知识与北魏的实际情况,设计出了曲辕犁、龙骨水车等高效的农业工具。这些工具操作简单,省时省力,非常适合北魏的农民使用。
“云溪,你把这张图纸送到李府,让大哥安排工匠尽快打造一批这样的工具,送到京郊来分给百姓们。”冰沁将绘制好的图纸交给云溪。
“是,小姐。”云溪接过图纸,立刻转身离去。
安排好工具打造的事情后,冰沁又开始着手推广新的种植技术。她利用“公益科普创作”能力,将水稻育秧、合理密植、病虫害防治等先进技术,编成通俗易懂的口诀和图画,张贴在各个村落的显眼位置,方便百姓们学习。
同时,她还亲自下地,手把手地教百姓们如何使用新工具,如何运用新的种植技术。她的耐心与细心,赢得了百姓们的一致好评。
在冰沁的努力下,京郊的农业生产面貌焕然一新。新的农业工具大大提高了耕种效率,新的种植技术让作物的产量大幅提升。百姓们看着长势喜人的庄稼,脸上都露出了丰收的希望。
然而,冰沁并没有满足于此。她知道,要从根本上解决百姓的温饱问题,还需要建立完善的粮食储备体系。于是,她向皇帝上书,请求在京郊建立公益粮仓,储存粮食,以备不时之需。
皇帝对冰沁的提议非常赞赏,当即批准,并下令由冰沁负责粮仓的修建工作。
得到皇帝的批准后,冰沁立刻行动起来。她调动“公益统筹”能力,组织百姓们修建粮仓。粮仓的选址、设计、施工,都由她亲自负责。她结合现代建筑知识,设计出了通风、干燥、防盗、防鼠的粮仓,确保粮食能够长期储存。
在修建粮仓的过程中,拓跋余再次来到了京郊。这一次,他没有带着试探的意味,而是带着满满的诚意。
“李二小姐,你修建公益粮仓的壮举,本王深感敬佩。”拓跋余走到冰沁身边,看着正在修建的粮仓,语气真诚地说道,“本王愿意出资出力,助你一臂之力。”
冰沁心中了然,拓跋余这是想拉拢她。如今她在百姓中的声望越来越高,李府的地位也日益稳固,拓跋余自然想将她纳入自己的麾下,为他争夺皇位助力。
但冰沁早已下定决心,不参与任何皇子的权力斗争。她微微颔首,语气平淡地说道:“多谢南安王殿下的好意。修建公益粮仓是为百姓谋福利,殿下有这份心,臣女十分感激。但粮仓的修建已有陛下的拨款和百姓们的支持,暂时不需要额外的资助。”
拓跋余没想到冰沁会拒绝得如此干脆,他愣了一下,随即说道:“李二小姐,你应该知道,如今朝堂局势复杂,仅凭李府的力量,很难在这场权力斗争中独善其身。若你肯投靠本王,本王保证,日后定会让李府荣华富贵,享之不尽。”
冰沁笑了笑,说道:“殿下,臣女只想一心为百姓做实事,不想参与任何权力斗争。至于李府的未来,我相信只要我们坚守初心,为百姓谋福利,自然会得到陛下与百姓的认可。”
拓跋余看着冰沁坚定的眼神,知道她是不会轻易改变主意的。他心中有些失落,但更多的是对冰沁的欣赏。他说道:“好,既然李二小姐心意已决,本王便不勉强。但日后若你有任何需要,随时可以来找本王。”
冰沁点了点头,没有再多说什么。拓跋余深深看了她一眼,转身离去。
送走拓跋余后,云溪忍不住说道:“小姐,您为什么要拒绝南安王殿下的好意?有他的支持,我们修建粮仓会轻松很多,李府的地位也会更加稳固。”
冰沁看着云溪,说道:“云溪,你记住,我们做公益事业,是为了百姓,不是为了依附任何势力。若我们投靠了南安王,日后就会被卷入权力斗争的漩涡,不仅无法专心为百姓做事,还可能给李府带来灭顶之灾。”
云溪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小姐,我明白了。”
除了拓跋余,其他朝堂势力也纷纷向冰沁伸出了橄榄枝。高阳王拓跋浚派人送来礼物,表达了合作的意愿;皇后一族也想拉拢冰沁,让她为自己所用。但冰沁都一一婉拒了,她始终坚守着自己的初心,不与任何势力结盟。
在冰沁的努力下,公益粮仓很快就修建完成了。粮仓共分为三个区域,分别储存粮食、种子和农具。冰沁还制定了严格的管理制度,安排专人负责粮仓的管理和维护,确保粮食能够合理分配和使用。
粮仓建成的那一天,京郊的百姓们都赶来祝贺。他们敲锣打鼓,载歌载舞,将冰沁围在中间,不停地道谢。
“李小姐,您真是我们的再生父母啊!”
“有了这个公益粮仓,我们再也不用担心饿肚子了!”
“李小姐,您一定要长命百岁,福泽绵长啊!”
冰沁看着百姓们脸上真挚的笑容,心中充满了成就感。她知道,她已经成功地践行了自己的公益初心,也为李府积累了深厚的善缘。
此时,皇帝也派来了使者,对冰沁进行嘉奖。使者宣读了皇帝的圣旨,赐冰沁“普惠县主”的封号,并赏赐了大量的金银珠宝和土地。
冰沁接过圣旨,对着皇宫的方向行了一礼:“臣女谢陛下恩典!”
她并没有将赏赐的金银珠宝据为己有,而是全部捐给了公益粮仓,用于购买更多的粮食和种子。她的这一做法,再次赢得了百姓们的赞誉,也让皇帝对她更加信任和赏识。
回到李府,李夫人和府中的长辈们都对冰沁赞不绝口。李夫人拉着她的手,欣慰地说:“常茹,你如今不仅得到了陛下的赏识,还赢得了百姓们的爱戴,真是我们李府的骄傲!”
冰沁笑了笑,说道:“母亲,这都是女儿应该做的。能为李府争光,为百姓谋福利,女儿心中也高兴。”
夜幕降临,冰沁站在窗前,看着窗外的月光。她知道,她在北魏时空的路才刚刚开始。接下来,她要做的,就是继续推动农业革新,完善公益粮仓的管理体系,同时警惕朝堂上的暗流涌动,守护好李府的平安。
而拓跋余对她的兴趣越来越浓厚,朝堂上的其他势力也没有放弃拉拢她的想法。未来的路,注定不会平坦。但冰沁心中充满了信心,凭借着鸿蒙公益至尊的能力和坚定的初心,她一定能够克服所有困难,完成李常茹的祈愿,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小姐,您看这秧苗长得多好啊!”云溪兴奋地说道,“要是往年,遇到这样的大旱,根本不可能有这样的收成。”
冰沁点了点头,说道:“这只是开始。我们不仅要让百姓们渡过眼前的难关,还要让他们以后再也不用害怕天灾。”
她所说的,正是推动农业革新。凭借“跨世公益传承”能力,她可以将多世积累的先进农业技术引入这个时代,改变北魏落后的农业生产方式。
回到临时搭建的营帐,冰沁立刻取出纸笔,开始绘制农业工具的图纸。她结合林品如世界的现代农业知识与北魏的实际情况,设计出了曲辕犁、龙骨水车等高效的农业工具。这些工具操作简单,省时省力,非常适合北魏的农民使用。
“云溪,你把这张图纸送到李府,让大哥安排工匠尽快打造一批这样的工具,送到京郊来分给百姓们。”冰沁将绘制好的图纸交给云溪。
“是,小姐。”云溪接过图纸,立刻转身离去。
安排好工具打造的事情后,冰沁又开始着手推广新的种植技术。她利用“公益科普创作”能力,将水稻育秧、合理密植、病虫害防治等先进技术,编成通俗易懂的口诀和图画,张贴在各个村落的显眼位置,方便百姓们学习。
同时,她还亲自下地,手把手地教百姓们如何使用新工具,如何运用新的种植技术。她的耐心与细心,赢得了百姓们的一致好评。
在冰沁的努力下,京郊的农业生产面貌焕然一新。新的农业工具大大提高了耕种效率,新的种植技术让作物的产量大幅提升。百姓们看着长势喜人的庄稼,脸上都露出了丰收的希望。
然而,冰沁并没有满足于此。她知道,要从根本上解决百姓的温饱问题,还需要建立完善的粮食储备体系。于是,她向皇帝上书,请求在京郊建立公益粮仓,储存粮食,以备不时之需。
皇帝对冰沁的提议非常赞赏,当即批准,并下令由冰沁负责粮仓的修建工作。
得到皇帝的批准后,冰沁立刻行动起来。她调动“公益统筹”能力,组织百姓们修建粮仓。粮仓的选址、设计、施工,都由她亲自负责。她结合现代建筑知识,设计出了通风、干燥、防盗、防鼠的粮仓,确保粮食能够长期储存。
在修建粮仓的过程中,拓跋余再次来到了京郊。这一次,他没有带着试探的意味,而是带着满满的诚意。
“李二小姐,你修建公益粮仓的壮举,本王深感敬佩。”拓跋余走到冰沁身边,看着正在修建的粮仓,语气真诚地说道,“本王愿意出资出力,助你一臂之力。”
冰沁心中了然,拓跋余这是想拉拢她。如今她在百姓中的声望越来越高,李府的地位也日益稳固,拓跋余自然想将她纳入自己的麾下,为他争夺皇位助力。
但冰沁早已下定决心,不参与任何皇子的权力斗争。她微微颔首,语气平淡地说道:“多谢南安王殿下的好意。修建公益粮仓是为百姓谋福利,殿下有这份心,臣女十分感激。但粮仓的修建已有陛下的拨款和百姓们的支持,暂时不需要额外的资助。”
拓跋余没想到冰沁会拒绝得如此干脆,他愣了一下,随即说道:“李二小姐,你应该知道,如今朝堂局势复杂,仅凭李府的力量,很难在这场权力斗争中独善其身。若你肯投靠本王,本王保证,日后定会让李府荣华富贵,享之不尽。”
冰沁笑了笑,说道:“殿下,臣女只想一心为百姓做实事,不想参与任何权力斗争。至于李府的未来,我相信只要我们坚守初心,为百姓谋福利,自然会得到陛下与百姓的认可。”
拓跋余看着冰沁坚定的眼神,知道她是不会轻易改变主意的。他心中有些失落,但更多的是对冰沁的欣赏。他说道:“好,既然李二小姐心意已决,本王便不勉强。但日后若你有任何需要,随时可以来找本王。”
冰沁点了点头,没有再多说什么。拓跋余深深看了她一眼,转身离去。
送走拓跋余后,云溪忍不住说道:“小姐,您为什么要拒绝南安王殿下的好意?有他的支持,我们修建粮仓会轻松很多,李府的地位也会更加稳固。”
冰沁看着云溪,说道:“云溪,你记住,我们做公益事业,是为了百姓,不是为了依附任何势力。若我们投靠了南安王,日后就会被卷入权力斗争的漩涡,不仅无法专心为百姓做事,还可能给李府带来灭顶之灾。”
云溪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小姐,我明白了。”
除了拓跋余,其他朝堂势力也纷纷向冰沁伸出了橄榄枝。高阳王拓跋浚派人送来礼物,表达了合作的意愿;皇后一族也想拉拢冰沁,让她为自己所用。但冰沁都一一婉拒了,她始终坚守着自己的初心,不与任何势力结盟。
在冰沁的努力下,公益粮仓很快就修建完成了。粮仓共分为三个区域,分别储存粮食、种子和农具。冰沁还制定了严格的管理制度,安排专人负责粮仓的管理和维护,确保粮食能够合理分配和使用。
粮仓建成的那一天,京郊的百姓们都赶来祝贺。他们敲锣打鼓,载歌载舞,将冰沁围在中间,不停地道谢。
“李小姐,您真是我们的再生父母啊!”
“有了这个公益粮仓,我们再也不用担心饿肚子了!”
“李小姐,您一定要长命百岁,福泽绵长啊!”
冰沁看着百姓们脸上真挚的笑容,心中充满了成就感。她知道,她已经成功地践行了自己的公益初心,也为李府积累了深厚的善缘。
此时,皇帝也派来了使者,对冰沁进行嘉奖。使者宣读了皇帝的圣旨,赐冰沁“普惠县主”的封号,并赏赐了大量的金银珠宝和土地。
冰沁接过圣旨,对着皇宫的方向行了一礼:“臣女谢陛下恩典!”
她并没有将赏赐的金银珠宝据为己有,而是全部捐给了公益粮仓,用于购买更多的粮食和种子。她的这一做法,再次赢得了百姓们的赞誉,也让皇帝对她更加信任和赏识。
回到李府,李夫人和府中的长辈们都对冰沁赞不绝口。李夫人拉着她的手,欣慰地说:“常茹,你如今不仅得到了陛下的赏识,还赢得了百姓们的爱戴,真是我们李府的骄傲!”
冰沁笑了笑,说道:“母亲,这都是女儿应该做的。能为李府争光,为百姓谋福利,女儿心中也高兴。”
夜幕降临,冰沁站在窗前,看着窗外的月光。她知道,她在北魏时空的路才刚刚开始。接下来,她要做的,就是继续推动农业革新,完善公益粮仓的管理体系,同时警惕朝堂上的暗流涌动,守护好李府的平安。
而拓跋余对她的兴趣越来越浓厚,朝堂上的其他势力也没有放弃拉拢她的想法。未来的路,注定不会平坦。但冰沁心中充满了信心,凭借着鸿蒙公益至尊的能力和坚定的初心,她一定能够克服所有困难,完成李常茹的祈愿,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